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8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7)

1. 瘄疹

不宜驟用寒涼,恐冰伏熱邪,不能發出也。繼即宜大清肺胃之藥,以解餘毒。從未有溫散之法,至麻黃尤為禁劑,何兒科之憒憒耶?)

李新畲仲郎,瘄未齊而痰嗽氣喘,(疹中應有之症。)苔色白滑,小溲不赤。或主犀角地黃湯加紫雪,服而不效。(熱在氣而清其肝,故不效。)延孟英診之,右脈洪滑而口渴。乃天時酷熱,暑邪薄肺,挾其素有之痰而阻其治節,所以氣機不行,而疹不能達,苔不能化,溺不能赤也。溫散大忌,涼血亦非。

與竹葉石膏湯,合葦莖,加杏、菀、旋、杷、海石,投之氣平疹透,苔退色紅,小溲亦赤,數日而愈。(治疹原以清肺為第一義。)

徐艮生室,年四十餘,於酷暑之時患瘄。所親沈悅亭連與清解,不能殺其勢。為邀孟英視之,體厚痰多,脈甚滑數,揚擲譫妄,舌絳面赤,渴飲便澀。乃與大劑白虎,加犀角、元參、銀花、花粉、貝母、竹黃、竹葉、竹茹、竹瀝,送滾痰丸。服後大便下如膠漆,脈證漸和。數日後去丸藥,其勢復劇,甚至發厥,仍加丸藥乃平。

如是者三次,險浪始息。悅亭復以白金丸滌其膈下留痰,續用甘涼濡潤法,充津液而搜餘熱,漸以告愈。(此大實證也,非峻攻不愈。)

朱敦書令愛患感,醫投溫散,服二劑遍身麻瘄,汛事適來。醫進小柴胡湯。遂狂妄莫制,乞援於孟英。脈至洪滑弦數,目赤苔黃,大渴不寐,是瘄因溫邪而發。所以起病至今,時時大汗,何必再攻其表?汛行為熱迫於營,胡反以薑、棗溫之,參、柴升之?宜其燎原而不可遏也。與大劑犀角、元參、生地、石膏、知母、花粉、銀花、竹葉、貝母、白薇,以清衛涼營。

服後即眠,久而未醒。或疑為昏沉也,屢為呼喚。(俗情可哂。)病者驚寤,即令家人啟篋易服,穿鞋梳髮,告別父母云欲往花神廟歸位,(此即一呼喚之效也,)人莫能攔,舉家痛哭。急迓孟英復視,脈象依然。囑其家靜守勿哭,仍以前方加重,和以竹瀝、童溲,灌下即安。

繼用養陰清熱而愈。(溫散惟宜於傷寒、何可亂投。且既已見疹,則肺胃之熱已現於外矣。與柴胡湯有何干涉?此醫直是不通。)

韓石甫大令令正,患感發疹,沈悅亭治以清解,熱漸退而神氣不爽,舌黑難伸,太息便秘,胸次拒按,脈弦緩而滑,投涼膈散,加知母、花粉、枳實、竹茹。一帖而苔即退黃,再服而黑矢下,神氣清,即以向愈。

朱敦書令正患感,吳某與表藥二帖,發出赤疹,神氣漸昏。葉某知其素患耳聾目障,為陰虛之體,改用犀角地黃湯二劑,而遺溺痙厥,始延孟英視之。曰:雖形瘦陰虧,邪易擾營,幸非濕盛之軀,尚可設法。但心下拒按,呃逆便秘,是痰熱尚阻氣分,誤服升提,每成結胸。地黃滋滯,實為禁藥。

白話文:

瘄疹治療不宜一開始就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寒邪抑制熱邪,導致疹子無法透發。疹子透發後,應該使用大劑量的清熱解毒藥物,以清除體內殘餘的毒邪。從未見過用溫散的方法治療瘄疹,尤其麻黃更是禁忌,某些兒科醫生為何如此糊塗?

