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8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1)

1.

為定白頭翁湯,加西洋參、乾地黃、炙草、白芍、麥冬、阿膠酒炒銀花之劑,以水露煮陳倉米湯煎藥。群議以為藥太涼潤,不可輕試。孟英曰:此厥陰證而胃液已傷。幸而脈未空數浮弦,亟予養陰清熱,庶可圖功。若徒議藥不議病,縱有一片婆心,未免好仁不好學矣。病者憶及乙巳之病,深信不疑,遂服之。

一劑知,六劑而痢淨,舌潤知飢,溲通得睡。第便溏腹痛,日必兩行,左齦赤腫而疼,外塗以玉樞丹,內治以三奇散,加潞參、炙草、薏仁、扁豆、雞䏶胵、黃柏、橘皮,吞香連丸。旬余而浮腫消,大便堅,舌苔生。起於榻而口腹不節,發熱口乾,乃食復也。按法治之熱退,至七日始更衣。

因囑其加意珍攝,俾易康痊。奈家務紛繁,既愈,即不能靜養,神機曲運,心氣渙散不收,液涸津枯,而前功盡墮,惜哉!然此案自可傳也。

陳誦芬令堂,年越古稀,精神素旺。滯下數月,病日以劇。所親蔣策勳囑延孟英圖之,已粒米不納,雖啜飲而咽膈阻塞,唇舌皆紫,痰中帶血,吐之甚艱,日夜更衣數十次,稀糞挾以赤垢。若欲小溲,必令人重按肛門,始能涓滴而出,熱如沸湯。脈則左手弦洪澀數而上溢,軟滑而大,按之無神。

孟英曰:此證本滯下,良由七情鬱結,木土相乘。醫謂高年,輒投溫補釀成危證,藥不可為。誦芬云:先生之言是也。家慈因春間疊聞江南之警,心甚皇皇,舉家遷避,飲食頓減。夏初旋里,似已稍安。六月間患瀉,飲食又減。屢進參、朮、熟地、附、桂、炮姜之劑,竟無寸效。

惟望鼎力斡旋是幸。孟英曰:上不能納,下不能分,中氣無權,營津兩匱。既承下問,姑擬一方,僅許小瘥,不能奏績也。誦芬從之。服後即思粥食,小溲單行。再求轉方,孟英堅不承手,果至季秋而沒。其方乃沙參、冬瓜子、絲瓜絡、蘆根、紫菀、菖蒲、竹茹、通草、薏仁、枇杷葉、陳倉米,以水露煎服也。顧鐵舟贊府,精於醫者也。

目擊其一服而進粥溺行,因嘆曰:仙方也。惜遇之不早,命矣夫!

項君香圃,患赤痢瀕危。其親莊嵋仙少府,拉余往視,脈細不飢,口乾舌絳,形消色瘁,不寐溺無。禾中醫者,以其素耽曲糵,輒進苦燥滲利之藥。而不聞景岳云:酒之為害,陰虛者飲之,則傷陰也。況病因暑熱不夾濕邪,溫燥過投,陰液有立涸之虞。余將旋里,為定西洋參、生地、甘草、銀花、石斛、麥冬、生白芍、扁豆花、枳椇子、藕汁一方,冬瓜湯煎,令其恣服。次年春,余往禾,候莊芝階先生之疾,有一人來拜謝,面如重棗,素昧生平,甚訝之。

嵋山曰:即香圃也。面色素赤,上年因病危而色脫,故先生不識耳。承惠之方,服十餘帖而愈,今又善飲如昔矣。

白話文:

痢疾

醫生開給病人白頭翁湯,加西洋參、生地黃、炙甘草、白芍藥、麥冬、用阿膠酒炒過的銀花,用露水煮陳倉米湯煎藥。大家都認為藥性太涼潤,不敢輕易嘗試。孟英醫生說:這是厥陰證,而且胃液已經受損。幸好脈象還沒到虛弱、快速、浮、弦的地步,趕緊用藥滋陰清熱,或許還有希望。如果只討論藥方不討論病情,即使是一片好心,也是好心辦壞事,不懂學問啊!病人想起乙巳年得的病,深信不疑,就服用了藥。

