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6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6)

1.

不服藥為中醫,不僅為瘧疾而言也。令正素稟陰虧,感邪不重,過投消散,營液重虛,再升其陽,本實欲撥。補中益氣,原是成方,與證不宜,於體不合,即為毒藥。我儀圖之,介類潛陽,重鎮理怯,甘酸化液,厚味滋陰,大劑而投,膚功可奏。相極感服,如法服之,果未浹旬,霍然病已。

方以西洋參、熟地、牡蠣、紫石英、龜板、鱉甲、枸杞、當歸、冬蟲夏草、龍齒、阿膠、麥冬、龍眼、甘草、蒲桃干、紅棗、蓮子心、小麥等,出入互用也。

吳曲城三令郎,年未冠,患瘧,醫作食瘧、暑瘧、陰虛瘧治之,諸法不應。逆孟英視之,面色浮黃,便溏嘔惡,脘悶腹脹,溺少汗多,曰:濕瘧也。予枳、樸、芩、滑、蒼朮、半夏為方,送服香連丸而愈。繼用六君子善其後。或云先生近輯《溫熱經緯》,力辨暑必兼濕之非。

今年黴雨全無,夏至後酷熱亢旱,流金爍石,濕自何來?方嘆先生析理之精,胡以此證是濕邪?大劑爍藥果然獲效,又何說歟?孟英曰:暑即天上之日,有何濕氣?人因畏暑貪涼,瓜果過度,雖無雨濕相雜,濕亦自內而生,所以暑每易於挾濕。而昧者遂指濕熱相合之病為暑證,殆由未見天日,故不識暑之真面目也。

一笑。

蔣禮園令堂,年七十三歲。患瘧,寒少熱多,時時自汗。咸慮其脫,議欲進補。孟英切脈洪數而滑,舌絳口乾,是暑為病也。與清解法數劑而痊。

張六橋,年逾七旬,素不耐病。新秋患瘧,托孟英籌速愈之方。曰:易事耳。第寒少熱多,苔黃渴汗,溺赤便秘,體厚多痰,杳不知飢,極其畏熱。其年雖耄,其證宜清,以大劑知、芩、連、滑、花粉、竹茹、厚朴、石膏,加雪羹投之,數劑而痊,康強如昔。

羅氏婦先患痰嗽,氣逆礙眠,後兼瘧痢並作,醫者僉云無法,浼人乞診於孟英。脈見滑數,口渴苔黃,不飢脘悶,溺似沸湯,曰:無恐也。雖見三證,其實一病。蓋肺胃大腸,一氣流通。暑伏肺經,始為痰嗽。失於清解,氣逆上奔。溫納妄投,胃樞塞滯,郁遏成瘧。渴飲汗多,熱甚寒微,病情畢露。

溫化再誤,轉入大腸,赤白稠黏,無非熱迫,不必見證治證,但治其暑,則源清流自潔矣。以葦莖湯,加滑石、黃芩、竹茹、石膏、厚朴授之,不旬日而三證悉瘳。

朱生甫明經令郎萊云之室,娩後月餘患間瘧。孟英脈之,虛數而弦,頭疼腹痛,苔色甚薄,乳少善嘔,乃營虛而邪客少陽也。令郎斷乳,庶免蓐勞。劑以柴、芩、茹、半、桑、楝、延胡、枇杷葉。二帖,嘔止腹不痛,去楝實、延胡,加當歸。四帖,瘧罷能餐,而頭尚痛,再加杞、菊。

服三劑,頭不疼,改用甘麥大棗,加歸、芍、杞、菊、竹茹、蒲桃干、藕調之,經行而愈。

白話文:

瘧疾的治療,不單單是瘧疾本身的問題。若病人本身正氣不足,陰液虧損,邪氣入侵又不嚴重,卻過度使用消散之藥,則會導致營氣血液更加虛弱,再次提升陽氣,反而會加重病情。補中益氣湯雖然是常用方劑,但若與病症不符,就會變成毒藥。我觀察病情,發現此病邪氣潛伏於陰分,正氣衰弱,因此採用甘酸斂陰的藥物,滋養陰液,用量較大,才能收到效果。病人依照處方服用,不到十天,病就好了。

