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一 (47)
卷一 (47)
1. 暑
時夜已半,孟英往視,曰:既受暑熱,復為冷飲,冰伏胸中,大氣不能轉旋,是以肢冷脈伏,二便不行。速取六一散一兩,以淡鹽湯攪之,澄去滓,調下紫雪丹一錢。(藉辛香以通冰伏之氣,用意精妙。)翼日再診,脈見胸舒,溺行肢熱,口乾舌絳,暑象畢呈,化而為瘧,與多劑白虎湯而愈。
丙午舉於鄉。(認證既確,治法又極精妙,真可謂萬世法程。)
金曉耕,發熱二旬,醫與表散,竟無汗泄。嗣與溫補,而大解泄瀉,小水不行,口乾肌削,勢瀕於危。胡秋紉薦孟英診之,右寸獨見沉數,曰:暑熱錮於肺經耳。與白虎、葦莖、天水,加芩、桔、杏、貝為方。服後頭面㾦疹遍發,密無針縫,明如水晶光。人皆危之,孟英曰:此肺邪得泄也。
果膚潤熱退,瀉止知飢。又服甘涼濡潤二十餘劑,㾦疹始愈,亦僅見之證也。(此溫證之輕者,用藥合法,故其愈甚速。)
汪子與病革,始延孟英視之,曰:陰虛之質,暑熱膠錮,殆誤投補藥矣。乃叔少洪云:侄素孱弱,醫投熟地等藥十餘劑耳。孟英曰:暑熱證,必看邪到血分,始可議用生地,何初病即進熟地?豈僅知稟賦之虛,未睹外來之疾耶?昔賢治暑,但申表散溫補之戒,詎料今人於律外更犯滋膩之辜?而一誤至此,略無悔悟,不啻如油入面,如膠投漆,將何法以挽回哉!越日果卒。夫小米舍人僅此一脈,完姻未久,遽爾珠沉,殊為慘然。
冬間吳忻山亦惟一子,素稟虛怯,滋補頗投。醫者不察其患溫發熱,僉謂陰虛,競投滯膩培元之劑。乃至舌黑卷短,唇焦溺赤。孟英一診即云不救。顧聽泉竭力圖維,終不能愈。按虛人受感,每蹈此轍,特錄以為戒。
金朗然之母,偶發脘疼嘔吐。醫與溫補藥,初若相安,漸至畏寒不寐,四肢不仁。更醫云是風痹,仍投溫補。因而不飢不食,二便不行,肌肉盡削,帶下如溺,始延孟英診之,曰:暑伏脾胃耳。其多投溫補而不遽變者,以熟地等陰柔膩滯為之挾制也。然津氣灼爍而殆盡,脂液奔迫以妄行,治節無權,陽明涸竭,焉能衛皮毛而暢四肢,利機關以和九竅哉。與白虎湯加西洋參、竹茹、橘皮、絲瓜絡、石斛、花粉、竹瀝、海䖳。
連進二十劑,始解黑矢而各恙漸安。嗣與和肝胃、調八脈以善後,遂愈。李某向患脘痛,孟英頻與建中法獲瘳。今秋病偶發,他醫診之,聞其溫補相投,徑依樣而畫葫蘆。服後耳閉腿疼,不飢便滯。仍就孟英視之,曰:暑邪內伏,誤投補藥使然,治宜清滌為先。彼不之信,反疑為風氣,付外科灼灸,遂致筋不能伸而成錮疾。
孟英曰:此證較金病輕逾十倍,惜其惑於淺見,致成終身之患。良可嘆也!獨怪謀利之徒,假河間太乙針之名,而妄施毒手。舉國若狂,竟有不惜重價,求其一針,隨以命殉之者,吾目擊不少矣。夫《內經》治病,原有熨之一法,然但可以療寒濕凝滯之證。河間原方,惟二活、黃連,加麝香、乳香耳,主治風痹。
白話文:
[暑]
半夜,孟英前去探視病人,說:您既受了暑熱,又喝了冷飲,寒氣積在胸中,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以四肢冰冷,脈象隱弱,大小便不通。趕快服用六一散一兩,用淡鹽水調勻,澄清藥渣後,再服用紫雪丹一錢。(用辛香之物來疏通寒邪,用藥精妙。)第二天再診,脈象顯示胸部舒暢,小便通暢,四肢溫熱,口乾舌紅,暑邪的症狀完全顯現,轉化為瘧疾,服用多次白虎湯後痊癒。