一劑藥見效,六劑藥後痢疾痊癒,舌頭濕潤,感到飢餓,小便通暢,能睡覺了。但是大便稀溏,腹痛,每天都要拉肚子兩次,左邊牙齦紅腫疼痛,外用玉樞丹,內服三奇散,加潞參、炙甘草、薏苡仁、扁豆、雞內金、黃柏、橘皮,再服用香連丸。十多天后水腫消退,大便成形,舌苔長出來了。病人因為起床後飲食不節制,導致發熱口乾,這是飲食復發引起的。按照方法治療後退燒,七天才換衣服。

醫生囑咐病人要好好保養身體,才能更容易痊癒。但是病人因為家務繁忙,病好後不能靜養,操勞過度,心神耗散,體液枯竭,之前的治療成果都白費了,可惜啊!但是這個病例值得借鑒。

陳誦芬的母親,年過七十,精神一向很好。腹瀉幾個月,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親戚蔣策勳請孟英醫生治療,病人已經粒米未進,即使喝水咽喉也會堵塞,嘴唇舌頭都發紫,痰中帶血,嘔吐很困難,每天晚上要換幾十次衣服,稀便中帶有紅色粘液。如果想小便,必須讓人用力按壓肛門,才能一點一點地排出來,小便熱得像開水一樣。脈象是左手弦脈洪大,脈象滑利有力,按之無力。

孟英醫生說:這個病症是因為長期腹瀉,根本原因是七情鬱結,肝脾相乘。醫生看到病人年紀大,就用溫補的藥物,反而導致病情危重,藥物不可亂用。陳誦芬說:先生說得對。家母因為春天時接連聽到江南地區的戰亂消息,心裡非常害怕,全家搬遷躲避,飲食驟減。夏天初才回來,好像已經好些了。六月間患上腹瀉,飲食又減少了。多次服用人參、蒼朮、熟地黃、附子、桂枝、炮姜等藥物,竟然沒有任何效果。

只希望您全力幫忙,就萬分感激了。孟英醫生說:上消化道不能接受食物,下消化道不能消化食物,中氣不足,營氣和津液都虧損。既然您來詢問,我姑且開個方子,只能讓病情稍有好轉,不能完全治癒。陳誦芬同意了。服藥後就想吃粥,小便也順利了。她又想換方子,孟英醫生堅決不答應,結果病人到了秋季就去世了。藥方是沙參、冬瓜子、絲瓜絡、蘆根、紫菀、菖蒲、竹茹、通草、薏苡仁、枇杷葉、陳倉米,用露水煎服。顧鐵舟先生精通醫術,

親眼看到病人服藥後就能吃粥,小便也通暢了,感嘆道:這是仙方啊!可惜遇到得不夠早,病人就沒救了!

項君香圃,患赤痢病危。他的親戚莊嵋仙少府,拉我去看病,脈象細弱,不感到飢餓,口乾舌紅,消瘦憔悴,失眠,小便不通。當地的醫生,因為他平時喜歡吃甜食,就用苦燥滲利瀉下的藥物。卻不知道景岳先生說:酒的危害,陰虛的人喝,就會傷陰。何況病情是因為暑熱,沒有夾雜濕邪,用溫燥的藥物治療,陰液就會很快枯竭。我要回老家了,就開了西洋參、生地黃、甘草、金銀花、石斛、麥冬、生白芍藥、扁豆花、枳椇子、藕汁的藥方,用冬瓜湯煎服,讓病人儘量多喝。第二年春天,我去禾地,探望莊芝階先生的病情,有個人來道謝,面色紅潤,我素不相識,很驚訝。

莊嵋仙說:那就是香圃啊!他面色本來就紅潤,去年因為病危而面色蒼白,所以先生不認識他。您開的方子,服用了十多劑就痊癒了,現在又能像以前一樣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