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4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6)

1.

劉廉方,常州名士也。在西湖受暑,移榻於崔仲遷別駕處,醫治垂危。莊芝階舍人,拉孟英往診之。裸臥昏狂,舌黑大渴,溺赤便秘,脈數而芤,與犀角地黃湯加減服之。神識已清,略能進粥。次日復診,頗知問答,大有生機,仍處甘涼法以贈之,並囑伊格外謹慎。而越日,莊半霞詣孟英偕往診視,見其目張睛瞪,齒露唇焦,氣喘汗出,揚手擲足而不可救藥也。眾楚交咻,謂是寒涼藥凝閉而然。

孟英曰:病之宜涼宜熱,汝輩不知也。脈乃皮里之事,汝等不見也。吾亦不屑為之爭辨。惟目瞪唇焦,人所共睹,則其死於何藥,自有定論。遂拂衣出,半霞再三請罪,孟英曰:俗人之見,何足介懷,是非日後自明,於我心無慊焉。第斯人斯病,皆可惜也。既而始知有人主熱藥以僨事,豈非命耶?僅二載而仲遷病,孟英聞之曰:殆矣。

蓋知其陰虛而受暑濕,恐主藥者未必能悔悟於前車也。後果聞其廣服溫補之劑,以致真陰竭絕而死。覆轍相尋,迷而不醒,可哀也已。

五月下旬,天即酷熱異常,道路受暑而卒死者甚多,即古所謂中暍也。而不出戶庭之人,亦有是病,延醫不及,醫亦不識此證。雖死身不遽冷,且有口鼻流血者。孟英曰:是暑從吸入,直犯心臟也。惟新產婦人,陰血大去,熱邪易襲,故死者尤多。奈愚者不知因時制宜,尚扃其窗戶,幕以簾幃,環侍多人,皆能致病。

又粗工不察天時、人秉之不齊,動輒生化湯,以致覆杯而斃者比比。即沙糖酒亦能殺人,不可不慎。孟英曰:六一散,既清暑熱,又行瘀血。當此酷暑之令,誠為產後第一妙方。特為拈出,幸救將來。孟英曰:吾聞姚氏婦妊已臨月,腹中作痛,家人謂其將娩,急煎參湯令服。

服後痛益甚,忙喚穩婆至,已渾身赤斑,喘逆昏狂,雖知受暑,竟不及救。又曹氏婦亦懷妊臨月腹痛,家人疑其欲產,而煎參湯,迨湯成痛已止。察其情景,知不即娩。然炎威甚烈,參湯久存欲壞,其姑云:婦既未娩,豈可服參滯胎。我體素虛,常服補劑,參湯定亦相宜,遂服之。

甫下咽,即覺氣悶躁擾,霎時危殆,多方拯治,逾刻而終。予按富貴人之死於溫補者,固為常事。當酷暑之令,漫不少懲,誠下愚之不可移矣。附錄於此,以冀司命之士,鑑而戒之。

陳某自黔來浙,一小兒發熱肢搐,幼科與驚風藥,遂神昏氣促,汗出無溺。適孟英至而視之,曰:暑也。令取蕉葉鋪於泥地,與兒臥之。投以辰砂六一散,加石膏、知母、西洋參、竹葉、荷花露,一劑而瘳。繼有胡氏女病略同,兒科云不治,因懇於孟英,亦以此法活之。

潘紅茶方伯之孫翼廷,館於許雙南家。酷熱之時,啜冷石花一碗,遂致心下痞悶,四肢漸冷,而上過肘膝,脈伏自汗。方某診謂陽虛陰暑,脫陷在即,疏大劑薑、附、丁、桂,以回陽。雙南在蘇,其三郎杏書駭難主藥,邀族人許芷卿診而決之。芷卿雲:此藥斷不可投。第證極危急,須逆孟英商之。

白話文:

[暑]

劉廉方,常州的名士。他在西湖中暑,移到崔仲遷別駕家中休養,病情危急。莊芝階舍人,請孟英醫生前去診治。病人裸臥神志不清,舌頭發黑口渴,小便赤色便秘,脈搏快速而虛弱,孟英醫生為他加減犀角地黃湯。服藥後,病人神志清醒,略能進食稀粥。第二天複診,病人已能回答問題,病情好轉,孟英醫生繼續用甘涼的藥方治療,並囑咐他格外小心。然而,第二天,莊半霞又和孟英醫生一起去看望病人,發現病人眼珠突出,嘴唇乾裂,呼吸急促,出汗,手腳亂動,已經回天乏術。眾人議論紛紛,認為是寒涼的藥物凝滯阻塞導致的。

