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醫案存真》~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通下下通,脘中仍結,上下格拒者,乃上熱下寒。古人用麻沸湯煮涼藥以解上,濃煎溫補以治下,使陽氣不脫,鬱熱自罷,今仿之。
黃芩,小川連,枳實
上三味入滾水中煮五十沸即濾。
人參,淡附子,乾薑
上三味煎濃汁一杯和入前藥服。
疝攻上觸,必傾囊嘔物,此胃中得食氣壅,肝邪無以泄越,得吐而解,蓋木鬱達之也。此番病發,原自怒起,其為肝厥何疑。
炒黑川椒,炒小茴香,川楝子,橘核,青皮汁,青木香
白話文:
如果通便後仍然腹脹,上下不通,就是上熱下寒。古人會用麻沸湯煮涼藥來降解上焦的熱氣,再用濃煎溫補藥來治療下焦的寒氣,讓陽氣不散失,鬱熱自然消退。現在也可以仿效這種方法。
黃芩、小川連、枳實這三味藥放在滾水中煮沸五十次後過濾。
人參、淡附子、乾薑這三味藥煎成一杯濃汁,加入前面過濾好的藥液服用。
疝氣發作時,會向上衝擊,導致嘔吐,這是因為胃中積食氣體阻塞,肝氣無法疏泄,所以必須嘔吐才能緩解,這是因為肝氣鬱結而導致的。這次病發,是因為生氣而引起的,是肝厥無疑。
炒黑川椒、炒小茴香、川楝子、橘核、青皮汁、青木香,這些藥材一起使用。
虛損心熱,齶干,咳嗽,失血。此天氣令降,身中龍相反升,下焦真氣不得收納故也。惟寧神靜坐,斯天君不動,自得陰上承,陽下降,地天交而成泰矣。
紫胡桃肉,坎氣,母氣,北瘛瘲,白蜜
今年七月,秋暑未除,初病頭痛身熱,是暑由上竅傷及清陽,醫藥當辛涼取氣,同氣相求。中上之輕邪自散,無如辛溫、苦寒、清滋之類雜然並投。水穀內蒸,氤氳不解,見症仍在身半以上,軀殼之間,非關臟腑大病,第能蔬食十日,可解上焦之郁。
川芎,薄荷,荊芥炭,炒白芷,蔓荊子
白話文:
虛損導致心熱,口腔乾燥,咳嗽,失血。這是因為天氣要下降,而體內氣機卻相反地上升,下焦的真氣無法收納所致。只有安靜地坐下來,心神安定,這樣天君就不會亂動,陰氣自然上升,陽氣下降,天地交合就會恢復正常。
紫胡桃肉性寒,屬坎氣,是母氣,可治療北方瘛瘲病,白蜜則有助於緩解。
今年七月,秋暑尚未消退,一開始就出現頭痛發熱,這是暑氣從上竅入侵,傷及清陽之氣。治療應該採用辛涼藥物來解表,因為同氣相求,輕微的暑邪就會自然散去。不可使用辛溫、苦寒、清滋等性質的藥物混合在一起服用。水谷在體內蒸騰,霧氣瀰漫,無法消散,症狀仍然停留在上半身,軀體之間,並非臟腑的重大疾病,只要吃些清淡食物十天,就能解除上焦的郁氣。
川芎、薄荷、荊芥炭、炒白芷、蔓荊子,這些藥物可以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幫助恢復健康。
菊花蒂,元茶(三錢)
煎湯代水。
精傷痿躄,尻髀跗脛,皆如槁木,不知冷熱,糞黑腸枯。用潤劑通陰中之陽,病人自覺熱從內起,略有活動,但系沉痼之病,未許其能卻疾也。
鹿茸,當歸,枸杞子,熟地,虎骨膠,舶茴香,沙蒺藜,牛膝
脈澀小數,質弱,平昔喜飲。酒性先入肝膽,故易生嗔怒,且塗次侍親,煩勞鬱熱,自情懷而升。病屬郁勞,惟怡悅為上,用藥不易奏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兩種病症和相應的治療方案。
第一種病症是精氣受損導致的痿躄,患者四肢無力,就像枯木一樣,同時伴隨着腸道問題。醫生建議使用滋潤的藥物來調理,但強調這是一個長期病症,很難立即治癒。
第二種病症是因勞心勞神、鬱積內熱導致的虛弱,患者脈象虛弱、容易生氣,而且喜歡喝酒。醫生認為這種病需要心情舒暢才能治癒,用藥的效果有限。
桑葉,川貝母,粉丹皮,山梔殼,天花粉,蜜炒廣皮
胃主納,脾主運。能食不化,泄瀉,治在太陰脾臟。此臟為柔臟,陽動則能運,凡陰藥取味皆靜,歸、地之屬,反助病矣。
淡附子,淡乾薑,生益智,生砂仁,人參,茯苓
脈弦,舌白,吐涎,食入膈上即湧出。自述由動怒得之,春病至霜降不愈,心中反痛。以肝病犯胃治法。
金鈴子,延胡索,良薑,茯苓,炒半夏,砂仁殼
白話文:
胃負責吸收食物,脾負責消化運化。如果吃下去的東西無法消化,導致腹瀉,就要治療脾臟。脾臟屬於柔弱的臟器,需要陽氣才能運化,而陰性藥物的性質偏寒靜,像歸、地等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脈象弦緊,舌苔白,有唾液分泌,食物一到食道就馬上吐出來。患者自述是因生氣而患病,從春季開始一直到霜降都沒有好,而且胸口還疼痛。這屬於肝病犯胃,可以用治療肝病犯胃的方法來治療。
形壯色白,氣虛有痰,痰阻經絡,氣血不通,經事三年不來。古人治此,必以調氣為先,蓋氣為血帥也。見病治病,終亦無裨。
生臺術,茯苓塊,香附,砂仁,蒺藜,製半夏
淡水熬膏,臨好以文火燉收,清晨開水調服。
孕育已十一胎,未到七七,天癸已絕,八脈不司約束,脊腰痠痛,足跗骨中麻痹,間有帶淋畏熱。此屬陰虛。虎潛法治之。
熟地,龜板,虎骨膠,知母,當歸,白芍,黃柏,牛膝
白話文:
患者身形健壯,面色蒼白,體內氣虛有痰,痰積阻塞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月經已停經三年。古人治療此類病症,必定先調和氣機,因為氣是血的統領。只看表面病症,單純治療,最終也沒用。
生薑、茯苓、香附、砂仁、蒺藜、製半夏
用淡水熬制藥膏,快熟時用小火慢慢收干,清晨用開水調服。
患者已生育了十一個孩子,年齡未滿四十九歲,天癸(女子月經)已絕,八脈失於約束,腰背痠痛,足部踝骨麻木,偶爾有白帶異常、小便頻密及畏熱等症狀。這屬於陰虛體質,應採用虎潛法治療。
熟地黃、龜板、虎骨膠、知母、當歸、白芍、黃柏、牛膝。
虛損,真陰內涸。當戊己君火主令,立夏小滿,陽氣交併於上,喉舌腫腐,是陰不上承,熏蒸膩涎。吐咯不清,皆五液之變,由司氣感及軀質而然。檢古方,以仲景少陰咽痛例,用豬膚湯。
用白虎法,渴煩少減,略飢,必形神軟倦,津液既遭熱迫,陽明脈絡自怯。當以清燥法,清氣熱以涵液。
人參,麥冬,知母,石膏,生地,阿膠,甘草
三日瘧,是邪干陰經,表散和解,不能去病,詢知不慎口腹。食物之氣,亦能助邪,宜先理脾胃而廓清之。
白話文:
身體虛弱,內部的陰氣枯竭。正值戊己二土的君火當令,到了立夏和小滿時節,陽氣交匯於上,喉嚨舌頭腫脹潰爛,這是因為陰氣不能上升承接陽氣,導致熱氣熏蒸產生黏液。吐出來的東西不乾淨,都是五液的變化,是由於氣機感受外邪影響到身體而造成的。查看古代的方劑,根據仲景治療少陰咽痛的例子,可以使用豬膚湯。
使用白虎湯的治療方法,口渴煩躁略有減輕,稍微有點飢餓,必然身體和精神都軟弱疲倦,津液被熱氣逼迫,陽明經脈也變得虛弱。應該用清燥的方法,清除熱氣,滋養津液。
藥方:人參、麥冬、知母、石膏、生地、阿膠、甘草。
三天發一次的瘧疾,是邪氣侵犯陰經,用解表和解的方法,不能根治疾病,詢問得知是飲食不慎造成的。食物的氣味,也能助長邪氣,應該先調理脾胃,清除邪氣。
桂枝木,生鱉甲,烏梅肉,常山,廣皮,知母,草果,淡黃芩
心悸如飢,頭暈肢麻,此乃內起肝風。汗多淋漓,氣弱陽泄。近日肌浮腹大,木傳土也。仿丹溪養金制木,使脾少賊邪之害。
阿膠,天冬,生白芍,細生地,麥冬,明天麻,菊花炭
痘後四肢瘍毒,延綿日久,聚集環跳膝跗,以至不能行走,乃沉疴難愈之疾。據述筋粗強硬,不司舒展。《內經·病能篇》筋縱筋弛,分寒濕、濕熱之異。但痘漿未化之毒,混處血脈絡間兩年之久,攻之決不應病。夫四肢血少氣多,初患當取陽明,今已流入陰分,遇風冷輒痛,溫通逐邪,理亦可通。
白話文:
藥材
桂枝、鱉甲、烏梅肉、常山、廣皮、知母、草果、淡黃芩
症狀分析
患者心悸如飢,頭暈肢麻,這是肝風內起的表現。患者汗多淋漓,氣虛陽虛,近日又出現肌肉浮腫,腹部膨大,這是木氣傳入土氣的徵兆。
治療方案
根據丹溪養金制木的理論,應當以滋養脾胃,減少邪氣對脾胃的侵害。
藥方
阿膠、天冬、生白芍、細生地、麥冬、明天麻、菊花炭
病症分析
患者痘後四肢出現潰瘍毒,持續時間長,集中在環跳、膝蓋和腳踝部位,導致行走困難,屬於難以治愈的頑疾。患者筋脈粗硬,缺乏彈性,無法舒展。根據《內經·病能篇》的理論,筋脈的僵硬與收縮,分為寒濕和濕熱兩種情況。但患者體內還有痘漿未化的毒素,混雜在血液和經絡中,已經持續兩年,貿然治療,容易造成病情加重。患者四肢血液不足,氣血過盛,初期應該從陽明經入手,現在已經轉入陰分,遇風寒就疼痛,應該溫通經絡,驅散邪氣,治療方式也是合理的。
然男子未通精之歲,必以生陰為要務。調理方法,宗錢仲陽麋茸六味,壯陰通陽,可以常進。
麋茸,大熟地,紅花,當歸,枸杞子,杜仲粉,虎脛骨,牛膝
二十日來,以甘溫、益氣、養陰,治脾營胃衛後天,漸得知飢納食。思瘧、痢致傷下焦,奇經八脈皆損,是以倏起寒熱,背部畏冷,遇風必嗽痰。陽維脈無以維持護衛,衛疏則汗泄矣。從虛損門治。
人參,鹿角霜,沙蒺藜,補骨脂,茯神,枸杞炭,鹿茸,當歸身
白話文:
男性在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养生重点在于滋补阴气。调理方法可以参考钱仲阳的“六味”方,以鹿茸、熟地黄、红花、当归、枸杞子、杜仲粉、虎胫骨、牛膝等药材壮阴通阳,可以经常服用。
二十天后,采用甘温益气、养阴的方剂,治疗脾胃和后天之气,逐渐恢复食欲。因为疟疾和痢疾损伤了下焦和奇经八脉,导致寒热无常、背部怕冷、遇风咳嗽痰多。阳维脉无力护卫,卫气疏散,容易出汗。应从虚损入手治疗,采用人参、鹿角霜、沙蒺藜、补骨脂、茯神、枸杞炭、鹿茸、当归身等药材。
少腹瘕聚,從左上升,每月事將至,經絡腹脅先痛。自述嗔怒病加,病在肝俞血海。由氣逆血滯,故年逾三旬,未得孕育,下焦時冷。治當理氣血以調經,若縷治病樣,未免太拙。
當歸,川芎,木香,麝香,香附,桃仁,楂肉,蔥白,延胡索,吳茱萸,川楝子,小茴香,韭白
水泛為丸,益母草湯送。
悲憂哭泣致病,不飢欲嘔,病屬鬱症。治當條達肝胃,第胃為陽土,肝寄相火,雖結瘕氣,燥熱未宜。
白話文:
病症
患者下腹部有腫塊,腫塊從左側向上移動。每個月月經來潮前,經絡和腹部兩側都會先疼痛。患者自述生氣時病情會加重,病症位於肝俞穴和血海穴。這是由於氣逆血滯造成的,因此三十多歲了還沒有懷孕,下焦部位經常感到冰冷。
治療方案
應當以理氣活血的方式來調經。若逐一針對病症進行治療,則顯得過於笨拙。
藥方
當歸、川芎、木香、麝香、香附、桃仁、山楂肉、蔥白、延胡索、吳茱萸、川楝子、小茴香、韭白。
用水泛制成丸劑,用益母草湯送服。
其他病症
患者因悲傷、憂愁、哭泣而致病,沒有食慾且想嘔吐,屬於鬱症。治療應當疏通肝胃。胃為陽土,肝寄相火,雖然有結塊和氣滯,但燥熱不宜。
製半夏,白茯苓,炒丹皮,炒神麯,吳茱萸,夏枯草,黑山梔,川連
因嗔怒心胸痞脹三年,左脅下堅凝有形,偶觸勞忿,則寒熱無汗。此屬郁痹氣血,延成肥氣。治當宣通營衛,流行脈絡,佐入攻堅,俾寒熱得止再議。
炒柴胡,生香附,半夏曲,丹皮,桃仁,青皮,薑汁炒梔仁,生牡蠣
臨服入鱉血五匙。
行走多動陽,酒濕多變熱,熱氣上升,犯冒清竅,頭蒙HF聤脹,衄血成流,上齶腐瘍,久必漏卮。世俗通套,每用犀角地黃,然酒性先入膽,次及胃。酒客性惡甜膩,從苦降定議,以苦能卻濕也。
白話文:
準備半夏、白茯苓,炒丹皮、炒神麴,吳茱萸、夏枯草、黑山梔、川連。
因為生氣導致胸部脹滿三年,左肋下堅硬凝結,偶爾觸碰或生氣,就會發冷發熱,並且沒有汗。這是鬱氣阻塞氣血,長期累積形成肥胖。治療要宣通營衛,使氣血流通,同時輔以攻堅之藥,讓寒熱消退後再做其他考慮。
炒柴胡、生香附、半夏曲、丹皮、桃仁、青皮、用薑汁炒梔仁、生牡蠣。
服用前加入鱉血五匙。
走動過多則陽氣外泄,喝酒濕氣過重則容易上火,熱氣上升侵犯頭部,導致頭昏腦脹、流鼻血,上顎潰爛,時間久了就會像漏水的容器一樣。世俗一般都用犀角地黃治療,但是酒性先入膽,再進入胃。酒客不喜歡甜膩,從苦降定方,因為苦能化濕。
桑葉,苦丁茶,連翹心,荷葉邊,丹皮,射干
瘧傷真陰,七八年來每交春季,即脊背肩胛脹痛,入夏更甚,冬寒乃瘥。凡春夏之時,天地大氣發泄,至秋冬方始斂藏。臟真既少,升泄病來。督脈行身之背,自陰而及於陽,但內傷不復,未易見功,惟養靜斷欲,用藥可希漸效。
鹿角霜,鹿角膠,熟地炭,菟絲餅,青鹽,柏子仁
暑濕乃夏秋時令之病,其邪先著氣分,氤氳矇昧,有形無質,醫投攻奪,乃有形治法。氣傷陽損,至今肢冷溏泄,何一非陽微腫脹之徵?此宜溫補下中,莫治眼前。
白話文:
桑葉、苦丁茶、連翹心、荷葉邊、丹皮、射干,這些藥材可以治療因瘧疾導致的真陰受損。患者七八年來每到春季就脊背肩胛脹痛,入夏更甚,冬天寒冷才緩解。春夏季節天地氣息外泄,秋冬才開始收斂。由於臟腑真氣不足,升泄之氣無法控制,病症便會出現。督脈循行於背部,從陰部到陽部,但因內傷未癒,藥物療效不易顯現,只能靜養斷欲,慢慢用藥才能期待改善。
鹿角霜、鹿角膠、熟地炭、菟絲餅、青鹽、柏子仁,這些藥材可以治療暑濕之症。暑濕是夏秋季節常見的病症,邪氣先侵犯氣分,瀰漫不清,無形無質。醫生用攻伐之法,其實是用有形的治療方法對付無形的邪氣。氣分受傷,陽氣損耗,導致肢冷溏泄,都是陽氣虛弱的徵兆。應該溫補下焦,不要只治眼前的病症。
人參,白朮,木瓜,淡附子,益智仁,炒廣皮,厚朴
