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一 (70)
卷一 (70)
1. 瘧
陳雪舫令郎小舫,年甫冠,人極清癯。偶患瘧,醫與柴、葛、羌、防數帖,遂不飢不寐,胸膈阻塞,湯水不能下咽,壯熱神疲,汗出不解,二便閉澀,舌絳齦疼,齒縫血流,凝結於齶。孟英持其脈細而數,有下厥上竭之勢,而肺未肅清,宜用輕劑。以葦莖、冬瓜子、紫菀、元參、通草、枇杷葉、旋覆、滑石、蔞皮、西瓜翠衣為方,數啜而安。嗣用養陰,西洋參不過一錢,生地不過三錢。
緣其稟賦極弱,不但攻散難堪,即滋培稍重,亦痞悶而不能運也。耆、術之類,更難略試。故量體裁衣,乃用藥之首務也。
董茂清患瘧,脈軟脘脹,手紫面黃,便秘溺紅,苔膩而渴,孟英曰:暑濕挾穢,氣阻於募原,用菖、樸、橘、半、杏、滑、芩、翹、蔞、枳、銀花,加雪羹出入為方。服五劑,便瀉知飢,瘧休而愈。
陳芷潯主政患瘧,跗腫便溏,痰多食少,時欲嘔吐,間有振聲。孟英取其脈,微弱而弦,不渴無苔,小溲不赤,乃中虛寒濕為患也。方以六君去甘草,加桂枝、苡仁、白芍、吳萸,投劑即減,半月而愈。
沈陶安寒熱初作,醫用溫散藥,即眩悗不安。延孟英視之,舌絳無苔,大渴多汗,瘧則寒微熱甚,發時咳嗽兼嘔,溺少不飢,脈洪且數。清癯之體,陰分素虧,而伏暑化瘧也。予知、芩、茹、貝、花粉、白薇、銀花、元參、枇杷葉、紫菀、冬瓜子等藥出入為方。服後連解赤糞,瘧即遞輕,不半月而愈。
乃兄秋粟賈於蘇,因八月初五日上海寇警,吳門震恐,遂踉蹌旋里。迨十七日忽發瘧,但熱無寒,汗多昏譫,脈亦洪數,嘔嗽溺頻,曲糵素躭,體豐痰滯。孟英即以治陶安法佐以開痰治之。溏解頻行,其色皆赤。伏邪雖有去路,緣心陽過擾,譫渴不休,加犀角、竹葉、蓮子心之類。
至月杪診時,適大戰大汗之際,其家疑為有祟,方在禳禱,鐃鼓喧闐,病者神氣更不安恬。孟英令將蘸壇移遠,並灌以神犀丹一丸。其家問此證何不用石膏?孟英曰:藥有定性,病無定形。況旬日以來,苔退將淨,瘧即可罷,何必石膏?次日乃叔蘭谷另邀一醫視之,方雖相似,而迎合主人之意,加入石膏三錢,冰糖四錢,粳米一兩。連進兩帖,左脅即痞脹不堪,按之如柈,杳不思谷。
病者悔恨云:月杪大汗之後,吾瘧已休,何以更醫?致生痞脹。仍迓孟英診之,脈來澀滯,苔復膩黃。因詢曾服滋膩之藥乎?陶安始述其所以,孟英曰:石膏為治暑良藥,吾非不善用者。因此證不止肺胃二經受暑,心肝二經皆有所病,故不用也。且內挾痰濕者,雖當用亦必佐以宣化之品。
辛丑夏家竾伯茂才患瘧,初起誤服此公石膏兩劑,腹遽脹,延成瘧鼓,幾至不起。後服多劑桂、附,及金液丹而始愈。蓋此公但見其瘧至睛赤,裸衣狂走,而不研察其病情也。余究其因,遽云瘧發時,其熱自下而上,比之心頭,即覺昏冒,且口不渴而惡涼飲,乃濕上甚為熱之證。
白話文:
[瘧]
陳雪舫的兒子小舫,年紀剛成年,身體非常清瘦。偶然患上瘧疾,醫生給他開了柴胡、葛根、羌活、防風等藥的幾副藥方,結果他就不想吃東西、睡不着覺,胸膈阻塞,湯水都咽不下去,身體發熱、精神疲倦、出汗卻止不住,大小便不通暢,舌頭紅絳、牙齦疼痛、牙縫出血,血凝結在口腔上顎。孟英醫生診了他的脈,脈象細數,呈現下焦虛寒、上焦氣竭的樣子,但肺部還沒有完全肅清,因此應該用輕劑治療。於是孟英醫生用葦莖、冬瓜子、紫菀、玄參、通草、枇杷葉、旋覆花、滑石、蔞皮、西瓜翠衣等藥材組成藥方,小舫喝幾口藥就舒服了。之後再用滋陰的藥物,西洋參不超過一錢,生地黃不超過三錢。
