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喉證家寶》~ 咽喉七十二證考 (1)
咽喉七十二證考 (1)
1. 咽喉七十二證考
一、鎖喉風。熱痰生自胃膈,喉中如鎖管狀,雙者難治。先探吐風痰,針刺出黃白水,不治。如咬牙,吹通關散。
二、纏喉風。屬痰熱,白為白纏,黃為黃纏,腫噤難言,腮頷亦兼腫,眼白、耳赤、面紫腫連項下,如蛇蟠狀,一二日者慢風,急者旦夕死。先刺少商探風痰,鼻有青黑,氣寒頭低,痰如膠者,不治。
三、喉風。壅塞痰涎,腫痛,面黑、聲雷、頸腫者,不治。
四、瘜肉喉風。因受汙穢氣及風熱,喉生赤肉,層疊漸腫,孔出臭氣者,不過三日死。
五、啞瘴喉風。屬風痰,牙緊吐涎,口不能言,蟾酥化水滴鼻中,即開。看喉赤腫處,下刀吹藥,面紫、舌青黑、鼻冷涕、爪甲青、目赤圓,不治。
六、弄舌喉風。不言,舌常吐出,將手弄舌是也。刺少商出血,內服疏風甘桔湯。
生甘草,桔梗,歸尾,花粉,山梔,甘葛,玄參,荊芥,川芎,連翹,人參,枳殼茯苓,陳皮,防風,黃連
七、嗆食喉風。心經熱毒,咽燥無痰,氣喘,如心肺間刺痛者,當歸連翹散加大黃利之。如久,變飛絲勞,傷命。
當歸連翹散
當歸,連翹,生甘草,桔梗,生地,前胡,枳殼,黃芩,玄參,生白芍,生山梔,花粉
燈草水煎服。
八、纏舌喉風。下頦俱腫,口噤,舌卷腫大,上有青筋如蚓,生黃刺,白苔。如咬牙,刺少商。
九、走馬喉風。厚味風熱,搖頭、咬牙、舌黑、蒂疔赤破,俱死。或左右臉紫腫,或牙關紫腫,或舌卷,針少許,兼刺舌下三穴,舌不卷不針。
十、頂舌喉風。喉腮下腫,舌卷硬,頂上顎,遲即死。刺少商,針玉液金津。
十一、落架風。落下下頦,日久難治。服補中益氣湯,灸頰車七壯。
十二、連珠喉風。舌下生珠,初見一二,少頃蔓生,三五七九,舌脹痰生,先探痰。
十三、松子喉風。色如豬肝,腫起,形如松子,滿喉皆赤,氣逆、關閉、不食。刺腫處,吹藥宜去痰,服藥宜三黃、石膏、竹葉,加荊、防。
十四、骨槽風。耳下牙關緊痛,略有小核,寒熱如瘧,大人由於七情,小兒本於稟賦。
十五、腳跟喉風。七情鬱結,先從腳跟發起,至於喉間,或一年半年一發,一日行一穴,七日行七穴,行至喉間,發泡,如魚泡狀。荊防敗毒散主之。泡水腥穢者,死。
十六、懸蜞風。(一名,懸蜞蟲毒。)因上焦蘊熱風痰而起,上顎腫垂,形如蛙腹,或似雞蛋,喉閉痰滿。以刀刺去紫血,內服三黃涼膈散。
十七、陰毒喉風。少陰證,脈微細沉。自汗、咽疼、下利,一名腎傷寒。切不可用寒藥,宜半夏桂枝湯、苦酒湯之類。臟寒咽痛者,用蜜附子。
十八、撮口喉風。唇收如袋,口不能飲,有痰壅塞,經年一發。馬齒莧煎洗唇,玄明醋探去痰,針少商見血,此證胃有痰火。
白話文:
咽喉七十二證考
一、鎖喉風:因胃膈產生熱痰,喉嚨感覺像被鎖住一樣,兩邊都腫痛的較難治療。先要引吐風痰,針灸後排出黃白色液體,若沒有效果則不治。如果病人咬緊牙關,則可使用吹通關散。
二、纏喉風:屬於痰熱症,白色腫脹為白纏,黃色腫脹為黃纏,腫脹使得病人張口困難,難以說話,腮和頷部也腫脹,眼白、耳朵發紅,臉部紫腫並蔓延到頸部,狀似蛇盤繞,一兩天痊癒的屬於慢風,病情急迫的則可能在一夜之間死亡。先針刺少商穴引吐風痰,如果鼻樑呈現青黑色、氣息寒冷、頭低垂、痰液像膠一樣,則不予治療。