高年少腹氣衝脘下,心肋時痛,舌底流涎,得甜味或靜臥少瘥,知飢不食,大小便日窒,此皆陰液內枯,陽氣結閉。喻西昌有滋液救焚之議,然衰老關格病,苟延歲月而已,醫藥僅堪圖幸。
大麻仁,柏子仁,枸杞子,肉蓯蓉,紫石英,炒牛膝
三陰瘧,是陰分伏邪。汗之、清之不解,但與膩滯補藥,邪無出路,遂致吐衄,寒自背起,督脈應乎太陽。
白話文:
人參、白朮、木瓜、淡附子、益智仁、炒廣皮、厚朴。
老年人常有腹部脹滿、氣衝上脘、心肋疼痛、舌底流涎的症狀,吃甜食或靜臥時症狀會減輕,雖然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大小便也排泄不順暢,這是因為陰液枯竭,陽氣閉塞所致。有人主張用滋陰補液來治療,但對於老年人來說,這只能延緩衰老,治標不治本,藥物只能起到緩解作用。
大麻仁、柏子仁、枸杞子、肉蓯蓉、紫石英、炒牛膝。
三陰瘧是一種陰邪伏藏於體內的疾病。如果只用發汗、清熱的方法治療,而不徹底清除邪氣,只用滋膩補益的藥物,邪氣無處可去,就會導致吐血、鼻出血、背部發寒等症狀,這是因為督脈與太陽經相通。
川桂枝,熟半夏,炒白芍,炒黑蜀漆,生牡蠣
淮海水鹹土潮,水土異氣,自口鼻受入,必聚募原,濕邪久郁化熱,陽明絡損血溢,咳嗽,視目黃面亮,顯然濕熱變痰。況病已數年,若是陰虛,必不能延久至今也。從濕熱例治。
杏仁,厚朴,米仁,赤茯苓,塊滑石,綿茵陳
淋屬肝膽,而酒性濕熱之氣,肝膽先受,滓汁次及腸胃。濕甚熱鬱,溺竅氣阻,莖管窄隘。久病積熱愈深,不受溫補,當忌酒肉厚味。分利雖投,不能卻病。從經義苦味法濕,參以解毒。
白話文:
藥方
川桂枝、熟半夏、炒白芍、炒黑蜀漆、生牡蠣
病症分析
患者居住在淮河水域,水土帶有鹹濕之氣,容易從口鼻吸入,導致濕邪停留在募原部位。長期濕邪郁積化熱,損傷陽明經絡,引發血溢,出現咳嗽、眼黃面亮等症狀,顯然是濕熱化痰所致。而且病程已達數年,若為陰虛,則無法延續至今。因此,應從濕熱的角度治療。
藥方
杏仁、厚朴、米仁、赤茯苓、塊滑石、綿茵陳
病症分析
淋症屬肝膽範疇,而酒性濕熱之氣,首先會侵犯肝膽,然後再影響腸胃。濕氣過重,熱氣鬱積,導致小便不通暢,尿道狹窄。久病積熱加重,不宜溫補,應忌酒肉厚味。單純利尿雖可暫時缓解,卻無法根治。因此,應遵循經義,以苦味法濕,並加入解毒藥物。
料豆皮,牡丹皮,黑山梔,蘆薈,龍膽草,真青黛,金銀花,胡黃連
陰虛汗泄精遺,理應固攝。但先哲澀固之藥,必佐通滑以引導澀味,醫知斯理者鮮矣。
熟地,萸肉,杜芡實,五味子,龍骨,遠志,茯神
用豬脊髓、金櫻子膏搗和為丸。
白話文:
準備好豆腐皮、牡丹皮、黑山梔、蘆薈、龍膽草、青黛、金銀花、胡黃連。陰虛汗多、遺精,應該要固攝精氣。但古人用收斂固澀的藥物,一定會搭配通滑之品來引導澀味,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醫生很少。
準備熟地、山茱萸肉、芡實、五味子、龍骨、遠志、茯苓,用豬脊髓和金櫻子膏一起搗碎做成丸藥。
幼稚驚癇,至十三歲患發,每發必於子夜陽動之時。想陰未充溢,肝風乘陽,冒亂神識,痰涎上湧,治痰清火無效。蓋肝為腎子,木中陰火燔灼腎液,皆為上泛矣。女子天癸得來,斯病當有愈期。
大熟地,懷山藥,當歸身,茯苓塊,山萸肉,紫石英,丹皮,澤瀉,河車膠
便濁、精濁兩者迥殊。據述素有夢遺,濁發遺止,則知精濁矣。分清飲、八正散治濁套藥,與此無涉,當固補下焦,不必分利。
白話文:
孩子從小就容易驚癇,一直到十三歲還會發作,每次發作都發生在子夜陽氣開始活躍的時候。可能是因為陰氣不足,肝風乘着陽氣作亂,影響神志,導致痰涎上涌。單純用清痰瀉火的方法沒有效果。因為肝臟是腎臟的兒子,肝臟中的陰火灼燒腎液,導致腎液上泛。等到女孩月經來潮,這個病就應該會好。
可以用熟地黃、懷山藥、當歸身、茯苓、山茱萸肉、紫石英、丹皮、澤瀉、河車膠等藥材來治療。
便濁和精濁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根據描述,這個孩子有夢遺,遺精之後,濁物停止,說明是精濁。分清飲、八正散治療濁氣的藥方,與這個病症無關。應該要固補下焦,不需要利尿。
熟地,遠志,沙蒺藜,線魚膠,山萸肉,覆盆子,菟絲餅,生龍骨,茯苓塊
臭穢觸入,遊行中道,募原先受,分布三焦上下。頭脹,脘悶,洞泄。以芳香逐穢法。
藿香梗,生香附,苓皮,白豆蔻,飛滑石,炒厚朴,新會皮
食下脘中噎阻,背脅氣逆而痛,脈右寸獨大。據述由嗔怒致病,當與清金制木,形瘦津少,勿用破氣燥血。
枇杷葉,桔梗,紫降香汁,川貝,蘇子,生香附汁
白話文:
熟地、遠志、沙蒺藜、線魚膠、山萸肉、覆盆子、菟絲餅、生龍骨、茯苓塊等藥材,可以治療臭穢之氣侵入體內,導致三焦上下不通,出現頭脹、脘悶、腹瀉等症状。可用芳香逐穢的方法,以藿香梗、生香附、苓皮、白豆蔻、飛滑石、炒厚朴、新會皮等藥材治療。
若食後感到脘中噎阻,背部和肋骨處氣逆疼痛,脈象右寸獨大,可能是因為生氣導致的病症,可以用清金制木的方法治療。患者身形消瘦、津液不足,要避免使用破氣燥血的藥物。
可用枇杷葉、桔梗、紫降香汁、川貝、蘇子、生香附汁等藥材治療。
凡憂愁思慮之內傷不足,必先上損心肺。心主營,肺主衛,二氣既虧,不耐煩勞,易於受邪。惟養正則邪自除,無麻、桂大劫散之理,故內傷必取法乎東垣。今血止脈軟,形倦不食,仍嗆咳不已,痰若黏涎,皆土敗金枯之象,急與甘緩補法。
生黃耆,炒白芍,炙草,飴糖,南棗
著左臥即咳甚,是臟陰血液傷極。用益氣甘藥者,緣有形生於無形耳。
人參,黃耆,當歸,白芍,南棗,炙草
寒熱因經水不來而甚,此《內經》謂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肌肉日瘦,腹有動氣,即風消息賁矣。內損成勞,非通經逐瘀所能愈也。
白話文:
凡是因憂愁思慮造成的內傷不足,必定首先損傷心肺。心主宰營氣,肺主宰衛氣,這兩種氣息都虧損了,就容易疲勞,容易受到外邪入侵。只有養護正氣,才能驅除邪氣,沒有麻黃、桂枝等辛溫解表藥物的道理,所以內傷應該效法東垣(李東垣,金元四大家之一)的醫法。
現在病人脈象微弱,身體疲倦,食慾不振,還不斷咳嗽,痰液粘稠,這都是脾土虛弱,肺金枯竭的表現,應該緊急使用甘溫補益的藥物。
藥方:生黃芪、炒白芍、炙甘草、飴糖、南棗。
病人左側卧時咳嗽加重,這是臟腑陰血受損極度虛弱的表現。使用補益氣血的甘溫藥物,是因為有形之物是由無形之物化生而來的。
藥方:人參、黃芪、當歸、白芍、南棗、炙甘草。
病人寒熱交替,是因為月經不調,這符合《內經》中所說“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月經不調,肌肉日漸消瘦,腹部有氣脹的感覺,這是風寒之邪侵襲造成的。內傷造成勞損,單靠通經活血、化瘀止痛是不能痊癒的。
柏子仁,歸身,白芍,桂枝,桂圓肉,生黃耆
今年二三月,久雨陰晦,入山行走,必有瘴氣濕邪著於脾胃,腹中脹閉,溏瀉夾積,溺赤不爽,目毗肌肉悉黃。夫濕為陰邪,郁久必熱,熱自濕中而出,當以濕為本治。
生茅朮,炒厚朴,豬苓,草豆蔻,新會皮,綿茵陳,澤瀉,茯苓皮
木香汁磨入。
精血五液衰奪,陽化內風,上巔則眩暈欲厥,乘絡則四末瘀痹。老年有此,斷非攻邪可卻。古方侯氏黑散,取乎培實孔竅者緣此。
熟地,杞子,藕汁,河車膠,紫石英,甘菊炭,茯苓,人乳粉
白話文:
柏子仁、歸身、白芍、桂枝、桂圓肉、生黃耆這些藥材,歸屬於身體的部位,可以滋補身體。
今年二、三月間,連續下雨,天氣陰暗潮濕,如果去山裡行走,很容易受到瘴氣和濕邪的侵襲,導致脾胃受損,肚子脹滿,腹瀉夾雜便秘,小便發紅且不暢,眼睛發黃,肌肉也泛黃。濕氣屬於陰邪,長期積聚就會化熱,熱氣會從濕氣中產生,因此治療應該以濕氣為本。
生茅朮、炒厚朴、豬苓、草豆蔻、新會皮、綿茵陳、澤瀉、茯苓皮這些藥材,可以祛除濕邪。
將木香汁研磨後加入藥方中。
精血和五液衰敗,陽氣化為內風,向上則頭暈目眩,幾乎要昏厥;向下則四肢瘀阻麻痺。老年人出現這些症狀,不能用攻邪的方法來治療。古代的侯氏黑散方,就是用來補益身體和疏通經絡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熟地、杞子、藕汁、河車膠、紫石英、甘菊炭、茯苓、人乳粉這些藥材,可以滋補精血、溫陽益氣,改善老年人的體質。
熬膏不用蜜。
色蒼肉瘦,形象尖長,木火之質,陰液最難充旺,春間咳嗽,雖系風溫外邪,但既屬陰虧,冬藏先已不固,因咳逆震動,浮陽上冒,清空自阻。用藥宜取沉靜質重,填陰鎮陽方是,閱方辛氣居半,與磁石相阻,蓯蓉陰中之陽,亦非收攝,不效宜矣。
大熟地,靈磁石,萸肉,五味子,牡丹皮,雲茯苓,阿膠,懷山藥,澤瀉,龜板
東垣謂:瘧痢皆令脾傷,以為寒為熱之邪,由四末蒸犯中焦也。蓋頭形象天,清陽不曠,故面目諸竅不和,形寒汗泄,將來浮腫腹大,已瞭然在目矣。
人參,茯苓,熟附子,淡乾薑,厚朴,澤瀉
脈弦緩,面目肌膚皆黃,舌白滑膩,胸脘膈間脹閉,病名濕溫。由瀕海潮濕,氣入口鼻至募原,分布三焦,此為外因。仍食水穀腥物,與外入穢濁之邪,兩相交混,濕甚熱鬱,三焦隧道氣血不通,遂變黃色。發汗不愈者,濕家本有汗也。清熱消導不愈者,熱從濕中而起,濕不去則熱不除也。
白話文:
脈象弦而緩,面色和皮膚皆泛黃,舌苔白滑,胸脘膈間脹滿,這個病叫做濕溫。由於居住在靠近海邊潮濕的地方,濕氣從口鼻吸入,到達募原穴,分佈到三焦,這是外在的原因。再加上飲食不節,經常吃生冷、腥物,與外來的濕濁之邪相混雜,濕氣重而熱氣鬱結,導致三焦經絡氣血不通,所以身體才會發黃。發汗治療沒有效果是因為濕氣本身就容易出汗。用清熱消導的方法也不管用,是因為熱氣是從濕氣中產生的,濕氣不去,熱氣也消不了。
夫濕邪無形質,攻滯乃有形治法,其不效宜矣。昔河間治濕熱,必取乎苦辛氣寒。蓋苦降以逐濕,辛香以祛穢,寒取乎氣,借氣行不閉寒於內也。當世醫者,混以傷寒表裡為治,殊不知穢濕氣入口鼻,遊走三焦,不與傷寒同治。
綿茵陳,白豆蔻,厚朴,川通草,廣皮白(炒),茯苓皮,半夏曲,塊滑石
濕濁內蒸,瘀熱發黃,三焦壅遏,濁氣迷漫,又非有形質滯。此辛香逐穢,宣通是一定法。日期既多,恐濁閉神昏,另以銀花湯,化至寶丹二粒。
白話文:
濕邪無形無狀,治療方法卻要針對具體症狀,如果沒有效果,那就錯了。以前河間先生治療濕熱,一定會使用苦辛性寒的藥物。因為苦味能下降驅除濕邪,辛香能祛除穢氣,寒性能借氣運行,避免寒氣留在體內。現在的醫生,把濕邪和傷寒表裡混為一談,卻不知道穢濕氣從口鼻進入,遊走於三焦,和傷寒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這裏用到的藥物是:綿茵陳、白豆蔻、厚朴、川通草、廣皮白(炒)、茯苓皮、半夏曲、塊滑石。
濕濁內積蒸騰,瘀熱導致發黃,三焦阻塞,濁氣瀰漫,而且沒有固定的形狀。因此,使用辛香之物祛除穢氣,宣通三焦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時間過長,恐怕會導致濁氣阻塞神志昏迷,還要服用銀花湯和至寶丹兩粒。
綿茵陳,白豆蔻,茯苓皮,厚朴,草果,滑石,杏仁,木通,鮮菖蒲根汁
復診
綿茵陳,厚朴,江枳實,草果仁,細木通,黑山梔,雲茯苓,黃柏
痰滯得穢濁膠結,濕中熱起,蒸變發黃,脘中痞悶,病在氣分。兩進消導理氣,面目黃色略減,而痞結如故,議與治疸疏滯,兼以蘇合香丸逐穢為法。
茵陳,草果仁,枳實,厚朴,廣皮,木通
暮服蘇合香丸,一丸三服。
復診
生白朮,茯苓塊,茵陳,豬苓,厚朴,滑石,澤瀉
白話文:
患者先用綿茵陳、白豆蔻、茯苓皮、厚朴、草果、滑石、杏仁、木通,以及鮮菖蒲根汁治療。
复诊后,改用绵茵陈、厚朴、江枳实、草果仁、细木通、黑山栀、云茯苓、黄柏。
患者痰滞得秽浊胶结,湿中热起,蒸变发黄,脘中痞闷,病在气分。两次用药后,消导理气,面目黄色略减,但痞结如故。医生决定以治疸疏滞为主,并服用苏合香丸逐秽。
此次用药为茵陈、草果仁、枳实、厚朴、广皮、木通,傍晚服用苏合香丸一丸,分三次服用。
复诊后,改用生白朮、茯苓块、茵陈、猪苓、厚朴、滑石、泽泻治疗。
稚年瀉血,是飲食不調,熱蒸於絡,為腸胃之病。肛痔亦由濕熱內蒸而致,熱甚則陰液不充,風熱上升,故干嗆。法當與甘寒之劑,俾金水同出一源,況肺熱必移大腸,腎開竅於二陰也。
鮮生地,地骨皮,麥門冬,金銀花,穭豆皮,肥知母
下利皆令傷陰,值沖年,情念正萌,遂患夢遺,勞煩飢餒更甚,以精血有形,必從水穀入胃,資其生長也。診脈數,面亮,莖舉則精出,溺後亦淋瀝,是陰虛精竅不固,因陽氣下墜所致,議固下陰以和陽。
熟地,旱蓮草,生龍骨,懷山藥,杜芡實,萸肉,雲茯苓,蓮蕊須,金櫻子膏
白話文:
幼年人拉肚子出血,通常是因為飲食不規律,身體內部產生了熱能,導致腸道出現問題。直腸、肛門周圍的疾病也是由於溼熱在體內發酵所造成的,如果熱度過高就會使陰部缺乏滋潤,造成口乾喉嚨痛。治療方法應該使用甜涼的藥物,讓金屬和水分能夠一起排出體外,而且肺臟會把熱量傳遞到大腸,腎臟也會影響尿道和肛門的功能。 新鮮的地黃、地骨皮、麥門冬、金銀花、小豆皮以及肥厚的知母可以幫助緩解這種症狀。經常拉肚子的人容易損失陰液,在青春期時,性慾開始發展,就可能會患上遺精的毛病,再加上疲倦和饑餓感更加嚴重,這是因為精子和血液都是具體存在的東西,必須要通過食物進入胃部纔能夠得到營養並成長。如果你的手腕跳動得很快,臉色明亮,勃起的時候射精,排尿之後還會感到刺痛,這就是陰虛引起的精液通道不穩定,並且是由於陽氣下降所引發的,因此我們應該用一些藥物來固定下面的陰液,使其平衡。 熟透的地黃、旱蓮草、生龍骨、懷山藥、杜芡實、茱萸果、雲南茯苓、蓮蕊須以及金櫻子膏都可以幫助改善這個情況。
