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醫案存真》~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通下下通,脘中仍結,上下格拒者,乃上熱下寒。古人用麻沸湯煮涼藥以解上,濃煎溫補以治下,使陽氣不脫,鬱熱自罷,今仿之。

黃芩,小川連,枳實

上三味入滾水中煮五十沸即濾。

人參,淡附子,乾薑

上三味煎濃汁一杯和入前藥服。

疝攻上觸,必傾囊嘔物,此胃中得食氣壅,肝邪無以泄越,得吐而解,蓋木鬱達之也。此番病發,原自怒起,其為肝厥何疑。

炒黑川椒,炒小茴香,川楝子,橘核,青皮汁,青木香

虛損心熱,齶干,咳嗽,失血。此天氣令降,身中龍相反升,下焦真氣不得收納故也。惟寧神靜坐,斯天君不動,自得陰上承,陽下降,地天交而成泰矣。

紫胡桃肉,坎氣,糯稻根鬚,北五味子,白蜜

今年七月,秋暑未除,初病頭痛身熱,是暑由上竅傷及清陽,醫藥當辛涼取氣,同氣相求。中上之輕邪自散,無如辛溫、苦寒、清滋之類雜然並投。水穀內蒸,氤氳不解,見症仍在身半以上,軀殼之間,非關臟腑大病,第能蔬食十日,可解上焦之郁。

川芎,薄荷,荊芥炭,炒白芷,蔓荊子

菊花蒂,元茶(三錢)

煎湯代水。

精傷痿躄,尻髀跗脛,皆如槁木,不知冷熱,糞黑腸枯。用潤劑通陰中之陽,病人自覺熱從內起,略有活動,但系沉痼之病,未許其能卻疾也。

鹿茸,當歸,枸杞子,熟地,虎骨膠,舶茴香,沙蒺藜,牛膝

脈澀小數,質弱,平昔喜飲。酒性先入肝膽,故易生嗔怒,且塗次侍親,煩勞鬱熱,自情懷而升。病屬郁勞,惟怡悅為上,用藥不易奏功。

桑葉,川貝母,粉丹皮,山梔殼,天花粉,蜜炒廣皮

胃主納,脾主運。能食不化,泄瀉,治在太陰脾臟。此臟為柔臟,陽動則能運,凡陰藥取味皆靜,歸、地之屬,反助病矣。

淡附子,淡乾薑,生益智,生砂仁,人參,茯苓

脈弦,舌白,吐涎,食入膈上即湧出。自述由動怒得之,春病至霜降不愈,心中反痛。以肝病犯胃治法。

金鈴子,延胡索,良薑,茯苓,炒半夏,砂仁殼

形壯色白,氣虛有痰,痰阻經絡,氣血不通,經事三年不來。古人治此,必以調氣為先,蓋氣為血帥也。見病治病,終亦無裨。

生臺術,茯苓塊,香附,砂仁,蒺藜,製半夏

淡水熬膏,臨好以文火燉收,清晨開水調服。

孕育已十一胎,未到七七,天癸已絕,八脈不司約束,脊腰痠痛,足跗骨中麻痹,間有帶淋畏熱。此屬陰虛。虎潛法治之。

熟地,龜板,虎骨膠,知母,當歸,白芍,黃柏,牛膝

虛損,真陰內涸。當戊己君火主令,立夏小滿,陽氣交併於上,喉舌腫腐,是陰不上承,熏蒸膩涎。吐咯不清,皆五液之變,由司氣感及軀質而然。檢古方,以仲景少陰咽痛例,用豬膚湯。

用白虎法,渴煩少減,略飢,必形神軟倦,津液既遭熱迫,陽明脈絡自怯。當以清燥法,清氣熱以涵液。

白話文:

[卷一]

大便不通暢,胃脘部仍然脹滿,上下氣機都阻塞不通,這是上焦熱盛,下焦寒凝。古人用麻沸湯煮涼藥來治療上焦的熱症,用濃煎溫補的藥物來治療下焦的寒症,這樣可以防止陽氣耗散,鬱熱自然消退,現在可以仿效這個方法。

