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增訂醫方歌訣

《增訂醫方歌訣》是一部清代醫學著作,由王泰林編撰,旨在將複雜的中醫理論和藥方整理成便於學習和記憶的歌訣體裁。這本書以實用為導向,涵蓋補益、發汗、攻下、和解等多種治療方法,並針對不同病症提供具體的方劑和理論依據。

一、補益之劑

書中強調補益劑在調理虛弱體質中的重要性。例如,麋茸丸是一種經典的補陽方劑,用於治療小便失禁等病症,強調了補腎助陽的功效。同時,書中提到需配伍芳香類藥物,如杜仲、茴香,來平衡升陽和入陰之間的作用。這種配伍方式展現了中醫“陰陽調和”的核心理念,避免了單純固澀可能帶來的弊端。

二、發汗之劑

在發汗治療方面,書中討論了越脾湯的應用,適用於風水病症,尤其是由風邪阻滯津氣所致的一身浮腫。它不僅發汗,還能生津涼血,對於“風水脈浮,裡水脈沉”的病機分析細緻入微。書中還提到如越脾加術湯的變方,用於裡水津液不足、口渴的情況,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病的靈活性。

此外,麻黃湯及其加附子的變方,展示了處理水氣病時表裡兼顧的思路。通過不同藥物的搭配,書中詳細闡述了如何分辨脈象及病症以選擇適宜的發汗法,避免傷陰或過度耗氣。

三、攻下之劑

攻下之劑的核心在於排解體內的痰濁、積滯等病理產物,代表方劑如十棗湯,用於胸脅痞硬、腹滿疼痛等實證病症。書中特別指出,攻下法需謹慎使用,對於體質虛弱者應避免誤用。同時,對於熱結便秘等症,提到黃龍湯的運用,通過增強氣血以達到通便的效果,體現了攻補兼施的理念。

書中對於“結胸灸法”的記載,強調了中醫外治法的應用。這種方法利用艾灸溫通經絡,既直觀又有效,適用於胸中痞結、氣機阻滯的患者,展示了經絡學說與臨床實踐的結合。

四、和解之劑

和解劑是本書另一個重點,代表方劑如桂枝湯,用於調和營衛不和引起的外感病症。桂枝湯被書中稱為“和方之祖”,因其不僅能解表發汗,還能和中補虛,是治療多種病症的基礎方劑。

書中強調,使用和解劑時需注意病人的脈象和體質。例如,桂枝湯適用於脈象微弱、無陽的患者,但必須見煩渴和熱多寒少等症狀,才能確保療效。同時,作者還對桂枝湯的配伍細節進行了分析,如不同情況下加入麻黃或半夏,進一步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

五、歌訣體裁的應用

全書採用歌訣形式記錄,不僅便於記憶,還以簡潔的文字展現複雜的理論與配伍原則。例如,“柴胡四物湯”和“倉廩散”這類方劑的簡單描述,讓讀者能快速掌握其適應症和配伍要點。這種編撰方式特別適合當時的中醫學徒學習和臨床應用。

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書中每個方劑後附有簡要的理論解釋和臨床案例分析,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核心理念。例如,針對風水病的不同病機,分別介紹了越脾湯、甘草麻黃湯等不同的治療思路,為臨床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結論

《增訂醫方歌訣》不僅是一部方劑學的經典之作,更是一部中醫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範例。書中通過補益、發汗、攻下、和解等多個篇章,完整呈現了中醫對於疾病的全面認識和治療策略。其歌訣體裁簡明易記,為後世學習中醫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此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保存了歷代醫學的智慧,還以實用性為導向,為中醫臨床診療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它的理論闡釋也展示了中醫藥文化的深邃內涵,值得後人繼續深入研究和應用。


補益之劑

發汗之劑

攻下之劑

和解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