煉蜜為丸。
瘧後耳竅流膿,是竅閉失聰,留邪與氣血混為扭結,七八年之久。清散不能速效,當忌葷酒濁味,臥時服茶調散一錢,患耳中以甘遂削尖,插入,口內銜甘草半寸許。兩年前晨泄,食入嘔吐,此非有年體質之脾腎虛瀉,可以二神、四神治也。蓋幼衝陽虛,百中僅一耳。今泄瀉仍然寒熱,咳嗽失血,天癸不來,脈得弦數,形色消奪,全是沖年陰不生長,勞怯大著。無見病治病之理,保其胃口,以冀經通,務以情懷開爽為要,勿恃醫藥卻病。
熟地炭,炒當歸,炙甘草,炒白芍,淡黃芩,烏梅肉,黑楂肉
白話文:
將蜂蜜煉製成丸服用。
瘧疾後耳孔流膿,這是耳竅閉塞失聰,病邪滯留與氣血交織糾纏,已經七八年之久。單靠清熱散邪的方法無法迅速見效,應該忌食葷腥酒類及濃重的食物。睡覺時服用茶調散一錢,患耳中用甘遂削尖插入,口中含著甘草半寸左右。兩年前早晨腹瀉,吃東西就嘔吐,這並不是多年的體質導致脾腎虛寒而瀉,可以用二神、四神丸來治療。這是因為先天元氣陽虛,百人中只有一人會出現這種情況。現在腹瀉仍然伴有寒熱,咳嗽咯血,月經也不來,脈象弦數,面色萎黃,這些都是先天精氣不足,沖任虛損,陰血不生長,體虛勞累所致。不要迷信治病的方法,要注重調養胃口,期望經絡通暢,保持心情舒暢最重要,不要依賴藥物來治病。
熟地炭、炒當歸、炙甘草、炒白芍、淡黃芩、烏梅肉、黑楂肉。
脈細,右濡左數。少年形瘦肌槁,遺泄,是知識太早,致精血難充,臍左動氣,食減易飢,陰傷於下,漸延中宮。沉陰恐妨胃,剛補慮劫陰。男子精傷補陰,參入柔劑溫藥,取坎中寓陽之意。
鹿角霜,龜腹版,白茯苓,構杞子,柏子仁,炙甘草,沙蒺藜,炒黑遠志
脅痛,咳則更甚,漸次腹大堅滿,倚左,不能臥右,此閃氣致閉。便溏溺利,已非腑實,乃絡病也。
桂枝木,炒厚朴,新絳屑,生牡蠣,旋覆花,青蔥管,生香附,雞內金
三瘧留熱,伏於厥陰絡中,左脅瘕聚有形,是為瘧母。寐則驚惕,若見鬼神。夫肝為藏魂、藏血之鄉,熱邪內灼,藏聚失司,非攻補可療,議清解血中之結以祛熱。
白話文:
脈象細小,右邊脈象潤滑,左邊脈象快速。年輕人形體消瘦,肌肉枯萎,有遺精現象,這是因為知識來得太早,導致精血難以充盈,肚臍左側有跳動的氣息,飲食減少,容易感到餓,下部陰部受傷,逐漸影響到中間的胃部。深層的陰寒可能會乾擾胃部,使用剛性的補品可能會奪走陰液。男性如果精氣損傷,應該補充陰液,加入柔性的調和藥物和溫熱藥物,以達成「坎水中有陽」的意象。
使用的藥物有:鹿角霜、龜甲板、白茯苓、枸杞子、柏子仁、炙甘草、沙蒺藜、炒黑遠志。
肋骨疼痛,咳嗽時會更加嚴重,逐漸腹部增大且堅硬,傾向左側,無法躺向右側,這是因為氣流被阻塞。大便稀薄,小便頻繁,已經不是腑實問題,而是絡病。
使用的藥物有:桂枝木、炒厚朴、新絳屑、生牡蠣、旋覆花、青蔥管、生香附、雞內金。
長期的瘧疾留下熱毒,潛伏在厥陰絡中,左側肋骨積聚有形狀,這是瘧母的症狀。睡覺時會驚醒,好像見到了鬼神。肝是藏魂、藏血的地方,熱邪內部灼燒,藏聚失去管理,不是單純的攻擊或補救可以治療的,應該清除血液中的結塊以消散熱毒。
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診斷的過程和對應的治療方案,涉及脈象分析、病症評估以及藥物選擇。
大生地,柏子仁,炒丹皮,生鱉甲,生牡蠣,郁李仁,炒桃仁
脈數,左促右小,咳嗽已一年,喉癢火升食減,經水仍來,從未生育。凡女人以肝為先天,肝陰不充,相火上燔莫制,嗽久痰帶紅絲,皆勞怯勢成,日見消爍,清肺涼藥不效,根本先虧也。急養肝腎之陰,不失延久之計。
烏骨雞,大熟地,麥門冬,炒白芍,清阿膠,當歸身,川貝母,炙甘草,地骨皮,北沙參,白茯苓,焦黃柏
雞去毛、腸、頭、足、翅,入藥在肚內,酒煮爛,去骨,用其藥肉,搗曬重磨,余汁打糊丸。
白話文:
藥方使用生地、柏子仁、炒丹皮、生鱉甲、生牡蠣、郁李仁、炒桃仁等藥材。
患者脈搏左邊急促,右邊微弱,咳嗽已有一年,喉嚨癢、火氣上炎、食慾減退,月經仍正常,但從未生育。女性以肝臟為先天,肝陰不足,相火上炎無法控制,咳嗽久了痰液帶有紅絲,都是勞累虛弱導致,日漸消瘦,用清肺涼藥無效,根本原因是肝腎陰虛。要急切滋養肝腎陰虛,才能延緩病情。
藥方使用烏骨雞、熟地黃、麥門冬、炒白芍、清阿膠、當歸身、川貝母、炙甘草、地骨皮、北沙參、白茯苓、焦黃柏等藥材。
將雞去毛、內臟、頭、腳、翅膀,放入藥材於雞肚內,用酒煮爛,去骨,將藥肉搗碎曬乾,再次研磨,剩下的汁液打成糊狀,做成丸藥。
遺泄有夢屬心,無夢屬腎。據述氣火下溜,即如溺出之狀,莖管中痛,熱氣上衝咽喉,巔頂掀脹,語言皆怯。此任脈不攝,衝脈氣逆。
治法:引之導之,攝以固之,現在便溏食少,勿投沉陰膩滯之藥。
砂仁炒熟地,炒黑遠志肉,炒蓮鬚,元武版,白龍骨,鎖陽,茯苓,杜芡實
以金櫻子熬膏為丸。
形勞悒鬱之傷,脈得左部弦勁,肝血膽汁已少,目翳紅赤。治以涼肝滋液。
穭豆皮,菊花炭,穀精草,淡天冬,枸杞子,生地
牙宣春發,繼以喘促,乃腎虛不能納氣歸元。戌亥陰火,寅卯陽動,其患更劇。閱古人書,急則用黑錫丹、養正丹之屬,平時以溫暖下元方法。
白話文:
遺精伴有夢境,屬於心火過旺;無夢遺精,則屬於腎氣不足。這種情況下,就像溺水一樣,精氣下泄,導致陰莖疼痛,熱氣上涌至咽喉,頭頂脹痛,說話畏怯。這是因為任脈失攝,衝脈氣逆。治療方法應該引導精氣回歸,固攝腎氣。現在患者脾胃虛弱,腹瀉便溏,飲食減少,因此不能使用沉重、滋膩、阻滯的藥物。
可以用砂仁炒熟地、炒黑遠志、炒蓮鬚、元武版、白龍骨、鎖陽、茯苓、杜芡實,以金櫻子熬膏製成丸劑服用。
如果患者因為勞累、憂鬱而導致肝血不足,脈象弦勁,肝血膽汁減少,眼睛出現翳膜,發紅,則應該用涼肝滋陰的藥物治療。
可以使用穭豆皮、菊花炭、穀精草、淡天冬、枸杞子、生地等藥物。
如果患者在春季發病,之後出現喘促,則屬於腎虛不能納氣歸元。戌亥時分陰火旺盛,寅卯時分陽氣活動,病情會更加嚴重。根據古書記載,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黑錫丹、養正丹等藥物,平時則用溫暖下元的方法調理。
人參,熟地,五味子,胡桃肉,熟附子,舶茴香
獨糞後血未已,是為遠血,宗仲景《金匱》例,用黃土湯。
黃土,生地,奎白芍,人參,清阿膠,川黃柏,歸身,泡淡附子
病始足脛,乃自下焦肝腎起病,其形不腫,則非六氣濕邪,當從內損門痿躄推求。萸、地滋滯,久服胃傷,食減嘔逆,皆因濁味滯氣而然。經年不復,損者愈損,臟真不能充沛,奇經八脈不司其用。經云:衝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夫衝脈即血海,男子藏精,女子系胞。
今精瀝內結有形,是精空氣結,亦猶女子之瘕聚也。凡七疝治法,後人每宗張子和,但彼悉用辛熱,與今之精空氣結迥殊。久病形消肉脫,議以精血有情,涵養生氣。
白話文:
人參、熟地、五味子、胡桃肉、熟附子、舶茴香這些藥材,如果在獨自排便後血仍然止不住,屬於遠血,根據仲景《金匱》的例子,應該使用黃土湯。
黃土湯的配方包括黃土、生地、奎白芍、人參、清阿膠、川黃柏、歸身、泡淡附子。
如果病症始於足脛,是由下焦肝腎發病,而且沒有腫脹,就不是六氣濕邪導致的,應該從內損門痿躄的角度去推測。
長期服用萸肉和地黃等滋補藥物,容易導致胃氣受損,食慾減退,出現嘔逆等症狀,都是因為濁味滯氣所致。
如果病情持續多年,損傷會越來越嚴重,臟腑的真氣無法充盈,奇經八脈無法正常運作。經書記載:衝脈如果病變,男子會出現內結七疝,女子則會有帶下瘕聚。衝脈是血海,男子藏精,女子系胞。
現在精氣內結成形狀,說明是精氣凝結,就像女子瘕聚一樣。七疝的治療方法,後人大多遵循張子和的方案,但他偏用辛熱藥物,與現在精空氣結的病症完全不同。
久病體虛,形消肉脫,需要以精血滋養生氣。
鮮河車一具,水煮搗爛,入山藥、建蓮末拌勻,丸如桐子大,清晨人參湯送下。
據述左脅痛引背部,虛里穴中按之有形。納食不得順下,頻怒勞煩,氣逆血鬱。五旬以外,精力向衰,延久最慮噎膈。議宣通氣血,藥取辛潤,勿投香燥,即有瘀濁凝留,亦可下趨。
當歸尾,京墨汁,桃仁泥,延胡索,五靈脂,老韭白
足跟筋骨痛,不能履地,漸至延及腰脊,向患遺精此肝腎精血內耗,將成痿躄也。
生精羊肉,炒當歸身,舶茴香,老生薑
白話文:
患者描述左邊肋骨疼痛,疼痛感傳至背部,按壓虛里穴時有明顯的壓痛。進食不順暢,經常感到怒氣沖沖、心煩意亂,氣血運行不暢。患者年過五十,精力衰退,長期下去最擔心會發展成噎膈。建議服用宣通氣血的藥物,藥物以辛溫潤燥為主,避免使用香燥之品。即使有瘀血停滯,也可用藥物使其排出體外。
第三段
當歸尾,京墨汁,桃仁泥,延胡索,五靈脂,老韭白
藥方:當歸尾、京墨汁、桃仁泥、延胡索、五靈脂、老韭白
第四段
足跟筋骨痛,不能履地,漸至延及腰脊,向患遺精此肝腎精血內耗,將成痿躄也。
患者足跟筋骨疼痛,無法正常走路,疼痛逐漸蔓延至腰脊,並伴有遺精。這是由於肝腎精血內耗所致,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发展为痿躄(即筋骨萎缩,行走困难)。
第五段
生精羊肉,炒當歸身,舶茴香,老生薑
藥方:生精羊肉、炒當歸身、舶茴香、老生薑。
《靈樞經》云:人身陽氣不納入陽蹻穴,則寤不得寐。飲以半夏湯,今宗之。
半夏,秫米
腸血腹脹便溏,當臍微痛,脾胃陽氣已弱。能食,氣不運,濕鬱腸胃,血注不已。考古人如羅謙甫、王損庵輩,用劫胃水法可效。
真茅朮,紫厚朴,升麻炭,炙甘草,附子炭,炮薑炭,炒當歸,炒白芍,煨葛根,新會皮
以黃土法丸。
口齒骨骱不開,咽喉痰壅,溺阻肌浮,是皆氣分閉塞。經言: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肺象空懸,凡重劑竟走腸胃,故久治不效。
白話文:
《靈樞經》說:人體陽氣不能進入陽蹻穴,就會睡不著。用半夏湯治療,現在仍然遵循古法。
半夏,加秫米。
腸道有血,腹部脹滿,大便稀溏,肚臍附近輕微疼痛,這是脾胃陽氣已經虛弱的表現。雖然能吃,但氣機不流通,濕氣鬱結在腸胃,導致血液不斷地瘀積。古代醫家像羅謙甫、王損庵等人,用劫胃水的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真茅朮、紫厚朴、升麻炭、炙甘草、附子炭、炮薑炭、炒當歸、炒白芍、煨葛根、新會皮,用黃土法製成丸藥。
口齒不能張開,咽喉有痰阻塞,小便不利,身體浮腫,這些都是氣分閉塞的表現。經書上說:所有氣機鬱結,都屬於肺的病症。肺氣虛弱,就像空懸著一樣,凡是重劑都直接跑到腸胃,因此久治不愈。
麻黃,杏仁,滑石,牛蒡子,馬兜鈴,生甘草,射干,馬勃
瘀濁久留,脾胃絡中,黑糞自下,肌色變黃,納食漸減,脘中時痛,不易運化,中宮陽氣日傷,新血復為瘀阻。夫脾臟主統血,而喜溫暖,逐瘀鮮效。讀仲聖太陰九條,僅僅溫下一法,但溫後必以溫補醒陽,否則防變中滿。
潯桂心,煨木香,生桃仁,製大黃
初以心動精泄,久則關鍵滑溜,食減至半,業已損及中焦。萸、地滋膩滯胃,下焦之陰,未得其益,中宮之陽,先受其累。至於黃柏味苦,苦更傷陰。當以妙香散加金箔治之為穩。
白話文:
麻黃、杏仁、滑石、牛蒡子、馬兜鈴、生甘草、射干、馬勃這些藥材,用於治療瘀濁久留,停留在脾胃經絡中,導致排泄黑糞,皮膚變黃,食慾下降,脘部時常疼痛,消化不良,中焦陽氣受損,新生的血液又變成瘀阻的狀況。
脾臟主管血液的統攝,喜溫暖,對於驅散瘀血的效果並不顯著。參考仲景《傷寒論》太陰篇九條,只用溫下法,但溫下之後一定要溫補陽氣,否則容易導致腹脹。
潯桂心、煨木香、生桃仁、製大黃這些藥材,用於治療心氣躁動導致精液流失,時間久了就會導致關節鬆弛,食慾減半,已經損傷了中焦。萸、地滋膩滯胃,下焦的陰氣得不到滋補,反而先傷害了中焦的陽氣。至於黃柏味苦,苦味更會傷陰。應該用妙香散加金箔來治療,這樣才穩妥。
人參,龍骨,遠志,茯神,金箔,益智,茯苓,硃砂,甘草
墮胎十八次,衝任奇脈血液無存。厥氣入絡,為脹為痛,或時沖逆犯膈,八脈皆不為用,淹淹漸成損怯,徒欲止痛寬脹,乃不明之論,俗醫皆然。
真鹿胎,枸杞,牛膝,淡蓯蓉,當歸身,沙蒺藜,舶茴香,潯桂心
臍旁有塊,仍流動,按之軟,或時攻脅刺痛,外腎寒冷拘束,病屬肝血腎精之損。凡腎當溫,肝宜涼。腎主藏納,肝喜疏泄,收納佐以流通,溫腎涼肝,是此病制方之大法。
當歸身,枸杞子,生牡蠣,炙鱉甲,小茴香,沙蒺藜
白話文:
人參、龍骨、遠志、茯神、金箔、益智、茯苓、硃砂、甘草等藥材,都無法治癒連續墮胎十八次導致衝任奇脈血液枯竭的病症。這種病症會導致厥氣侵入經絡,出現腹脹、疼痛,甚至氣逆上衝至心口,八脈都失去功能,逐漸虛弱無力。想要單純止痛緩解腹脹,是錯誤的治療方法,很多醫生都犯了這個錯誤。
真正的治療方法應該使用鹿胎、枸杞、牛膝、淡蓯蓉、當歸身、沙蒺藜、舶茴香、潯桂心等藥材。這種病症通常在臍旁摸到軟塊,會移動,按壓時有刺痛感,而且外腎寒冷緊縮,說明肝血腎精受損。腎臟應該溫補,肝臟應該清涼。腎臟主收藏,肝臟喜疏泄,收藏和疏泄互相配合,溫腎涼肝,是治療這種疾病的根本原則。
因此,可以使用當歸身、枸杞子、生牡蠣、炙鱉甲、小茴香、沙蒺藜等藥材進行治療。
