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7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2)

1.

一啜熱去嘔蠲,而腹猶脹,去西洋參、歸身、冬瓜皮、石英、黃連,加沙參、旋、芍、延胡、香附、藕。一劑脹消,而口淡便秘,飢不能餐。改用西洋參、木瓜、銀花、延胡、蒺藜、蓯、歸、芍、斛為方,投匕而便行,三啜而腫盡消,始予高麗參、紫石英、橘、半、歸、冬、菖、茹、牡蠣調養。續去菖、半,加杞、地、鱉甲而愈。

嗣因登圊跌僕而發寒熱,周身骨痛,會陰穴起一瘰甚疼。乃以高麗參、骨碎補、合歡、木瓜、杜仲、絲瓜絡、鹿角霜、首烏、鱉甲、杞、柏、歸、甘、苡、膝、蓯、斛等出入為方,外用蔥白杵爛,蜜調敷患處,七日而痊。

沛生令庶母亦在越患瘧,來杭後孟英視之,脘悶欲嘔,汗多頭重,脈來弦數,苔色膩黃。乃餘邪逗留,兼挾肝鬱。以枳、樸、芩、半、茹、斛、蔞、菖,加蘇葉、炒黃連投之。痰涎大吐,邪已外越,脘脹口乾,寒熱復作,乃去樸、半,而加艽、翹。吐猶不止,聚氣上腫,渴飲無眠,筋瘈便秘,改用金鈴子散合雪羹,加旋、赭、茹、半、薑汁炒梔子、蘇葉、炒黃連。一飲而嘔渴減,氣下行,即去金鈴子散、旋、赭,加沙參、歸、斛。

服五劑,各恙皆安,神憊汗多,為用沙參、歸、斛、芩、橘、梔、連、茹、藕,二帖。又因嗔怒,左脅作脹,苦渴不飢,暮熱便秘,於前方加紫、芍、金鈴子散,一啜脅脹即舒。惟氣衝口苦,飢不能餐,自汗耳鳴,頭左筋惕,改授沙參、當歸、鱉甲、石英、竹茹、牡蠣、蒺藜、菊花、絲瓜絡。服旬余,眠食皆適。

但暮則火升,口乾易汗,去蒺藜、絲瓜絡,加黃連、麥冬,合甘麥大棗湯。服浹旬,經行腰痛,頭震耳鳴,八脈久虧也。調養奇經以善後而康。

四弟婦懷娠臨月,西甫起病之次日即患瘧。因弟病日劇,不免憂勞。至第五日,孟英視之,脈欲離經,腰疼腹墜,伏暑化瘧,將娩之徵。以梔、豉、蘇、歸、芩、連、茹、半、知母、蔥白,服兩帖而產。產後瘧來頗減,惡露不行,腹不脹疼,不飢而渴,投梔、滑、薇、茹、澤蘭、丹參、通草、桃仁、茺蔚藥。一劑,惡露即行,而狂言不寐,面紅口渴,人皆危之。

蓋杭諺有云:夫病妻懷孕,鐵船過海難逃命。未產先縈憂懼,既娩血去火炎,故晝夜輒以鐵船沉海云云。孟英於前方去澤蘭、通草,加琥珀、菖蒲、膽星、燈心,和以童溲投之。一飲神識漸清,再劑即安睡矣。去琥珀、菖、星、桃仁、燈草、茺蔚,加知母、麥冬、甘草、沙參、枇杷葉,衝入藕汁一杯。三服,解赤矢而苔退,瘧亦減而嗽痰。

改用沙參、枇杷葉、冬瓜子、甘、斛、梔、薇、茹、翹,兩帖。嗽減猶渴,而身痛,去梔、薇、枇杷葉,加歸、貝、鱉甲。四帖而瘧罷,眠食鹹安。調養至彌月,即出房矣。

白話文:

[瘧]

某人初患瘧疾,服藥後嘔吐止住,但腹部仍脹滿,於是去掉了西洋參、當歸、冬瓜皮、石英、黃連,加入沙參、旋覆花、白芍藥、延胡索、香附、藕粉。一劑藥後腹部脹滿消退,但出現口淡便秘,飢餓卻吃不下東西。於是改用西洋參、木瓜、金銀花、延胡索、蒺藜、肉蓯蓉、當歸、白芍藥、天花粉為方劑,服藥後大便通暢,三次服藥後腫脹完全消退,便開始用高麗參、紫石英、橘皮、半夏、當歸、冬瓜皮、菖蒲、竹茹、牡蠣等藥物調養身體。之後去掉了菖蒲、半夏,加入枸杞子、生地黃、鱉甲,病症痊癒。

