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四 (2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7)

1. 製半夏曲法

半夏(一斤湯泡九次),生薑(四兩),小麥粉(六兩),蓼草搗汁。牙皂煎湯。搗成餅。攤箕上。蓋以禾草發七日。取掛當風處陰乾用。

白話文:

半夏(一斤,用熱水泡九次),生薑(四兩),小麥粉(六兩),用蓼草搗出汁液。用牙皁煎湯。將這些材料搗成餅狀。攤在箕上。用禾草蓋上,放置七天。取出後掛在通風處陰乾即可使用。

2. 取人中黃法

用小竹筒刮去青。要兩頭有節。節上挖一小孔。入甘草末塞滿。用瀝青封口。冬月入糞缸內。至春取起洗淨。埋土三日取出。懸當風處陰乾。取甘草末用。

白話文:

用小竹筒颳去青皮,竹筒兩端要保留竹節;在竹節上鑽一個小孔,將甘草末塞滿,並用瀝青封住小孔。在冬天的時候,將竹筒埋入糞缸內,等到春天取出後清洗乾淨,再埋入泥土中三天,然後取出懸掛在通風處陰乾。最後,取出竹筒中的甘草末使用。

3. 造神麯法

六月六日。或五月五日。或三伏日。上寅日採蓼草、(三兩)青蒿蒼耳、(各六兩)俱搗汁。杏仁末(一兩)赤小豆(三兩去殼為末)帶麩麥面(二斤)共搗。蹈實成餅。一如造酒藥法。愈久愈好。入藥炒令香熟用。

白話文:

六月六日,或者五月五日,或者三伏日,在寅日採摘蓼草、青蒿、蒼耳,每種六兩,搗爛取汁。再加杏仁粉末一兩、赤小豆三兩(去殼磨成粉末)、帶麩麥面二斤,一起搗爛。壓實做成餅,就像製作酒藥的方法一樣。保存得越久越好。入藥時炒熟使用。

4. 制血餘法

頭髮用灰汁浸一日。取起。洗淨入缸。多水浸之。用木棍攪之。漸漸將面上撈起。再攪再撈。澄出缸底剃刀鐵屑淨。然後換水浸一宿。洗至極淨。水清為度。撈起曬乾。裝入瓷瓶內按實用。鐵絲網蓋口。又另用闊口瓷瓶一個。入清水小半瓶。埋入土中。露出口。將發瓶倒轉。

白話文:

把頭髮用草木灰水浸泡一天。取出頭髮,清洗乾淨,放入缸中,加水淹沒頭髮。用木棍攪拌,逐漸將頭髮表面的灰汁撈起。繼續攪拌和撈起,直到缸底的剃刀鐵屑都清除乾淨。然後換乾淨的水浸泡一夜。反覆清洗,直到水清澈為止。撈起頭髮,曬乾,裝入瓷瓶中,壓實。用鐵絲網蓋住瓶口。另取一個闊口瓷瓶,裝入少量清水,埋入土中,露出瓶口。將裝有頭髮的瓶子倒轉,放在裝有水瓷瓶的瓶口上。

以口套入水瓶口內。外用羊毛鹽泥封口。並將上發瓶周圍包裹。約一指厚。四圍加糠炭煅二晝夜。退火冷定取起。下瓶內水面浮者。即血餘也。取出曬乾聽用。

白話文:

將藥粉裝入小瓶口內,瓶口外緣用羊毛和鹽泥封口,再將整瓶用灰包住,厚度約一指。然後周圍再加糠炭燒製二晝夜,退火冷卻後取出。瓶內水面浮起的,就是血餘,取出曬乾後備用。

5. 制淡豆鼓法

黑大豆(一斗),水浸一宿淘淨。蒸熱攤勻。蒿草蓋面。候上起黃衣。取出用淨水拌之。乾溼得所。安甕中築實。桑葉蓋泥封。曬七日取出。曬一時又水拌入甕。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氣。瓷瓶收貯。

白話文:

黑豆(一斗),泡水一晚後淘洗乾淨。蒸熟後攤開平整,用蒿草蓋住表面。等待表面長出黃色菌絲。取出後用乾淨的水攪拌,讓水分適中。放入甕中,壓實後用桑葉蓋住,再用泥封住。將甕放置於陽光下曬七天。取出後曬一個小時,再用水拌勻後放入甕中。如此重複七次。最後再蒸一次以去除火氣,放入瓷瓶中收存。

6. 法制陳皮方

陳皮(二斤),河水浸一周時。用竹刀輕輕刮去浮白。貯竹筐內。再用沸湯淋三四次。又用冷河水洗淨。以無苦味為度。濾出曬半乾。得淨皮一斤。初次用甘草烏梅肉。(各四兩)煎濃汁拌皮。再曬再露。俟皮酥捻如豆板大。又用川貝母(四兩),青鹽(三兩),為細末。加入拌勻。曬露微干收貯。

白話文:

  1. 取二斤陳皮,用河水浸泡一週。

  2. 用竹刀輕輕颳去浮白的部位。

  3. 將刮好的陳皮貯存在竹筐中。

  4. 再用沸騰的熱水淋澆陳皮三次到四次。

  5. 然後用冷河水清洗乾淨,直到陳皮沒有苦味為止。

  6. 將陳皮濾出,曬到半乾的程度。

  7. 得到一斤淨陳皮。

  8. 第一次使用甘草和烏梅肉(各四兩),煎成濃汁拌入陳皮中。

  9. 再次曬乾,並使其露於空氣中。

  10. 直到陳皮變酥軟,可以搓捻成豆板大小。

  11. 再加入四兩川貝母和三兩青鹽,研磨成細末。

  12. 將細末加入陳皮中拌勻。

  13. 曬到微乾的程度,密封收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