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直堂經驗方》~ 卷三 (2)
卷三 (2)
1. 李迅蠟礬丸
凡病癰疽發背。不問老少皆宜服。蠟礬丸服至一兩以上。
無不取效。最能止疼痛。不動臟腑。活人不可勝數。
白話文:
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患了背部的癰疽疾病,都適合服用蠟礬丸。服用量超過一兩後,無不見效,尤其能夠止痛,並且不會影響內臟功能,因此救活的人數不勝數。
明亮白礬(一兩)生研。以好黃蠟(七錢)溶化。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如未破則內消。已破即便合。如服金石發瘡者。以白礬末一二匙。溫酒調下。亦三五服見效。有人遍身生瘡。狀如蛇頭。服此亦效。諸瘡俱稱奇效。但一日中。服近百粒則有力。
此藥非惟止痛生肌。能防毒氣內攻。護膜、止瀉、托裡、化膿之功甚大。服至半斤尤妙。
白話文:
將一兩明礬研成細末,與七錢黃蠟熔化後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以熟水送服。如果瘡還沒破,服用後可使瘡自然消散;如果瘡已破,服用後瘡口能迅速癒合。如果服用金石類藥物後導致瘡口發炎,可以用一到兩匙白礬末,以溫酒調服。服用三到五次即可見效。有人身上長滿了像蛇頭似的瘡,服用此藥也有效。此藥對各種瘡症都有奇效。不過,在一天內服用近百粒纔有效果。
2. 古方蠟礬丸
治癰疽。肺癰。腸癰。臟毒。痔漏。服之固臟腑。斂肌肉。止痛消毒。托裡散膿。若潰後服此。長肉收口。
白話文:
治療瘡癰、肺部的癰、腸的癰、臟腑中的毒,痔瘡和肛門漏膿,服用後可以固定臟腑,收斂肌肉,止痛消毒,溫暖身體內部,排出膿液。如果破潰後服用此藥,可以長出新肉收口。
黃蠟,明礬,乳香,沒藥,雄黃(各四兩)
將蠟溶化。離火待溫。入各末和勻。丸梧子大。食前溫酒下。二三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黃蠟、明礬、乳香、沒藥、雄黃(各160公克)
3. 治一切癰疽方
不問虛實寒熱。治之皆愈。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敷之即痛。有憂怒等氣所攻。則痛不可忍。或蘊熱逼人手。敷之則即清涼。或氣虛冷潰而不斂。敷之即斂。
白話文:
-
不管是虛症實症、寒症熱症,用它治療都能治癒。如果有死血和陰毒在體內,則不痛。敷上它就會疼痛。
-
如果有憂愁、生氣等情緒引起的氣滯,則疼痛難忍。
-
或者有蘊熱逼迫人的手,敷上它就會感覺到清涼。
-
或者氣虛導致潰爛而不收斂,敷上它就會收斂。
遠志(米泔浸洗去心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二盞。煎一盞。澄清服。渣敷患處。
白話文:
遠志(用米泔水浸泡、洗淨、去核、烘乾,然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熱的酒兩杯,煮開後喝一杯,其餘的藥渣敷在患處。
4. 無名腫毒初起
用核桃殼半個。以大蒜搗爛填滿。以黃紙封口。蓋在患處。用大艾丸放殼上。灸七壯。灸三五次即消。
白話文:
取半個核桃殼,將搗爛的大蒜填滿,用黃紙封口。將其覆蓋在患處,放置大艾丸在殼上進行灸療。灸七次,灸三至五次即可消除。
5. 內消散
治一切腫毒。
貝母,知母,金銀花,白芨,半夏(薑製),穿山甲(炒),角刺,乳香(去油),赤芍,生甘,萬年青,花粉(各一錢)
白話文:
-
貝母: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知母: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的功效。
-
金銀花:是一種忍冬科植物的花蕾,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白芨:是一種蘭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止血、化瘀、收斂止瀉的功效。
-
半夏(薑製):是一種天南星科植物的根莖,經過薑汁炮製後,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止嘔的功效。
-
穿山甲(炒):是一種貧齒目哺乳動物的鱗甲,經過炒製後,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
角刺:是一種豆科植物的果實,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乳香(去油):是一種橄欖科植物的樹脂,經過去油處理後,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
-
赤芍:是一種毛茛科植物的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
-
生甘:是一種桔梗科植物的根,具有宣肺通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萬年青: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的葉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花粉(各一錢):指多種植物的花粉,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顏的功效。
上藥酒水各一碗。煎八分。隨病上下飢飽服。渣不再煎。搗爛加芙蓉葉末一兩。蜜五匙。同敷患處。一宿自消。重者再服一劑必效。
白話文:
將上等藥物、酒和水各取一碗,煎煮至八分之三。根據病人的病情和飢餓程度,隨時服用。藥渣不要再煎煮了。將藥渣搗爛,加入一兩芙蓉葉粉末和五匙蜂蜜,一起敷在患處。敷一夜,即可自行消散。病情較重的人,再服用一劑藥,必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