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一 (3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2)

1. 截三陰瘧方

胡椒(三錢),研為細末。用砂糖少許和勻。先一夜入臍內。用布包緊。至次日去之即愈。

白話文:

胡椒(三錢),研成細末,用少量砂糖和均勻。先將胡椒末放入肚臍內一晚,並用布緊緊包紮固定。到第二天取出來,即可治癒。

一方椒末入臍內膏蓋。十六歲用五分。年小遞減。至六十外亦遞減。神效。

2. 瘧後怪症方

治口鼻中氣出。盤旋不散。凝如黑蓋色。過十日漸至肩與肉相連。堅如金石。

無由飲食。澤瀉煎湯。日飲三五次。連服五日愈。

3. 代赭膏

治小兒瘧不能進藥。

代赭石(五錢煅醋淬),硃砂(五錢),人言(豆大一粒)紙包六層。打濕煨乾。入麝香少許研末。香油調。少許塗鼻尖、眉心、手腳心。神效。

白話文:

代赭石(五錢,以醋煅燒後淬火),硃砂(五錢),人言(豆大一粒,用紙包六層,打濕後煨乾)。加入少許研成細末的麝香。用香油調和均勻。取少量塗抹在鼻尖、眉心、手腳心上。具有神奇的功效。

4. 淳于丸

大黃(八兩),白芍(四兩),車前子(四兩),蘿蔔子(八兩)

白話文:

大黃(320克),白芍(160克),車前子(160克),蘿蔔子(320克)

俱生用為末。水打為丸。每服三錢。滾水送下。虛弱及老人。人參一分。煎湯送下。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材磨成粉末。用水將藥粉做成丸狀。每次服用三錢的藥丸。用滾水送服。虛弱及老人的患者,再加入一分的人參。將藥材煮成湯藥,並用湯藥送服藥丸。

5. 丹陽治痢三方

川連,黃芩,括芍,山楂肉(各一錢二分),枳殼厚朴(薑汁炒),檳榔青皮(各八分),當歸,生甘草地榆(各五分),紅花(三分酒洗),桃仁(一錢去皮尖研細),木香(二分為末)

白話文:

川連、黃芩、芍藥、山楂肉(各12克),枳殼、厚朴(用薑汁炒過)、檳榔、青皮(各8克),當歸、生甘草、地榆(各5克),紅花(3克,用酒洗過)、桃仁(12克,去皮尖,研成細末),木香(2克,研成細末)

上藥水煎。空心服。不論紅白。身熱腹痛。並用此方。純白者。去地榆、桃仁。加橘紅四分。木香三分。澀滯甚者。加酒炒大黃二錢。服二帖。仍服此方。初起三五日神效。旬日內亦可。若十日半月後。當有加減法。另詳於後。

白話文:

將上方的草藥用清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無論是出現紅色的症狀還是白色的症狀,身體發熱、腹痛,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子。如果是純白色的症狀,則去掉地榆、桃仁,加入四分橘紅、三分木香。如果便祕嚴重,則加入二錢酒炒大黃,服用兩劑後,再服用這個方子。剛開始服用三、五天就會有顯著的效果。十天之內也會有效果。但是如果超過十天半個月,就要調整用藥方法,詳細情況另行說明。

6. 第二方

川連,黃芩,芍藥(酒炒),桃仁粉(各六分),括生芍(四分),山楂(一錢),厚朴(姜炒),青皮檳榔(各四分),橘紅(四分),生甘(二分),炙甘(三分),當歸(五分),地榆(四分),紅花(三分),木香(二分)

白話文:

  • 川連、黃芩、芍藥(用酒炒過)、桃仁粉(各六分)

  • 乾生芍藥(四分)

  • 山楂(一錢)

  • 厚朴(用薑炒過)、青皮、檳榔(各四分)

  • 橘紅(四分)

  • 生甘草(二分)

  • 炙甘草(三分)

  • 當歸(五分)

  • 地榆(四分)

  • 紅花(三分)

  • 木香(二分)

水煎。空心服。若延至月餘。脾胃虛弱而虛滑者。更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