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6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0)

1.

姚小蘅大令患瘧,寒微熱甚,日作二次。汪某與柴胡藥二貼,勢遂劇,舌絳大渴,小溲全無。孟英曰:津欲涸矣。與西洋參、生地、知母、花粉、石斛、麥冬、梔子、百合、竹葉投之,五劑而瘧止。越三載以他疾終。其簉室同時患此,嘔吐脅痛,畏寒不渴,苔色微白,孟英與小柴胡湯,三飲而瘳。

王耕蘭室,素患脘痛,近發寒熱。醫與溫補,(此肝鬱之證,非瘧也。)漸至胸痞嘔呃,譫語神昏,舌絳面赤,足冷自汗,瘧仍不休。孟英用元參、犀角、石膏、石菖蒲、連翹、杏仁、貝母、旋覆、竹茹、枇杷葉、竹黃、柿蒂、竹瀝、鬱金諸藥,(全是救溫補之誤,而開鬱降氣化痰,故本病亦愈。)化服萬氏牛黃清心丸。數服而愈。

潘祥行在外患瘧,買舟歸就孟英視。曰:苔膩脈軟,伏邪所化,不與正瘧同科。風寒藥一味不可犯,薑棗一滴不可啜。與知、芩、橘、半、滑、樸、杏、斛、花粉、省頭草,一劑而病若失。此等案極多,姑載一二。

陳足甫室,懷妊九月而患瘧,目不能瞑,口渴自汗,便溏氣短。醫進育陰清解法,數劑不應。改用小柴胡一帖,而咽疼、舌黑,心頭絞痛。乃翁仰山聞之,疑其胎壞,延孟英過診曰:右脈洪滑,雖舌黑而胎固無恙也。病由伏暑,育陰嫌其滋膩。小柴胡乃正瘧之主方,古人謂為和劑,須知是傷寒之和劑。

在溫暑等證,不特手足異經,而人參、半夏、薑棗,皆不可輕用之藥。雖有黃芩之苦寒,而仲聖於傷寒之治,猶有「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之文。古人立方之嚴密,何後人不加體察耶?投以竹葉石膏湯,四劑瘧止。便秘,口渴不休,與甘涼濡潤法數帖。忽腹鳴泄瀉,或疑寒涼所致,孟英曰:吾當以涼藥解之。

人莫識其意,問難終朝,語多不備錄。果以白頭翁湯,兩啜而愈。迨季秋娩後,發熱不蒸乳,惡露淡且少。家人慾用生化湯,孟英急止之,曰:血去陰更傷,豈可妄疑瘀停而攻之?與西洋參、生地、茯苓、石斛、女貞、旱蓮、甘草為大劑,數日而安。繼因觸怒,少腹聚氣如瘕,痠痛夜甚。

人又疑為涼藥凝瘀所致,孟英力為辨析。與橘核、橘葉、橘絡、楝實、蓯蓉、木香、梔炭、烏藥、絲瓜絡、海䖳、藕、石斛、兩頭尖等藥,外以蔥頭搗爛貼之。兩帖後,腹中雷鳴,周身汗出而痛止。人見其汗,慮為虛脫,急追孟英視之,曰:此氣行而病解矣。但脈形細數,陰津大傷,苔黃苦渴,亟宜潤補。

奈樞機窒滯,滋膩難投,且以濡養八脈為法。服之各恙皆蠲,眠食漸適。緣平素多郁,易犯痧氣,頻發脘痛,屢次反復。孟英竭力圖維,幸得轉危為安,漸投滋補而愈。瘧亦分經而治。若陽明瘧,正以白虎湯為主劑。豈有專守一小柴胡,而能愈病者?

