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醫案存真》~ 卷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0)

1. 卷三

包衙前(四十五),自胃痛起,咽食又噎,近加湧泛黏涎。中年經營,勞瘁陽傷,清氣不司轉旋,上不知飢,大便不爽,九竅不和,都屬胃病。

人參,熟半夏,胡蘆巴,蓽撥,茯苓,老薑汁

陸家濱(三十),陰邪盛為腫,便溏溺短,議通腑陽。

生炒黑附子,炒黑遠志,生於術,生厚朴,椒目,茯苓,豬苓,青皮

南京(三十七),外邪窒閉肺竅,用輕劑治上,食可下咽。水入必嗆者,此喉氣有阻也,仍以辛潤。

杏仁,紫苑,桑葉,茯苓,米仁,通草

錢塘(五十四),閱原案開列,皆肺腎病。男子中年以後,下元精血先虧,有形既去,自難充復。五液耗奪,內風陽氣易越。治宜從陰引陽,勿以桂附之剛愎。

鹿茸,鹿角霜,天冬,天麻,茯苓,淡蓯蓉,枸杞子,黃菊花

常山(四十三),食入脘悶,噯氣嘔吐覺爽,少焉仍然痞悶。視形軀充偉,按脈形小濡。中年陽微不運,即為不足,泄降氣分,攻痰是為有餘治法,非脈症所宜。

治中法。

淮安(三十二),武略用力迸氣,與酒色精傷不同。失血在長夏熱泄之令,胸脅跗骨皆痛,是肝胃絡傷。

桃仁,米仁,降香末,茯苓,蘇子,韭汁,炒山楂,丹皮

白話文:

[卷三]

包衙前(45歲),從胃痛開始,吞咽食物又會哽住,最近還加重了嘔吐黏液的症狀。中年時期操勞過度,陽氣受損,清氣不能正常運轉,上腹不覺得餓,大便不暢,九竅不通,都屬於胃病。 處方:人參、熟半夏、胡蘆巴、蓽撥、茯苓、老薑汁。

陸家濱(30歲),陰邪盛而導致腫脹,大便溏稀,小便不利,需考慮通利腑中陽氣。處方:生炒黑附子、炒黑遠志、生於術、生厚朴、椒目、茯苓、豬苓、青皮。

南京(37歲),外邪阻塞肺部,用輕劑治療上焦,食物可以下咽。喝水必嗆,這是喉嚨氣機受阻,仍需用辛溫潤燥的藥物。處方:杏仁、紫苑、桑葉、茯苓、米仁、通草。

錢塘(54歲),參考之前的病案,都是肺腎疾病。男子中年以後,下元精血首先虧損,有形的物質既已損耗,就難以補充。五液耗損,內風容易導致陽氣外越。治療應從滋陰引陽入手,不要用桂枝、附子的溫熱藥物。處方:鹿茸、鹿角霜、天冬、天麻、茯苓、淡蓯蓉、枸杞子、黃菊花。

常山(43歲),飲食後脘腹悶脹,噯氣嘔吐後感覺舒服,但不久又會感到痞悶。體形肥胖,但脈象細小濡弱。中年人陽氣虛弱不運轉,這是不足,瀉下氣分,攻治痰飲,這是過度治療,與脈症不符。 治療方法:採取中和的治療方法。

淮安(32歲),因武術用力過度而導致氣逆,與縱慾傷精不同。失血發生在長夏熱泄的季節,胸脅、腳踝都疼痛,這是肝胃經絡受損。處方:桃仁、米仁、降香末、茯苓、蘇子、韭汁、炒山楂、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