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一 (49)
卷一 (49)
1. 暑
病者疲憊已極,沉寐三晝夜,人皆危之,孟英曰:聽之,使其陰氣之來復,最是好機。醒後尚有微熱譫語,藥仍前法。又旬日,始解一次黑燥大便,而各恙悉退。惟口尚渴,與大劑甘涼以濡之。又旬日大解甫得復行,色始不黑,乃用滋陰填補而康。(此證不遇孟英必成虛損,訖無知其為伏暑者,雖死亦不知前藥之誤也。
)
仲夏淫雨匝月,氾濫為災。季夏酷暑如焚,人多熱病。有沈小園者,患病于越。醫者但知濕甚,而不知化熱。投以平胃散數帖,壯熱昏狂,證極危殆。返杭日,渠居停吳仲莊浼孟英視之。脈滑實而數,大渴溲赤,稀水旁流,與石膏、大黃數下之而愈。仲莊欲施藥濟人,托孟英定一善法。
孟英曰:余不敢師心自用,考古惟葉天士甘露消毒丹、神犀丹二方,為濕溫、暑疫最妥之藥。一治氣分,一治營分,規模已具。即有兼證,尚可通融。司天在泉,不必拘泥。今歲奇荒,明年恐有奇疫。但甘露二字,人必疑為大寒之藥;消毒二字,世人或誤作外證之方,因易其名曰普濟解疫丹。吳君與諸好善之家,依方合送,救活不知若干人也。
附:普濟解疫丹(雍正癸丑葉天士先生定)
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五兩),木通(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各四兩)。
上藥曬燥,生研細末。(見火則藥盡熱。)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或以神麯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孟英自注云: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按《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旺,天乃漸溫。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旺,地乃漸濕。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溫熱暑疫之病。則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秘,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證。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
而薄滋味,(家慈每於夏季茹素,且云汝輩為醫者當知之。吾見疫癘流行之歲,無論貧富無可避之。總由不知堅壁清野之故耳。試看茹素者,獨可不染,豈非胃中清虛,邪不能留乎?旨哉斯言!特謹識之。)遠酒色,尤為闢疫之仙方。智者識之。醫家臨證,能准此化裁,自可十全為上。
(上參喻嘉言、張石頑、葉天士、沈堯封諸家。)
附:神犀丹
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直生地(冷水洗淨浸透,搗絞汁)、銀花(各一斤,如有鮮者,搗汁用尤良),糞清、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飛淨青黛代之),香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
白話文:
[暑]
病人極度疲憊,昏睡三天三夜,大家都認為情況危急。孟英說:聽其自然,讓陰氣自行恢復,這是最好的時機。醒後仍有輕微發熱和譫語,藥方仍照舊。又過了十天,才解了一次黑色乾燥的大便,其他症狀也都消失了。只是仍然口渴,就給他服用大量甘涼的藥物來滋潤身體。又過了十天,大便才恢復正常,顏色不再發黑,於是改用滋陰補益的藥物,病人就康復了。(如果沒有孟英,這個病人必然會變成虛損,根本沒人知道這是伏暑,即使死了也不知道之前的治療是錯誤的。)
仲夏淫雨連綿一個月,造成洪澇災害。季夏酷暑難耐,許多人患上熱病。有個叫沈小園的人在越地患病,醫生只知道他濕邪過重,卻不知道濕邪化熱,便用平胃散幾劑,結果導致他壯熱神昏,病情危急。回杭州的路上,他在吳仲莊家暫住,請孟英診治。孟英診其脈象滑數有力,病人極度口渴,小便赤紅,稀水樣大便,孟英便用石膏、大黃等藥物瀉下幾次,病就好了。吳仲莊想用這個藥方救治更多的人,便請孟英確定一個有效的方子。
孟英說:我不敢憑自己的想法用藥,查閱古籍發現葉天士的甘露消毒丹、神犀丹兩方,是治療濕溫、暑疫最有效的藥物。一個治氣分,一個治營分,治療的原則已經很完善了。即使有其他兼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天時變化無常,不必拘泥於古方。今年災荒嚴重,明年恐怕會有大規模的瘟疫。但“甘露”二字,人們會誤認為是寒涼之藥;“消毒”二字,世人可能誤解為治療外感疾病的方子,因此我將其改名為普濟解疫丹。吳先生和其他樂善好施的人們,根據這個方子製作藥物施予病人,救活了無數人。
附:普濟解疫丹(雍正癸丑葉天士先生定)
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五兩),木通(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各四兩)。
以上藥物曬乾,研磨成細粉。(見火則藥盡熱。)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沖服,每日二次。也可以用神麴糊成丸子,如彈子般大小,用開水化服。
孟英自注:這是治療濕溫時疫的主方。根據《六元正紀》,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旺,天氣逐漸變暖;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旺,天氣逐漸變濕。溫濕之氣蒸騰,再加上烈日酷暑,天氣炎熱異常。人處於氣候交替之中,吸入這股暑熱之氣,滯留體內不散,就會導致溫熱暑疫。症狀表現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體酸痛、咽喉腫痛、斑疹、黃疸、面部腫脹、口渴、小便赤紅、大便秘結、嘔吐腹瀉、瘧疾、痢疾、淋濁、瘡瘍等。只要觀察病人舌苔是淡白、厚膩還是乾燥發黃,就能判斷暑濕熱疫之邪是否仍在氣分,用此丹治療,效果顯著。
而飲食清淡,(家母每年夏天都吃素,還說你們做醫生的應該知道這個道理。我見瘟疫流行的年份,無論貧富都難以倖免,都是因為不知道要清心寡慾、預防疾病。試想那些吃素的人,獨獨沒有染病,難道不是因為胃中清虛,邪氣無法停留嗎?這句話意味深長!我特地記下來。)遠離酒色,更是預防瘟疫的妙方。聰明人自然會明白。醫生們在臨床診治時,能夠根據這個方子化裁運用,就能達到最佳效果。
(以上參考喻嘉言、張石頑、葉天士、沈堯封諸家醫書。)
附:神犀丹
犀角尖(磨成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鮮生地(冷水洗淨浸透,搗爛取汁)、金銀花(各一斤,如有鮮品,用鮮品搗汁更好),大便清液、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沒有則用飛淨青黛代替),香豉(八兩),玄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