產後腹堅有形,氣聚不通,漸成脹滿,乃衝脈為病。其大便秘阻,血藥潤滑不應,柔膩氣愈凝滯。考徐之才云:腎惡燥,以辛潤之。
當歸身,精羊肉,舶茴香,老生薑
久嗽形寒,行走喘急,是下焦先損。入冬陽不潛伏,喘甚失音,胃納頗安。溫養元海,佐其攝納。若以清肺散邪,食減胃傷,必致敗壞。
炒熟地,雲茯苓,胡桃肉,牛膝,鹿鞭,淡蓯蓉,炒黃枸杞
厥陰犯胃,則陽明空虛。仲景云:入谷則噦,與吳茱萸湯。泄肝救胃,即史書圍韓救趙同旨。
吳茱萸,淡乾薑,炒白芍,雲茯苓,人參
白話文:
產後腹堅有形,氣聚不通,漸成脹滿,乃衝脈為病。其大便秘阻,血藥潤滑不應,柔膩氣愈凝滯。考徐之才云腎惡燥,以辛潤之。
產後腹部堅硬有形狀,氣機聚集不通暢,逐漸形成脹滿,這是衝脈病變所致。患者大便秘結,藥物潤滑也無效,氣機變得更加凝滯。參考徐之才的醫論,他說腎臟忌諱乾燥,可用辛溫之物潤之。
當歸身,精羊肉,舶茴香,老生薑
可用當歸身、精羊肉、舶茴香和老生薑來治療。
久嗽形寒,行走喘急,是下焦先損。入冬陽不潛伏,喘甚失音,胃納頗安。溫養元海,佐其攝納。若以清肺散邪,食減胃傷,必致敗壞。
長期咳嗽,形體怕冷,行走時喘不過氣,這是下焦先受損害。進入冬季後陽氣不能潛藏,咳嗽加重甚至失聲,但胃口卻還不錯。應溫養腎氣,幫助脾胃攝納。若用清肺散清熱解毒,則可能導致食慾減退、胃氣受損,最終導致病情惡化。
炒熟地,雲茯苓,胡桃肉,牛膝,鹿鞭,淡蓯蓉,炒黃枸杞
可以用炒熟地、雲茯苓、胡桃肉、牛膝、鹿鞭、淡蓯蓉、炒黃枸杞來治療。
厥陰犯胃,則陽明空虛。仲景云入谷則噦,與吳茱萸湯。泄肝救胃,即史書圍韓救趙同旨。
厥陰肝經犯胃,則陽明胃經就會虛弱。張仲景說:進食後就嘔吐,可以用吳茱萸湯治療。這就像歷史上圍魏救趙的策略一樣,疏通肝氣來救治胃氣。
吳茱萸,淡乾薑,炒白芍,雲茯苓,人參
可以用吳茱萸、淡乾薑、炒白芍、雲茯苓、人參來治療。
勞煩繼以大棗,經阻三月,是二陽之病,發心脾。
當歸,澤蘭,白芍,川芎,香附,楂肉
接服柏子仁丸。
精腐瘀血,阻閉溺竅為痛。似淋非淋,久則陽維脈傷,寒熱起,五液枯耗為便難,乃虛症也。
鹿茸,淡蓯蓉,柏子仁,枸杞子,沙蒺藜,茯神,當歸
接服:
鹽水炒骨脂,淡蓯蓉,沙蒺藜,枸杞子,厚杜仲,茯神,鹿茸,龜板
丸方:
河車膠,沙蒺藜,龜板,水煮熟地,麋茸,茯神,蓯蓉
味過於酸,肝木乘胃,嘔逆心痛,用大建中法。
白話文:
勞累煩躁之後,可以服用大棗,如果經絡阻滯超過三個月,就是二陽之病,會發病於心脾。
可以使用當歸、澤蘭、白芍、川芎、香附、山楂肉。
接著服用柏子仁丸。
精液腐敗、瘀血阻滯,阻塞了小便通道,導致疼痛。像是要小便,卻又小不出來,時間久了,就會傷到陽維脈,導致寒熱交替,五液枯竭,排便困難,這是虛症。
可以用鹿茸、淡蓯蓉、柏子仁、枸杞子、沙蒺藜、茯神、當歸。
接著服用:
用鹽水炒過的骨脂、淡蓯蓉、沙蒺藜、枸杞子、厚杜仲、茯神、鹿茸、龜板。
丸藥方子:
河車膠、沙蒺藜、龜板、水煮熟的地黃、麋茸、茯神、蓯蓉。
如果口味過於酸,肝木就會克制脾胃,導致嘔吐、心痛,可以用大建中湯的方法治療。
人參,淡乾薑,茯苓,桂木,炒黑川椒,生白蜜
邪與氣血交凝,則成瘧母。病在絡,自左脅漸歸於中焦,木乘土位。東垣謂:瘧母必傷脾胃。既成形象,宣通佐芳香乃能入絡。凡食物肥膩呆滯,尤在禁例,所慮延成中滿。
人參,茯苓,木香,草果,陳皮,香附汁,厚朴,青皮
肢冷湧涎,臍上痛墜,泄瀉而脈緩,此為脾厥。以辛香醒中,兼解少陽之郁。
生益智,香附汁,厚朴,柴胡,煨木香,陳皮
邪灼膻中,神迷,譫語,嘔痰。
牛黃丸,竹葉燈心湯化服。
白話文:
人參、乾薑、茯苓、桂枝、炒黑胡椒、生白蜜。
邪氣和氣血凝結在一起,就會形成瘧疾的病根。病症在經絡中,從左脅部逐漸向中焦部位蔓延,木氣剋制土氣。東垣醫家認為:瘧疾的病根必定會損傷脾胃。病根已經形成,需要宣通經絡並輔以芳香之物才能進入經絡。所有肥膩、難以消化的食物,都要嚴格禁止,以免導致中焦滿悶。
人參、茯苓、木香、草果、陳皮、香附汁、厚朴、青皮。
四肢冰冷、流口水、臍上疼痛下墜、腹瀉、脈象緩慢,這是脾氣虛寒的表現。要用辛香之物來溫醒中焦,同時解開少陽經的鬱結。
生益智、香附汁、厚朴、柴胡、煨木香、陳皮。
邪氣灼傷膻中,神志昏迷,胡言亂語,嘔吐痰涎。
服用牛黃丸、竹葉燈心湯來化解病症。
瘧發三日,三月不止。邪留在陰,熱解無汗,氣衝胸悶,痰涎甚多。問寒起腰髀及背部,議從督脈升陽。
人參,炒黑川椒,鹿茸,茯苓,炒黑,小茴,炒當歸
妊娠八九月,胎吸母氣,陽擾煩蒸,心痛引入少腹,謂之子懸。失治有三沖三激之累。
柏子仁,天冬肉,女貞實,茯神,生地,真陳阿膠
秋深曾診,擬議此病為里濕,更傷瓜果。辛甘寒分利,脾陽又受辛寒之累,致濁氣聚形,頻遭食復,陽屢被戕。凡身中脾陽宜動,動則運。腎陰宜藏,藏則固。斯為病根,局方大健脾丸,仲淳資生丸,多以補虛、通滯、芳香合用者,取其氣通濁泄,人參補正之力得矣。
白話文:
瘧疾發作持續三日,甚至長達三月,久久不癒。
邪氣停留在陰寒之處,退熱後卻沒有汗出,氣往上衝,胸口悶痛,痰液很多。詢問病人,寒氣從腰部、大腿到背部上升,推測病因是督脈陽氣不足。
藥方
人參,炒黑川椒,鹿茸,茯苓(炒黑),小茴,炒當歸。
妊娠八、九月,胎兒吸收母體的精氣,陽氣擾動,導致煩躁、發熱、心痛,並蔓延至小腹,稱為「子懸」。
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三冲三激的损害。
藥方
柏子仁,天冬肉,女貞實,茯神,生地,真陳阿膠。
秋深時曾診治過類似病症,
認為病因是脾胃濕氣重,又因為吃瓜果傷了脾胃。辛辣、甘甜、寒涼的食物都容易損傷脾胃,脾陽受寒涼之氣影響,導致濁氣積聚,反复发作,阳氣被不断损害。
人體的脾陽需要運動才能運轉,腎陰需要藏起來才能固守。
这就是病根所在。所以用大健脾丸和資生丸來治療,藥方以補虛、通滯、芳香合用,目的在於通氣化濁,排出積聚,人參則補益正氣,達到治療效果。
人參,茯苓,益智仁,煨木香,厚朴,新會皮
秋季寒熱滯下,總是長夏為暑濕病。蓋夏令脾胃司氣,治失其宜,致腹滿泄瀉,跗浮囊腫,皆濕邪無以走泄,阻遏流行氣機使然。腫脹勢減,仍不飢少食,兼吐瘀濁痰血,要知濕是陰濁,久鬱於中,必從熱化,初傷氣分,久而入絡。「病能篇」中,以濕腫屬脾。以脾為陰土,得陽乃運。
今氣困無以運行諸經,腑為窒痹。消則愈困,補則壅滯,當疏腑養臟為宜。凡腑以宣通為補,非徒偏熱偏寒治矣。
茯苓,厚朴,生穀芽,新會皮,生益智,澤瀉
兼用仲淳資生丸去黃連,每早粥後嚼一丸,約二錢。
白話文:
人參、茯苓、益智仁、煨木香、厚朴、新會皮這些藥材,適合用來治療秋季寒熱滯留的問題。因為夏季容易導致暑濕病,這是因為夏季時脾胃負責運氣,如果調養不當,就會導致腹脹、腹瀉、腿部浮腫,都是濕邪無法排出,阻礙氣血流通所致。腫脹消退後,患者仍然食慾不振,還伴隨吐出瘀濁痰血,這是因為濕氣屬陰濁,長期積鬱在體內,就會化為熱,一開始損傷氣分,久而久之就會深入經絡。「病能篇」中提到,濕腫屬於脾的範疇。脾臟屬陰土,需要陽氣才能運作。
現在患者氣虛無力,無法正常運行全身經絡,腑臟也出現阻塞。如果單純消腫,反而會更加虛弱,如果單純補氣,又會加重壅滯,所以應該疏通腑臟、滋養臟腑。一般來說,疏通腑臟就是補益的方法,不應該只偏重於寒熱的治療。
茯苓、厚朴、穀芽、新會皮、益智仁、澤瀉這些藥材,可以用來疏通腑臟。還可以配合仲淳資生丸,去掉黃連,每天早飯後服用一丸,約兩錢重。
食物滯於腸胃,太陰陽氣不旋,陶節庵用五積散。因汗冷厥逆,禁用攻表。昨主溫通開滯氣頗應,謂陽氣宜通也。
草果,香附,厚朴,陳皮,廣木香,茯苓
化服蘇合香丸。
血傷驟加驚恐,氣鬱熱升風旋,清神受蒙為厥。凡厥皆隸厥陰,今左股麻痹,忽爽忽迷,皆肝膽中相火、內風未得寧靜。病延數日,左脈小濡。熱勝津液暗傷,不宜純與攻滌苦寒,經旨以肝為剛臟,與胃腑對待。柔緩濡潤,陽和液復,可免癇症。
鮮生地,石菖蒲,柏子仁,阿膠,天冬,茯神
白話文:
食物停留在腸胃,导致阴阳气机运转不畅,陶节庵用五积散治疗。因为患者出汗畏寒、四肢厥逆,不宜使用发汗解表药物。昨天用温通开滞的方子效果不错,说明阳气需要畅通。
草果、香附、厚朴、陈皮、广木香、茯苓,这些药材组成一个方剂,化服苏合香丸。
患者血虚加之受惊,导致气郁热升,肝风内动,神志不清而发厥。各种厥证都属于厥阴病证,现在患者左腿麻木,神志时清时昏,这是肝胆相火、内风未平所致。病症持续数日,左脉细弱无力。热邪耗伤津液,不宜用纯寒凉攻逐之法,中医理论认为肝脏属刚,与胃腑相对应。治疗需以柔缓濡润、温阳益液为主,才能避免癫痫发作。
鲜生地、石菖蒲、柏子仁、阿胶、天冬、茯神,这些药材组成一个方剂,用来调理。
幼年久有遺精,目疾,不耐勞煩。先後天未曾充旺,秋季瘧邪再傷真陰,冬月夜熱,嗽痰失血,不飢不食,盜汗傷陽,陽浮不藏,漸干胃口,皆久虛勞怯之象。此恙屏絕酒色怒煩,須安閒坐臥百日,必胃口漸旺,病可漸除,古稱精生於穀食也。
北沙參,女貞實,茯苓,炒麥冬,米仁,川斛,芡實
脈左細數而勁,右數大而虛,此腎精肝血內虧,水不涵木,陽夾內風,暴起莫制,指臂拘攣,口目喎斜在左。蓋肝風陽氣從左而升,沖氣撞心,消渴暈厥,仲景列於「厥陰篇」中。凡肝屬陰木,必犯胃之陽土,飲食熱氣入胃,引動肝陽,即病發矣。此恙已六七年,陰損已極,必屏絕俗擾,怡悅情懷,然後滋養,堪固其陰,必有小效,無驟期速功。
白話文:
这位病人从小体弱多病,长期以来受到虚劳的困扰,身体机能比较差。他曾经患过疟疾,导致真阴受损,更进一步加重了他的虚弱。他的症状包括:夜间发热、咳嗽带血、食欲不振、盗汗、胃口差等等。这些都是长期消耗身体精气,导致阴阳失衡的表现。
医生建议他戒掉不良嗜好,安心静养,慢慢调理身体。并开了一些滋阴补肾的药方,包括:北沙参、女贞子、茯苓、炒麦冬、米仁、川斛、芡实等等。
医生还观察到患者脉象,发现左脉细数有力,右脉数而虚弱。这说明他肾精和肝血不足,肝风内动,导致了身体一些异常症状,例如手指和手臂拘挛、口眼歪斜等等。
医生解释说,肝属阴木,容易侵犯胃的阳土,所以当饮食的热气进入胃,就会引动肝阳,从而引发病症。他认为患者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需要长期调理,才能逐步恢复健康。
炒鬆熟地,陳阿膠,大淡菜,萸肉,五味,芡實,金櫻子粉
客邸懷抱不舒,肝膽郁遏,升降失度,氣墜精開為遺泄,地、萸、龍、牡鈍澀,氣鬱者更郁,理氣和肝獲效,未經調理全功。當今冬令,溫舒收藏之氣未堅,失血之後,胸中隱隱不暢,未可凝陰,只宜降氣和血。
鉤藤鉤,降香,米仁,鬱金,茯苓,杜蘇子,丹皮,炒桃仁
形充脈弦,飲食如常。述左脅久脹,上年腫突肌潰,收結已來,脅中痛脹仍發,入夜更甚,僅僅仰臥,不可轉側,此支脈結飲,阻其周行氣機,病根非外非內,宜通其脈絡為是。
白話文:
將熟地黃炒至鬆軟,加入陳年阿膠、淡菜、山茱萸肉、五味子、芡實和金櫻子粉。
旅途中感到胸悶,肝膽氣鬱,氣機升降失衡,導致氣下降、精液外泄。熟地黃、山茱萸、龍骨、牡蛎性寒澀,會加重氣鬱,需要理氣和肝才能見效,但不能直接服用這些藥材。現在是冬季,溫煦收藏的氣機尚未堅固,失血後胸中隱隱作痛,陰氣尚未凝固,不宜補陰,只宜降氣和血。
用鉤藤、降香、米仁、鬱金、茯苓、杜仲子、丹皮和炒桃仁。
患者身體充實,脈象弦緊,飲食如常。他說左側肋骨長期脹痛,去年腫塊突出並潰爛,癒合後肋骨疼痛仍然發作,晚上更甚,只能仰臥,不能翻身。這是由於支脈氣血結聚,阻礙氣機運行,病根不在外也不在內,需要通暢脈絡才能治癒。
熟半夏,青黛,土貝母,白芥子,昆布,海藻,海浮石,土瓜蔞仁,蛤蜊殼粉
竹瀝一小杯,薑汁三十匙,泛丸。
凡經脈直行,絡脈橫行,經氣注絡,絡氣還經,是其常度。今絡脈窒塞,閃爍為痛,但在雲門上焦,猶是清氣流行之所,務取輕揚宣氣,亦可無礙,濕痰便血。《靈樞》所謂:上焦如霧。
白話文:
藥方
熟半夏、青黛、土貝母、白芥子、昆布、海藻、海浮石、土瓜蔞仁、蛤蜊殼粉。
竹瀝一小杯,薑汁三十匙,泛丸。
解釋
經脈直行,絡脈橫行,經氣流注絡脈,絡脈氣血回歸經脈,這是正常的情況。現在絡脈阻塞,導致閃爍疼痛,但是疼痛位置在雲門穴,屬於上焦部位,也就是清氣流動的地方,所以要選用輕揚宣氣的藥物,可以讓氣血流通無礙,消除濕痰和便血。就像《靈樞經》所說:上焦如霧。
註釋
- 藥方中列出的藥材都是中藥,具體功效可以自行搜尋。
- 「泛丸」指的是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竹瀝和薑汁混合成丸狀。
- 「雲門」是人體穴位,位於鎖骨下緣,肩關節外側。
- 「上焦」指的是胸腔以上部位。
- 「清氣」指的是人體的陽氣。
- 「濕痰」是指身體內積聚的濕氣和痰液。
- 「便血」是指大便帶血。
總結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針對絡脈阻塞導致閃爍疼痛的藥方,並說明了該藥方的功效和原理,以及藥材選擇的依據。
桑葉,蘆根,冬瓜子,米仁,桃仁(炒)
隨時服,臥服威喜丸三錢。
中年飽食,虛里穴痛脹,引之吐出,痛脹勢減,必起寒熱,旬日乃已。夫脾主營,胃主衛。因吐動中,營衛造偏周行,脈中脈外參差,遂致寒熱。且納物主胃,運化在脾,皆因陽健失司,法當暖中,用火生土意,再以脈沉弦細參論,都系陰象,有年反胃格脹,清陽漸弱,濁陰僭竊為多。症脈屬虛,溫補宜佐宣通,守中非法。
