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乾霍亂方

用千里馬煎湯。飲之即吐。

白話文:

用千里馬這種藥材煎煮成湯。喝下去就會開始嘔吐。

2. 急治轉筋霍亂法

上不吐。下不瀉。肚痛腳筋吊者是也。急將病人頂發分開。以綠豆粉調井水。不住手拍頂心上。又將滑石綠豆粉。調水服即愈。

白話文:

病人上吐不出、下瀉不出,肚子痛且腳抽筋,這就是「轉筋霍亂」。緊急處理方法是將病人頭頂的頭髮分開,用綠豆粉調和井水,不停地拍打頭頂中心。同時,將滑石粉和綠豆粉調水給病人喝,就能痊癒。

3. 絞腸痧法

凡陰痧。則腹痛而手足冷。看身上有紅點。以燈火爆之。陽痧則手足熱。用針刺指甲。出血即痊。用炒鹽一兩或數錢。以陰陽水一鐘調服。或吐或瀉即止。

白話文:

如果腹痛而且手腳冰冷,身上出現紅點,這是屬於陰痧。可以用燈火燒灼紅點處。如果是手腳發熱,這是屬於陽痧。可以用針刺破指甲放血,就會痊癒。另外,也可以用炒過的鹽一兩或數錢,用陰陽水(一半熱水一半冷水)調和成一碗服用,可能會吐或拉肚子,之後就會停止不適。

4. 平痧丸

治痧脹。霍亂吐瀉轉筋。並傷暑。心胃痛等症。

藿香葉(一兩),茅朮(三錢米泔浸),陳皮(五錢炒),枳殼(一兩炒),厚朴(八錢薑汁炒),生半夏(五錢),生甘草(三錢),滑石(水飛二兩),蘇葉(一兩薑汁炒),二蠶砂(二兩),草紫河車(一兩炒)

以上諸藥。再用青蒿汁浸三四次。

青皮(五錢炒),川貝(去心五錢),麝香(一錢)

上藥共為末。薑汁為丸。約重二錢。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燈心湯下。小兒量減。孕婦忌服。

白話文:

平痧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痧脹,也就是因為痧引起的腹脹;還有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抽筋;以及中暑、心胃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

  • 藿香葉(一兩)
  • 茅朮(三錢,用米泔水浸泡過)
  • 陳皮(五錢,炒過)
  • 枳殼(一兩,炒過)
  • 厚朴(八錢,用薑汁炒過)
  • 生半夏(五錢)
  • 生甘草(三錢)
  • 滑石(二兩,用水淘洗過)
  • 蘇葉(一兩,用薑汁炒過)
  • 蠶砂(二兩)
  • 草紫河車(一兩,炒過)

將以上這些藥材,再用青蒿汁浸泡三到四次。

另外加入:

  • 青皮(五錢,炒過)
  • 川貝(五錢,去除內心)
  • 麝香(一錢)

將所有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做成藥丸,每丸大約重二錢。再用硃砂包裹藥丸外層。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草煮的水送服。孩童服用量要減少,孕婦忌服。

5. 消渴門

加減四物湯,丹溪云。三消多屬血虛。不生津液。宜四物湯為主。間服繅絲湯更妙。

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各三錢)

上消者。加人參、五味子、麥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黃汁、人乳。飲酒人加葛根汁。中消者。加知母、石膏、寒水石。以降胃火。下消者。加黃柏、知母、熟地、五味。以滋腎水。

白話文:

丹溪說,三種消渴症大多屬於血虛,導致不能產生津液,應該以四物湯為主方來治療,如果能間歇服用繅絲湯就更好了。

四物湯的組成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各三錢。

如果是上消症狀(主要表現為口渴多飲),就加入人參、五味子、麥冬、天花粉,煎好後加入生藕汁、生地黃汁、人乳一起服用。 如果是愛喝酒的人,就再加入葛根汁。

如果是中消症狀(主要表現為多食易飢),就加入知母、石膏、寒水石,來降低胃火。

如果是下消症狀(主要表現為多尿),就加入黃柏、知母、熟地、五味子,來滋養腎水。

6. 繅絲湯

即蠶繭做絲湯。如無即以原繭殼絲綿煎湯皆可代。渴則飲之大效。蓋此物屬火。有陰之用。能瀉膀胱伏火。引陰水上潮於口。而治消渴也。

白話文:

「繅絲湯」就是用蠶繭煮成的湯。如果沒有蠶繭,也可以用蠶繭殼或蠶絲棉煎湯來代替。口渴時喝這個湯,效果非常好。因為蠶絲這種東西屬性為火,卻有滋陰的作用,能夠瀉掉膀胱潛藏的火氣,引導陰液上行滋潤口腔,因此可以治療消渴症(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