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明生員傅先生山傳 (1)
明生員傅先生山傳 (1)
1. 鐵城寄傅青主
(附禮二首 附錄《霜紅龕集》)
獨子同憂患,於今乃別離,乾坤留古道,生死見心知。
貫械還余草,傳燈不以詩,悠悠千載業,努力慰相思。
江州求死不得,至今只得為其從容者。
聞黃冠入山養母,甚善,甚善!此時不可一步出山也。
有詩一冊付曲沃錫珽,屬致門下藏之山中矣。
可到未?(乙酉冬季)
前詩到未?若未到門下,不可往取,可屬西河曹孝廉碩公緩頰取之,必藏之門下。
所目今著《經觀》、《史觀》二書,《經觀》薄就矣,《史觀》尚未竟,不知能終竟此業否?晉士惟門下知我甚深,不遠蓋棺,斷不敢負門下之知,使異日羞稱袁繼咸為友生也。
丙寅初秋宜春袁繼咸袁山
白話文:
獨子面對憂患,如今卻要分離,天地間留存著古人的道理,生死之間,彼此心知肚明。
傳承衣缽,只靠草藥和燈火,沒有華麗的詩篇,千載流傳的志業,要努力安慰思念之情。
在江州求死不得,如今只能從容地活著。
聽說有人戴著黃冠入山養母,真是太好了!此時不可下山一步。
有一本詩集送往曲沃錫珽處,請交給門下,藏在山中。
詩集到了嗎?(乙酉冬季)
之前的詩集到了嗎?如果還沒有送到門下,就不要去取了,可以請西河曹孝廉碩公幫忙取回,一定要藏在門下。
我現在正在寫《經觀》、《史觀》兩本書,《經觀》已經快要完成了,《史觀》還沒寫完,不知道能不能完成這項事業。晉士之中只有門下您最了解我,不論如何,我都不會辜負您的知遇之恩,絕不敢讓日後有人羞於稱呼我袁繼咸為朋友。
丙寅年初秋,宜春袁繼咸(袁山)敬上。
2. 明生員傅先生山傳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一字公他,陽曲人。
祖霖,官山東、遼海參議。
父之謨,明經授徒,號離垢先生。
山生而穎異,讀書十行並下,過目輒能成誦。
年十四,督學文太清拔入庠。
繼文者,袁臨候先生繼咸也,一見深器之,准食餼。
檄取讀書三立書院時,時以道學相期許,山益發憤下帷。
袁每云:「山,文誠佳,恨未脫山林氣耳。
」崇禎丙子,繼咸為直指張孫振誣詆下獄。
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闕訟冤。
孫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襤褸,轉徙自匿,百折不回,繼咸冤得白。
當是時,山義聲聞天下。
後繼咸官南方,數召山,山終不往。
國朝定鼎,自九江執繼咸北上,山乃潛入都,密候繼咸起居。
繼咸見殺,山收其遺藁而歸。
山性至孝,父之謨病篤,朝夕稽顙於神,願以身代。
旬日父愈,人謂孝通神明不異。
黔婁云:執親喪,哀毀特甚,苫塊水飲,不茹疏果。
友愛諸季,先人遺產,弟蕩費強半,終身無怨色。
弟歿,撫遺孤過於己子。
失偶時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齡,旁無妾媵,」誓不復娶。
於裡黨姻戚,竭力賙其緩急,為人分別有讓,恭儉下人。
與人言:依於忠孝,謀事要於誠實。
蓋其敦厚彝倫,根本自然,非有強也。
自李自成犯京師,明莊烈皇帝殉國,山遂絕意進取,棄青衿為黃冠,號石道人。
蘀衣草履,時遨遊於平定、祁汾間,所至有墨痕筆跡。
工詩賦,善古文詞,臨池得二王神理,該博古今典籍,百家諸子,靡不淹貫。
大叩大鳴,小叩小鳴,復自托繪事寫意,曲盡其妙。
精岐黃術,邃於脈理,而時通以儒義,不拘拘於叔和、丹溪之言。
踵門求醫者戶常滿,貴賤一視之。
家故饒,至是漸益窶,安貧樂道泊如也。
屋舍田園,多為細人竊據,概置不問。
康熙戊午,詔舉博學宏詞,廷臣交章薦山,山堅以老病辭。
當事者立迫就道,道稱股病不能行,肩輿舁入都,臥旅邸不赴試。
滿漢王公九卿、賢士大夫,下逮馬醫夏畦、市井細民,莫不重山行義,就見者羅溢其門,子眉送迎常不及。
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為禮」。
諸貴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年三月,吏部驗病入告,奉旨,傅山文學素著,念其年邁,特授內閣中書,著地方官存問,遂得放歸。
歸愈澹泊,自甘僻居遠村,不入城府。
然欽其名者益眾,率紆道往見,冀得一面為榮。
又六年卒,遠近會葬者,數千百人。
山所著有《性史》、《十三經字區》、《周易偶釋》、《周禮音辨條》、《春秋人名韻、地名韻》、《兩漢人名韻》等書。
嵇禮齋曰:昔者嘗怪先生值堯舜之世,篤志高尚,懇辭徵闢,何其果也。
及讀漢史,見周黨、王霸之為人,初不辱於新莽,建武復辟,連徵不起,乃知士各有志。
先生蓋有道而隱者也,彼誠見夫有明末季,上下交徵利,卒滅亡於寇盜之手,固己心寄夫長林豐草矣,寧復以青紫為榮耶?至若義白知己之冤,其賢於世之平居師友相親慕,臨難揹負,不一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識者,亦遠矣。
古云:民生於三,事之如一,惟其所在則致死焉。
先生真無愧哉!