生淡乾薑,茯苓,人參,熟半夏,白粳米
勞怯形肌日瘁,食減自利,腹痛寒熱,由陰虛已及脾胃。無治嗽清滋之理,姑以戊己湯加五味,攝陰為議,是難愈之症。
白話文:
桑葉、蘆根、冬瓜子、米仁、炒桃仁,隨時服用,睡前服用威喜丸三錢。中年人飽食後,虛里穴疼痛脹滿,引發嘔吐,疼痛脹滿減輕,必定會出現寒熱,十天左右才恢復。脾臟主管營氣,胃臟主管衛氣。因為嘔吐導致營衛氣運行失常,脈象內外不均,所以出現寒熱。而且,胃主納食,脾主運化,都是因為陽氣不足,應當溫暖中焦,用火生土之意。再加上脈沉弦細,都是陰象表現。有長期反胃脹滿的人,清陽之氣漸漸衰弱,濁陰之氣侵犯,這種情況比較多。症狀和脈象屬於虛證,溫補要輔以宣通,固守中焦是不合適的。
生薑、茯苓、人參、熟半夏、白粳米,勞累怕冷,形體肌肉日漸消瘦,食慾減退,容易腹瀉,腹痛寒熱,這是陰虛已經累及脾胃。沒有治療咳嗽、清潤滋補的辦法,只能用戊己湯加五味,攝取陰氣,這是難以治癒的病症。
炒白芍,炙甘草,北五味
久痢肛墜,診脈左堅沉,溫劑不受,陰傷不司收納,前用桃花湯少減,當與甘酸柔緩。
人參,炙甘草,熟地炭,柿餅炭,五味子
肩背肢末,皆陽氣遊行之所,牽制不和是絡脈中病。首用東垣舒經,接用參、耆、朮、附,兩法不應,必客氣襲入脈中。灸刺無功,議用酒醴通和血脈。
鑽地風(五兩),千年健(五兩),大黑豆(六兩)
三味投入無灰酒十斤,隔水煮。一日早晚暖服三四杯。
白話文:
炒白芍、炙甘草、北五味,用來治療久痢肛墜,脈象左邊沉實,溫熱藥物無效,屬於陰虛不收的情況,之前用桃花湯略減,現在要改用甘酸柔緩的藥物。
人參、炙甘草、熟地炭、柿餅炭、五味子,這些藥用於治療肩背肢末疼痛,屬於陽氣運行不暢,經絡不通的病症。首先要用東垣舒經法,之後再用人參、黃耆、白朮、附子,如果兩種方法都無效,則證明是客氣侵犯經絡。灸刺無效,建議用酒醴通和血脈。
鑽地風(五兩)、千年健(五兩)、大黑豆(六兩),三味藥材放入十斤無灰酒中,隔水煮,每日早晚溫服三四杯。
伏邪留於少陰、厥陰之間,為三日瘧,百日不愈,邪傷真陰,夢遺盜汗,津液日枯,腸燥便難。養陰雖似有理,但深沉瘧邪,何以追拔掃除?議以早服仲景鱉甲煎丸三十粒,開水送,午後服養陰通陽藥,用復脈湯加減。
生牡蠣,鹿角霜,酸棗仁,阿膠,麥冬,炙草,生地,桂枝,大棗
脈沉而遲,向有寒疝瘕泄,繼而腸血不已,漸漸跗臁麻木無力,此因膏粱酒醴,釀濕內著。中年腎陽日衰,肝風肆橫,陽明胃絡空乏,無以束筋,流利機關,日加委頓,乃陽虛也。仿古劫胃水法。
白話文:
藥方
生牡蠣,鹿角霜,酸棗仁,阿膠,麥冬,炙草,生地,桂枝,大棗
如果患者脈象沉而遲,且有寒疝、瘕泄、腸出血不止,以及腳踝以下麻木無力的情況,這便是由於長期食用肥甘厚味和酒類,導致濕氣內蘊,加之中年腎陽衰退,肝風肆虐,陽明胃絡空虛,無法束縛筋骨,機體功能日漸衰弱,屬於陽虛之症。應仿效古人劫胃水之法治療。
生茅朮,人參,厚朴,生炮附子,陳皮
狂癇陡發莫制,病去諸事皆清,發時面青食少,議泄肝膽。
龍薈丸(二錢半),十服
有夢遺精,治在心腎,乃二氣不交所致。冬令牙宣,亦主藏納淺鮮,用鎮固寧神方。
熟地,棗仁,茯神,金箔,人中白,女貞子,湘蓮子,旱蓮草,遠志,龍骨
蜜丸。
脈虛澀,咽中時痹,不妨食物,大便乾燥,此肺中氣不下降,不主運行。消渴心熱,皆氣鬱為熱,非實火也。
白話文:
生薑、蒼朮、人參、厚朴、生附子(炮製)、陳皮。
突然發作的狂躁癲癇無法控制,病症消失後一切恢復正常,發病時面色青白、食慾不振,應當考慮疏泄肝膽。
龍薈丸(二錢半),服用十劑。
出現夢遺精,治療應當著眼於心腎,這是心腎二氣不能交合所致。冬季時節,牙齦容易暴露,也主導著人體的藏納功能淺弱,應當服用鎮固寧神方。
熟地、棗仁、茯神、金箔、人中白、女貞子、湘蓮子、旱蓮草、遠志、龍骨。
製成蜜丸。
脈象虛弱而澀,咽喉經常有阻塞感,飲食不受影響,大便乾燥,這是肺氣不能下降,不能正常運行的表現。消渴症和心煩熱,都是氣鬱化熱所致,不是實火。
枇杷葉,蘇子,蜜炙橘紅,馬兜鈴,茯苓,川貝母
病因食物不節,其受病在脾胃,既成形象,在左脅之旁,是五積六聚。喜暖惡寒,陽氣久傷,溫劑必佐宣通,食物宜慎。
草果,蓽撥,雞內金,砂仁殼,厚朴,廣皮
阿魏搗丸。
瘧發六七十候,寒熱邪聚,必交會於中宮。脾胃陽氣消乏,致痞脹不能納食運化,三年不愈,正氣未復。診脈沉微,陽傷必濁陰盤踞,但以泄氣寬脹,中州愈困愈劇。必溫通,濁走陽回,是久病治法。
生淡乾薑,生益智,厚朴,茯苓,人參,泡淡附子
白話文:
藥材
- 枇杷葉、蘇子、蜜炙橘紅、馬兜鈴、茯苓、川貝母
病因
飲食不節制,導致脾胃受損,病症表現為左脅疼痛,屬於五積六聚。病人喜歡溫暖,怕冷,陽氣長期受損,溫補藥物必須配合宣通之品,飲食需謹慎。
藥材
- 草果、蓽撥、雞內金、砂仁殼、厚朴、廣皮
藥方
- 阿魏搗成丸劑服用。
病因
瘧疾發作時間長達六七十天,寒熱邪氣聚集在中焦,脾胃陽氣耗損,導致痞脹、不能進食,三年未愈,正氣尚未恢復。脈象沉細,陽氣受損,濁陰盤踞,若只用泄氣寬脹的方法,反而會加重中焦的病情。治療久病,必須溫通陽氣,驅散濁氣,使陽氣回升。
藥材
- 生淡乾薑、生益智、厚朴、茯苓、人參、泡淡附子
脈大弦緩,目黃,納食後中脘滯痛,腹鳴泄瀉。夏病至深冬未安,緣瀕海潮濕久蒸,兼以懷抱少暢,脾胃之陽日困,所受水穀之氣少運,清濁升降失度,外因六氣未去,留連脾胃內傷。法當辛香調氣醒中,陽氣流行,濕鬱可去,腥膻重味宜忌。
煎方:杜藿香,煨木香,生茅朮,草果,陳皮,生香附汁,茯苓,厚朴
服十劑。
丸方:生於術,人參,益智仁,生茅朮,砂仁,茯苓,小青皮,厚朴,新會皮
瘕結在左,腹形長大,必大便得通,脹滿可減。年前詢病,因嗔怒,且久寡多郁,以泄木調氣得效,今冬又發。用大針砂丸十日,白晝頗減,入夜大脹,議通陽泄濁方法。
白話文:
脈搏有力但跳動緩慢,眼睛發黃,飯後胃脘部脹痛,肚子咕嚕咕嚕響並且腹瀉。夏季的病症到了深冬還沒好,可能是因為長期住在海邊潮濕的地方,再加上心情鬱悶,脾胃陽氣逐漸衰弱,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良,導致清濁升降失衡,再加上外界的六氣尚未消散,進一步損傷脾胃。應該用辛香之物來調理氣機,溫暖中焦,使陽氣流通,濕氣就能散去,腥膻味重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藥方:杜藿香,煨木香,生茅朮,草果,陳皮,生香附汁,茯苓,厚朴
服用十劑。
丸藥方:生於術,人參,益智仁,生茅朮,砂仁,茯苓,小青皮,厚朴,新會皮
腹部左側有腫塊,肚子很大,必須要通便才能減輕脹滿。年前曾經問診,原因是生氣,而且長期鬱悶,用疏泄肝氣調和氣機的方法就有效了,現在冬天又發作。服用大針砂丸十天,白天肚子稍微消下去,到了晚上又腫得很大,需要用通陽泄濁的方法治療。
肉桂,麝香,阿魏,青皮,當歸鬚,郁李仁,川楝子
蜜丸。
腎精下損乏陰,氣上乘,浮陽上灼,咽喉痛痹,有喉宣發現,咳嗽喘促,是下焦元海不司收納,衝脈之氣上衝所致。故日進潤劑,望其咳減,為庸醫之良法,實釀病之禍階,現在胃弱便溏,則非治嗽可療矣。勞怯不復,當以固真納氣,培扶胃口,希冀加谷則吉。
人參,茯苓,芡實,坎氣,湘蓮子,秋石,五味子,胡桃
冬溫咳嗽,忽值暴冷,外寒內熱,引動宿痰伏飲,夜臥氣衝欲坐,喉咽氣息有聲。宜暖護安居,從痰飲門越婢法。
麻黃,甘草,石膏,生薑,大棗
白話文:
肉桂、麝香、阿魏、青皮、當歸鬚、郁李仁、川楝子製成蜜丸。腎精虧損,陰虛陽亢,浮陽上炎,導致咽喉疼痛麻木,有喉嚨發乾的現象,咳嗽喘不過氣,這是因為下焦元氣不足,不能收納精氣,衝脈之氣上衝所致。有些人會用潤劑來緩解咳嗽,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反而會加重病情,現在胃氣虛弱,經常腹瀉,更不能用治咳嗽的方法。身體虛弱,應該以固本培元,滋養胃氣為主,希望慢慢恢復飲食功能。
人參、茯苓、芡實、牡蠣、蓮子、牡蠣、五味子、胡桃。
冬天咳嗽,突然遇到寒冷,外寒內熱,引發舊痰宿飲,夜裡咳嗽難以入睡,喉嚨有氣息聲。應該注意保暖,安靜休息,從痰飲的角度,採用越婢湯的方劑治療。
麻黃、甘草、石膏、生薑、大棗。
當風受涼,遂致左偏麻木,已經三載,今年勢緩,痛聚於腰,寒冷煩勞痛甚,此氣血凝遏,壯年不為大害。議以酒醒之,是治風先治血之意。
當歸,沉香,川芎,秋暑,生於術,海桐皮,片薑黃,黃耆,桂枝,羌活,沒藥,虎脛骨
奔馳氣火,乘絡失血,用繆氏氣降使血歸經。
蘇子,茯苓,丹皮,降香,米仁,茺蔚子,桃仁,藕節汁
白話文:
當人受寒風吹襲,就導致左側身體麻木,已經持續三年了,今年病情稍微減緩,疼痛集中在腰部,寒冷、勞累時疼痛加劇,這是因為氣血凝滯不通所致,對於壯年人來說不至於造成大礙。考慮用酒來溫通血脈,這是治療風邪首先要治療血瘀的意思。
藥方:當歸、沉香、川芎、秋暑、生於術、海桐皮、片薑黃、黃耆、桂枝、羌活、沒藥、虎脛骨
這些藥物可以驅散寒氣、溫通血脈,使氣血運行順暢,達到疏通經絡、止痛的效果。
另外,再用蘇子、茯苓、丹皮、降香、米仁、茺蔚子、桃仁、藕節汁這些藥材,可以清熱化痰、利水消腫,幫助氣血下降,使血液回到經絡中,改善麻木症狀。
向來經水不調,衝任脈病,醫未明奇經脈絡,久治無功。後患陰瘧延虛,經來色淡淋漓,少腹攻觸㽲痛,晨必瘕泄。當通陽攝陰,非破泄真氣,偏寒偏熱之治。
鹿角霜,補骨脂,炒當歸,小茴香(炒黑),白茯苓,炒川椒,紫石英,淡肉蓯蓉
便後純血,食減力疲,脈左堅,是中年陰虧。
熟地,炒白芍,當歸,柿餅炭,炙草
黴雨滂沱,咽喉暴痛,必因濕邪干肺,痛止納食無礙,咽水則嗆,兼吐涎沫,此痹阻在喉不在咽,仍以輕劑理肺。
枇杷葉,馬兜鈴,通草,米仁,射干,茯苓
陽微陰聚,致濁氣矇蔽清神。苓、桂不應,議用大半夏湯合附子粳米湯法。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幾個不同的病症和治療方法,主要涉及婦科、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方面。
第一部分
描述的是一位女性患者長期經期不調,並且伴有陰瘧、虛弱等症狀。醫生未找到病因,治療效果不佳。治療原則是通陽攝陰,並給出了具體的藥物配方。
第二部分
則是描述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的陰虛症狀,包括便血、食慾減退、體力下降等。給出了針對性藥物配方。
第三部分
描述的是一位患者在梅雨季節患上咽喉疼痛,並伴有吞咽困難等症狀。醫生判斷為濕邪侵犯肺部,並給出了輕劑理肺的藥物配方。
第四部分
則描述了一種症狀,患者陽氣虛弱,陰氣聚集,導致神志不清。醫生建議使用大半夏湯和附子粳米湯的組合來治療。
半夏,人參,白蜜,附子,白粳米
據述瀉血五日,血止即患咳嗆,左脅下有形如梗,身動行走,必眩暈欲僕。春夏減食,秋冬稍加。交冬,人迎脈絡結癭,診脈虛,左關尺數。此肝腎精血因驚恐憂勞所傷,陽失陰戀,絡中空隙,陽化內風,鼓動不息,日就消爍不肯復,為郁勞之症。四旬以外,生氣已淺,非治病可卻。春夏,身中真氣不耐發泄可知,屏絕家務,開懷頤養,望其病緩。
石決明,女貞實,杞子,黑芝麻,桑葉,阿膠,寄生,柏子仁,茯苓,炒當歸
冬溫為病,乃正氣不能藏固,熱氣自里而發,齒板舌乾唇燥,目微紅,面油亮,語言不爽,呼吸似喘。邪伏少陰,病發三焦皆受。仲景謂:發熱而渴者,為溫病。明示後人,寒外郁,則不渴飲。熱內發,斯必渴耳。治法清熱存陰,勿令邪熱焚劫津液,致瘛瘲,痙厥,神昏,譫狂諸症,故仲景復申治療法云: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且忌汗、忌下、忌辛溫。
白話文:
半夏、人參、白蜜、附子、白粳米。
據說出血五天,血止後就開始咳嗽、氣喘,左脅下有像梗一樣的東西,身體移動或行走時,就會頭昏眼花,快要跌倒。春夏要減少飲食,秋冬則稍微增加一些。到了冬天交界時,人迎脈絡結了癭,診脈虛,左關尺脈數。這是因為肝腎精血受到驚恐、憂慮、勞累的傷害,陽氣虛弱,陰氣過盛,絡脈中空虛,陽氣化為內風,不停地鼓動,一天比一天消弱,不肯恢復,這是郁勞的症狀。四十歲以後,生氣已經很微弱,治療疾病也很難阻止。春夏時節,體內真氣不能承受發泄,這點可以知道。要屏絕家務,開懷頤養,希望病況能緩解。
石決明、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桑葉、阿膠、寄生、柏子仁、茯苓、炒當歸。
冬天發熱成病,是因為正氣不能收藏固守,熱氣從內部發出來,牙齒、舌頭乾澀,嘴唇乾燥,眼睛微紅,面部油亮,說話不流利,呼吸像喘不過氣來。邪氣伏在少陰,發病後三焦都會受到影響。仲景說:「發熱而渴的人,是溫病。」明確告訴後人,寒邪在體外鬱結,就不會口渴。熱邪在體內發作,就一定會口渴。治療方法是清熱存陰,不要讓邪熱焚燒津液,導致瘛瘲、痙厥、神昏、譫狂等症狀。所以仲景又補充治療方法說:「一逆尚可延緩時間,再逆就會加速死亡。」而且要忌汗、忌瀉、忌辛溫。
九日不解,議清膈熱。
飛滑石,連翹,淡黃芩,鬱金汁,竹葉心,天花粉,橘紅,苦杏仁
耳聤,環口浮腫,是少陽陽明風熱,久而失解,邪漫經絡,倏然疹現隨沒,當與羅謙甫既濟解毒湯。
