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喉證家寶》~ 辨喉證 (1)

回本書目錄

辨喉證 (1)

1. 辨喉證

喉證初起,一寒戰而生者,發後身涼,口不碎,又無重舌,或二便俱利,不要認作熱證,皆由陽虛寒冷而發也。其痰不可提盡,此痰即身內之精神所化,與牙關緊乳蛾䵟舌之痰,毒種一氣。必流盡毒而愈者不同,若一流盡,則精神竭而必死。先以藥吹之,或以水漱之法,使一通便服藥,初劑發散和解,二劑即用溫補滋養,設三四日後,再發寒戰,或心痛、脅痛、骨痛、等證,死不治。

發時牙關緊急,喉舌俱脹,口碎而臭,或有重舌,或舌上有黃屑屑者,發後,下午再發微寒熱,大小便閉結者,即作熱證。用石膏敗毒散主之,證亦易愈。如漸起之證,三四日後而發寒熱者,雖凶不害。惟有證未減,而牙關反不緊急,唇不腫,而如好人者,不治。舌腫滿口者,不治。色如蒲桃、茄子,如砂紙者,不治。或連重舌,發寒熱,猶可治也。

重舌,捺之色雪白,捺舌一起,即紫色,或紅色,此身內氣血已死,然口臭者,猶可望生。最忌口渴氣急,痰多而稠,如桃膠者,死期甚速。一頸全紅腫者,亦極危也。面紅帶紫,面青帶白,神氣少者,俱不治。不語者死。略能語者,尚有生機。面色少神氣,而好坐低處者,亦難治。

喉內之喉花,為帝中,性命所關。舌下紫筋,為舌系,通於腎,白腫不治,傷之即死,亦性命所關也。

舌癰證,舌紅腫大,屬心經火盛,地角亦紅腫,吹藥用青黃各半,吹至舌根,煎劑多用黃連、山梔、犀角。

木舌證,生舌根下,狀如白棗,有青紫筋者,不能速愈,半月方痊。如初起,不作痛,不發寒熱,漸漸腫大,起發愈遲,則愈難痊。皆因憂鬱而起,內服煎藥,外用青藥加黃藥,初時或青黃兼用,後單用黃藥者。又有一種,舌腫硬不能舉動者,亦名木舌,治法同。舌下又生舌,名曰重舌,或腫面腫腮,先在外見,但有膿處,即用利刀出血,次針舌下兩邊青筋出血,宜早治,遲則爛下舌根而死矣。

舌菌證,屬心經,多因氣鬱而生,生於舌上,如菌狀,或如木耳,紅紫色。

紫舌脹證,屬心火,內必煩躁悶亂,單用青藥吹,內服犀角地黃湯,可漸愈。

懸癰,生於上顎,紫色泡,如豆大,用銀針腳挑破出血,涼藥吹之。

牙槽風證,初起先齒痛不已,後牙齦內浮腫,紫黑色,或出血,久則腐爛而臭,難速愈。

牙漏證,即前證久不愈,齒縫中出白膿,是也,極難調治。如上左邊門牙落者,不治。此證屬胃火腎虛。

搜牙床,此證初起,牙床必腫痛,當用披針出其血,後用青鹽擦之,若屢用披針,日久骨自露者,難治。

牙癰證,一名牙蜞風,牙齦腫病,毒盛成瘡,初起有小塊,生於牙齦肉上,或上或下,或內或外,其狀高硬,若生泡,針出膿血而愈,硬厚成疹狀者,施麻藥京墨如法割之,烙鐵燙過,自愈。

白話文:

辨喉證

喉嚨疾病初期,如果先打寒顫才發病,發病後身體發冷,口不乾裂,也沒有重舌,或者大小便都通暢,不要誤認為是熱證,這些都是因為陽虛寒邪所致。 這種情況產生的痰液不能完全清除,因為這些痰液是體內精氣轉化而成的,與牙關緊閉、口角糜爛、喉嚨腫痛、舌頭腫脹等病症產生的痰液,毒性同源。 與那些必須把毒素完全排出才能痊癒的疾病不同,如果完全排出痰液,則精氣耗竭而致死。應先用藥物吹敷,或用水漱口的方法,使病情通暢後再服藥。第一劑藥方以發散解表為主,第二劑藥方則改用溫補滋養。如果三四天後再次打寒顫,或者出現心痛、脅痛、骨痛等症狀,則難以治愈。