後來因為上廁所跌倒,又再次發寒熱,全身骨頭疼痛,會陰穴處長了一個腫塊非常疼痛。於是用高麗參、骨碎補、合歡皮、木瓜、杜仲、絲瓜絡、鹿角霜、何首烏、鱉甲、枸杞子、側柏葉、當歸、甘草、薏苡仁、續斷、肉蓯蓉、天花粉等藥物加減使用,並用蔥白搗爛,加蜂蜜敷在患處,七天后痊癒。

病人庶母也在越地患瘧疾,來到杭州後,孟英醫生診治,發現她脘腹悶脹想嘔吐,汗多頭重,脈象弦數,舌苔膩黃,判斷是餘邪滯留,兼夾肝鬱。於是用枳實、厚樸、黃芩、半夏、竹茹、天花粉、萆薢、菖蒲,再加蘇葉、炒黃連。服藥後大量痰涎吐出,邪氣外散,但出現脘腹脹滿口乾,寒熱再次發作,於是去掉了厚樸、半夏,加入防風、藁本。嘔吐仍不止,氣體聚集上衝,面部腫脹,口渴難眠,筋脈拘攣便秘,於是改用金鈴子散合雪羹,加入旋覆花、赭石、竹茹、半夏、薑汁炒梔子、蘇葉、炒黃連。一劑藥後嘔吐口渴減輕,氣往下走,於是去掉了金鈴子散、旋覆花、赭石,加入沙參、當歸、天花粉。

服用五劑藥後,諸症皆安,但精神疲憊,汗多,於是用沙參、當歸、天花粉、黃芩、橘皮、梔子、黃連、竹茹、藕粉,服用了兩劑。又因為生氣,左脅脹滿,口渴不飢,傍晚發熱便秘,在原方基礎上加了紫草、白芍藥、金鈴子散,一劑藥後脅脹即舒。但出現氣衝心胸、口苦、飢餓卻吃不下東西,自汗耳鳴,左側頭部筋脈跳動,於是改用沙參、當歸、鱉甲、石英、竹茹、牡蠣、蒺藜、菊花、絲瓜絡。服用十餘劑後,睡眠飲食都恢復正常。

但傍晚仍然出現內熱上升,口乾易汗,於是去掉了蒺藜、絲瓜絡,加入黃連、麥冬,再加甘麥大棗湯。服用十餘天後,月經來潮,腰痛、頭暈耳鳴,判斷是八脈久虛。於是調養奇經八脈,最終痊癒。

四弟媳婦懷孕臨盆,在西邊的夫家發病的第二天就患上瘧疾,因為弟弟病情嚴重,她憂慮勞累。第五天,孟英醫生診治,發現她脈象將要離經,腰痛腹墜,判斷是伏暑化為瘧疾,將要生產的徵兆。於是用梔子、豆豉、蘇葉、當歸、黃芩、黃連、竹茹、半夏、知母、蔥白,服用兩劑後順利生產。產後瘧疾減輕,但惡露不行,腹部不脹痛,不飢餓卻口渴,於是用梔子、滑石、白薇、竹茹、澤蘭、丹參、通草、桃仁、益母草。一劑藥後惡露排出,但出現狂言不眠,面紅口渴,眾人都認為情況危急。

因為杭州俗語有云:「丈夫生病妻子懷孕,如同鐵船過海難逃命。」生產前憂慮恐懼,生產後血去火炎,所以晝夜如同鐵船沉海一般。孟英醫生在原方中去掉了澤蘭、通草,加入琥珀、菖蒲、膽星、燈芯草,並用童尿調和服下。一劑藥後神識漸清,再服一劑後就能安睡了。之後去掉了琥珀、菖蒲、膽星、桃仁、燈芯草、益母草,加入知母、麥冬、甘草、沙參、枇杷葉,用一杯藕汁送服。三劑藥後,大便通暢,舌苔退去,瘧疾減輕,咳嗽痰多。

改用沙參、枇杷葉、冬瓜子、甘草、天花粉、梔子、白薇、竹茹、藁本,服用了兩劑。咳嗽減輕,但仍然口渴,身體疼痛,於是去掉了梔子、白薇、枇杷葉,加入當歸、貝母、鱉甲。四劑藥後瘧疾痊癒,睡眠飲食都恢復正常。調養到滿月後,才出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