贊曰:於惟先生,得聖之清;訟冤奔訃,蒙難不驚。
辭榮卻聘,先民是程,功在名教,百世景行。
白話文:
傅山先生傳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又字公他,是陽曲人。
他的祖先霖官至山東、遼海參議。
他的父親之謨,精通經學,教授學生,號稱離垢先生。
傅山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能一目十行。
十四歲時,被督學文太清選拔入學。
繼咸,即袁臨候先生,是傅山讀書三立書院時的導師,一見傅山就器重他,並資助他讀書。
傅山與袁臨候先生以道學相期許,他更加努力地學習。
袁臨候先生常常說:「傅山的文采很好,但可惜還沒有脫離山林氣。」
崇禎丙子年,繼咸被直指張孫振誣陷入獄。
傅山徒步走了千里,到京城為繼咸申訴冤情。
孫振大怒,派人搜捕傅山,傅山身穿破舊衣服,東躲西藏,歷盡艱辛,終於為繼咸洗刷冤屈。
當時,傅山仗義直言,名聲傳遍天下。
後來繼咸到南方任職,多次召請傅山,但傅山始終沒有前往。
清朝建立後,傅山從九江追隨繼咸北上,並秘密潛入京城,關注繼咸的動靜。
繼咸被殺害後,傅山收了他的遺稿回家。
傅山極其孝順,他的父親之謨病重時,他晝夜跪在床邊祈禱,願以自己的性命換取父親的康復。
十天後,父親病癒,人們都說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
傅山還十分愛護弟弟們,父親去世後,弟弟們揮霍家產,幾乎敗光了一半,傅山始終沒有抱怨。
弟弟去世後,傅山將他的孩子視如己出,悉心撫養。
傅山二十七歲時,妻子去世,留下五歲的兒子眉甫,他沒有再娶,獨自撫養兒子。
他對鄰居、親戚都非常關心,竭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待人謙恭有禮,勤儉樸素。
他常說:「做人要忠孝為本,做事要誠實正直。」
傅山的敦厚仁義,是天性使然,並非刻意為之。
自從李自成攻陷京城,明莊烈皇帝殉國後,傅山就對仕途絕望,放棄了科舉,皈依道教,號稱石道人。
他穿著道袍,足登草鞋,經常遊歷於平定、祁汾之間,所到之處都有他的墨跡。
他精通詩賦,擅長古文,書法師承二王,通曉古今典籍,對百家諸子也都有深入研究。
他擅長繪畫,畫風寫意,精妙絕倫。
他精通醫術,對脈理有獨到的見解,同時將儒家思想融入醫學,並不拘泥於叔和、丹溪的理論。
慕名求醫者絡繹不絕,他對貧富貴賤一視同仁。
傅山家境原本殷實,後來逐漸貧困,但他安貧樂道,毫無怨言。
他的房屋田地,大多被小人侵佔,他也不去追究。
康熙戊午年,朝廷舉辦博學宏詞科考,朝臣們都推薦傅山,但傅山以年老體弱為由推辭。
負責科考的人堅持要傅山參加,傅山稱自己腿腳不便,無法前去,只好由人抬著前往京城,住在旅店裡,不參加考試。
滿漢王公大臣、賢士大夫,乃至市井小民,都敬重傅山的高尚品格,紛紛前來拜訪,傅山的兒子眉甫忙得不可開交。
傅山只是靠在床榻上說:「我年老體弱,不便應酬。」
貴人們更加敬佩他,也不責怪他。
第二年三月,吏部驗證傅山的病情後向朝廷報告,朝廷下令:「傅山學問卓著,念其年邁,特授予內閣中書,並囑咐地方官員關照他。」,於是傅山被放回。
