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一 (74)
卷一 (74)
1. 瘧
季傑弟簉室之瘧,日輕夜重,少腹覺有塊上衝,則嘔嗽並作,杳不進谷。余遊禾歸,已交八日矣。脈軟以澀,是肝鬱於內,暑侵其外也。用芩、夏、翹、滑、葛、蛤、蘇、連、旋、橘、絲瓜絡,服六帖,諸恙霍然。隨與清養善後。仲秋二十八日,余遊濮院歸,是夜又徒患霍亂,腹痛異常。
余起診其脈,細數而弦,肢冷畏寒,蓋覆甚厚。詢其口不渴,而瀉亦不熱,惟小溲全無,吐者極苦,舌色甚赤。乃新涼束暑也。玉樞丹、絳雪灌之,皆不受。瀉至四五次,始覺漸熱,而口大渴,仍不受飲,語言微蹇。余令搗生藕汁徐灌之,漸能受。隨以芩、連、苡、楝、梔、斛、桑葉煎服,痛即減,吐瀉亦止。
次日知飢,略受食,神憊已極,筋絡痠疼,與清養法而痊。
秋杪山妻懷孕已七月,又患瘧,醫從清解不應。半月後,轉為間作。時余臥病省垣,家人恐添憂慮,初不我聞。延至匝月,病漸瀕危,錢君意山、管君芝山,放棹迎余,扶病歸來。診脈軟滑,而尺帶虛弦。凡瘧至一時之先,必大渴,背麻脘悶,既熱則頭疼腿足腫脹。寒不過一時,而熱有七八時之久,骨瘦如柴,肌膚甲錯,便堅溲澀,心悸無眠,目不見人,苔光無液。乃真陰素虧,水不涵木,風陽內熾,耗血傷津,兼挾勞傷,而吸秋熱。
熱茗頻啜,米飯惡沾,腰痛而胎動不安,勢已十分險惡。遂與西洋參、元參、知、薇、蒿、菊、菖、麥、梔、甘、桑葉、竹瀝,兩劑。嗽痰甚多,渴悶稍減,去桑、菊、梔、蒿,加橘紅八分,蘇葉五分,蔥白兩莖。又兩劑,瘧止,吐痰更多,舌色漸潤,去元參、知、薇,加冬瓜子、茯苓、蛤殼,一劑。
嗽雖減,而左脅時疼,乃用北沙參、熟地、麥冬、蔞仁、楝實、石菖蒲、絲瓜絡、十大功勞、藕,養陰柔木,而清痰熱,服之甚妥。然目雖能視,而早晨必昏臥如迷,遂增熟地,加白薇、歸身,一帖。寒熱陡作,面赤氣衝。或咎補早,瘧復。余曰:非也。此不耐歸身之竄動耳。
即去此一味,加蔥白、蒲桃干,服之果愈。隨去蔥白,加甘草、石斛,兩帖。嗽大減,胃漸和,更衣較潤,惟手心如烙,兩足不溫。乃易沙參以西洋參,去蔞、楝,而加生牡蠣一兩,鹽水炒橘紅一錢,二帖。足漸溫,痰漸濃,而腰痛脅痛未已,又加酒炒知母一錢,兩帖。痰出極多,昏臥始減,惟納食如噎,火降即飢,舌辣齶干,小溲尚熱。
改用西洋參、二地、二冬、二至、知、柏、牡蠣、十大功勞,少佐砂仁為劑。服六帖,各恙皆已,能起榻,而腿軟齶干,神猶貿貿。即以此方加白芍、木瓜、石菖蒲,熬膏。服至冬至後,神氣始爽而痊。
白話文:
[瘧]
作者的弟弟住在簉室,患了瘧疾,白天症狀較輕,晚上加重,下腹部感覺有塊狀物向上衝,就會嘔吐咳嗽,完全吃不下東西。我從禾地回來,已經過了八天了。弟弟脈象軟弱而澀滯,這是肝氣鬱結於內,暑邪侵襲於外所致。我用黃芩、黃連、羌活、滑石、葛根、蛤殼、蘇葉、黃連、旋覆花、橘皮、絲瓜絡等藥,服用了六帖藥,各種症狀都突然好了。之後讓其清淡飲食調養身體。仲秋二十八日,我從濮院回來,當晚弟弟又突然患了霍亂,腹痛劇烈。