白話文:

姚小蘅患瘧疾,寒顫輕微但發熱嚴重,一天發作兩次。汪某用柴胡藥治療兩次後,病情加重,舌頭紅絳,口渴難忍,小便完全沒有。孟英說:體液快枯竭了。於是用西洋參、生地、知母、花粉、石斛、麥冬、梔子、百合、竹葉等藥物治療,五劑後瘧疾痊癒。三年後因其他疾病去世。他家裡其他人同時患瘧疾,伴有嘔吐、脅肋疼痛、畏寒不渴、苔色微白,孟英用小柴胡湯治療,三次後痊癒。

王耕蘭的妻子,素來有胃痛,近期又發寒熱。醫生用溫補的方法治療(這是肝鬱證,不是瘧疾),病情漸漸發展到胸部痞悶、嘔吐呃逆、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舌頭紅絳、臉色發紅、腳冷出汗,瘧疾依然持續。孟英用元參、犀角、石膏、石菖蒲、連翹、杏仁、貝母、旋覆花、竹茹、枇杷葉、竹黃、柿蒂、竹瀝、鬱金等藥物(這些藥都是為了糾正之前的溫補誤治,疏肝理氣化痰),並服用萬氏牛黃清心丸,服藥數次後痊癒。

潘祥行在外患瘧疾,乘船回家找孟英治療。孟英診斷:苔膩脈軟,是伏邪(潛伏的邪氣)所致,與一般的瘧疾不同。風寒藥一點都不能用,薑棗也一點都不能喝。於是給他用知母、黃芩、橘皮、半夏、滑石、樸硝、杏仁、石斛、花粉、省頭草等藥物,一劑藥後病情就好轉了。類似這樣的病例很多,這裡只記錄一二。

陳足甫的妻子,懷孕九個月患瘧疾,眼睛睜不開,口渴出汗,大便稀溏,氣短。醫生用滋陰清解的方法治療,幾劑藥無效。改用小柴胡湯一劑後,出現咽喉疼痛、舌頭發黑、心絞痛。陳足甫的父親仰山聽到後,懷疑胎兒有問題,請孟英診治。孟英診斷:右脈洪滑,雖然舌頭發黑,但胎兒安好。疾病是伏暑引起的,滋陰的方法藥物太滋膩。小柴胡湯是治療瘧疾的主要方劑,古人認為它是和解的方劑,但要明白它是傷寒病的和解方劑。

在溫病、暑病等證候中,不論手足厥逆等症狀,人參、半夏、薑棗等藥物都不能輕易使用。雖然黃芩性苦寒,但仲景在治療傷寒時,還有「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的記載。古人用藥嚴謹,後人為什麼不仔細體會呢?孟英用竹葉石膏湯治療,四劑後瘧疾痊癒。因便秘、口渴不止,用了幾劑甘涼潤澤的藥物。突然腹鳴瀉,懷疑是寒涼藥物引起的,孟英說:我應該用涼藥來治療。

其他人都不理解他的意思,一上午都在問他,很多話沒記下來。果然,用白頭翁湯兩劑後痊癒。等到秋季分娩後,發熱但不哺乳,惡露淡少。家人想用生化湯,孟英急忙阻止,說:這樣會損傷陰血,怎麼能胡亂懷疑瘀血停滯而攻之呢?於是用西洋參、生地、茯苓、石斛、女貞子、旱蓮草、甘草大劑量治療,幾天後就好了。後來因為生氣,少腹脹痛如癥瘕,疼痛夜間加重。

人們又懷疑是涼藥導致瘀血停滯,孟英詳細解釋。他用橘核、橘葉、橘絡、楝實、肉蓯蓉、木香、梔子炭、烏藥、絲瓜絡、海藻、藕節、石斛、兩頭尖等藥物治療,外用蔥頭搗爛貼敷。兩劑藥後,腹部雷鳴,周身出汗,疼痛停止。人們見她出汗,擔心虛脫,急忙請孟英來看,孟英說:這是氣機通暢,病就好了。但脈象細數,陰津大傷,苔黃口苦渴,急需滋補。

但臟腑功能受阻,滋膩的藥物難以服用,於是採用濡養八脈的方法。服藥後諸症都消除了,睡眠和飲食都正常了。因為她平素鬱結,容易犯痧氣,經常胃痛,多次反覆。孟英全力治療,終於轉危為安,漸漸地使用滋補藥物而痊癒。瘧疾也要根據經絡來治療。如果陽明經的瘧疾,主要用白虎湯為主藥。怎麼可能只用小柴胡湯就能治癒所有瘧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