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5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6)

1.

秋杪聞其沒於奧江外科家。少年博學,惜哉!余郵挽一聯云:傾蓋相知,詎成永訣。著書未竟,遽赴修文。知渠方注顧亭林先生《肇域志》,而即病也。其夫人即於秋杪起患赤痢,延至次年春杪,證已頻危。適余遊鴛湖,往視之。晝夜三四十行,汛斷肌消,少腹素有聚瘕,躍躍而動,氣衝胸下,絞痛難堪,仰不能眠,飢不能食,口乾舌絳,五熱溺無,頭項汗頻,音低色奪,脈來細數,右軟尺空。

是久積憂勞,兼傷哀痛,真陰素弱,豈可與常痢同觀?以沙參、熟地、黃連、黃柏、白頭翁、秦皮、冬蟲夏草、枸杞、橘核、白薇,用藕、苡、燕窩煮湯煎藥。服二十劑。余遊瀛洲,轉禾復診。脈和痢減,安穀能眠,痛止溺行,面有華色。改用人參、熟地、龜板、歸身、黃連、黃柏、枸杞、白薇、薏苡、砂仁,以藕湯煎成,入阿膠烊服而愈。

白話文:

秋天將盡時,聽說外科醫生沒於奧江。他年輕有為,博學多才,可惜英年早逝!我曾為他寫了一副挽聯:「一見如故,怎料永別;著作未成,遽然辭世。」我知道他當時正注釋顧炎武先生的《肇域志》,就病倒了。他的夫人也在秋末患上赤痢,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將盡,病情都非常危急。我恰好遊覽鴛湖,前去探望。她日夜腹瀉三四十次,體力衰竭,消瘦至極,下腹部素來就有腫塊,腫塊跳動不安,氣往上衝,胸腹絞痛難忍,仰臥不能入睡,飢餓難食,口乾舌紅,沒有尿意,頭項卻經常出汗,聲音低弱,面色蒼白,脈象細弱數,右寸脈虛弱無力。

這是長期憂慮勞累,加上悲傷痛苦所致,本就陰虛體弱,怎能和一般的痢疾等同看待?我用沙參、熟地黃、黃連、黃柏、白頭翁、秦皮、冬蟲夏草、枸杞子、橘核、白薇,用蓮藕、薏苡仁、燕窩煮湯煎藥。服用二十劑後,我到瀛洲遊覽,再到禾地複診。她的脈象平和,痢疾減輕,能進食,能睡眠,疼痛停止,排尿正常,面色也紅潤起來。我改用人參、熟地黃、龜板、當歸、黃連、黃柏、枸杞子、白薇、薏苡仁、砂仁,用蓮藕湯煎藥,再加入阿膠烊化服用,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