三、喉風:喉嚨阻塞痰涎,腫痛,臉色發黑、聲音嘶啞、頸部腫脹者,不予治療。
四、瘜肉喉風:因吸入污穢之氣及風熱,喉嚨長出紅色肉芽,層層疊疊逐漸腫大,並散發臭味,三日內可能死亡。
五、啞瘴喉風:屬於風痰,牙關緊閉,流口水,無法說話,可用蟾酥化水滴入鼻中,即可緩解。觀察喉嚨紅腫處,用刀劃開再吹藥。如果臉色發紫、舌頭青黑、鼻涕冰冷、指甲青紫、眼睛發紅且突出,則不予治療。
六、弄舌喉風:病人不會說話,舌頭經常伸出來,用手撥弄舌頭。針刺少商穴放血,內服疏風甘桔湯(生甘草、桔梗、歸尾、花粉、山梔、甘葛、玄參、荊芥、川芎、連翹、人參、枳殼、茯苓、陳皮、防風、黃連)。
七、嗆食喉風:心經熱毒,咽喉乾燥無痰,氣喘,感覺心肺間刺痛,應服用當歸連翹散並加大黃以通便。如果久治不癒,轉變為飛絲勞,危及生命。(當歸連翹散:當歸、連翹、生甘草、桔梗、生地、前胡、枳殼、黃芩、玄參、生白芍、生山梔、花粉,用燈草水煎服)。
八、纏舌喉風:下巴也腫脹,口不能開,舌頭腫大捲曲,上面有青筋,像蚯蚓一樣,舌苔黃厚。如果病人咬緊牙關,針刺少商穴。
九、走馬喉風:因食用肥甘厚味導致風熱,搖頭、咬牙、舌頭發黑,舌根部生瘡並潰爛,都會導致死亡。或者左右臉部紫腫,或者牙關紫腫,或者舌頭捲曲,可針刺少許,並同時針刺舌下三穴,如果舌頭沒有捲曲則不需針刺。
十、頂舌喉風:喉嚨和腮部下方腫脹,舌頭捲曲變硬,頂住上顎,延誤治療則會死亡。針刺少商穴,針灸玉液金津穴。
十一、落架風:腫脹下垂至下巴,久治不癒。服用補中益氣湯,灸頰車穴七壯。
十二、連珠喉風:舌下生出珠狀物,初期只有一兩個,不久便蔓延至三五七九個,舌頭腫脹並產生痰液,先要引吐痰液。
十三、松子喉風:顏色像豬肝,腫脹起來,形狀像松子,整個喉嚨都發紅,氣逆、呼吸困難、不吃東西。針刺腫脹處,吹藥治療,宜去痰,服用藥物宜用三黃(黃連、黃芩、黃柏)、石膏、竹葉,再加入荊芥、防風。
十四、骨槽風:耳下牙關緊痛,略有小腫塊,寒熱交替如瘧疾,大人多因七情所傷,小孩則因先天稟賦不足。
十五、腳跟喉風:七情鬱結,先從腳跟開始,逐漸蔓延到喉嚨,可能一年或半年發作一次,每日針灸一穴,七日針灸七穴,直至喉嚨,出現水泡,像魚泡一樣。荊防敗毒散主治。如果泡液發出腥臭味,則會死亡。
十六、懸蜞風(懸蜞蟲毒):因上焦蘊積熱邪風痰而起,上顎腫脹下垂,形狀像青蛙肚子,或像雞蛋,喉嚨阻塞,痰液充盈。用刀劃破排出紫色的血液,內服三黃涼膈散。
十七、陰毒喉風:少陰證,脈象微弱細小而沉。自汗、咽喉疼痛、腹瀉,又稱腎傷寒。絕對不可使用寒涼藥物,宜用半夏桂枝湯、苦酒湯等。如果臟腑寒冷而咽喉疼痛,則可用蜜附子。
十八、撮口喉風:嘴唇收縮像袋子一樣,口不能飲水,有痰液阻塞,每年發作一次。用馬齒莧煎水洗滌嘴唇,用玄明粉和醋引吐痰液,針刺少商穴放血,此證屬於胃中有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