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喉證家寶》~ 咽喉七十二證考 (3)
咽喉七十二證考 (3)
1. 咽喉七十二證考
三十七、氣單。鬱結,靠舌根橫起紅紫色筋,先用大針蘸桐油燒紅,向舌橫筋上針七處,次將三小針扎品字樣,每大針孔上各針二次,連大針,共四十九針。如舌根腫,要灸外邊喉下橫三穴,口內出煙為止,如不出煙,七壯止,內服三黃涼膈及二陳。
三十八、喉單。滿喉微腫而紅,針首尾出血,服三黃涼膈。
三十九、回食單。一名甸氣,一名梅核氣。氣鬱熱痰而生,喉兩邊兩硬條,色紅為甸氣,小舌下如豆大,為梅核氣。若疔下無核,定在前舌根下,或左右中有青筋系在顎,或紫點如小豆,或在舌根上,青白色,如蜆肉,似桃膠,兩旁紅筋垂下者,皆是。久則前心後背疼,噯氣,喉中若蟲行,梗噎氣阻,犯之即痛。
刀去血,吹藥,逐日如是,喉外灸一穴至五穴,口中出煙為度,不出煙者。灸至九壯。
四十、氣子喉。喉間如珠,赤或紫白,犯之即痛,受氣必發,日久則嗌氣。挑破珠,出血,再吹藥。
四十一、七星瘡。是脾熱,上顎屬脾,生泡,似粟如珠,或黃或白,口中腥臭,手足怕冷,身惡寒。以布浸苦茶拭淨瘡上,再吹藥,戒酒色。
四十二、喉球。外感六氣,內傷七情,喉內生肉球,如圓眼大,根如線,五寸余長,相連肺上,吐球出,方可飲食,手輕扯,痛徹心內。服益氣疏風湯,升麻、葛根、防風、紫蘇、桔梗、前胡、白芍、白蒺藜、生地、當歸、川芎、生甘草、黃芩、麥冬、連翹、青皮,水煎服。再用麝香二錢研,分二次水調服,或服麝香散三次,根化而愈。
四十三、喉疳風熱毒。滿喉臭爛,老年患者,難治。
四十四、口瘡。積熱,滿口生瘡黃白。
四十五、走馬牙疳。陽明濕毒,牙齦黑爛,脫落臭穢,頃刻沿開,穿腮破唇,走入喉中者。不治。
四十六、珍珠毒。胎熱,舌上如珠,先赤紫,後白黃,疼痛。挑出血,苦茶拭淨吹藥,內服三黃涼膈散。
四十七、懸癰。生上顎,形如紫李,垂下抵舌,口不能言,舌不能伸,頭不能低,鼻出紅涕。刺破癰頭出血,鹽湯漱淨血,吹藥,內服荊防敗毒散。
四十八、懸疔。火熱,蒂疔忽然紫腫下垂,或偏或下,吞吐不利。不可刀刺,宜吹藥,或用烏龍尾加鹽,(炒),箸頭點上,枕頭仰臥一時。
四十九、痰泡。痰飲乘火,凝注舌下,結成泡腫,綿軟不硬,有妨言語,作痛。刀刺,流出黃痰共黃渣,捺淨,吹冰硼散,服二陳湯加芩、連、薄。
五十、重舌。下生小舌,久則大舌捲起疼痛,飲食不下,頦下腫硬。刺金玉二穴及小舌腫處,出血。
五十一、蓮花鈿舌。舌下腫,痛生五峰,三峰者輕,七峰者重。宜針兩邊峰上,用刀刮破,出血吹藥,中峰勿針。
五十二、木舌。硬如穿山甲,見人舌做一拳,憎寒壯熱,語言蹇澀。服黃連瀉心湯,刀點出血,刺金津玉液。
白話文:
三十七、氣單:因氣鬱結滯,舌根處會出現橫向隆起的紅紫色筋脈。治療方法是先用大針沾上桐油燒紅,在舌根橫筋上刺七處;然後再用三根小針,以品字形排列,在每個大針針孔上再各刺兩次,如此一共四十九針。如果舌根腫脹,則需在喉嚨下方橫向的三個穴位進行灸療,直到口中冒煙為止,若沒有冒煙,則灸七壯即可。內服三黃涼膈散和二陳湯。
三十八、喉單:喉嚨發脹、輕微腫痛且發紅,用針刺出血即可,服用三黃涼膈散。
