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7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9)

1.

潘聖徵於仲冬患感,至十四日退熱之後,杳不知飢。群醫雜治,迨季冬下旬,轉為滯下五色,腿腫裂血,溲澀口乾,始延孟英診之。右脈弦細而數,右弦滑而空,苔色黃膩根焦,時或自汗。乃氣液兩竭,熱毒逗留之象。

必從前過服溫補之藥,否則熱退在十四日之期,何至延今五十餘朝,而見證若是之棘手哉?其弟鴻軒云:此番之病,補藥不過二三劑,惟仲秋患瘧時,醫謂其苔白體豐,云是寒濕,嘗餌附桂數十劑,且日飲燒酒耳。孟英曰:此即釀病之具矣。治病且難,何況有如許之藥毒內伏,更將何法以生之耶?堅不立方,其家必欲求藥,以期扶持度歲。孟英曰:是則可也。

以白頭翁湯,加銀花、綠豆、歸身、白芍、陳米、燕根、蘭葉、藕為劑,而以補中益氣大料蒸露代水煎藥。服後焦苔漸退,糞色亦正,舉家喜出望外,復丐孟英圖之。柰脈無轉色,遂力辭之。又沉聽松鹺尹太夫人,季秋患瘧。孟英嘗往診之,曰:伏暑所化。且體屬陽強而多痰火。

切勿畏虛,輒從溫補。奈病者期於速愈,廣徵醫療。或以為證屬三陰,或謂是子母瘧,或指為老年胎瘧,眾楚交咻,病不能愈。延至季冬,亦轉為痢,且膚腫臀瘡,口糜舌疱,諸醫束手。復請診於孟英,脈與潘同,不可救藥。

王雨蒼室,仲秋患滯下,治兩旬而罔效。何新之薦孟英往視,脈來弦數而滑,腹墜腰疼,溲少口乾,面紅煩躁,知飢能食,夜不成眠,而滯下赤白,從無糞色相兼,及至更衣,又極艱澀,略無痢色相雜。通補溫涼,服皆不應。稍投升舉,氣塞於胸。詢其月事,因痢愆期。孟英曰:此病不在腸中也。

能食便堅,府氣並不窒滯。陰虛木旺,營液因而旁溢。緣衝任隸於陽明,平人氣血循經,各行其度,豈有衝任之血液,可從大腸而出之理乎?然天地雖有定位,山澤可以通氣。周身脈絡,原自貫穿。挹彼注茲,風陽所煽。猶之交腸證糞從前陰而出。舉一反三,病機可悟。何極歎服!爰以烏鰂、茜根、阿膠、鮑魚、蓯蓉、枸杞、柏子仁、黃柏、銀花、藕為劑,一服即減,不旬而瘥。續參、熟地、當歸、龜板、鹿霜、善後而愈。

(鮑魚,淡乾魚也。諸魚皆可為之,然以石首魚為勝,俗謂白鯗是也。惟台州三伏時所幹者,味淡而香,色白尾圓,世稱松門臺鯗,可以入藥,無腥咸作吐之弊。其誤用蝮魚者,蓋失考也。)

朱生甫明經,以花甲之年,偶在嘉興患滯下甚劇。急買棹旋杭,集諸醫議治。許敬齋宗景岳,謂痢必本於寒濕,主幹薑、桂、樸,以溫化;洪石生尚東垣,聞其向患脫肛,主清暑益氣以舉陷。或云素善飲而有鼻衄,血熱陰虧。既受暑邪,宜玉女法以兩清;或云痢必有積,不必問其餘,宜大黃、歸、枳以盪滌。

白話文:

潘某仲冬患病,十四日退燒後卻完全不餓。經多位醫生治療,至季冬下旬,病情轉為下痢,排出五種顏色的糞便,腿腫脹破裂出血,小便困難口乾舌燥,於是請孟英診治。孟英診斷其脈象弦細而數,右脈弦滑而空,舌苔黃膩根部焦黑,偶爾自汗。這是氣血兩虛,熱毒滯留的表現。

孟英懷疑潘某之前服用過溫補藥物,否則十四日退燒後,怎會拖延五十多天,病情如此嚴重?潘某的弟弟解釋,這次生病只服用兩三劑補藥,但仲秋時患瘧疾,醫生診斷為寒濕體質,服用附子、桂枝等溫補藥物數十劑,還每天飲酒。孟英指出,這就是導致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治療本身就困難,再加上這麼多藥毒積存在體內,更難以治癒。孟英堅持不開具藥方,潘家堅持要求用藥以度過新年。孟英同意,

於是開出白頭翁湯,加銀花、綠豆、當歸、白芍、陳米、燕窩、蘭葉、藕,並用補中益氣湯蒸餾出的藥液代替水煎藥。服藥後,焦黑舌苔逐漸消退,糞便顏色也恢復正常,潘家欣喜若狂,再次懇求孟英繼續治療。但孟英見脈象未見好轉,便辭謝而去。

孟英曾診治尹太夫人,季秋患瘧疾,診斷為伏暑所致,體質屬陽強多痰火,告誡她不要害怕虛弱而盲目服用溫補藥物。但病人急於求治,多方求醫,有人認為是三陰症,有人說是子母瘧,有人說是老年胎瘧,眾說紛紜,病情未能好轉。到季冬,也轉為痢疾,並且皮膚腫脹,臀部生瘡,口腔潰瘍,舌頭起泡,眾醫生束手無策。再次請孟英診治,脈象與潘某相同,已無法救治。

王某仲秋患痢疾,治療二十天無效。何某推薦孟英診治,診斷脈象弦數而滑,腹部墜脹腰痛,小便量少口乾舌燥,面紅煩躁,能吃能喝,夜不能寐,大便赤白相間,沒有正常糞便,排便困難,幾乎沒有正常糞便。服用溫補寒涼藥物均無效,稍用升舉藥物,氣體堵塞胸部。詢問月經情況,因痢疾而月經推遲。孟英認為此病不在腸中。

患者能吃,大便堅硬,腹部氣機並不阻塞,是陰虛木旺,營氣外溢所致。衝任二脈隸屬於陽明經,正常情況下氣血循經運行,衝任之血怎能從大腸排出?但天地雖有定位,山澤卻可以相通,周身經脈相連,氣血可以互相轉移,風陽邪氣煽動,如同交腸證糞便從陰道排出一樣,以此類推,病情的原因就可明白了。何某非常佩服。孟英用烏賊魚、茜草根、阿膠、鮑魚、肉蓯蓉、枸杞子、柏子仁、黃柏、銀花、藕等藥物組成藥方,一劑藥後症狀減輕,十天內痊癒。之後再用人參、熟地、當歸、龜板、鹿茸等藥物調養,最終痊癒。

(鮑魚,是曬乾的淡水魚,各種魚都可以使用,但石首魚最佳,俗稱白鯗。只有台州三伏天曬乾的,味道清淡鮮美,顏色潔白尾部圓潤,稱為松門臺鯗,可以入藥,沒有腥味和鹹味,不會引起嘔吐。誤用蝮蛇魚者,是考證錯誤。)

朱某花甲之年,在嘉興患嚴重痢疾,急忙乘船回杭州,請多位醫生會診。許某認為痢疾是寒濕所致,用乾薑、桂枝、厚樸溫化;洪某認為他以前患過脫肛,主張清暑益氣;有人認為他平素嗜酒,有鼻出血,是血熱陰虛,受暑邪侵襲,宜用玉女煎清熱;有人認為痢疾必有積滯,不必問其他原因,宜用大黃、當歸、枳實蕩滌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