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保元大成湯

治潰瘍。元氣素虛。精神怯弱。或膿水出多。神無所主。睡眠昏倦。六脈虛細。足冷身涼。便溏或閉。胸膈不寬。舌少津液。口食無味。瘡弦不緊。肉色微紅。一切不足之症。

白話文:

治療潰瘍。元氣本來虛弱。精神怯弱。或者膿水流出太多。神志恍惚。睡覺昏沉疲倦。六脈虛弱細小。腳冷身體涼。大便溏稀或便祕。胸膈不寬闊。舌頭少津液。吃東西沒有味道。瘡口沒有收緊。肉色微紅。一切都是不足的症狀。

人參白朮黃耆(炙各二錢),茯苓白芍陳皮,歸身,附子(制),炙甘草,萸肉,五味(各一錢),木香砂仁(各五分),煨姜(去皮三片),大棗(三枚)

白話文:

人參、白朮、黃耆(皆炙,各 2 錢)、茯苓、白芍、陳皮、當歸身、附子(製)、炙甘草、茱萸肉、五味子(各 1 錢)、木香、砂仁(各 0.5 錢)、煨薑(去皮,3 片)、大棗(3 枚)

水煎。空心服。服至精神回。手足暖。脾胃醒。肉色紅為度。數症乃元氣虛脫。欲變壞症。非此不能回陽也。或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膿清。或自汗盜汗。遍身流注。瘰癧便毒諸瘡。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潰而不斂。服十全大補湯。若元氣不足。結腫未成膿者。加陳皮、半夏香附連翹。服之自消。

白話文:

將中藥材以水煎煮後服用。空腹服用。服用至精神恢復、手腳溫暖、脾胃恢復正常、皮膚紅潤為止。以上這些症狀都是元氣虛脫、即將轉化成重症的表現。如果不服用這種藥物,就無法讓陽氣恢復。或者是有潰瘍並且發燒、怕冷、疼痛、膿多、膿清、自汗或盜汗,遍身流注,瘰癧便毒等各種瘡症,長時間不化膿、或膿成不潰、潰而不斂。給予服用十全大補湯。如果元氣不足、腫結未化膿的,再加入陳皮、半夏、香附、連翹,服用後可以自行消散。

2. 花草湯

治癰疽初起。

生甘(五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元參(五錢),花粉(二錢),白礬(一錢),附子(一片)

白話文:

  • 生甘草(25克)

  • 金銀花(150克)

  • 當歸(50克)

  • 元參(25克)

  • 花粉(10克)

  • 白礬(5克)

  • 附子(一片)

水煎服。初起一服即消。腫起者二服即消。

3. 發背初起

此方活人已多。未潰者微出黃水。既潰者能收口。

穿山甲(四片),牛皮膠(四兩)

新瓦上燒灰。研細和勻。從容服完。永無大患。外用牛皮膠少加薑汁水。熬如稀糊。以布攤貼極妙。或筆蘸塗周圍。干則再塗。

白話文:

  1. 在新的瓦片上燒灰,研磨成細粉。

2.將研磨好的灰與水混合,攪拌均勻。

3.慢慢地服下,就能永久消除疾病。

  1. 外用牛皮膠,加入少量薑汁水,熬成稀糊狀。

  2. 用布攤開,貼在患處,效果非常好。

  3. 或者用筆蘸著混合物,塗抹在患處周圍,乾了之後再塗。

又方

將泥水調塗疽上。看其何處先燥。即用墨圈以竹管蓋定。取螞蝗數條。入竹筒內。令螞蝗吸盡惡血。去蝗。用艾火隔蒜灸之。其毒有頭。可無他患。

白話文:

將泥水塗在疽瘡上。觀察一下哪裡先乾燥。然後用墨圈住並用竹管蓋好。取幾條螞蝗,放入竹筒內。讓螞蝗吸盡壞血。取走螞蝗,用艾火隔著蒜頭灸患處。毒瘡有膿頭,就可以沒有其他禍患了。

4. 蟾酥丸

治發背。疔腫。喉毒。小兒急慢驚風。痘疹傷寒寒症等候。

硃砂雄黃(各五錢),麝香(三分)

白話文:

硃砂、雄黃各五錢,麝香三分。

為細末。端午日以蟾酥。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蔥油送下。取汗為效。咽喉腫痛。點患處立效。

白話文:

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在端午節那天,加入蟾蜍產生的分泌物。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丸。用蔥油送服。發汗即可見效。咽喉腫痛,將藥粉點在患處,立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