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伯嗣

《嬰童百問》~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二

2. 肺臟,第十一問

肺盛復有冷風,胸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當先散肺,後發散風冷,散肺,瀉白散主之。肺只傷寒,則不胸滿。肺熱則手掐眉眼鼻面,甘桔湯主之。肺虛熱,唇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肺臟怯,唇白色,當補肺,阿膠散主之。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

脾肺病久,則虛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虛,不能相營,故曰怯。肺主唇,白而光澤者吉,白如枯骨者死。肺病春見,肺臟勝肝,當補腎肝,治肺臟,肝怯者受病也。補肝腎,地黃丸;治肺,瀉白散主之。肺病見春,旺肺勝肝,當瀉肺,輕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發驚,更有赤者當搐,為肝怯,當目淡青色也。

瀉白散,見第八問。

甘桔湯,治風熱毒氣上攻,咽喉疼痛,喉閉腫塞妨悶,及肺壅咳嗽,咯唾膿血,胸滿振寒,咽乾而渴,時出濁沫,氣血腥臭,久久吐膿,狀如米粥,又治傷寒咽痛。

桔梗(二兩),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加荊芥、防風,名如聖湯;熱甚加羌活、黃芩、升麻。

阿膠散,治嗽,肺無津液,喘急,肺虛者,咳而哽氣,喉中有聲。

阿膠(一兩半,蛤粉炒),鼠黏子(二錢半,炒香),馬兜鈴(半兩,焙),甘草(一錢,炙),杏仁(七個,去皮尖),糯米(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後溫服。

地黃丸,見第八問。

白話文:

肺臟,第十一問

如果肺氣旺盛又受到寒風侵襲,會出現胸悶、呼吸短促、呼吸急促、咳嗽氣喘等症狀,應該先疏散肺氣,然後再驅散風寒。疏散肺氣,可以用瀉白散來治療。如果肺只是受到寒邪侵襲,就不會出現胸悶的症狀。如果肺有熱,會出現用手揉搓眼睛、眉毛、鼻子和臉的狀況,可以用甘桔湯來治療。如果肺虛且有熱,嘴唇會呈現深紅色,治療方法是疏散肺的虛熱,少量服用瀉白散。如果肺氣虛弱,嘴唇會呈現白色,應該補肺,可以用阿膠散來治療。如果出現胸悶、煩躁不安、呼吸粗重、喘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比較難以治療,這是因為肺虛損的緣故。

脾和肺的疾病如果久治不癒,就會導致虛弱,嘴唇呈現白色。脾是肺的母親,如果母親和孩子都虛弱,就無法互相滋養,所以稱之為虛弱。肺主掌嘴唇的氣色,嘴唇呈現白色而且有光澤是好的徵兆,如果像枯骨一樣蒼白就表示危險。肺的疾病如果春天出現,代表肺氣旺盛而壓制了肝氣,這時應該補腎和肝,來治療肺的疾病,因為這是肝氣虛弱而受病的緣故。補肝腎可以用地黃丸,治療肺可以用瀉白散。如果肺病在春天出現,是因為肺氣過旺而壓制肝氣,這時應該瀉肺,病情輕的肺病就會好轉,病情重的會出現眼睛顏色變淡青,甚至會發生驚厥,如果眼睛呈現紅色,可能會出現抽搐,這是因為肝氣虛弱的緣故,應當注意眼睛的淡青色。

瀉白散,在第八問中已經說明。

甘桔湯,用來治療風熱毒氣向上侵襲,導致咽喉疼痛、喉嚨腫脹閉塞而呼吸困難、以及肺氣壅滯咳嗽、咳出膿血、胸悶發冷、咽喉乾燥口渴、時常吐出混濁泡沫、氣味腥臭、久咳吐膿,形狀像米粥。也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咽喉疼痛。

藥方組成:桔梗(二兩)、甘草(一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渣,飯後溫服。如果加荊芥、防風,就叫做如聖湯;如果熱象嚴重,則加羌活、黃芩、升麻。

阿膠散,用來治療咳嗽,因為肺部缺乏津液,導致喘急,屬於肺虛的症狀,會出現咳嗽時呼吸困難,喉嚨有聲音。

藥方組成:阿膠(一兩半,用蛤粉炒過)、鼠黏子(二錢半,炒香)、馬兜鈴(半兩,焙乾)、甘草(一錢,炙烤過)、杏仁(七個,去皮尖)、糯米(一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至六分,飯後溫服。

地黃丸,在第八問中已經說明。

3. 腎臟,第十二問

腎虛,兒本虛怯,由胎氣不成,則神氣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顱即解,囟開,面色㿠白,此皆難養,縱長不過八八之數,若姿於色欲,多不過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腎虛者非也。又腎氣不足則下竄,蓋骨重惟欲墜下而縮身也。腎水陰也,腎虛則畏明,皆宜補腎,地黃丸主之。腎病見夏,水勝火,腎勝心也,當治腎,輕者病退,重者悸劫,當搐也。

地黃丸,見第八問。

白話文:

腎虛的小孩,本來就體質虛弱,這是因為胎氣不足,導致精神氣不足,眼睛的白眼球會比較多,而且頭蓋骨容易鬆開,囟門也開著,臉色蒼白,這種情況通常很難養大。就算長大,壽命也很難超過六十四歲,如果又沉迷於色慾,大多活不過四十歲就會過世。另外,也有些人是因為生病導致腎虛,這就不是先天體質的關係了。

還有,腎氣不足會往下跑,因為骨頭沉重,所以會感覺身體想要往下墜,而且會縮起身子。腎屬水,是陰性的,腎虛的人會怕光,這些情況都應該要補腎,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

腎病在夏天容易發作,因為水氣旺盛,會剋制火氣,也就是腎氣會剋制心氣。這時應該要治療腎,如果病情輕微,就會好轉,如果嚴重的話,就會心悸發慌,甚至抽搐。

(關於六味地黃丸,請參考第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