因為小舫的體質非常虛弱,不僅不能使用攻邪散寒的藥物,即使是滋補的藥物用量稍重,也會讓他感到腹部脹滿不舒服。人參、黃耆之類的藥物更難以嘗試。所以,根據病人的體質用藥,才是用藥的首要原則。
董茂清患瘧疾,脈象軟弱,腹部脹滿,手腳發紫,臉色發黃,大便不通暢,小便顏色發紅,舌苔厚膩卻口渴。孟英醫生說:這是暑濕夾雜穢濁之邪,氣血阻滯在腹部,於是用菖蒲、樸硝、橘皮、半夏、杏仁、滑石、黃芩、翹搖、蔞葉、枳實、金銀花,並加入雪羹等藥材組成藥方。服藥五劑後,大便通暢,有了飢餓感,瘧疾也好了。
陳芷潯官員患上瘧疾,腳踝腫脹,大便溏瀉,痰多食少,經常想嘔吐,間或有聲音發抖。孟英醫生診了他的脈,脈象微弱而弦,他不口渴,沒有舌苔,小便顏色不紅,這是由於體內虛寒濕邪造成的。於是孟英醫生用了六君子湯去掉了甘草,再加入桂枝、薏苡仁、白芍、吳茱萸。服藥後病情立刻減輕,半個月就痊癒了。
沈陶安的寒熱症狀剛開始,醫生用了溫散的藥物,結果他頭昏眼花,坐立不安。於是請孟英醫生診治,發現他的舌頭紅絳,沒有舌苔,非常口渴,出汗很多,瘧疾發作時寒邪較輕,熱邪較重,發作時咳嗽兼嘔吐,小便量少,不想吃東西,脈象洪大而數。沈陶安體質清瘦,陰液本來就虧損,是暑邪入侵化為瘧疾。孟英醫生用了知母、黃芩、石膏、貝母、花粉、白薇、金銀花、玄參、枇杷葉、紫菀、冬瓜子等藥材組成藥方。服藥後連續排出紅色大便,瘧疾逐漸減輕,不到半個月就好了。
沈陶安的哥哥秋粟在蘇州經商,因為八月初五上海發生寇警,蘇州人心惶惶,他倉促地回到老家。到十七日突然發病,只有發熱沒有發冷,汗多神昏譫妄,脈象也洪大而數,嘔吐咳嗽,小便頻繁,素來脾胃虛弱,身體肥胖痰濕停滯。孟英醫生立即用治療沈陶安的方法,再加上化痰的藥物治療。大便溏瀉頻繁,顏色都是紅色。雖然邪氣有了排出途徑,但因為心陽過於亢盛,神志不清,口渴不止,於是又加了犀角、竹葉、蓮子心等藥物。
到了月底診脈時,正逢秋粟大汗淋漓之際,家人懷疑他被鬼神作祟,正在進行祭祀祈禱,鐃鈸鼓聲喧鬧,病人更加不安。孟英醫生讓他們把祭壇移到遠處,並給他服用神犀丹一丸。家人問為什麼不用石膏,孟英醫生說:藥物有固定的功效,疾病沒有固定的形態。況且十多天以來,舌苔已經快要消失了,瘧疾很快就會好轉,為什麼還要用石膏呢?第二天,秋粟的叔父蘭谷又請了另外一位醫生診治,藥方雖然相似,但為了迎合家人的想法,加了三錢石膏、四錢冰糖、一兩粳米。連續服用兩劑後,秋粟的左脅肋部脹滿難忍,按壓下去像木頭一樣硬,完全不想吃東西。
病人後悔地說:月底大汗之後,我的瘧疾已經好了,為什麼還要看醫生?結果導致腹部脹滿。他又請孟英醫生診治,脈象澀滯,舌苔又厚膩發黃。孟英醫生詢問他是否服用過滋膩的藥物?秋粟才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孟英醫生說:石膏是治療暑邪的好藥,我不是不會用,而是因為這個病症不只是肺胃兩經受暑,心肝兩經也都有病變,所以才不用。而且內有痰濕夾雜,即使要用石膏,也必須配伍宣化之品。
辛丑年夏天,家竾伯茂才患上瘧疾,初期誤服石膏兩劑,腹部立刻脹滿,導致瘧疾加重,幾乎危及生命。後來服用很多劑量的桂枝、附子,以及金液丹才痊癒。原來這位醫生只看到他瘧疾發作時眼睛發紅,赤裸上身狂奔亂跑,而沒有仔細觀察他的病情。我仔細研究原因,原來瘧疾發作時,熱邪從下往上走,到達心口時,就感覺昏冒,而且不口渴,還厭惡冰冷的飲料,這是濕邪在上,熱邪較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