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初病治法門
初病治法門
1. 傷寒
傷寒初起,鼻塞目痛,項強頭痛,切其脈必浮緊。
此傷寒也,方用:
桂枝(一錢) 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 乾葛(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愈。
白話文:
當感冒初期出現鼻塞、眼睛疼痛、背部僵硬和頭痛時,如果脈搏觸診感覺到浮緊,這就是傷寒的症狀。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桂枝(一錢)
- 甘草(一錢)
- 陳皮(一錢)
- 乾葛(一錢)
將這些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一般來說,一個療程就能痊癒。
2. 扶正散邪
此專治正氣虛,而邪氣入之者,如頭痛發熱、凡脈右寸口大於左寸口者,急以此方投之,無不痊愈。
方用扶正散邪湯:
人參(一錢) 柴胡(三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三錢)
水煎服。
白話文:
這方子專門治療正氣虛弱,而外邪入侵的病症,例如頭痛發燒,脈象右寸脈大於左寸脈的患者,可以馬上使用這個方子,效果顯著,幾乎都能痊癒。
方子名稱為扶正散邪湯,藥材包括人參一錢、柴胡三錢、半夏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白朮三錢,水煎服。
3. 外感
人病外感發熱,必先散其邪氣,邪退而後補正,則正氣、不為邪所傷,方用外感發熱方:
柴胡(一錢) 荊芥(一錢) 半夏(一錢) 黃芩(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則邪散而身涼。
蓋四時不正之氣,來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營衛,故用柴胡、荊芥先散皮毛之邪,邪既先散,安得入內?又有半夏以祛痰,使邪不得挾痰以作祟;又有黃苓以清火,使邪不得挾火以作殃;又有甘草調和諸藥,是以邪散而無傷於正氣也。
若內傷之發熱,則不可用此方。
白話文:
人如果因為外感而發燒,一定要先把病邪驅散出去,病邪退去之後再補益正氣,這樣正氣就會強壯,不受邪氣的侵害。這時候可以使用治療外感發燒的藥方:柴胡、荊芥、半夏、黃芩、甘草各一錢,用水煎服,就能讓病邪散去,身體也變得涼爽。
因為四時不正的氣候變化會侵入人體,通常會從皮膚毛髮進入營衛,所以要用柴胡和荊芥先散去皮膚毛髮的邪氣,邪氣散去之後,就無法侵入內部。再加上半夏可以化痰,讓邪氣無法挾帶痰液作亂;黃芩可以清熱,讓邪氣無法挾帶熱氣作怪;甘草則可以調和藥性,所以病邪散去,不會傷害到正氣。
但如果是內傷引起的發燒,就不可使用這個藥方。
4. 初病治法門
(初治者,首先宜以此治之也。
初病傷風,即以傷風治之;初病傷寒,即以傷寒治之;初病傷食,即以傷食治之也。
)凡病初起之時,用藥原易奏功。
無如世人看不清症,用藥錯亂,往往變症蜂起。
苟看病清,用藥當,何變症之有?
白話文:
剛開始治療病人,首先應該用這種方法。
剛開始生病是風寒感冒,就用治療風寒感冒的藥;剛開始生病是傷寒,就用治療傷寒的藥;剛開始生病是傷食,就用治療傷食的藥。
一般來說,疾病剛開始的時候,用藥效果最容易顯著。
只可惜世人看不清病症,用藥混亂,往往導致病情變化。
如果能看清病症,用藥準確,又怎麼會有病情變化呢?
5. 發汗
邪居腠理之間,必須用汗藥以泄之,方用:
荊芥(一錢) 防風(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 蘇葉(一錢) 白朮(五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五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以白朮為君。
蓋人之脾胃健,而後皮毛、腠理,始得開闔自如。
白朮健脾去濕,而邪已難存,況有荊、防、蘇、桔以表散之乎?
白話文:
當邪氣停留在肌膚和肌肉之間時,應該用發汗的藥物來排出它。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荊芥(一錢)、防風(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蘇葉(一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的關鍵在於用白朮作為主要藥材。
因為人體的脾胃強健,才能讓皮膚和肌肉的毛孔正常開合。白朮可以健脾去濕,邪氣就難以停留,再加上荊芥、防風、蘇葉、桔梗等藥材從體表散發邪氣,效果更佳。
6. 傷風
傷風之症,必然頭痛身疼,咳嗽痰多,鼻流清水,切其脈必浮,方用:
柴胡(一錢) 荊芥(一錢) 防風(一錢) 黃芩(一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即止,不必再劑也。
白話文:
感冒症狀,通常會有頭痛、身體疼痛、咳嗽頻繁、鼻水清涕的現象,如果脈搏觸診時感覺浮動。對此,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柴胡(1錢) 荊芥(1錢) 防風(1錢) 黃芩(1錢) 半夏(1錢) 甘草(1錢)
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一次即可痊癒,不需要再次服用。
7. 傷食
如傷食,必心中飽悶,見食必惡,食之轉痛也。
方用:
白朮(一錢) 茯苓(一錢) 枳殼(一錢) 山楂(二十粒) 穀芽(二錢) 麥芽(二錢) 神麯(五錢) 半夏(一錢) 砂仁(三粒) 甘草(五分)
水煎服,一劑快,二劑愈。
白話文:
如果吃壞肚子,就會覺得胸口悶脹,看到食物就反胃,吃下去還胃痛。
可以用白朮、茯苓、枳殼、山楂、穀芽、麥芽、神麴、半夏、砂仁、甘草各適量,用水煎服,一劑見效,兩劑痊癒。
8. 傷暑
如傷暑,必然頭暈、口渴、惡熱,甚者痰多、身熱、氣喘,方用:
青蒿(一兩) 香薷(三錢) 白朮(五錢) 陳皮(一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有人參加一錢,無亦可,一劑愈。
白話文:
如果出現中暑的情況,通常會有頭暈、口渴和感到特別熱的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痰多、身體發熱和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於這樣的病症,可以使用以下的藥方進行治療:
- 青蒿(一兩)
- 香薷(三錢)
- 白朮(五錢)
- 陳皮(一錢)
- 茯苓(三錢)
- 甘草(一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即可服用。如果患者覺得一錢的份量過大,也可以酌情減少,但至少應服用一次。這樣通常能有效改善中暑引起的症狀。
9. 燥症
燥病初起,咽乾口燥,不吐痰,乾咳嗽不已,面目紅色,不畏風吹是也。
方用:
麥冬(五錢) 元參(五錢) 桔梗(三錢) 甘草(一錢) 花粉(一錢) 百部(八分)
水煎服。
白話文:
當身體出現燥症初期的症狀時,會有咽喉乾燥、口乾舌燥的感覺,並且不伴有咳嗽,只是乾咳不斷。臉部和眼睛可能會呈現紅潤的狀態,即使在風吹的情況下也不會感到畏寒。
治療方法為: 使用以下藥材:
- 麥冬(五錢)
- 元參(五錢)
- 桔梗(三錢)
- 甘草(一錢)
- 花粉(一錢)
- 百部(八分)
請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