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痘生眼內方

鱔魚之血點眼。不生蘿蔔花。又以麥冬(三錢去心),搗爛。貼足心。其痘自落。

白話文:

用刺鯁魚的血來點眼,不會長出蘿蔔花。另外,將麥冬 (三錢去心) 搗爛,貼在腳底。痘瘡自然會脫落。

2. 痘後回毒膏

兼治諸般熱毒。

麻油(四兩),入番木鱉(一兩去毛),同油煎枯。撈出木鱉。入壯人頭髮(三兩),熬化。滴水成珠。加飛丹(二兩),收成膏。貼一個即消。

白話文:

麻油(四兩),放入番木鱉(一兩,去毛),一起用油煎到枯萎。撈出番木鱉。加入壯年男子的頭髮(三兩),熬煮融化。滴水成珠。加入飛丹(二兩),收成膏狀。敷貼一個,即可消炎。

又方

八月採田塍邊野毛豆。連莖根煅存性為末。真麻油調敷。不問初起日久。已潰。未潰。神效。用豆更妙。

3. 婁金散

犬屎內骨(七分經霜糞更妙多收布包打碎水淘出骨洗淨搗爛),金銀花(三錢),

白話文:

犬屎內骨(用七分霜曬過的糞便,效果更好。多收一些,用布包好,打碎後再用水淘洗出骨頭,洗乾淨後搗爛)、金銀花(三錢)。

水煎服。不問寒熱虛實。初起一服即消。已潰即斂。神方也。

4. 移回毒法

治痘毒。生在枝節緊要處。

白豆為末。水調敷之。即攻平肉處發毒。以免後患。

5. 痘後餘毒移法

或生於手足節彎處。不知治法。恐成痼疾。須於毒腫起時。即剝蝦蟆皮貼之。內服敗毒藥。則毒移於他處矣。

白話文:

或生於手腳指節彎曲的地方。不知道治療方法,恐成痼疾。必須在毒腫起來的時候,馬上剝蝦蟆皮貼上去。內服敗毒藥,那麼毒就會移到其他地方了。

蛇含石(六兩),代赭石(六兩,二味以銀罐盛貯炭火內燒紅陳米醋淬其細者自沉醋底粗者撈起再煅再淬以淬完為度研極細末),大南星(四兩薑汁煮透),白附子(五錢),麝香(一錢五分),硃砂(五錢為衣),金銀箔(不拘多少亦同為衣)

白話文:

蛇含石(重量六兩),代赭石(重量六兩,把這兩種藥物放在銀製的罐子裡,盛裝木炭,燃燒後使之發紅,然後倒進陳釀米醋中淬燒,較細的藥材沉入醋底,較粗的撈起後再次煅燒,並重複淬燒的步驟,直至淬燒完成,研磨成極其細膩的粉末),大南星(重量四兩,用生薑汁煮至透徹),白附子(重量五錢),麝香(重量一錢五分),硃砂(重量五錢,用於包裏藥丸),金箔、銀箔(不拘多少,與硃砂一樣用於包裏藥丸)。

上為細末。於端午正午時。用米粽入臼搗爛丸。如芡實大。用微火烘燥。瓦瓶盛之。密封勿泄氣。專治小兒急慢驚風。傷風疳病。食積風痰。氣喘夜啼。以生薑一片。薄荷一團。竹葉七片。燈草一團為引。然藥性惟鎮心卻疾。一味墜下。凡痘疹盛行時。不宜遽進。切記。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細末。在端午節正午,用糯米糉子放入臼中搗爛成丸狀,大小如芡實。用微火烘乾,用瓦瓶盛裝,密封保存,不要漏氣。專門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傷風疳病、食積風痰、氣喘夜啼等疾病。可以使用生薑一片、薄荷一團、竹葉七片、燈草一團作為引物。但要注意,藥性主要在於鎮心去疾,如果服用藥物後,病情會突然加重,則應立即停藥。在痘疹盛行的時候,不要貿然服用此藥,請務必記住。

6. 又七寶丹

膽南星(五錢),麝香(二分五釐),天竹黃山藥(各三錢),鉤藤,羌活(各三錢),全蠍(一錢),琥珀珊瑚(各三分),牛黃(二分)

白話文:

膽南星(25克),麝香(1.25克),天竹黃,山藥(各15克),鉤藤,羌活(各15克),全蠍(5克),琥珀,珊瑚(各1.5克),牛黃(1克)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辰砂金箔為衣。急慢驚風薄荷湯下。感冒風寒發熱。薑蔥湯下。內傷飲食生冷。清茶下。心腹痛。霍亂吐瀉。淡薑湯下。伏暑傷熱。積聚身熱。清湯下。大小便閉。燈心湯下。泄瀉。米飲下。夜啼。燈草薄荷湯下。量年紀大小。一丸半丸不拘時服。

白話文:

研磨至細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用辰砂和金箔包覆。若患有忽冷忽熱的驚風症狀,以薄荷湯送服藥丸。感冒風寒發熱時,用薑蔥湯送服藥丸。若是飲食生冷引起的內傷,以清茶送服藥丸。心腹疼痛、霍亂吐瀉時,以淡薑湯送服藥丸。伏暑傷熱、積聚身熱時,以清湯送服藥丸。大小便不通暢時,以燈心湯送服藥丸。拉肚子時,以米飲送服藥丸。夜間啼哭時,以燈草薄荷湯送服藥丸。根據年齡不同,可以服用一丸或半丸,且不受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