枯芩,大黃,防風,銀花,葛根,升麻,川連,荊芥,甘草
陳酒浸半日陰乾煎。
陽明之脈,主束筋骨而利機關。今行走皆艱,納穀甚少,腹中氣攻,頭痛,自悲憂五年,日加衰憊。如《靈樞經》論痿云:意傷憂悲愁則肢廢也。
枸杞,當歸,防風根,黃耆,沙蒺藜,元參,牡蠣,羚羊角
白話文:
發燒九天未退,考慮清熱解毒。
使用滑石、連翹、黃芩、鬱金汁、竹葉心、天花粉、橘紅、苦杏仁。
耳朵發熱,嘴唇周圍浮腫,這是少陽、陽明經風熱所致,長期未退,邪氣蔓延經絡,突然出現疹子,又很快消失,應使用羅謙甫的既濟解毒湯。
使用枯芩、大黃、防風、銀花、葛根、升麻、川連、荊芥、甘草。
將藥材浸泡在陳酒中半日,陰乾後煎服。
陽明經主宰筋骨的活動和臟腑的功能。現在行走困難,食慾不佳,腹部脹氣,頭痛,並且自卑憂愁五年,日漸衰弱。就像《靈樞經》中所說:「意傷憂悲愁則肢廢也」。
使用枸杞、當歸、防風根、黃耆、沙蒺藜、元參、牡蠣、羚羊角。
陽不交陰,寤不成寐,內風乘巔,髓出鼻竅腥濁,必絕欲經年,可以卻病。乃下焦病根,歸脾湯永無效期,仿丹溪法。
淡菜,阿膠,熟地,龜板,茯神,天冬
蓐勞下損,損及八脈,醫投清內熱滋陰,致胃傷食減,寒熱,下焦沖氣上逆,而咳嗽藥惟治肺,與下虛內損,並無干涉。帶淋骨熱,髓竭液枯,蓐損較平常損怯更難。寒暑更遷不復,草木焉能奏功?勉與血肉有情,望其加谷,望其悠久。
鮮河車(一具),人乳(八兩),生紫石英(二兩),血餘灰(二兩),秋石(一兩)
人參煎湯送(二錢)
白話文:
陽氣不與陰氣交合,導致失眠,內風上衝頭頂,腦髓從鼻孔流出,腥臭味,必須戒慾多年才能治癒。這是下焦虛弱的病根,歸脾湯永遠無法治好,應仿效丹溪的療法。
淡菜、阿膠、熟地、龜板、茯神、天冬
產後勞損,損傷了八脈,醫生只用清熱滋陰的方法,反而傷了脾胃,導致食慾減退,寒熱交替,下焦虛寒之氣上逆,而咳嗽藥只能治肺,無法治癒下虛內損。帶下淋漓,骨骼發熱,髓液枯竭,產後損傷比平常更難治癒。寒暑交替,病情反复,草藥根本無法奏效。只能依靠血肉有情之物,希望病人能多加飲食,祈求長壽。
鮮河車一具,人乳八兩,生紫石英二兩,血餘灰二兩,秋石一兩
用人參煎湯送服兩錢。
怒傷肝,恐傷腎,二志交併,真臟內損。煩勞則陽氣擾動,值春木之令,絡血隨氣上溢,失血過多,陰氣下空,陽無所附,上觸清府,致木反乘金,咳嗆氣促,肺俞惡寒,脈弦數,乃下損之疾。
山萸肉,五味子,咸秋石,青鹽,熟地
瘧起四肢,擾及中宮,脾胃獨受邪攻,清氣已傷,不飢不食,胃中不和,夜寤不寐,小溲赤濁,即經言:中氣不足,溲溺為變。須瘧止之期,干支一周,經腑乃和。明理用藥,疏痰氣,補脾胃,清氣轉旋,望其納穀。
熟半夏,生益智,人參,厚朴,茯苓,廣皮
臨服入薑汁三分。
飲入脘膈鳴響,唇乾,漱不喜飲,臍腹微痛,晝欲寐,夜不寐。是脾胃未和,陽氣不得下交於陰。宣通氣分,宗仲景腹痛必加芍藥以和陰。
白話文:
喝完藥後,胃部發出響聲,嘴唇乾燥,漱口後不想喝水,肚臍附近隱隱作痛,白天想睡覺,晚上睡不著。這是脾胃失調,陽氣不能下降與陰氣交合。要宣通氣機,正如張仲景所說,腹痛必須加芍藥來滋陰和緩。
總結: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病人患有瘧疾、脾胃不和的病症,並且列出了兩種治療方案:第一種方案針對下焦虛損,使用山茱萸肉、五味子等藥物;第二種方案針對脾胃失調,使用熟半夏、生益智仁等藥物。同時也強調了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加入薑汁和使用芍藥來滋陰和緩。
人參,白芍,穀芽,半夏曲,黑芝麻,霜桑葉,茯苓,陳皮
今年浮腫腹脹,泄瀉,皆雨濕太過,脾陽郁遏,久則氣窒,小溲不利。凡分消健中,調治其氣,水濕自去,脾陽漸復。酒肉閉氣,食物宜忌。
生白朮,茯苓皮,生益智,椒目,厚朴,廣皮,澤瀉,豬苓
服威喜丸稍安,用涼潤劑不適。想過進辛寒,辛則傷肺,寒則傷胃,食入不化,暖氣甚多,咯痰氣閃欲痛,大便澀少不暢,流行既鈍,必清陽轉旋,得向愈之理。
蜜炙生薑,茯苓,炙甘草,南棗,桂枝,米仁
傷寒蓄血,都是邪入於裡。《內經》謂:陰絡傷,血乃下溢。陰為臟病,陰氣從下走泄,陽氣失戀上冒,遂令神識昏狂,乃脫症也。況在立冬大節之交關,閱醫藥,今朝所服,猶是羌、防、葛根。前此柴、防服之屢屢,身中陰陽遭此魔障劫盡,焉有安逸之理?雖急急收拾散越,恐未穩追返耳。
白話文:
今年我身體浮腫腹脹,拉肚子,都是因為雨水太多,脾臟陽氣受阻,時間久了就導致氣機不通,小便也不順暢。所以要調理脾胃,健運中焦,疏通氣機,讓水濕自然排出,脾臟陽氣慢慢恢復。酒肉會阻礙氣機,飲食要忌口。
我吃了威喜丸之後稍微好些,但用涼潤的藥就不適合。我想過用辛寒的藥,可是辛則傷肺,寒則傷胃,吃下去也消化不了,反而暖氣很多,還咳嗽、胸口悶痛,大便也乾燥不通暢,病情轉得慢。所以一定要清熱陽氣,才能轉危為安。
傷寒蓄血,都是因為邪氣入侵內部。《黃帝內經》說:陰絡受傷,就會導致血往下流。陰代表臟腑,陰氣從下往下泄,陽氣失去依託往上冒,就會讓人神志不清,這是快要脫離危險的徵兆。更何況現在是立冬,天氣寒冷,身體虛弱。之前吃的藥都是羌活、防風、葛根,之前還服用過柴胡、防風,身體的陰陽都被病邪侵蝕殆盡,怎麼可能安逸?雖然我緊急用藥來止住病情,但恐怕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
人參,茯神,禹餘糧,木瓜,五味,小麥
八旬又四,下元虛憊,膀胱不開,溺淋窒痛。腎藏之陽,通納皆少,惟峻補元海,可冀小效。至於全好,恐難深許。
當歸,鹿茸,茯苓,柏子仁,蓯蓉,杞子,熟地,牛膝
厥逆初平,胃口下脘,觸著便痛,小便自利,大便黑黏不爽。前者經來暴止,血海恐有凝瘀。議以輕緩通血方法。
丹皮,澤蘭,桃仁,料豆皮,小生地,薑汁
昨日用交加散法,黑血略下,痛緩下移,此瘀濁停留,皆為痙厥,以致紊亂氣血,奇經失和矣。但心悸,舌赤,陰分自虧。宣瘀之藥,多辛善走,擇其辛潤者,進商回生丹,量進半丸,亦對證穩藥。
白話文:
病人八十四歲,下元虛弱,膀胱閉塞,排尿困難且疼痛。腎陽虛衰,氣血虧損,只能用峻補的方法,期望能略有好轉。至於完全恢復,恐怕難以保證。
病人現在厥逆症狀初癒,胃口不好,按壓下腹部就痛,小便暢通,大便黑黏不爽。前些日子月經突然停止,恐怕是血海有瘀血積聚。建議用輕緩通血的方法治療。
昨天用交加散的方法,排出了一些黑色血塊,疼痛減輕並向下移動。這說明瘀血停滯,導致氣血紊亂,奇經失和。雖然心悸、舌頭發紅,陰虛損傷,但宣瘀藥多為辛辣走竄,應該選用辛潤之品,服用回生丹半丸,對症穩固藥效。
細生地,薑汁,當歸鬚,丹皮,小茴,桃仁,料豆皮,茺蔚子
陽虛陰亦傷損,瘧轉間日,虛邪漸入陰分,最多延入三日陰瘧。從前頻厥,專治厥陰肝臟而效。自遺泄至今,陰不自復,鄙見早服金匱腎氣丸四五錢,淡鹽湯送,午前進鎮陽提邪方法,兩路收拾,陰陽仍有泄邪功能,使托邪養正,兩無妨礙。
人參,生龍骨,生牡蠣,炒黑蜀漆,川桂枝,淡熟附子,炙草,南棗,生薑
此仲景救逆湯法也,龍屬陽入肝,蠣屬陰入腎。收澀重鎮,臟真自固,然二者頑鈍呆滯,藉桂枝以入表,附子以入里,蜀漆飛入經絡,引其固澀之性,趨走護陽,使人參、甘草以補中陽,薑、棗以和營衛也。
白話文:
細生地、薑汁、當歸鬚、丹皮、小茴、桃仁、料豆皮、茺蔚子,這些藥材用於治療陽虛陰傷,瘧疾發作時間間隔一日,虛邪逐漸侵入陰分,最多延續至三日陰瘧。以前經常昏厥,專門治療厥陰肝臟,效果很好。自從遺精泄瀉至今,陰氣無法恢復,我的看法是早點服用金匱腎氣丸四五錢,淡鹽湯送服,上午服用鎮陽提邪藥物,兩路並進,陰陽仍有排泄邪氣的功能,使邪氣附著於正氣,互不干擾。
人參、生龍骨、生牡蠣、炒黑蜀漆、川桂枝、淡熟附子、炙草、南棗、生薑,這正是仲景救逆湯的方劑。龍骨屬陽,入肝經;牡蠣屬陰,入腎經。收斂固澀,臟腑真氣自然堅固,但兩者性情頑鈍呆滯,藉助桂枝入表,附子入里,蜀漆飛入經絡,引導其固澀之性,趨走護陽,使人參、甘草補益中陽,薑、棗和解營衛。
舌喑強縮,乾涸無津,邪氣已入膻中,神識昏蒙,積勞心血及虛,致熱竟入矣。診脈虛小無力。俱補則熱閉,今晚以至寶丹三分,涼開水調化,勻五六次銚服,明日再議。
又,心氣久耗,營液暗傷,漸枯涸窒塞,小腸火腑失其變化傳導,溲溺欲痛,舌刺欲縮,色仍白晦,豈是血滯實火?當滋液以救燔燥,仍佐苦味,以通火液。
鮮浙江生地,元參,竹捲心,人參,川連,菖蒲,百部,桔梗
又,神氣消索,五液枯寂,此昏躁妄言,乃陰陽不肯交合,欲作脫象。不忍坐視,議三才湯以滋水源,參入磁、朱以寧神志。
白話文:
舌頭僵硬縮回,乾燥無津液,邪氣已經侵入胸腔,神志昏迷,長期勞累損傷心血,導致熱邪入侵。把脈虛弱無力。如果直接補益,熱邪就會阻塞。今晚服用至寶丹三分,用涼開水調勻,分五到六次喝下,明天再觀察。
另外,心氣長期耗損,津液暗中受傷,逐漸枯竭阻塞,小腸火腑失去變化傳導的功能,小便疼痛,舌頭刺痛想要縮回,顏色還是白而晦暗,怎麼可能是血瘀實火呢?應該滋養津液來救治燥熱,同時輔以苦味藥物,疏通火液。
準備新鮮的浙江生地、元參、竹葉心、人參、川連、菖蒲、百部、桔梗。
再者,神氣衰弱,五臟津液枯竭,出現昏迷躁動胡言亂語,這是陰陽不相合,快要脫離人世。不能坐視不理,用三才湯滋養水源,加入磁石、朱砂來寧心安神。
三才加磁、朱、金箔。
又,吸短欲躁,午後至更深為甚,熱入陰中,子後清陽用事稍和。自云心中不舒,熱熏腳楚。仿邪少虛多例,用仲景復脈湯。
炙草,生芍,人參,生地,麥冬,麻仁,阿膠,雞子黃
脈微弱而細,鼻準獨明,晝日形冷汗泄,不飢少納,脘腹常痞,泄氣自舒。此陽氣失護衛,而寒慄汗出,陽失鼓運,而脾胃氣鈍。前進養營,亦主中宮,想因血藥柔軟,陽不驟蘇,初進甚投,接用則力疲矣。詢其不喜飲湯,舌頗明潤,非邪結客熱之比。議用理中湯法,專以脾胃陽氣是理。
白話文:
治療方法是將三才加上磁石、朱砂、金箔。
患者經常感覺呼吸短促,躁動不安,下午到深夜症状加重。熱氣侵入陰分,子時之後陽氣主事,症狀稍微緩解。患者自述心中不舒,熱氣熏蒸腳部疼痛。考慮到患者邪氣少虛氣多,使用張仲景的復脈湯。
藥方包括炙甘草、生芍藥、人參、生地黃、麥冬、麻仁、阿膠、雞子黃。
患者脈象微弱細小,鼻尖卻異常光亮,白天出現形寒汗出,不感到飢餓,食慾不振,脘腹經常脹滿,放屁自行減輕。這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護衛身體,導致寒慄出汗;陽氣不足,不能推動脾胃,導致脾胃氣機遲鈍。治療方法應以養護營氣為主,同時兼顧中焦脾胃。考慮到藥物會使血脈柔潤,陽氣不會立即恢復,初期大量服用藥物,之後再服用就會力不從心。患者表示不喜歡喝湯,舌頭比較濕潤光亮,不像邪氣凝聚,熱氣盛盛的情況。因此決定使用理中湯的方劑,專門調理脾胃陽氣。
不獨冶病,兼可轉運日前之藥。昔賢以瘧稱謂脾寒,重培生陽,使中州默運,實治法之要旨。
人參,生芍,熟術,附子,茯苓,乾薑
產後六日,惡露仍下,每呵欠寒粟,凡進湯必嘔逆,舌粉白有苔,面目四肢浮腫,兼之消渴,喜得涼飲,胸脘痞悶不飢。此臨產外邪乘虛竟入厥陰,邪犯陽明,狀如瘧證,但產後虛弱,值冬暖不藏之候,得汗方解,顯然客邪。然柴胡動竭肝陰,決不可用,議和胃清邪一法。
製半夏,鬱金,新會皮,天花粉,杏仁,竹茹
努力絡傷,身痛,痰嗽失血,最宜降氣通瘀,最忌沉寒呆補。
白話文:
不只治療疾病,也能改變運勢的藥方,古人認為瘧疾是脾寒所致,因此重點在於培補陽氣,使中焦運化正常,這就是治療的精髓。
人參、生白芍、熟地黃、附子、茯苓、乾薑
產後六天,惡露仍然不斷,每次打呵欠都感到寒顫,喝湯就會嘔吐,舌苔白而厚,臉部和四肢浮腫,還伴隨口渴,喜歡喝冷飲,胸腹脹悶,沒有食慾。這是生產後外邪趁虛而入,侵犯厥陰,並影響陽明,表現得像瘧疾一樣,但產後身體虛弱,正值冬季天氣暖和而陽氣不藏的時節,需要發汗才能解除,顯然是外邪入侵。但柴胡會耗損肝陰,不能使用,應該採用和胃清邪的方法。
製半夏、鬱金、新會皮、天花粉、杏仁、竹茹
用力過度導致筋絡受損,身體疼痛,痰多咳嗽,甚至吐血,最適合降氣通瘀,最忌諱寒涼滋補。
紫降香末,鬱金,茯苓,米仁,蘇子,桃仁
入韭白汁十五匙。
產後下焦先虧,腰膂如痿,肛墜不爽,此乃腎虛不攝。痢血與脾病迥異,攝固其陰,略兼通腑。
熟地炭,五味子,茯神,炒白芍,炙,甘草,炒楂肉
勞倦伏邪,初起即用柴胡、紫蘇,三陽混散,津液被劫。熱邪上結,胸中懊憹,神煩譫語,渴欲冷飲,診得脈無神,舌色白,病在上焦氣分。閱醫藥不分上下氣血,況冬溫聘泄,老人積勞,七日未見病退機關,此屬重症。豈可藐視輕談。
瓜蔞皮,黑梔子,白杏仁,鬱金,香豉,枳殼汁
白話文:
紫降香粉末、鬱金、茯苓、米仁、蘇子、桃仁,加入十五匙韭白汁。
產後下焦先虧損,腰部和脊柱像痿縮一樣,肛門墜脹不適,這是腎虛不固所致。痢血和脾病完全不同,要滋陰固腎,並略微通暢腑氣。
熟地炭、五味子、茯神、炒白芍(炙)、甘草、炒楂肉。
勞累過度,外邪入侵,初期就應該使用柴胡、紫蘇。三陽混散,津液被劫奪。熱邪上結,胸中煩悶,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口渴想要喝冷飲,診脈無力,舌苔白,病在人體上焦氣分。閱覽醫書,不分上下氣血,何況冬天溫熱病流行,老年人積勞成疾,七天了病情沒有好轉,這屬於重症,怎麼可以輕視呢?
