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醫案存真》~ 卷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8)

1. 卷三

蜣螂(一兩),仙靈脾(五錢),蜂房(五錢),川芎(一錢)

火酒飛面泛丸。

同里(四十五),心痛得食而緩,是積勞營虛,大忌辛通破氣。

桃仁,歸身,柏子仁,桂圓肉,炒黑,芝麻

(廿三),病人遇春季失血,煩勞必有衄血。凡冬月大氣藏伏,壯年自能聚精匯神。不加保養,春半陽生升發,反為發病根機,是皆身中精氣之薄。胃旺安納,自節欲靜養,則神乃藏。

熟地,萸肉,山藥,芡實,湘蓮,茯苓,金櫻子,五味子,青龍骨

湖州(三十八),太陰腹脹,是久勞陽不飢,不能食,二便不通暢,溫以通陽,苦溫疏滯。

熟附子,熟大黃,草果仁,生厚朴,生薑,廣陳皮

山塘(七十五),立冬未冷,溫熱之氣外入,引動宿飲。始而狀如傷風,稀痰數日,繼則痰濃咽乾,是少陰脈中乏津上承,五液盡化痰涎。皆因下虛易受冷熱,是以飲邪上泛。老年咳嗽,大要宜調脾腎,最忌發散泄肺理嗽,暫用越婢法。

麻黃,石膏,甘草,芍藥,生薑,大棗

槐樹巷(廿三),自乳能令陰傷,秋初巔脹失血,是肝火上衝使然。今妊身三月,法當養陰固胎。

人參,子芩,阿膠,桑寄生,白芍,黑殼建蓮

常熟(三十二眷),寡居無歡悅之念,肝膽中氣火鬱勃,直上直下,莫能制伏,失其疏泄之用,小溲成淋。謂肝脈環繞陰竅,用龍膽瀉肝法。

龍膽草,黃芩,梔子,當歸,生地,柴胡,澤瀉,木通,甘草,車前子

常熟(廿七眷),瘧母瘕聚有形,治有宣通氣血。第所述病狀,已是產虛。八脈交損,不敢攻瘕。

當歸生薑羊肉湯。

徽州(三十九),仲景論痰飲分二要:外飲治脾,內飲治腎。又云:凡飲邪必以溫藥和之。閱方從腎臟主治,不為背謬。陽氣微弱,濁陰固聚,自下上逆,喘不著枕。附子走而通陽,深為合理。第其餘一派滋陰,束縛附子之剽疾。

真武湯。

(四十九),積勞傷陽,腹膨仍軟,脈弦無胃氣,形肉衰削,理中宮陽氣之轉旋,望其進食,無能卻病矣。

人參,淡附子,穀芽,茯苓,益智仁,廣皮,炙草

北城下(三十六),溫疹是一股乖戾不正無形之氣,從口鼻吸受,上竅阻塞,嗆物,不得下咽。醫不辨有形無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藥直入腸胃,與咽中不相干涉。

連翹心,馬勃,牛蒡子,銀花,鮮蘆根

武進(四十六),陽傷胃反。

熟附子,淡乾薑,桂枝,黃連,厚朴,茯苓

宿遷(四十七),冬月涉水,水寒深入筋骨,積數年而脛膝骨冷筋縱。病在下為陰,水寒亦是陰邪。久則氣血與邪混亂,草木不能驅逐。古人取蟲蟻佐芳香直攻筋骨,用許學士法。

炒烏頭,全蠍,麝香

飛面火酒泛丸。

同里(五十六),酒熱深入血分,瘀嘔盈盆,越六七年,病變反胃妨食,嘔吐涎沫。問大便仍通,結閉止在中脘,先通瘀開閉。

白話文:

[卷三]

同里(45歲):心痛,進食後緩解,這是積勞成疾、身體虛弱導致的,忌諱辛辣通氣的藥物。

病人(23歲):春季容易失血,勞累則必流鼻血。冬天陽氣收斂,壯年人能儲存精氣神。如果不保養,春天陽氣升發時,反而容易生病,這都是因為身體精氣不足。胃氣旺盛,能正常消化吸收,只要節欲靜養,精神就能得到滋養。

湖州(38歲):太陰虛寒導致腹脹,是長期勞累導致陽氣不足,不想吃東西,大小便不通暢,治療應溫陽通絡,苦溫化滯。

山塘(75歲):立冬後天氣未冷,溫熱之氣入侵體內,引起宿疾復發。起初症狀像傷風,稀痰持續數日,接著痰液變稠,咽喉乾燥,這是少陰經脈津液不足,導致體液轉化為痰涎。都是因為下焦虛弱容易受寒熱侵襲,所以寒邪上泛。老年人咳嗽,主要應調養脾腎,最忌諱發散泄肺止咳,暫時可以使用越婢湯的方法。

槐樹巷(23歲):哺乳期會損傷陰氣,秋季初期乳房脹痛並出血,這是肝火上炎造成的。現在懷孕三月,應當滋陰養胎。

常熟(32歲):寡居無歡,肝膽之氣鬱結,導致氣機逆亂,不能正常疏泄,小便淋漓不暢。因為肝經環繞陰部,所以應用龍膽瀉肝湯。

常熟(27歲):瘧疾引起的腫塊已成形,治療應疏通氣血。但病人產後虛弱,八脈受損,不敢攻治腫塊。

徽州(39歲):張仲景論述痰飲分為兩種:外感痰飲治脾,內生痰飲治腎。又說:所有痰飲都應該用溫藥調理。此方從腎臟入手治療,並非謬誤。陽氣虛弱,陰邪凝聚,從下往上逆,喘息不能平臥。附子溫陽通絡,非常合理。但是其他滋陰的藥物,會抑制附子的溫熱之性。

(49歲):積勞傷陽,腹部膨脹但柔軟,脈象弦細,無胃氣,形體消瘦,應調理中焦陽氣,希望他能進食,才能治癒疾病。

北城下(36歲):溫疹是由一股邪惡不正的無形之氣,從口鼻吸入,導致上焦阻塞,嗆咳,無法吞咽。醫生不辨其有形無形,只用清熱瀉火寒涼的藥物,藥物直接進入腸胃,與咽喉無關。

武進(46歲):陽氣受損,導致胃氣反逆。

宿遷(47歲):冬月涉水,寒水深入筋骨,積累數年導致脛膝骨冷,筋脈攣縮。病在下焦屬陰,寒邪也是陰邪。久病則氣血與邪氣混雜,普通的草藥無法驅逐。古人用蟲蟻等配伍芳香之品直接攻治筋骨,採用許學士的方劑。

同里(56歲):酒熱傷及血液,瘀血導致嘔吐不止,持續六年七載,病情變化為反胃、妨礙進食、嘔吐涎沫。大便仍通暢,阻塞只在中脘,應先通利瘀血,疏通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