回到家後,傅山更加淡泊名利,隱居在偏僻的村莊,不再進入城府。
然而,敬仰他的人越來越多,紛紛遠道而來,希望能一見他。
六年後,傅山去世,遠近各地前來參加葬禮的人數不勝數。
傅山著有《性史》、《十三經字區》、《周易偶釋》、《周禮音辨條》、《春秋人名韻、地名韻》、《兩漢人名韻》等書。
嵇禮齋說:「我以前曾想,如果傅先生生活在堯舜時代,以他高尚的品格和堅定的志向,一定會婉拒官職,他的行為真是令人佩服。」
「後來我讀了漢史,了解到周黨、王霸,他們在王莽篡位時沒有屈服,建武帝復辟後,多次徵召他們為官,他們都沒有接受,這才明白,士人各有志向。」
「傅先生是有道隱士,他看到明末時期社會風氣敗壞,上下都只圖利益,最終亡於盜賊之手,因此他便將自己的心寄託於山林草野,不再以官位為榮。」
「他為朋友伸冤,這比那些平時與朋友相親相愛,但遇到危難時卻袖手旁觀,漠不關心的人,要高尚得多。」
「古人說:『人生有三,事之如一,惟其所在則致死焉。』傅山先生真不愧為君子啊!」
贊曰: 於惟先生,得聖之清; 訟冤奔訃,蒙難不驚。 辭榮卻聘,先民是程, 功在名教,百世景行。
3. 傅山父子
(原載《池北偶談》)
傅山,字青主,一字公之他,太原人。
母夢老比丘而生,生復不啼。
一瞽僧至門云:「既來,何必不啼?」乃啼。
六歲食黃精,不樂穀食,強之,乃復食。
讀十三經、諸子史,如宿通者。
崇禎十年,袁臨候繼咸,督學山西,為巡按御史張孫振誣劾被逮。
山橐饘左右,伏闕上書,白其冤。
諭德馬君常世奇,作山右二義士傳(謂山與汾陽薛宗周),比之裴瑜、魏劭。
亂後,夢天帝賜黃冠衲衣,遂為道士裝。
醫術入神,有司以醫見則見,不然不見也。
康熙戊午,徵聘至京師,以老病辭。
己未,與范陽杜樾,俱授內閣中書舍人歸里。
山工八分隸及金石篆刻,畫入逸品。
子眉,字壽髦,亦工畫,作古賦數十篇。
常鬻藥四方,兒子共輓車,暮抵逆旅,輒篝燈課讀經史騷賦選諸書,詰旦成誦,乃行;否即與杖。
白話文:
傅山傳
傅山,字青主,又字公之他,是太原人。
他母親夢見一位老比丘後懷孕,生下傅山時,傅山卻沒有哭。一位盲僧來到家門口,說:「既然來了,為什麼不哭呢?」傅山便開始哭泣。
傅山六歲時,開始吃黃精,不喜歡吃一般的食物,家人強迫他,他才又開始吃。
他讀了十三經、諸子百家和史書,好像天生就懂得一樣。
崇禎十年,袁臨候繼任山西督學,被巡按御史張孫振誣陷逮捕。傅山帶著乾糧,在闕下上書,為袁臨候申冤。
諭德馬君常世奇寫了《山右二義士傳》,講述傅山和汾陽薛宗周的故事,將他們比作裴瑜、魏劭。
亂世之後,傅山夢到天帝賜他黃冠衲衣,於是便以道士裝扮。
他的醫術精湛,官員們想要見他,就必須以醫生身份相見,否則就見不到他。
康熙戊午年,朝廷徵聘傅山入京,他以年老多病為由推辭了。
己未年,傅山和范陽杜樾一同被授予內閣中書舍人,之後返回故里。
傅山精通八分隸和金石篆刻,畫作也達到逸品水平。
他的兒子傅眉,字壽髦,也擅長繪畫,創作了許多古賦。
傅山常年到各地販賣藥材,兒子們幫他拉車,傍晚到達旅店後,傅山就點燈教他們讀書,從經史到詩賦選集,次日早晨必須背誦,否則就用杖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