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真人奪命飲

治一切癰疽疔腫。不問陰陽虛實。善惡腫潰。大痛或不痛。但當服於未潰之先。與初潰之際。如毒已失潰。不可服。其功甚捷。真仙方也。

金銀花(三錢),歸尾(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角刺(五分炒),土貝(七分),防風(七分),赤芍(一錢),白芷(一錢),滴乳(一錢),沒藥(五分),甘草(一錢),花粉(一錢),山甲(三片炒)

用水煎好。加酒一杯。空心熱服。能飲者。服後再飲三五杯。渣再煎服。在背俞倍皂角刺。在腹膜倍白芷。在胸次加栝蔞仁二錢。在四肢倍金銀花。服之神效。

白話文:

這個方子能治療各種癰、疽、疔、腫等皮膚病。不論是體質陰虛或陽虛、體質強或弱、腫脹是好是壞、是腫起來還是潰爛,不管是劇痛還是不痛,都可以在還沒潰爛前,或是剛開始潰爛時服用。如果毒已經散開潰爛了,就不能服用。這個藥效非常快,真是個神奇的仙方。

藥方組成:金銀花(三錢),當歸尾(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炒過的皂角刺(五分),土貝母(七分),防風(七分),赤芍(一錢),白芷(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五分),甘草(一錢),花粉(一錢),炒過的山甲片(三片)。

用水煎好藥,再加入一杯酒,在空腹時趁熱服用。如果能喝酒的人,服藥後可以再喝三到五杯酒。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如果長在背部的俞穴,就多加一倍的皂角刺;如果長在腹部,就多加一倍的白芷;如果長在胸部,就加二錢栝蔞仁;如果長在四肢,就多加一倍的金銀花。這樣服用,效果會非常神奇。

2. 七葉散

治熱毒

大葉浮萍,芙蓉葉,棗,槐,桑,柳,桃各葉等分。入鹽少許。蜜少許。搗爛敷患處即消。

白話文:

治療熱毒引起的病症。

將大葉浮萍、芙蓉葉、棗樹葉、槐樹葉、桑樹葉、柳樹葉、桃樹葉,各取等量。加入少許鹽巴和少許蜂蜜。一起搗爛後敷在患處,就能消腫退熱。

3. 呂祖發背方

栝蔞(五個取子),乳香五塊如棗大。二味共研末。以白蜜一斤同熬膏。每服三錢。溫酒下。

白話文:

將栝蔞子(取五個),乳香五塊(像棗子那麼大)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用一斤白蜂蜜一起熬煮成膏狀。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送服。

4. 炙蘇湯

生耆(三錢五分),連翹(三錢去心),藁本(一錢五分),生甘(一錢五分),羌活(一錢五分),黃芩(一錢),黃柏(一錢五分),知母(酒洗),生地(酒洗),澤瀉,桔梗(各一錢),人參(五分),歸身(二錢),防風,獨活,黃連(炒),陳皮,甘草梢,參梢,蘇木,歸尾,防己(各五分)

上廿二味。每劑一兩。水煎去渣。入酒少許。溫服。凡瘡。不過陰中之陽。陽中之陰而已。此湯陽藥七分。陰藥三分。斟酌極妙。毒名雖異。療則一也。醫者萬無一失。如飲食不加。加枳殼。如疔瘡。加萬年青。如痛。加乳香、沒藥。如疳。加車前子、木通、竹葉、燈心。

,如咳嗽。加半夏、五味子。如渴。加麥冬、花粉。大便不便。加大黃。小便不通。加車前子、梔子。

白話文:

這帖藥方包含:生黃耆(三錢五分)、連翹(三錢,去除內心)、藁本(一錢五分)、生甘草(一錢五分)、羌活(一錢五分)、黃芩(一錢)、黃柏(一錢五分)、知母(用酒洗過)、生地(用酒洗過)、澤瀉、桔梗(各一錢)、人參(五分)、當歸身(二錢)、防風、獨活、黃連(炒過)、陳皮、甘草梢、人參梢、蘇木、當歸尾、防己(各五分)。

以上總共二十二味藥。每一劑用一兩的藥材,加水煎煮後去除藥渣,再加入少許酒,溫熱服用。所有瘡瘍,都離不開陰陽之間的變化。這個藥方陽藥佔七分,陰藥佔三分,搭配非常巧妙。雖然瘡瘍的名稱不同,但治療的道理是一樣的。醫生使用這個方子幾乎不會出錯。如果食慾不佳,可以加入枳殼。如果是疔瘡,可以加入萬年青。如果疼痛,可以加入乳香、沒藥。如果是疳症,可以加入車前子、木通、竹葉、燈心草。

如果咳嗽,可以加入半夏、五味子。如果口渴,可以加入麥冬、花粉。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大黃。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加入車前子、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