孟英說:「疾病該用涼藥還是熱藥,你們都不懂。脈象是皮膚內部的反應,你們也看不出來。我懶得和你們爭辯。只是病人眼珠突出,嘴唇乾裂,眾人都看得到,他死於哪種藥物,自然會有結論。」於是拂袖而去。莊半霞多次道歉,孟英說:「俗人的看法,不足掛懷,是非對錯日後自然會明瞭,我心中問心無愧。只是這病人和這場病,都令人惋惜啊!」後來才知道有人擅自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真是命運弄人!僅僅兩年後,崔仲遷也生病了,孟英聽說後說:「危險了!」

他明白崔仲遷是陰虛體質,又受暑濕之邪,恐怕用藥的人也不會從前車之鑑中吸取教訓。後來聽說他大量服用溫補的藥物,以致真陰耗竭而死。重蹈覆轍,迷而不悟,令人悲哀!

五月下旬,天氣異常酷熱,路上因中暑而死的人很多,就是古人所說的「中暍」。即使不出門的人,也有人患這種病,延誤治療,醫生也不認識這種病症。雖然死後身體不立即冰冷,而且還有的口鼻流血。孟英說:「這是暑熱從呼吸道侵入,直接侵犯心臟。尤其是產後婦女,陰血大量流失,容易被暑熱侵襲,所以死亡的人更多。可惜愚昧的人不懂得根據時令調整治療方法,仍然緊閉門窗,掛上簾幕,圍繞很多人,這些都會導致疾病。」

還有粗心的醫生不觀察天時、人的體質差異,動不動就使用生化湯,以至於因藥物不當而死亡的人屢見不鮮。就連沙糖酒也能致人死命,不可不慎。孟英說:「六一散,既能清暑熱,又能行瘀血,在盛夏酷暑,是產後婦女的第一妙方。我特地提出來,希望能救治將來的人。」孟英又說:「我聽說姚氏婦女懷孕臨產,肚子疼,家人以為她要生產,急忙煎煮人參湯給她喝。服藥後疼痛加劇,趕緊請穩婆來,已經渾身出現紅斑,呼吸困難,神志不清,雖然知道是中暑,卻來不及搶救。又曹氏婦女也懷孕臨產肚子疼,家人懷疑她要生產,就煎煮人參湯,等湯熬好,疼痛已經停止。觀察她的情況,知道她沒有立即生產。但天氣炎熱,人參湯放久了就要變質,她婆婆說:『婦女還沒生產,怎麼能服用人參滯留胎氣呢?我體質虛弱,經常服用補藥,人參湯一定也適合我。』於是就服用了。

剛咽下去,就覺得氣悶煩躁,瞬間危急,雖然多方搶救,不到一刻鐘就死了。我認為富貴人家死於溫補藥物的,本來就是常事。在盛夏酷暑,還不吸取教訓,真是愚不可及!我把這些記載下來,希望那些治病救人的醫生能以此為鑑,引以為戒。」

陳某從貴州來到浙江,他的一個小孩發熱抽搐,兒科醫生認為是驚風,用驚風藥治療,結果小孩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出汗,沒有小便。恰好孟英路過,診視後說:「這是中暑。」讓取芭蕉葉鋪在泥地上,讓孩子睡在上面。給孩子服用辰砂六一散,加入石膏、知母、西洋參、竹葉、荷花露,一劑藥就痊癒了。後來胡氏的女兒也得了差不多的病,兒科醫生說治不好,於是向孟英求助,孟英也用這種方法救活了她。

潘紅茶方伯的孫子翼廷,寄宿在許雙南家。酷暑時節,他喝了一碗冷石花,結果引起心下痞悶,四肢漸漸冰冷,冰冷的範圍超過了肘膝,脈象微弱,自汗。方某醫生診斷為陽虛陰暑,病情危急,開了大劑量的生薑、附子、丁香、桂枝,來回陽。許雙南在蘇州,他的兒子許杏書對藥物使用比較謹慎,邀請族人許芷卿診治並決定用藥。許芷卿說:「這種藥絕對不能用。」但病情非常危急,必須要請教孟英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