李新畲的兒子,瘄疹未完全透發就出現痰嗽氣喘(疹子期間常見症狀),舌苔白滑,小便顏色不紅。有人建議使用犀角地黃湯加紫雪丹,但服藥無效(因為熱邪在氣分,而犀角地黃湯清肝,所以無效)。孟英醫生診治後發現,脈象洪滑,口渴。由於當時天氣酷熱,暑邪侵犯肺部,加上本身就有的痰濕阻礙氣機運行,所以疹子不能透發,舌苔不能轉化,小便顏色也不紅。溫散之法是大忌,涼血的方法也不適用。

於是孟英醫生使用竹葉石膏湯,加入葦莖、杏仁、款冬花、旋覆花、枇杷葉、海石,服用後氣機順暢,疹子透發,舌苔轉紅,小便也變紅,幾天後痊癒。(治療瘄疹,首先要清肺)

徐艮生家裡一位四十多歲的人,在酷暑時節患了瘄疹。家人沈悅亭一直使用清解之法,但病情沒有好轉。於是請孟英醫生診治,發現患者體質肥胖,痰多,脈象滑數,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舌紅面赤,口渴,大便秘結。孟英醫生使用大劑量白虎湯,加入犀角、玄參、金銀花、花粉、貝母、竹黃、竹葉、竹茹、竹瀝,並配合服用滾痰丸。服用後大便排出如同膠漆,脈象症狀逐漸好轉。幾天後停用滾痰丸,病情再次加重,甚至出現昏厥,再次服用滾痰丸才好轉。

這樣反覆三次,病情才穩定下來。沈悅亭又用白金丸清除膈下積痰,然後使用甘涼濡潤的方法滋陰潤燥,清除餘熱,最終痊癒。(這是典型的實證,非大劑量攻邪不可痊癒)

朱敦書的愛子患病,醫生使用溫散法治療,服用了兩劑後全身出現麻疹樣皮疹。恰逢汛期來臨,醫生又加用小柴胡湯治療,結果病情加重,神志不清,於是求助於孟英醫生。孟英診脈發現,脈象洪滑弦數,眼睛紅腫,舌苔黃厚,口渴,失眠。這是因為溫邪導致瘄疹。從發病至今,患者一直大汗淋漓,為何還要再攻表?汛期由於酷熱,邪熱迫於營位,為何還要用薑棗溫經,參、柴胡升提?這如同火上澆油,怎能控制?孟英醫生使用大劑量犀角、玄參、生地、石膏、知母、花粉、金銀花、竹葉、貝母、白薇,清熱涼血。

服藥後立即睡著,很久都不醒,有人懷疑是昏迷了,不斷呼喚。(世俗的看法可笑)病人驚醒後,家人讓其更換衣服,穿鞋梳髮,告別父母說要去花神廟還願。(這就是呼喚的功效)家人都攔不住,全家痛哭。緊急請孟英醫生再次診治,脈象如故。孟英醫生囑咐家人靜守勿哭,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並加入竹瀝、童尿,灌服後病情平穩。

接著使用養陰清熱的方法,最終痊癒。(溫散法只適用於傷寒,不可亂用。而且疹子已經出現,肺胃的熱邪已經外顯,服用小柴胡湯有什麼作用?這位醫生真是不通!)

韓石甫的兒子患病發疹,沈悅亭用清解的方法治療,熱邪漸退,但神疲乏力,舌苔黑而難以伸出,太息,便秘,胸部脹滿拒按,脈弦緩而滑,於是使用涼膈散,加知母、花粉、枳實、竹茹。一劑藥後舌苔轉為黃色,再服一劑後排出黑色大便,神清氣爽,很快痊癒。

朱敦書的兒子患病,吳某醫生使用表藥兩劑,疹子透發,但神志漸漸昏迷。葉某醫生知道他素有耳聾目障,是陰虛體質,改用犀角地黃湯兩劑,結果出現遺尿、抽搐、昏厥,於是請孟英醫生診治。孟英醫生說:雖然體瘦陰虛,邪氣容易擾亂營氣,幸好不是濕盛體質,尚可治療。但是心下拒按,呃逆便秘,這是痰熱阻礙氣分,誤用升提藥物,很容易形成結胸。地黃滋膩,是禁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