瓜蔞皮、梔子、白杏仁、鬱金、香豉、枳殼汁。
入冬天暖,陽不潛伏,質瘦脂虧,稟乎木火,血液既少,內風暗動,遂致眩暈麻痹,陡然仆倒。水不生木,肝陽橫逆,絡血流行右阻,謂之偏枯,忌用攻風逐痰。清邪涼血,漸致其和,交節不反,原可扶病延年。
犀角,羚羊角,鬱金,元參,連翹心,鮮菖蒲,川貝母,橘紅
冬溫失藏,稚年陰虧陽亢。三陰之陽,當夜分升騰煩躁,上熱不寧,晝則安康人健,宜用六味磁石方法。
生六味加磁石、辰砂。
寒熱雖減,脘中猶然不爽,非是食滯,乃氣結所致,尚宜開上中之痹。
川連,乾薑,淡芩,炒半夏,杏仁,白蔻,枳殼,桔梗
此厥症也,緣情懷失曠,肝膽鬱勃,陽氣直上無制。夫肝脈貫膈入胃,循繞咽喉。今病發由脘至咽,四肢逆冷。所云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夾相火,其病為甚。法以苦降、辛宣、酸泄之治,使陽和氣平之後,接續峻補陽明,此病必發稀。以胃土久受木戕,土虛則木易乘克也。
白話文:
冬天雖然溫暖,但陽氣沒有潛藏起來,身體瘦弱,脂肪不足,屬木火之性,血液本來就少,內風暗中活躍,於是導致頭暈眼花、肢體麻木,突然昏倒。水無法滋養木,肝陽上逆,血液循環受阻,導致半身不遂,稱為「偏枯」,忌用驅風化痰的藥物。應該以清熱涼血的藥物,逐漸使身體恢復平衡,不讓病情反覆,就可以扶持病人延年益壽。
可以用犀角、羚羊角、鬱金、元參、連翹心、鮮菖蒲、川貝母、橘紅等藥材。
冬天溫暖,陽氣無法收藏,小孩子容易陰虛陽亢。三陰之陽,應該在晚上上升,但卻出現煩躁不安、上熱下寒的症狀,白天則精神健旺,可以採用六味地黃丸加磁石的方劑。
生六味地黃丸加磁石、辰砂。
雖然寒熱症狀減輕,但胃脘仍然不舒服,不是食物積滯,而是氣結導致,應該疏通上中焦的痺阻。
可以用川連、乾薑、淡芩、炒半夏、杏仁、白蔻、枳殼、桔梗等藥材。
這種病症是因心裡鬱悶、肝膽氣鬱,陽氣直上沒有約束造成的。肝經脈絡穿過膈肌進入胃,沿著咽喉循環。現在病人病發從胃脘到咽喉,四肢冰冷。所謂上升之氣,從肝臟出來,夾雜著心火,病情就更加嚴重。治療方法要用苦寒瀉火、辛溫宣散、酸收斂泄的方法,讓陽氣平和之後,再用峻補陽明經的藥物,這樣病症就會很少發作。這是因為胃土長期受木氣侵犯,土虛則木容易乘虛而入,剋制土氣。
川連,生芍,吳萸,烏梅,橘紅,杏仁
肝風不熄,都因天熱氣泄,高年五液皆少,不主涵木,身中衛陽亦少擁護,遂致麻木不仁。丹溪所云:麻屬氣虛,血少便艱也。苟非培養元氣,徒以痰、火、風為事,根本先怯,適令召風矣。議用三才湯合桑、麻,滋肝養血熄風治法。
天冬,地黃,人參,胡麻,桑葉,首烏(生用)
瞳神散大無光,乃動怒陽盛,致血耗水涸,精采散越之象,治宜養血斂液。
熟地,五味,萸肉,茯苓,女貞子,白芍,炙草
丸方:
熟地,五味,茯苓,磁石,萸肉,枸杞,白芍,青鹽,龜膠丸。
此肝風夾陽,上逆為厥,得之惱怒驚憂,屬七情之病。厥陰肝脈,貫膈乘胃,是以脘中不飢,不思納穀,木犯土位也。其頭暈目眩,亦肝風獨行至高之地,而精華之血不得營矣。前用苦降、酸泄、辛宣,病有半月不愈,議兼重鎮主之。
白話文:
川連、生芍、吳萸、烏梅、橘紅、杏仁這些藥材,治療的是肝風不熄的症狀,主要因為天氣炎熱導致氣血耗散,老年人五臟精氣不足,無法滋養肝臟,身體的陽氣也缺乏保護,因此導致麻木不仁。丹溪先生說過,麻木屬於氣虛血少。如果只是單純治療痰、火、風,而不去滋養元氣,就會導致身體更加虛弱,更容易招致肝風。因此,需要用三才湯搭配桑葉和麻仁,來滋養肝血,熄滅肝風。
天冬、地黃、人參、胡麻、桑葉、首烏(生用)這些藥材,治療的是瞳孔散大無光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生氣導致陽氣過盛,造成血氣耗損,精華散失。治療方法是滋養血氣,收斂津液。
熟地、五味、萸肉、茯苓、女貞子、白芍、炙草這些藥材,可以製成丸藥,治療肝風夾陽上逆的症狀。這種病症通常是由於生氣、驚嚇、憂慮等情緒引起的,屬於七情之病。肝經循行經過膈肌,影響胃的功能,所以患者會出現胃脘不飢、不想吃東西的現象。頭暈目眩也是因為肝風上行,導致精華血液不能滋養頭部所致。之前用苦寒瀉熱、酸收澀、辛溫宣散的方法治療,半個月不見效,因此需要增加重鎮安神之藥。
川連,吳萸(炒),白芍,烏梅,淡乾薑,生牡蠣
脾胃久虛不復,泄瀉嘔逆,不欲食,喘促,腹膨,煩渴,無寐,是虛中夾暑,最慮慢驚。宜和補中土,兼清暑熱,必得嘔止瀉緩,寢食得宜,庶不致變。
人參,廣皮,木瓜,大腹皮,川連,泡姜,烏梅,茯神
形弱脈小,腰痹痠軟,足跟痛,是下元精血暗虧,未老先衰,防致痿痹。溫養宜柔,勿以桂、附剛愎。
蝗魚膠,沙苑蒺藜,甘枸杞子,首烏,茯神,虎骨膠,牛膝,柏子仁
溶膠為丸。
壯年形體充壯,時見眩暈,目淚暗出。前議脈濡大,便久溏,用白朮益土,桑葉泄木。入冬尻骨跟痛,耳鳴。皆下少攝納,當固其下虛,不致內風自動。
白話文:
川連、吳萸(炒)、白芍、烏梅、淡乾薑、生牡蠣
脾胃長期虛弱,無法恢復,出現腹瀉、嘔吐、不想吃東西、呼吸急促、腹部脹滿、口渴、失眠等症狀,這是虛弱中夾雜著暑氣,最擔心演變成驚厥。應該要調理脾胃,同時清熱解暑,才能止住嘔吐、緩解腹瀉,改善睡眠和食慾,避免病情惡化。
人參、廣皮、木瓜、大腹皮、川連、泡姜、烏梅、茯神
體形虛弱、脈搏細小、腰部痠痛、腳跟疼痛,這是下半身精血暗中虧損,未老先衰的表現,要預防演變成痿痺。溫補要溫和柔順,不要用桂枝、附子等燥烈藥物。
蝗魚膠、沙苑蒺藜、甘枸杞子、首烏、茯神、虎骨膠、牛膝、柏子仁
將這些藥材製成丸劑服用。
壯年體形健壯,偶爾出現頭昏眼花、眼淚流出。之前診斷脈象濡緩,大便長期稀溏,使用白朮補脾土,桑葉瀉肝木。入冬後尾椎骨疼痛、耳鳴,都是下焦攝納不足,應該要固護下元虛弱,避免內風引起其他疾病。
九蒸首烏,補骨脂,炒黃甘菊,菟絲子,蝗魚膠,蒺藜(炒),枸杞子
膠汁搗丸。
久勞郁悖,夏季尿血,延及白露,溺出痛澀,血凝成塊,阻著尿管。夫淋症,方書列於肝膽部,為有濕熱阻其宣化氣機,故治法苦辛泄肝,淡滲通竅,施於壯實頗效。今望八老翁,下焦必憊,況加精血自敗,化為瘀濁,真氣日衰,機竅日閉。診候之際,病人自述,夢寐若有交接,未嘗遺泄。
心陽自動,相火隨之,然清心安腎等法,未能速效,暫以清營通瘀,宣竅之劑。
天冬,生蒲黃,龍膽草,龜板,生地,阿膠,丹皮,焦黃柏
白話文:
九蒸首烏、補骨脂、炒黃甘菊、菟絲子、蝗魚膠、蒺藜(炒)、枸杞子,將這些藥材製成膠汁,再搗成丸子。
患者年邁體虛,長期勞累,導致下焦虛弱,加上精血虧損,化為瘀濁,導致真氣衰敗,氣機不通,夏季出現尿血,一直延續到白露,排尿時疼痛澀滯,血凝成塊,阻塞尿道。淋症一般歸於肝膽範疇,主要是由於濕熱阻礙氣機宣化所致,因此治療需要用苦辛之藥泄肝,淡滲之藥通竅,對於體質較強壯者效果較好。但這位老人年老體弱,下焦虛弱,精血虧損,化為瘀濁,真氣衰敗,氣機不通。而且患者自述夢中無遺泄,說明腎陽虛衰。
雖然心陽自動,相火隨之,但清心安腎等方法見效較慢,暫時先用清營通瘀、宣竅之劑,如天冬、生蒲黃、龍膽草、龜板、生地、阿膠、丹皮、焦黃柏。
頭中清竅痹窒,風火夾陽上升,味變酸濁,明是火化。火鬱發之,治從經旨,以茶調散一錢,臥時用真苦丁茶一錢五分,煎汁調服,俾上竅內膜無阻,冀有小效。
藁本,辛夷,蒼耳子,蔓荊子,川芎,菊花
苦丁茶為末。
凡熱甚而厥,其邪必在陰分,古稱熱深厥深。病中遺泄,陰傷邪陷,發表攻裡,斷難施用,和正托邪,是為穩法。
草果,黃芩,知母,人參,炒半夏
五更時服。
高年氣血皆虛,新涼上受,經絡不和,腦後筋掣牽痛,陰氣安靜,乃陽風之邪,議用清散輕劑。
白話文:
頭部經絡阻塞不通,風火之邪上升,感覺酸味且變得混濁,這是火氣旺盛的表現。火氣鬱結導致病症,治療應根據經絡原理,用茶葉調散一錢,睡覺前用真苦丁茶一錢五分煎水服用,讓頭部經絡內膜暢通,希望有所改善。
使用藁本、辛夷、蒼耳子、蔓荊子、川芎、菊花,將苦丁茶研磨成粉末。
如果熱症嚴重且昏厥,邪氣必定侵入陰分,古人說「熱深厥深」。病中腹瀉,陰氣受傷,邪氣入侵,發汗驅邪、攻邪治療難以使用,應以調和正氣、托邪外出為穩妥方法。
使用草果、黃芩、知母、人參、炒半夏,在五更時服用。
年紀大的人氣血都虛弱,新涼季節受到寒氣侵襲,經絡不和,後腦筋疼痛抽搐,陰氣安靜,這是陽氣虛弱導致風邪入侵,應該用清熱散寒的輕劑治療。
新荷葉,青菊葉,連翹殼,藁本,苦丁茶
太陽開,小水自利。陽明傷,則失其闔,濁上逆。四肢冷汗,氣喘,胸腹脹悶,都是陽微欲脫,脈絕厥逆,勉與通脈四逆湯,回陽驅陰以挽之。
淡乾薑,泡附子,人參,豬膽汁
服藥後,脈微繼者生,暴出者死。
初病伏暑,傷於氣分,潮熱渴飲,邪犯肺也。失治邪張,逆走膻中,遂至舌縮,小便忽閉,鼻煤裂血,耳聾,神呆昏亂。邪熱蔓延血分,已經入絡,津液被劫,必漸昏寐,所謂內閉外脫。
連翹,銀花,石菖蒲,犀角,鮮生地,元參
白話文:
新鮮荷葉、青菊葉、連翹殼、藁本、苦丁茶等藥材,可以治療太陽開、小水自利,陽明傷導致的症狀。陽明傷會導致陽氣外脫,表現為四肢冷汗、氣喘、胸腹脹悶等。此時可以用通脈四逆湯回陽驅陰。
藥方裡加入淡乾薑、泡附子、人參、豬膽汁。服用藥後,脈象微弱但持續跳動者可活,脈象突然消失者則會死亡。
初病伏暑,傷及氣分,出現潮熱口渴,是邪氣犯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邪氣會逆行至膻中,導致舌頭縮短、小便閉塞、鼻出血、耳聾、神志不清。邪熱蔓延至血分,津液被消耗,病人會逐漸昏睡,這叫做內閉外脫。
連翹、銀花、石菖蒲、犀角、鮮生地、元參等藥材,可以治療此病。
至寶丹一粒。
遺泄陰虧,瘧熱再傷陰分,聲嘶,火升易怒,神躁。水不潤木之徵,何人飲佐降陰火。
制首烏,知母,天冬,人參,茯苓,麥冬
勞復,虛寒泄下,加以絕谷胃損,絡血洞下,昏亂無神。脈診三五參差,陰陽已屬脫根,恐壞於子醜二時,真氣不相維續。勉用大封固一法。
人參,熟附子,生耆,五味子,於朮
此吸受穢濁,募原先病,嘔逆。邪氣分布營衛,熱蒸,頭脹身痛。經旬至神識昏迷,小溲不通,上中下三焦交病,舌白,渴不多飲。仍是氣分窒塞。當以芳香通神,淡滲宣竅。俾穢濁氣由此分消耳。
白話文:
至寶丹一粒,用於遺精導致陰虛,瘧疾又傷陰,出現聲音嘶啞,火氣上升易怒,精神煩躁,如同水不潤木的症狀。可以服用[何人飲]佐以降伏陰火。
藥方:制首烏、知母、天冬、人參、茯苓、麥冬。
若患者因勞累導致虛寒泄瀉,加上絕食導致胃損,絡脈出血,神志昏迷,脈象三五參差,陰陽氣虛,恐在子醜二時(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病情加重,真氣無法維持。此時需用大封固法強行固護。
藥方:人參、熟附子、生耆、五味子、於朮。
如果患者因吸入穢濁之氣,導致募原舊病復發,出現嘔吐反胃,邪氣侵犯營衛,發熱蒸蒸,頭脹身痛,持續數天後神志昏迷,小便不通,上中下三焦皆病,舌苔白,口渴卻不想喝水,這是氣分阻塞所致。需要使用芳香通神、淡滲宣竅的藥物,使穢濁之氣逐漸消散。
通草,豬苓,茯苓皮,米仁,淡竹葉,腹皮,至寶丹
熱久傷陰,津液不承。嗆咳,舌紅罩黑,不飢不食,肌膚甲錯,渴飲不休。法當滋救胃液以供肺,惟甘寒為宜。
麥冬,南花粉,白沙參,冬桑葉,蔗漿