我診脈,脈象細數而弦,四肢冰冷畏寒,蓋得很厚。詢問得知他不口渴,腹瀉也不發熱,只是小便全無,嘔吐物很苦,舌頭顏色很紅。這是新涼之氣束縛暑邪所致。我用玉樞丹、絳雪散灌服,但他都不接受。瀉肚子四五次後,才漸漸感到發熱,而且口渴,但仍不願喝水,說話也有些含糊不清。我讓他搗碎生藕汁慢慢灌服,他漸漸能接受了。之後用黃芩、黃連、薏苡仁、苦楝皮、梔子、麥冬、桑葉煎服,疼痛減輕,嘔吐腹瀉也停止了。
第二天他感到飢餓,能吃一點東西,雖然精神極度疲憊,筋骨酸痛,但經過調理後痊癒了。
秋末,我的妻子懷孕七個月,也患了瘧疾,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無效。半個月後,轉為間歇發作。那時我生病住在省城,家人怕我擔心,一開始沒告訴我。拖延到一個月後,病情越來越危急,錢意山、管芝山二位先生特意乘船來接我,扶我回家。我診脈,脈象軟弱滑利,但尺脈略帶虛弦。每次瘧疾發作前,她都會非常口渴,背部發麻,胃脘悶脹,發熱後頭疼,腿足腫脹。寒顫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而發熱卻持續七八個小時,她瘦骨嶙峋,皮膚粗糙,大便秘結,小便澀滯,心悸失眠,眼睛看不清人,舌苔光滑無津液。這是由於先天陰液不足,水不能涵養木,風陽內盛,耗傷血液津液,又兼有勞累過度,再加上感受秋熱之邪。
她經常喝熱茶,卻厭惡吃米飯,腰痛而且胎動不安,情況十分危險。於是給她用西洋參、元參、沙參、紫薇、茵陳蒿、菊花、菖蒲、麥冬、梔子、甘草、桑葉、竹瀝,兩劑藥。她咳出很多痰,口渴、胸悶減輕,然後去除桑葉、菊花、梔子、茵陳蒿,加入橘紅八分,蘇葉五分,蔥白兩莖。又用了兩劑藥,瘧疾停止了,痰更多了,舌頭顏色也漸漸紅潤,之後去除元參、沙參、紫薇,加入冬瓜子、茯苓、蛤殼,一劑藥。
咳嗽雖然減輕,但左側肋部時常疼痛,於是用北沙參、熟地黃、麥冬、柏子仁、苦楝皮、石菖蒲、絲瓜絡、十大功勞、藕,滋陰柔肝,清熱化痰,效果很好。雖然眼睛能看見東西了,但每天早上都會昏睡不醒像迷糊一樣,於是又增加了熟地黃,加入白薇、續斷,一帖藥。寒熱突然發作,面色發紅,氣血上衝。有人說補藥用得太早,瘧疾又犯了。我說:不是的。這是因為她不能耐受續斷的走竄之力。
於是去掉續斷這一味藥,加入蔥白、蒲桃幹,服用後果然痊癒了。之後去掉蔥白,加入甘草、石斛,兩帖藥。咳嗽大大減輕,胃口漸漸好轉,衣服穿起來也比較舒適了,只是手心像火燒一樣,兩腳冰冷。於是將沙參換成西洋參,去掉柏子仁、苦楝皮,加入生牡蠣一兩,鹽水炒橘紅一錢,兩帖藥。腳漸漸暖和了,痰也漸漸濃稠了,但腰痛肋痛還沒好,又加入酒炒知母一錢,兩帖藥。痰咳出很多,昏睡也減少了,只是進食像哽塞一樣,熱邪下降後就飢餓,舌頭和上顎乾燥,小便仍然發熱。
改用西洋參、生地黃、熟地黃、麥冬、天冬、熟地黃、五味子、柏子仁、牡蠣、十大功勞,少加砂仁組成藥方。服用了六帖藥,各種症狀都好了,能下床活動了,但腿軟,上顎乾燥,精神仍然疲憊。於是用這個方子再加入白芍藥、木瓜、石菖蒲,熬成膏藥。服用到冬至後,精神才恢復清爽,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