魯伯嗣

《嬰童百問》~ 卷之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0)

1. 心臟,第九問

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導赤散主之。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臥。心氣實則氣上下行澀,合臥則不得通,故喜仰臥,則氣得上下通也,瀉心散主之。心病見冬大旺,心強勝腎,當補腎治心,輕者病退,重者下竄不語,腎怯虛也。

導赤散,方見第八問。

瀉心散,治心中痰氣實則氣行澀,合臥則氣不通,故喜仰臥,則上下通也。

黃連(一兩,去須)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臨臥時溫水下。

白話文:

心臟的第九個問題:

心臟有熱,可以觀察他的睡姿,如果口中呼出的氣是溫熱的,或是喜歡趴著睡、睡覺時身體會向上竄動或咬牙,這些都是心臟有熱的表現,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心臟的氣熱,心胸也會感到發熱,想說話卻說不出來,而且會想要靠近冰涼的東西,所以會趴著睡、身體蜷縮著睡。心臟的氣如果強盛,氣在身體上下運行就會不順暢,趴著睡會讓氣更不通暢,所以喜歡仰睡,這樣氣才能順利上下運行,可以用瀉心散來治療。心臟的疾病在冬天會特別嚴重,因為心氣強盛勝過了腎氣,這時應該要補腎來治療心臟,病情輕的就會好轉,病情重的會向下竄動、不想說話,這是因為腎氣虛弱的緣故。

導赤散的藥方,請參考第八個問題。

瀉心散,是用來治療心中有痰、氣滯,導致氣在身體運行不順暢,趴著睡會讓氣更不通暢,所以喜歡仰睡,這樣氣才能順利上下運行。

黃連(一兩,去除鬚根)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睡前用溫水服下。

2. 脾臟,第十問

脾胃不和,面㿠白無精光,口中氣冷,不思食,吐水,當補脾,益黃散主之。脾胃虛冷,面㿠白色,瘦弱腹痛,不思食,當補脾,益黃散;下利者調中丸主之。傷風手足冷,脾臟怯也,當和脾,後發散。和脾,益黃散;發散,大青丸主之。脾病見四旁,皆仿此治之。順者易治,逆者難治,脾怯當面赤黃,五臟相反,隨證治之。

益黃散,見第八問。

大青膏,見第八問。

調中丸,即理中丸,或作湯,同。見五十三問。

白話文:

脾胃功能失調,臉色蒼白沒有光澤,口中感覺冷,不想吃東西,會吐出水狀物,這時應該要補養脾臟,用益黃散來治療。脾胃虛弱且寒冷,臉色蒼白,身體瘦弱,肚子痛,不想吃東西,也應該要補養脾臟,用益黃散來治療;如果還拉肚子的話,就用調中丸來治療。因為傷風而導致手腳冰冷,是因為脾臟虛弱的緣故,應該先調和脾臟的功能,再用發散的藥物來治療。調和脾臟可以用益黃散;發散的藥物則可以用大青丸。脾臟的疾病會表現在身體的其他部位,治療方法都可以參考這些原則。病情順利發展就容易治療,如果發展不順利就難以治療,脾臟虛弱時,臉色應該會呈現紅黃色,如果與五臟的表現相反,就應該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

益黃散,詳細內容請看第八問。

大青膏,詳細內容請看第八問。

調中丸,就是理中丸,也可以用湯劑代替,效果相同。詳細內容請看第五十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