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四 (3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0)

1. 打靈砂法

水銀(一斤),硫黃(四兩),先將硫黃入鍋化開。入水銀。炒至不見星為度。入陽城罐內。鐵盞蓋口。鹽泥封固。架三釘菊花爐內。上水下火。打三香取起。冷定開出。其升上紫紅色者。即靈砂也。

白話文:

水銀(一斤)、硫磺(四兩),先將硫磺放入鍋中加熱熔化。加入水銀。炒到看不到星點為止。放入陽城罐內。用鐵盞蓋住罐口。用鹽泥封固。將罐子放在三釘菊花爐內。上水下火。打三香後取出。冷卻後打開。升上來呈紫紅色的,就是靈砂。

2. 干蒸米露法

松柏葉露。花露俱同此法。收久不壞。

鐵熬盤置灶上。盤內貯砂三寸許。砂上加銅鏇一面。將米升許淘透入鏇內。合上錫甑。俟其滴出約半茶鍾而止。不可多取。恐有焦氣。其米仍可煮飯。

白話文:

把鐵製的熬盤放在爐竈上,盤子裡面放入三寸左右的粗砂,再把銅旋放在砂上面。取約一升的米淘洗乾淨,倒入銅旋裡面,在銅旋上面放上錫甑(一種蒸米飯的器具)。等到米湯滴出來,大約有半杯的量,就要停止,不要取太多,以免米湯有燒焦的味道。剩下的米仍然可以煮飯。

3. 造錫蒸法

(形如燒酒甑而不貯水內腰有槽傍通於滴口米氣上騰則露珠流入槽內而出下設子口二層內子口要與銅鏇緊緊相合不可走氣外子口套在銅鏇之外二子口約深半寸銅鏇約深二寸套上子口子口之上即系流露之槽要於出口處略底此錫甑連子口共高六寸不可太高頂如和尚頭各徑七寸俱木尺)

白話文:

  1. 形狀像燒酒鍋的鍋甑,但不用於儲水。

  2. 鍋甑的內部有槽溝,旁邊通向滴水口。

  3. 米飯的熱氣蒸騰,就會有露珠流入槽溝,再從出口流出。

  4. 鍋甑的下方設有子口,共兩層。

  5. 內子口必須與銅環緊密相合,不可漏氣。

  6. 外子口套在銅環的外面。

  7. 兩層子口約有半寸深,銅環約有二寸深。

  8. 套上子口後,子口的上方就是露珠流出的槽溝。

  9. 槽溝的出口要略微低一些。

  10. 這個錫製鍋甑連同子口,總高度為六寸,不可太高。

  11. 鍋甑的頂部像和尚的頭,直徑為七寸,均以木尺測量。

4. 又法

銅鏇深五寸許。貯米合錫甑於上。入重湯內大火久煮。亦可取露。竟無焦氣。而露較多於前法。

5. 制玄明粉法

朴硝(十斤),長流水一石煎化。澄去沙土。熬至一半。入盆內露一宿。結成硝去水。每硝(二斤)入蘿菔(切塊半斤)加水煮熟。去蘿菔露一宿。再換蘿菔加水再煮。再露。或五七次九次。再用甘草煮露一次。每(硝一斤甘草一兩),去草以硝入沙罐內築實。外用鹽泥固濟。

白話文:

朴硝十斤,用長流水一石煎煮化開。澄清去除沙土。熬煮至一半。放入盆內,露天放一個晚上。形成硝後倒去水分。每二斤硝加入切塊蘿蔔半斤,加水煮熟。取出蘿蔔,露天放一個晚上。再換上蘿蔔,加水再煮。再露天放。或者五次、七次、九次。再用甘草煮一煮,露天放一次。每斤硝用一兩甘草,去除甘草,將硝放入沙罐內,壓實。罐外用鹽泥封固。

厚半寸許。不蓋口。以炭(十斤)先文後武。化至沸。候火盡。冷定蓋口固濟。以頂火(十五斤)煅至火盡。冷定取出。隔紙安地上。盆覆三日。去火毒研末。每(一斤)入生甘末(一兩)炙甘末(一兩)和勻瓶貯。

白話文:

厚度約半寸左右。不蓋上口,先以十斤木炭文火後以武火烘烤。烘烤到沸騰,等到火完全燃燒殆盡。冷卻後蓋上口,固封使其充分融合。然後以十五斤的頂火烘烤,烘烤到火完全燃燒殆盡。冷卻後取出,隔著紙放在地上。以盆子覆蓋三天,除去火毒,研磨成粉末。每斤末藥加入一兩生甘草末和一兩炙甘草末,均勻混合後裝入瓶中存放。

6. 制風化硝法

以提淨芒硝。置風日中。消盡水氣。自成輕飄白粉。又法以粗瓦瓶盛硝。掛當風檐下。待硝滲出瓶外。結成霜刮下收貯。

白話文:

將芒硝淨化。放在風和日照下。水氣消盡。自然成為輕飄飄的白色粉末。又有一種方法是用粗糙的瓦瓶盛裝硝。掛在迎風的屋檐下。等待硝滲出瓶外。結成果實霜,刮下來收藏儲存。

7. 制瓜霜法

朴硝(一斤)打碎老皮西瓜(一個)切去蓋。去子留瓤。入硝於內。數日化成水。再以此水入頂老王瓜內。掛當風處。約半月餘。其外面起白霜。每霜(一錢)入冰片。(一分)用點風火時眼。或吹入喉中。治喉痹喉風。無不神效。

白話文:

朴硝(一斤)打碎,把老皮西瓜(一個)切去蓋子,取出瓜瓤,放入朴硝,經過幾天會溶化成液體,再把這個液體倒入頂端的王瓜內,將其掛在當風處,大約半個月後,瓜的表面會生成白霜。每次取(一錢)白霜,加入冰片(一分),點在風火時眼上,或吹入喉嚨中,可以治療喉嚨疼痛和喉嚨風,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