三十九、回食單(甸氣、梅核氣):因氣鬱痰熱而生,喉嚨兩側會出現兩條硬塊,顏色發紅稱為甸氣;舌頭下方出現如豆粒大小的腫塊,稱為梅核氣。若腫塊下方沒有核,則會出現在舌根下方,或左右中間有青筋連接到顎部,或出現紫色的斑點如小豆般大小,或在舌根上出現青白色,像蜆肉或桃膠狀的腫塊,兩旁伴隨紅筋下垂,這些都是此症的表現。久病會導致胸前背後疼痛、噯氣、喉嚨有蟲子爬行的感覺、吞嚥困難、氣流受阻,觸碰即痛。治療方法是切開放血,再吹藥,每日如此,同時在喉嚨外側灸一到五個穴位,直到口中冒煙為止,若沒有冒煙,則灸九壯。
四十、氣子喉:喉嚨中好像長了顆珠子,顏色可能是紅色或紫白色,觸碰即痛,受氣就會發作,時間久了會導致聲音嘶啞。治療方法是挑破珠子,使其出血,再吹藥。
四十一、七星瘡:這是脾胃積熱引起的疾病,上顎(屬脾)會長出像小米粒或珠子一樣大小的水泡,顏色可能是黃色或白色,口中有腥臭味,手腳怕冷,身體發冷。治療方法是用浸泡了苦茶的布擦拭瘡瘍,再吹藥,忌酒色。
四十二、喉球:因外感六邪或內傷七情,喉嚨內會長出肉球,大小如眼珠,根部如線,長約五寸,與肺部相連,只有將肉球吐出後才能進食。輕輕拉扯肉球會疼痛難忍。治療方法是服用益氣疏風湯(升麻、葛根、防風、紫蘇、桔梗、前胡、白芍、白蒺藜、生地、當歸、川芎、生甘草、黃芩、麥冬、連翹、青皮),水煎服。再用麝香二錢研磨,分二次用溫水送服,或服用麝香散三次,直到根部消散痊癒。
四十三、喉疳:喉嚨充滿膿爛,臭味難聞,老年人患此症較難治療。
四十四、口瘡:因積熱導致口腔內長滿黃白色瘡瘍。
四十五、走馬牙疳:陽明經濕毒引起的疾病,牙齦發黑腐爛,脫落並伴有臭味,病情迅速擴散,穿破腮幫子,甚至到達嘴唇,甚至進入喉嚨,此症難治。
四十六、珍珠毒:胎熱引起的疾病,舌頭上長出像珍珠一樣的腫塊,先是紅紫色,然後變成白色或黃色,並伴有疼痛。治療方法是挑破出血,用苦茶擦拭乾淨,再吹藥,內服三黃涼膈散。
四十七、懸癰:發生在上顎,形狀像紫色的李子,下垂至舌頭,患者無法說話,舌頭無法伸出,頭部無法低垂,鼻子流出紅色的鼻涕。治療方法是刺破癰頭放血,用鹽水漱口,清洗乾淨血液,再吹藥,內服荊防敗毒散。
四十八、懸疔:因火熱引起的疾病,疔瘡突然紫腫下垂,位置可能偏向一邊或向下,吞嚥困難。不可用刀刺,宜吹藥,或用烏龍尾加鹽炒過,用筷子頭沾上,讓患者仰臥片刻。
四十九、痰泡:痰飲與火氣交雜,聚集在舌頭下方,形成柔軟的腫塊,影響說話,並伴有疼痛。治療方法是用刀刺破,排出黃色的痰液和黃色渣滓,擦拭乾淨,吹冰硼散,服用二陳湯加黃芩、連翹、薄荷。
五十、重舌:舌頭下方長出小的舌頭,久病會導致舌頭腫大捲曲,伴有疼痛,無法進食,下巴腫脹堅硬。治療方法是刺金玉二穴和小舌腫脹處,使其出血。
五十一、蓮花鈿舌:舌頭下方腫脹疼痛,形成五個峰狀隆起,三個峰狀隆起為輕症,七個峰狀隆起為重症。治療方法是針刺兩側的峰狀隆起處,用刀刮破,使其出血,再吹藥,中間的峰狀隆起不要針刺。
五十二、木舌:舌頭堅硬如穿山甲,伸出舌頭時像握拳狀,伴有怕冷、發熱、語言含糊不清的症狀。治療方法是服用黃連瀉心湯,用刀點刺出血,針刺金津玉液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