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醫方歌訣

清代醫家王泰林所編撰的《增訂醫方歌訣》,是一部承襲前人智慧並具獨特視角的醫學著作。本書核心在於將複雜的中醫理論與浩瀚的方劑知識,巧妙地濃縮、編排成易於學習與記憶的歌訣體裁。作者以實用性為導向,系統地梳理了中醫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如補益、發汗、攻下、和解等,並針對各類病症提供了具體的方劑及其理論依據,堪稱中醫學習者與臨床醫生的寶貴工具書。

本書首先從「補益之劑」著手,強調其在調理虛弱體質、扶正祛邪中的重要性。書中介紹了如麋茸丸這類經典的補陽方,用以治療小便失禁等腎陽虧虛之症,並深入闡釋其不同於單純剛燥或固澀的溫柔補法,通過配伍如杜仲、茴香等芳香入陰之品,巧妙地達到了升陽與入陰的平衡,這體現了中醫「陰陽調和」的核心思想,避免了顧此失彼的弊端,是「尋源探本」的治療思路。此外,對於虛勞引起的寒熱、夜間發熱等複雜情況,書中也提供了如柴胡四物湯、四物二連湯等變方,結合脈象(如脈沉數、細數)進行辨證,展現了補益方劑在處理虛實夾雜、病程日久病症中的靈活性與針對性。人參清肌散的應用則提示,即使在清解邪熱時,仍可藉助補氣藥物(參、術)以助邪達,先補氣後清熱,顯示了作者對於虛勞夾雜外邪病機的細膩理解。

在「發汗之劑」部分,《增訂醫方歌訣》對外感、水氣病等需通過發汗解表之症進行了細緻分析。以越脾湯為例,書中不僅指明其治療風水一身悉腫、脈洪浮的適應症,更闡述了其「發汗生津涼散」的特性,區別於峻猛發汗,是一種溫和而能護津液的汗法。作者特別引用《金匱要略》原文並加以闡發,辨析「風水脈浮」與「里水脈沉」的病機差異。更為實用的是,書中詳細記載了越脾湯的加減變方,如加白朮治療里水亡津口渴,加半夏處理溫邪挾飲導致的肺脹喘咳,這類變方的使用,無不體現了中醫治病應隨證而變的「權變之法」。對於太陽陽明合病、熱多寒少而無汗、脈微弱者,《傷寒論》提出桂枝二越脾一湯,書中對「無陽」一詞進行了探討,或謂亡津,或謂陽分亡津,並強調使用此方必須結合煩渴、熱多寒少、脈不微弱等具體症狀,避免誤用。甘草麻黃湯治里水從汗解,亦是發汗法的另一體現,通過甘草調和麻黃,使發汗不致過猛,且能兼顧中焦脾土,有其獨特旨趣。

「攻下之劑」則聚焦於驅逐體內實邪,如痰濁、積滯、瘀血等病理產物。書中介紹了十棗湯這一峻烈方劑,專治胸脅痞硬、腹滿疼痛等水氣內停的實證。作者明確指出此方功效卓著,但藥性猛峻,對於體質羸弱、氣血虧虛者應當謹慎使用,避免傷正。除了內服方劑,書中還特別載錄了「結胸灸法」。此法利用巴豆、黃連製膏填臍,再施以艾灸,通過溫熱刺激與藥物協同作用,溫通經絡、消散胸中痞結。這不僅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靈活應用,也將經絡學說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為處理胸部頑固實證提供了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方法。此外,雖未在提供的節選中詳細闡述,但總體介紹中提及的黃龍湯處理熱結便秘,體現了攻下法中亦可融入補益氣血的思想,即「攻補兼施」,顯示了中醫治病的全面觀。海蛤散治血結胸,以其鹹寒滑利之性,泄熱通陰,也是攻下法中針對特定病理產物(血結)的應用。

「和解之劑」是書中的另一重點,代表方劑為被譽為「和方之祖」的桂枝湯。書中詳細闡述了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發汗、和中補虛的多重功效,使其成為治療外感營衛不和及多種雜病的基础方。作者強調使用和解劑時,必須細緻入微地觀察病人的脈象與體質,例如桂枝湯適用於脈微弱、無陽但見煩渴、熱多寒少等症的患者。這種對脈證合參的要求,是中醫「辨證施治」精神的集中體現。同時,書中提及根據病情變化對桂枝湯進行加減,如加入麻黃或半夏,這些細節處理進一步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展現了經典方劑在臨床中的靈活運用。

《增訂醫方歌訣》最為突出的特點,無疑是其採用的「歌訣體裁」。這種形式將複雜的方劑組成、適應症、配伍原則等,編排成簡潔押韻、朗朗上口的歌訣,極大地便利了醫者尤其初學者記憶和掌握龐雜的醫學知識。如書中對柴胡四物湯、倉廩散等方劑的描述,通過簡練的歌訣,使讀者能夠快速抓住要點,在臨床中迅速回憶應用。這種編撰方式,是清代醫學教育與傳承的一種創新與智慧,體現了作者希望醫學知識能夠更廣泛、更有效地傳播的願望。

整部書的編排,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每個方劑的介紹,不僅包括其組成藥物與歌訣,往往還輔以簡要的理論解釋、病機分析,甚至引用醫家學說或提示臨床應用要點。例如,針對風水病的不同病機(表證、里水亡津、溫邪夾飲),書中分別介紹了越脾湯及其加減方、甘草麻黃湯等,並分析了不同治法的理論依據與適用條件。這種結構使得讀者在學習方劑的同時,也能深入理解其背後的醫學原理,學會如何根據具體的病證進行「辨證施治」,而不是簡單地套用方劑。這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多樣化且有理有據的選擇,提升了醫者的診療能力。

總而言之,《增訂醫方歌訣》作為王泰林的代表作,不僅是一部高度實用的方劑學工具書,更是一部系統展現中醫辨證論治思想的典範之作。書中通過對補益、發汗、攻下、和解等核心治法的深入闡述,以及對代表方劑的詳細解析與靈活變通,為後世醫者提供了一套完整而精要的臨床診療體系。其獨特的歌訣體裁,極大地降低了學習門檻,提高了醫學知識的傳播效率。這部著作的價值,在於它有效地整合了歷代醫學的經驗與理論精華,以實用為最終目的,為中醫臨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深刻的啟示。它不僅保存了珍貴的醫學遺產,更以其獨特的編撰方式,對中醫的教育與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與應用的經典著作。


補益之劑

發汗之劑 (1)

發汗之劑 (2)

攻下之劑

和解之劑 (1)

和解之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