丙午年考中鄉試。(診斷準確,治療方法也極其精妙,堪稱萬世典範。)
金曉耕發熱二十天,醫生給他用解表藥,卻沒有出汗;接著又用溫補藥,反而引起嚴重腹瀉,小便不通,口乾肌膚消瘦,情況危急。胡秋紉推薦孟英診治,孟英診脈發現右寸脈沉而數,說:暑熱停滯在肺經。於是處方白虎湯、葦莖湯、天水湯,並加入黃芩、桔梗、杏仁、貝母。服藥後,頭面部遍佈疹子,密密麻麻,像水晶一樣透明。大家都認為情況危急,孟英卻說:這是肺邪排出體外的表現。
果然,皮膚濕潤,發熱退去,腹瀉停止,恢復食慾。又服用甘涼滋潤的藥物二十多劑,疹子才痊癒,這也是少見的病例。(這是溫病輕症,用藥得當,所以痊癒很快。)
汪子病危,才請孟英診治,孟英說:他是陰虛體質,暑熱阻塞經絡,恐怕是誤服了溫補藥。汪子的叔父說:我侄子素來體弱,醫生給他用了熟地黃等溫補藥十多劑。孟英說:暑熱病,必須觀察邪氣是否進入血分,才能考慮使用生地黃,為何一開始就用熟地黃?難道只知道體質虛弱,卻沒看到外邪入侵嗎?古人治療暑熱,都告誡不要服用溫補藥,沒想到現在的人不僅不遵守醫囑,還服用滋膩厚重的藥物,犯了大錯!這次誤診導致病人病危,竟然沒有絲毫悔過之意,如同油入面,膠投漆,怎麼還能挽回呢!第二天,汪子果然去世了。小米舍人只有一脈單傳,婚後不久就去世了,令人悲痛。
冬天,吳忻山唯一的兒子,體質虛弱,長期服用滋補藥物。醫生沒有察覺他患的是溫熱病,都認為是陰虛,紛紛使用滯膩的補益藥物。結果導致舌苔黑而短縮,嘴唇焦裂,小便赤紅。孟英一診斷就說無法救治。顧聽泉盡力搶救,最終還是沒有治癒。虛弱的人受邪,常常會犯這種錯誤,特地記載下來作為警示。
金朗然母親偶爾發生胃脘疼痛、嘔吐。醫生給她用溫補藥,起初好像沒事,漸漸出現畏寒、失眠、四肢麻木等症狀。另一個醫生認為是風痹,仍然使用溫補藥。因此病人不飢不食,大小便不通,肌肉消瘦,白帶如小便一樣,才請孟英診治。孟英說:暑邪伏在脾胃。之所以服用溫補藥後症狀沒有立即惡化,是因為熟地黃等陰柔滯膩的藥物抑制了病情發展。然而津液被灼傷殆盡,脂液妄行,治療失去方向,陽明經氣枯竭,怎麼還能保護皮膚、暢通四肢,使九竅通利呢?於是孟英使用白虎湯,並加入西洋參、竹茹、橘皮、絲瓜絡、石斛、花粉、竹瀝、海藻。
連續服用二十劑,才排出黑便,其他症狀也漸漸好轉。之後服用和胃、調和八脈的藥物調理,病就痊癒了。李某以前患胃痛,孟英多次使用建中湯法治愈。今秋他再次發病,其他醫生診治,聽說他以前服用過溫補藥,便依樣畫葫蘆。服藥後,耳朵閉塞,腿痛,不飢、大便秘結。他又去請孟英診治,孟英說:暑邪內伏,誤服溫補藥導致的,治療應該先清熱解毒。他不相信,反而懷疑是風邪,請外科醫生用灸法治療,結果導致筋脈攣縮,成為慢性病。
孟英說:這個病例比金曉耕的病情輕十倍不止,可惜他被淺見迷惑,導致終身殘疾,真是令人惋惜!尤其可恨的是那些唯利是圖的人,打著河間太乙針的名號,濫施毒手。全國上下都瘋狂地追逐,竟然有不惜重金,求其一針,甘願付出生命的,我親眼見過不少!《內經》治病,本來有熨法,但只能治療寒濕凝滯的病症。河間的原方,只有二活、黃連,加麝香、乳香,主要治療風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