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一老人霍亂後,目閉呃忒。醫謂脫陷在即,與桂、附回陽之藥,業已煎矣。適孟英至,詢知溺赤口乾,診得脈形軟數,而藥香撲鼻,即曰:此藥中有肉桂,叟勿服也,服之必死。迫令將藥傾潑,而與肅肺清胃之劑,果得漸安。

黃履吉截瘧後,患浮腫。趙某聞其體素虛,切其脈弦細,遂用溫補,馴致呃忒不休,氣衝礙臥,飲食不進,勢瀕於危。請孟英決其及返餘杭否,孟英曰:脈雖弦細而有力,子必誤服溫補矣。肯服吾藥,猶可無恐。因與栝蔞薤白合小陷胸、橘皮竹茹湯,加柿蒂、旋覆、蘇子、香附、赤石、紫菀、杷葉為方,四劑而瘳。

陳笠塘年近花甲,於初冬時偶從梯半一跌,遂發寒熱,痰多咳逆。沈辛甫作虛痰、類中、挾風溫治,熱退便行,而痰逆不休,且兼呃忒。改從清肅鎮攝,其呃日甚。因拉孟英商之,診脈左弦澀不調,右兼軟滑。察其呃,時有微甚而有欲呃不爽之象。詢其噴嚏,久不作矣。曰:此氣鬱於肝,欲升而不能升;痰阻於肺,欲降而不能降之證也。

補攝之品,咸在禁例。以柴胡、枳殼、石菖蒲、紫蘇、薤白、蔞仁、竹茹、橘皮、白前為劑,覆杯而減,再劑而安。

錢某患感,醫治旬日,漸致神昏瘈瘲,大便泄瀉。以其體素弱而吸洋菸也,胥束手矣。始丐診於孟英,左脈弦軟,右則虛大而滑,汗出不解,目瞀耳聾,囈語溲紅,時時呃逆,心下拒按,舌不能伸,斡齒視苔,滿黃微燥,曰:溫邪雖陷,氣分未清。裡氣雖虛,伏痰內盛。幸瀉數次,邪勢稍衰。

先予人參、牡蠣、犀角、元參、竹葉、竹茹、銀花、石斛、枇杷葉、川貝母、蓮子心為劑,調服萬氏清心丸一顆。目明熱退,呃減舌伸,臂顯赤斑,夜亦能寐,詰朝去參、蠣、牛黃丸,加竹瀝、桑枝,絲瓜絡,痰果大吐,瘈瘲即平。再去犀、元、桑枝,加紫菀、海䖳,呃止胸舒,苔色漸退,稀糜漸進,耳聽略聰。

再去竹葉、蓮心、紫菀,加沙參、花粉。服五貼,而下堅矢,嗣報調養而安。

白話文:

一位老者在霍亂後,眼睛閉著,一直打嗝。醫生認為他即將陷入脫陷狀態,準備了桂、附等回陽的藥物,正要煎煮。恰好孟英到來,詢問得知他的尿液呈赤色,口乾,診脈後發現脈搏軟而快速,聞到藥香,孟英立刻說:這藥中有肉桂,老人家不能服用,吃了可能會死。強制讓他倒掉那藥,改用肅肺清胃的藥物,果然病情逐漸穩定。

黃履吉在截瘧後,患上浮腫。趙醫生聽聞他身體一向虛弱,診脈後脈象弦細,於是使用溫補治療,結果導致他不停地打嗝,氣喘影響睡眠,無法進食,生命瀕臨危險。孟英被請來判斷他是否應返回餘杭,孟英說:雖然脈象弦細但有力,你一定誤服了溫補的藥。如果你肯吃我的藥,就不用害怕。於是開出了栝蔞薤白、小陷胸湯、橘皮竹茹湯,加上柿蒂、旋覆、蘇子、香附、赤石、紫菀、杷葉等藥物,四劑後病情好轉。

陳笠塘年近六十,在初冬時不慎從樓梯上摔下來,隨後出現寒熱、痰多和咳嗽。沈辛甫醫生認為是虛痰、類中風或夾雜風溫的症狀,熱度退去後,痰和咳嗽卻未停止,還伴隨著打嗝。改用清肅鎮攝的治療,但打嗝的情況卻更嚴重。因此找孟英商量,診脈後發現左脈弦澀不調,右脈則軟滑。觀察他的打嗝,有時會輕微,有時又想打嗝卻打不出。詢問他打噴嚏的情況,已經很久沒有打過了。孟英說:這是肝氣鬱結,想要上升卻無法上升;肺部被痰堵塞,想要下降卻無法下降的症狀。

所有補攝的藥物都被禁止使用。開出了柴胡、枳殼、石菖蒲、紫蘇、薤白、蔞仁、竹茹、橘皮、白前等藥物,喝完一杯後病情減輕,再喝兩劑後病情穩定。

錢某患病,醫生治療十多天,病情漸漸導致神智混亂、抽搐,並且大便失禁。由於他身體一向虛弱且吸食洋菸,醫生們都束手無策。錢某開始向孟英求診,診脈後發現左脈弦軟,右脈虛大而滑,汗出不止,目眩耳聾,胡言亂語,尿液呈紅色,不斷打嗝,心臟部位抵擋壓力,舌頭無法伸展,檢查牙齒和舌苔,發現舌苔黃色微乾,孟英說:溫邪雖已深陷,但氣分尚未清淨。裡氣雖虛,但內藏的痰濕過盛。幸好已多次排洩,邪氣勢力稍微減弱。

首先開出人參、牡蠣、犀角、元參、竹葉、竹茹、銀花、石斛、杷葉、川貝母、蓮子心等藥物,搭配萬氏清心丸一顆。病情好轉,打嗝減少,舌頭能伸展,手臂出現紅斑,晚上也能入睡,隔天去掉人參、牡蠣、牛黃丸,加入竹瀝、桑枝,絲瓜絡,痰果然大量吐出,抽搐立即平息。再去掉犀角、元參、桑枝,加入紫菀、海蛤,打嗝停止,胸部舒暢,舌苔顏色逐漸退去,粥漿逐漸可以進食,聽覺略有恢復。

再去掉竹葉、蓮子心、紫菀,加入沙參、花粉。服用了五劑,然後排出堅硬的大便,後續報告調養後病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