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承熹、王承勳輯

《惠直堂經驗方》~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壬水金丹

專治痰迷風癱。蠱膈虛損。立止痰火。哮喘痰壅。噎氣吞酸。降火寬中。消滯。噙丹舌下。滿口生津。並治各般風症。羊顛。醉酲。消渴諸項大病。至於下元虛弱者。尤宜常用。綿紋川大黃五斤。切薄片。滴燒酒一斤。白蜜四兩。拌勻。用柳木甑一口。下鋪柳葉寸余厚。以綠豆二升。

水浸一夜。黑鉛二斤。打作薄片剪碎。同綠豆拌勻。一半鋪柳葉上。蓋新夏布一塊。將大黃鋪上。又蓋新夏布一塊。將所留一半鉛豆鋪。上面再將柳葉蓋滿。蒸七炷大線香。待冷起甑。去柳葉鉛豆不用。只將大黃曬乾露之。如此九次聽用。

再用烏梅肉(一兩),薄荷葉(一兩),枳殼(麩炒一兩),廣木香(不見火一兩),陳皮(一兩),(九制)膽星(一兩),文蛤(去穰炒黃四兩),貝母(去心二兩),檀香(不見火一兩),枸杞子(一兩),沉香(不見火五錢),茯苓(五錢)

水十數斤熬汁。約三斤去渣。取淨汁浸前九製大黃。至汁盡曬乾。以磁罐收貯。聽配後藥。

(九制)玄明粉(八錢),(七制)青礞石(五錢),官白硼砂(五錢),真血琥珀(八錢),角沉香(淨末八錢),鬱金(五錢),烏犀角(二錢),羚羊角(淨末五錢),鍾乳粉(研細末水飛淨三錢)

上藥九味。共為極細末。將前九製大黃。秤准一斤研末和勻。用文蛤膏搗為丸。金箔和硃砂為衣。如遇前症。用藥一丸。噙舌下化咽。大病即愈。

制文蛤膏法。文蛤八兩。鍋內炒黃色研末。入平底磁瓶中。以細茶濃汁熬一日。不住手攪。再用糯米湯。熬三日。以味不澀。滿口生津為度。再用白茯苓,歸身(酒洗),嫩黃耆(蜜炙)枸杞,人參,鬱金(各五錢),麥冬(二兩)

以上藥熬汁二大鐘。入蛤膏。再煎成膏。以丸前藥。

計開

共用好燒酒(九斤),白蜜(二斤四兩),綠豆(一斗八升),黑鉛(十八斤),柳葉(五斤)製藥功夫。須兩月有餘。要耐煩如法炮製。其效甚速。常服清心益智。永無中風之患。功難盡述。幸珍秘之。合藥。忌雞犬婦女。孝服不潔之物。

白話文:

這個叫做「壬水金丹」的藥丸,專門治療痰液阻塞導致的昏迷、中風癱瘓、食道或橫膈膜的腫塊、體虛造成的損耗,能迅速止住痰火、哮喘痰多、打嗝吞酸。它還能降火氣、使胸腹寬鬆舒適、消除食積。將藥丸含在舌下,會滿口生津。此外,它還能治療各種風症、癲癇、酒醉不醒、消渴(糖尿病)等嚴重疾病。對於下元虛弱的人,尤其適合經常服用。

製作方法如下:

首先,準備紋理細密的川大黃五斤,切成薄片。用燒酒一斤浸泡,再加入白蜜四兩拌勻。準備一個柳木蒸籠,底部鋪上一寸多厚的柳葉。將綠豆二升用水浸泡一夜。準備黑鉛二斤,打成薄片剪碎,與綠豆拌勻。將一半的鉛豆鋪在柳葉上,蓋上一塊新的夏布,再將大黃鋪在上面,又蓋上一塊新的夏布,再將剩餘的鉛豆鋪上,最上面用柳葉蓋滿。蒸七炷大線香的時間。冷卻後取出,去掉柳葉和鉛豆,只將大黃曬乾,反覆蒸曬九次備用。

接著,準備烏梅肉(一兩)、薄荷葉(一兩)、麩炒過的枳殼(一兩)、廣木香(不經火一兩)、陳皮(一兩)、(九次炮製過的)膽星(一兩)、炒黃的文蛤(去掉中間的膜,四兩)、去心的貝母(二兩)、不經火的檀香(一兩)、枸杞子(一兩)、不經火的沉香(五錢)、茯苓(五錢)。

用水十幾斤熬煮成藥汁,約剩三斤時濾掉藥渣。將前面炮製過九次的大黃浸泡在藥汁中,直到藥汁被完全吸收,然後曬乾。將大黃放入磁罐中儲存,備用。

然後,準備(九次炮製過的)玄明粉(八錢)、(七次炮製過的)青礞石(五錢)、官白硼砂(五錢)、真血琥珀(八錢)、角沉香(淨末,八錢)、鬱金(五錢)、烏犀角(二錢)、羚羊角(淨末,五錢)、鍾乳粉(研磨成細末,用水飛過,三錢)。

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將之前炮製過九次的大黃,秤取一斤,研磨成粉末,與前面九味藥末混合均勻。用文蛤膏搗製成藥丸,外裹金箔和硃砂。如果遇到前述症狀,服用一丸,含在舌下慢慢吞咽,大病就能痊癒。

文蛤膏的製法:

將文蛤八兩放入鍋中炒至黃色,研磨成粉末。放入平底磁瓶中,加入濃茶汁熬煮一天,不停攪拌。再加入糯米湯熬煮三天,直到嚐起來不澀、滿口生津為止。另外準備白茯苓、酒洗過的當歸、蜜炙過的嫩黃耆、枸杞、人參、鬱金(各五錢)、麥冬(二兩)。

將以上藥材熬煮成兩大碗藥汁,倒入文蛤膏中,再次熬煮成膏狀,用來製作藥丸。

總計用料如下:

總共需要優質燒酒(九斤)、白蜜(二斤四兩)、綠豆(一斗八升)、黑鉛(十八斤)、柳葉(五斤)。整個製藥過程需要兩個多月,必須耐心且嚴格按照方法炮製,藥效才會顯著。經常服用能清心益智,永遠不會有中風的憂患,功效難以盡述。請務必珍藏並妥善保存。配製藥物時,忌諱雞、狗、孕婦、服喪和不潔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