黃芩、小川連、枳實,這三味藥加滾水煮沸五十沸後過濾。

人參、淡附子、乾薑,這三味藥煎成一杯濃汁,加入前面過濾的藥液一起服用。

疝氣發作,疼痛上衝,必定嘔吐不止,這是胃中食物積滯,氣機壅塞,肝邪無法疏泄,嘔吐後症狀減輕,是肝氣鬱結得以疏通的表現。這次疾病發作,原本是由於憤怒引起的,是肝厥之症毫無疑問。

炒黑川椒、炒小茴香、川楝子、橘核、青皮汁、青木香。

身體虛弱,心火亢盛,口乾舌燥,咳嗽,出血。這是由於天氣導致陰氣下降,而體內陽氣相反上升,下焦真氣不能收斂所致。只有寧心靜坐,才能使心神安定,陰氣自然上升,陽氣自然下降,天地之氣交合,才能恢復平衡。

紫胡桃肉、坎氣、糯稻根鬚、北五味子、白蜜。

今年七月,秋暑尚未消退,初病頭痛發熱,這是暑邪從上焦侵犯清陽之氣,治療應當用辛涼的藥物來疏解暑邪,同氣相求。中上焦的輕微邪氣自然會散去,不必同時使用辛溫、苦寒、滋陰等不同性質的藥物。水穀精微蒸騰,鬱熱不散,症狀仍然局限在上半身,並非臟腑大病,只要吃素食十天,就能解除上焦的鬱結。

川芎、薄荷、荊芥炭、炒白芷、蔓荊子、菊花蒂、元茶(三錢),煎湯當水服用。

因精損傷導致肢體痿弱,臀部、大腿、小腿都像枯木一樣,感覺不到冷熱,大便黑色,腸道乾燥。應當使用滋潤的藥物來通達陰中之陽,病人會感覺到熱氣從內部升起,略微可以活動,但這是久病,不能保證馬上痊癒。

鹿茸、當歸、枸杞子、熟地、虎骨膠、舶茴香、沙蒺藜、牛膝。

脈象澀滯,脈搏微弱,平時喜歡飲酒。酒性首先進入肝膽,所以容易發怒,而且經常侍奉父母,勞累煩悶,鬱熱之氣從情志上升。此病屬於鬱勞,只有心情舒暢才是最好的治療,用藥不容易奏效。

桑葉、川貝母、粉丹皮、山梔殼、天花粉、蜜炒廣皮。

胃主納食,脾主運化。能吃卻不能消化,腹瀉,病位在脾臟。脾臟是陰性臟器,陽氣活動才能運化,凡是陰性藥物,味道都偏寒涼,像當歸、熟地之類,反而會加重病情。

淡附子、淡乾薑、生益智、生砂仁、人參、茯苓。

脈象弦數,舌苔白膩,流涎,食物入口到咽喉部就湧出來。病人自述是因動怒而引起的,春季發病,直到霜降都未痊癒,心中還疼痛。應當按照肝病犯胃的治法治療。

金鈴子、延胡索、良薑、茯苓、炒半夏、砂仁殼。

體格健壯,面色白淨,氣虛痰多,痰阻經絡,氣血不通,經期三年沒有來。古人治療這種病,一定先調氣,因為氣是血的帥將。只見病治病,最終也是沒有好處的。

生臺術、茯苓塊、香附、砂仁、蒺藜、製半夏,淡水熬膏,臨近成膏時用文火收膏,清晨用開水調服。

懷孕已經十一胎,尚未到七七之年,天癸已絕,八脈不能約束,腰背酸痛,足部跗骨麻木,間或帶下淋漓,畏熱。這是陰虛之症,可用虎潛法治療。

熟地、龜板、虎骨膠、知母、當歸、白芍、黃柏、牛膝。

身體虛弱,真陰枯竭。正值戊己之火當令,立夏小滿之時,陽氣上盛,喉舌腫痛潰爛,這是陰氣不能上升,陽熱熏蒸津液所致。吐咯不清爽,都是五液的變化,是由於外邪侵犯體質而引起的。查閱古方,以仲景少陰咽痛的例子,用豬膚湯。

用白虎湯加減,口渴煩躁減輕,略微飢餓,必定形神疲倦,津液被熱邪迫奪,陽明脈絡衰弱。應當使用清燥的藥物,清除氣熱以滋養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