處方用西洋參、熟地黃、牡蠣、紫石英、龜板、鱉甲、枸杞子、當歸、冬蟲夏草、龍齒、阿膠、麥冬、龍眼肉、甘草、蒲桃幹、紅棗、蓮子心、小麥等藥材,加減運用。

吳曲城的三位公子,未成年就患上瘧疾,醫生誤診為食瘧、暑瘧、陰虛瘧,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孟英診治後發現,病人面色浮腫泛黃,大便稀溏,嘔吐噁心,脘腹脹滿,小便少而汗多,判斷為濕瘧。於是處方用枳實、厚朴、黃芩、滑石、蒼朮、半夏,並服用香連丸,很快痊癒。之後再用六君子湯調養身體。有人說孟先生在《溫熱經緯》中力辯暑必兼濕之說並非完全正確。

今年梅雨季節完全沒有下雨,夏至後天氣酷熱乾旱,烈日炎炎,哪裡來的濕邪呢?大家都在感慨孟先生分析病情之精準,為何將此症斷為濕邪?大量燥熱的藥物居然有效,這是怎麼回事呢?孟英解釋說:暑氣是來自天上的陽光,本身沒有濕氣。但人因為怕熱而貪涼,多吃瓜果,即使沒有雨水的濕邪,體內也會產生濕氣,所以暑邪很容易夾雜濕邪。那些不懂的人,把濕熱合併的疾病都歸為暑證,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體會到夏日酷熱,所以不了解暑邪的真正面目。

(眾人)一笑而過。

蔣禮園的母親,七十三歲,患瘧疾,寒少熱多,經常自汗。大家都擔心她虛脫,想用補藥。孟英診脈後發現脈象洪數滑利,舌紅苔絳,口乾舌燥,判斷是暑邪引起的疾病。於是用清熱解暑的藥物幾劑,便痊癒了。

張六橋,七十多歲,身體素來不耐病。秋季患瘧疾,請孟英幫忙快速治癒。孟英說:很容易。只是寒少熱多,舌苔黃厚,口渴多汗,小便赤澀,大便秘結,體型肥胖痰多,食慾不振,非常怕熱。雖然年紀大了,但病情應該用清熱的方法治療,於是用大量的黃連、黃芩、黃柏、滑石、花粉、竹茹、厚朴、石膏,再加雪羹服用,幾劑藥就痊癒了,身體像以前一樣健康。

羅氏婦女先前患有痰嗽,氣逆難眠,後來又患上瘧疾和痢疾,其他醫生都說沒有辦法,於是求助於孟英。孟英診脈後發現脈象滑數,口渴舌苔黃厚,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小便像沸水一樣,說:不用擔心。雖然有三個症狀,其實是一個病。因為肺、胃、大腸經絡相通。暑邪侵入肺經,開始是痰嗽。沒有及時清熱解暑,氣逆上衝。錯誤地服用溫熱的藥物,胃氣受阻,鬱結而形成瘧疾。口渴多汗,熱勝於寒,病情已經很明顯了。

如果再次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就會轉移到大腸,出現赤白稠黏的大便,都是熱邪迫害造成的。不必拘泥於症狀,只要治療暑邪,就能使病根清除,症狀自然消失。於是用葦莖湯,加上滑石、黃芩、竹茹、石膏、厚朴給她服用,不到十天,三個症狀都痊癒了。

朱生甫明經的公子萊雲的妻子,生產後一個多月患間歇性瘧疾。孟英診脈後發現,脈象虛弱而弦細,頭痛腹痛,舌苔很薄,奶水少,容易嘔吐,這是營氣虛弱,邪氣入侵少陽經。讓公子斷奶,以免勞累身體。處方用柴胡、黃芩、竹茹、半夏、桑白皮、楝實、延胡索、枇杷葉。服藥兩帖,嘔吐停止,腹痛消失,去除了楝實和延胡索,加了當歸。服藥四帖,瘧疾痊癒,能吃飯了,但頭痛還沒有好,又加了枸杞子和菊花。

服藥三劑,頭痛好了,改用甘麥大棗湯,加當歸、白芍、枸杞子、菊花、竹茹、蒲桃幹、藕粉調和,月經來潮後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