如果發病時牙關緊閉,喉嚨和舌頭都腫脹,口乾裂且有異味,或者有重舌,或者舌頭上有黃色的屑狀物,發病後下午又出現輕微的寒熱,大小便不通暢,那就是熱證。應該使用石膏敗毒散治療,這種情況也比較容易痊癒。如果病情是逐漸發作的,三四天後才出現寒熱,即使病情凶險,也不至於致命。但是,如果病情沒有減輕,而牙關卻沒有緊閉,嘴唇也不腫脹,看起來像正常人一樣,則難以治療。舌頭腫脹充滿口腔者,不治。舌頭顏色像蒲桃、茄子,像砂紙一樣粗糙者,不治。即使是重舌伴有寒熱,仍然可以治療。

重舌,按壓時顏色雪白,但放開後立即變成紫色或紅色,這表示體內氣血已衰竭,但是如果口臭,仍然有希望活下去。最忌諱口渴氣喘,痰液多且稠厚,像桃膠一樣,死亡速度很快。整個頸部都紅腫者,也非常危險。臉色紅中帶紫,或青中帶白,精神萎靡者,都不治。不能說話者,必死;略微能說話者,還有生機。面色缺乏神采,喜歡坐低處者,也很難治療。

喉嚨裡的喉花,是人體的要害部位,關係到性命。舌頭下面的紫色血管,是舌系,與腎臟相通,如果發白腫脹,不治,受損即死,也關係到性命。

舌癰:舌頭紅腫,屬於心經火盛,舌根部也紅腫,可用青黛與黃連等量吹敷至舌根,內服藥方多用黃連、山梔子、犀角。

木舌:長在舌根下,形狀像白棗,有青紫色的血管,不容易很快痊癒,要半個月才能痊癒。如果初期不痛,不發寒熱,慢慢腫大,發病愈晚,則愈難痊癒。都是因為憂鬱而起,內服煎藥,外用青黛加黃連,初期可以青黛和黃連一起使用,後期單用黃連。還有一種舌頭腫脹僵硬不能活動的,也叫木舌,治療方法相同。舌頭底下又長出舌頭,稱為重舌,或者面部腮部腫脹,先在外表可見,只要有膿的地方,就用鋒利的刀子放血,然後針刺舌頭底下兩邊的青筋放血,應該及早治療,延遲則會腐爛到舌根而死。

舌菌:屬於心經,大多數是由於氣鬱而生,長在舌頭上,像菌類一樣,或者像木耳,紅紫色。

紫舌脹:屬於心火,內必煩躁悶亂,單用青黛吹敷,內服犀角地黃湯,可以逐漸痊癒。

懸癰:長在上顎,紫色水泡,像豆子一樣大,用銀針挑破放血,用涼藥吹敷。

牙槽風:初期先牙痛不止,然後牙齦內部腫脹,紫黑色,或者出血,久則腐爛而有臭味,不易很快痊癒。

牙漏:就是牙槽風久治不愈,牙縫中流出白色膿液,非常難治。如果上排左邊門牙脫落,不治。此證屬於胃火腎虛。

搜牙床:此證初期,牙床必定腫痛,要用披針放血,然後用青鹽擦拭,如果多次用披針,時間長了骨頭外露,則難以治療。

牙癰:又名牙蜞風,牙齦腫脹生病,毒盛則成瘡,初期有小塊,長在牙齦肉上,或者在上或者在下,或者在內或者在外,形狀高硬,像長了水泡一樣,用針排出膿血即可痊癒,如果硬厚成疹狀,則用麻藥和墨汁按方法割開,烙鐵燙過,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