望色萎瘁晦黯,聞聲呼吸不利,語音若在甕中,診脈右緩左急。問初病,忽熱忽溫,頭中如裹,腰痛欲拊捫,神識呆鈍,昏昏欲寐,肢節瘛痙,咳痰映紅,溺溲短縮,便溏帶血,不飢不渴,環口微腫。唇乾不紅,舌白糜腐。此水穀酒腥,濕熱相併鬱蒸,阻撓清氣之遊行,致周身氣機皆令痹塞。
夫熱邪、濕邪,皆氣也。由募原分布三焦,營衛不主循環,升降清濁失司。邪屬無形,先著氣分。時師橫議表邪宜汗,里滯宜消,見熱投涼,殊不知熱由濕鬱,氣行熱走。仲景痙暍從濕化,忌汗、忌下,明示後人,勿傷陰陽耳!但無形之邪,久延必致有形,由氣入血,一定理也。據色脈症參之,未見或可採用。
白話文:
通草、豬苓、茯苓皮、米仁、淡竹葉、腹皮、至寶丹,這些藥材可以滋潤胃液,補充肺部的津液,適合治療因久熱傷陰導致津液不足的症狀。患者表現為嗆咳、舌頭紅而發黑、不餓也不想吃飯、皮膚乾燥粗糙、口渴難耐。
患者面色萎黃黯淡,呼吸急促,聲音嘶啞,脈象右邊緩慢左邊急促。起初病發時,忽冷忽熱,頭部昏沉,腰部疼痛,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肢體抽搐,咳出的痰液帶血,尿量減少,大便稀溏帶血,不餓也不渴,嘴唇周圍略微腫脹,嘴唇乾燥無光,舌苔白膩腐敗。這些症狀表明患者體內濕熱交織,阻礙了氣血運行,導致全身氣機阻塞。
熱邪和濕邪都是氣,它們在經絡和臟腑之間運行,導致氣血循環不暢,升降清濁功能失調。邪氣無形,首先影響到氣分。一些醫生認為表邪應該發汗,裡邪應該消導,見到熱就用涼藥,殊不知熱是由於濕氣鬱結造成的,氣血運行才能散熱。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到痙攣和中暑都是由濕氣化熱造成的,忌諱發汗和瀉下,這為後人指明瞭方向,不要損傷陰陽。然而,無形的邪氣如果長期不治,就會轉化為有形的病症,從氣分侵入血分,這是必然的規律。根據患者的症狀和脈象,可以參考這些藥方,但最終是否適用,還需根據具體情況判斷。
羚羊角,茵陳,銀花,連翹,通草,大腹皮,茯苓皮,豬苓,澤瀉,至寶丹
產後下虛,血病為多,今脘中痞脹,減食不適,全是氣分之病,但調氣寬中,勿犯下焦為穩。
生香附汁,蘇梗,神麯,豆蔻,桔梗,茯苓
濁氣上逆,噁心不食,冷汗煩躁,最防暴脫。不可但執惡露滯滿,而專泄氣攻血。
人參,淡乾薑,淡附子,澤瀉
衝入童便。
瘧有十二經,然不離少陽、厥陰。此論客邪之傷,若夾怫鬱嗔怒,致厥陰肝氣橫逆,其勢必銳。經言:肝脈貫膈入胃,上循喉嚨,而瘧邪亦由四末擾中,故不飢不食,胃受困也。夫治病先分氣血,久發頻發之恙,必傷及絡,絡乃聚血之所,久病血必瘀閉,香燥破血,凝滯滋血,皆是症之禁忌也,切宜凜之。
白話文:
羚羊角、茵陳、銀花、連翹、通草、大腹皮、茯苓皮、豬苓、澤瀉、至寶丹。
生產後身體虛弱,多半會有血氣方面的疾病。現在患者感到脘部痞脹,食慾不振,身體不適,這都是氣分方面的問題。治療時應以調氣寬中為主,避免傷及下焦,這樣才穩妥。
生香附汁、蘇梗、神麴、豆蔻、桔梗、茯苓。
濁氣上逆,導致噁心、食慾不振、冷汗、煩躁,最怕病情突然惡化。不可只著眼於惡露滯留,而一味泄氣攻血。
人參、淡乾薑、淡附子、澤瀉。
將藥物沖入童尿中服用。
瘧疾雖然會侵犯十二經脈,但主要還是少陽經和厥陰經。這次談的是外邪侵襲的疾病,如果患者同時夾雜著鬱悶、嗔怒等情緒,就會導致厥陰肝氣橫逆,病情發展迅速。醫書上說:肝經脈絡貫穿膈肌進入胃部,向上循行至喉嚨,瘧邪也會從四肢末端蔓延到腹部,導致患者不飢不食,胃部受阻。治療疾病要先區分氣血,久發、頻發的病症,必定會傷及經絡,經絡是聚集血液的地方,久病之後,血氣必會瘀滯,而香燥之物破血,凝滯之物滋血,都是治療此病的禁忌,要謹慎使用。
青蒿,生鱉甲,炒桃仁,當歸尾,鬱金,橘紅,茯苓
又方:
桃仁,柏子仁,新絳屑,青蔥管,歸鬚
膈間腫,橫如臂,堅硬痛楚,體髀䯒股皆腫,經謂之伏梁,又曰風根。此下焦陽虛,氣不能運化也。此屬危症,勉擬一方,恐未能效。
淡川附,蓽澄茄,人參,鹿茸,茯苓
脈左數,上熱下冷,淋帶不止,此內熱濕鬱,久則元虛。
花波羅滑為末,漿丸。即珍珠粉丸三錢
孕婦忌服。
凡有痔疾,最多下血,今因嗔怒,先腹滿,隨瀉血,向來糞結,近日便溏,是風木鬱於土位。氣滯為膨,氣走則泄,議以理中湯,泄木佐之。
白話文:
以上五個方子分別針對不同的病症,包括胸口腫脹、下焦陽虛、內熱濕鬱、痔瘡等。每個方子都配有詳細的症狀描述和藥物組成,並附有注意事項。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子只是參考,實際用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人參,附子,茅朮,醋炒柴胡,炮姜,地榆炭,厚朴,醋炒升麻
瘀積於肝,邪正錯亂,臟腑之氣交傷而成膨疾,腹脹氣壅。擬禹餘糧丸,破血泄肝,通利二便治之。
禹餘糧丸十粒。
中虛陽郁,胸膈不舒,飲食不快,擬逍遙散,疏肝和脾,使甲膽清陽上達,生化氣行,病可痊愈。
人參,柴胡,茯苓,歸身,炙黑甘草,焦術,廣皮,丹皮,炒白芍
偏枯症,「風論」云:邪中五臟六腑之俞穴,各入門戶為病,則四肢不舉,然陽主左,而陰主右也。又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此外感之邪,或營衛皆虛,邪乘虛入,或虛風內動,皆有之。醫者治之,當補正以逐邪,未可逐邪而不顧本元。然治之之法,以陽明為主。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兩種病症和相應的藥方。
第一種病症為肝臟瘀積,氣血受阻導致腹部脹滿,建議服用禹餘糧丸破除瘀血、疏通肝氣、暢通大小便。
第二種病症為體虛陽氣鬱結,胸膈不適,食慾不佳,建議服用逍遙散疏肝健脾,使陽氣上升,氣血運行。
之後文段引述《風論》對偏枯症的論述,認為偏枯是由於邪氣侵入五臟六腑的俞穴,或因陽氣不足、營衛虛弱、虛風內動等原因導致。治療偏枯症應當補益正氣,以陽明經為主。
註
- 此古文中的一些詞語需要根據語境理解,如“邪”指病邪, “正”指正氣, “膨疾”指腹部膨脹的疾病等。
- 古文中的藥方和治療方法僅供參考,實際使用需咨詢專業的中醫師。
生耆,白芍,當歸,防風,續斷,萆薢,蠶砂,橘紅,虎骨,秦艽
病熱,汗出復熱而不少為身涼,此非痎瘧,狂言失志。經所謂:陰陽交即是病也。交者,液交於外,陽陷於內耳,此屬棘手症。
人參,生地,天冬
關格者,經言脈數俱盛四倍,陰陽結邪相離,而不復相管,羸不及於天地之精氣則危矣,極言關格之不可治。前賢擬方,亦皆未盡善。愚意離愁鬱結,病屬七情,果難措手。今此症由甘肥積熱,酒性慓悍,致傷臟腑津液,治以清通清滋,或尚可希冀。
白話文:
生薑、白芍藥、當歸、防風、續斷、萆薢、蠶砂、橘紅、虎骨、秦艽。
患者發熱,出汗後又熱,而且身體不會涼爽,這不是瘧疾,而是狂言失志。經書上說:「陰陽交合就會生病。」交合是指體液外泄,陽氣內陷,這屬於棘手的症狀。
人參、生地黃、天冬。
經書上說,脈象和呼吸都比正常快四倍,陰陽交結,邪氣相離,不再互相影響,身體無法吸收天地精氣就會危急,這是說關格症很難治。前輩們擬定的方子,也並非盡善盡美。我認為,離愁鬱結,屬於七情所致,確實很難處理。現在這種病症是由於甘肥積熱,酒性暴烈,傷了臟腑津液,所以治療要以清熱通利、清潤滋補,或許還有希望。
川連,生草,栝蔞皮,元參,枳殼,膽星,苦丁茶,柏子仁,元明粉
等分蜜丸。
自失血半年以來,心悸怔忡,脅左時動。絡脈空隙,營液暗傷,議甘緩平補。
酸棗仁,柏子仁,桂圓肉,生地,茯神,杞子,炙甘草
飢時服。
古人治脅痛法有五,或犯寒血滯,或血虛絡痛,或血著不通,或肝火抑鬱,或暴怒氣逆,皆可致痛。今是症脈細弦數不舒,此由肝火抑鬱。火鬱者絡自燥,治法必當清潤通絡。
潮栝蔞,炒香桃仁,歸身,新絳,炒白芍,炙甘草
脈轉勁,舌乾赤,噯氣不展,狀如呃忒。緣頻吐胃傷,諸經之氣上逆,填胸聚脘,出入機逆。周行脈痹,肌肉著席而痛,轉加平昔辛香燥藥不受,先議治肺經,以肺主一身之氣化耳。
白話文:
川連、生草、栝蔞皮、元參、枳殼、膽星、苦丁茶、柏子仁、元明粉,等份做成蜜丸。病人失血半年,心悸、心慌、左脅肋時而跳動。脈絡空虛,氣血受損,應以甘甜溫和的方式緩慢滋補。
飯前服用酸棗仁、柏子仁、桂圓肉、生地、茯神、枸杞、炙甘草。
古人治療脅痛的方法有五種,可能是受寒血瘀,也可能是血虛脈絡疼痛,或是血瘀不通,或肝火鬱結,或暴怒氣逆,都會導致疼痛。現在這個病人的脈象細小、弦緊、跳動不順暢,是肝火鬱結所致。火鬱則脈絡乾燥,治療方法必須清熱潤燥、通暢脈絡。
用潮栝蔞、炒香桃仁、歸身、新絳、炒白芍、炙甘草治療。
病人脈象轉變為有力,舌頭乾燥發紅,噯氣不順暢,就像呃逆一樣。這是因為經常嘔吐傷了胃,導致全身氣機逆上,堵塞胸部,聚集在胃脘,出入氣機不順。全身脈絡痺阻,肌肉貼著床鋪疼痛,並且以前吃辛香燥的藥物都無法接受,因此先要治療肺經,因為肺主一身之氣的運化。
炒香枇杷葉,苦杏仁(去皮,炒)
二味水煎一杯許,衝入桔梗、枳殼汁。
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蒸則晦塞,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周身氣機皆阻,肺藥頗投者,肺主一身之氣化也。氣舒則胃醒食進,不必見病治病,印定醫人眼目。
炒香枇杷葉(一兩),桔梗(一錢),紫菀茸(三錢),炒杏仁(三錢),米仁(三錢),白通草(一錢)
上藥煎清湯一杯。
渴飲不解,經謂之膈消,即上消症也,言心移熱於肺,火刑金象。致病之由,操心太過,刻不寧靜。當卻盡思慮,遣懷於栽花種竹之間,庶幾用藥有效。
白話文:
將枇杷葉炒香,苦杏仁去皮後也炒香。這兩種藥材一起水煎成一杯,再倒入桔梗和枳殼的汁液。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升則阻塞,上焦不通,下脘也堵塞,全身氣機都阻滯,肺藥很有效,因為肺主一身之氣化。氣舒展則胃清醒,食慾增進,不必等到生病才治病,這是醫者需明瞭的道理。
將炒香的枇杷葉(一兩)、桔梗(一錢)、紫菀茸(三錢)、炒杏仁(三錢)、米仁(三錢)、白通草(一錢)這些藥材煎成一杯清湯。
口渴卻喝不下去,經書上稱為膈消,也就是上消症,說明心火移熱於肺,火剋金的象徵。造成疾病的原因是操心過度,心神不寧靜。應該盡可能地減少思慮,在栽花種竹中排解心中鬱悶,這樣才能使藥物有效。
生地,天冬,棗仁,人參,柏子仁,知母,金石斛,生草,元參
腹中如有水狀,行則腹鳴濯濯。經言:肺移寒於腎,水氣客於大腸,如囊裹漿,按之不堅,屬火衰陽虛,不得轉輸於膀胱,謂之湧水。
人參,附子,茯苓,白朮,乾薑,炙草
手足軟,不能坐立,是屬痿也。痿症《內經》歷言:五臟之熱,髓枯骨軟。治應苦堅滋營,今之醫者多作陽虛治之,痿症不愈,皆由是也。
虎潛丸。
厥者,脈動而身靜謂之屍厥。此氣閉於外,氣血未亂,通其陽則生。今厥而脈亂,氣血並走於上,如天地之郁,則沙飛水湧,莫之可當,為之大厥。此人身之根蒂空虛,三陽並羸,俟其氣返則生,不返則危矣。
大熟地,磁石,代赭石,五味子,白芍,人參,河車
白話文:
以上內容描述了幾個中醫病症,包括「湧水」和「痿症」,以及「厥」的兩種表現形式。文中還列舉了一些藥材和藥方,並提到了古代醫學對於疾病的理解和治療方法。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