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一 (2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9)

1. 冬溫

本朝乾綱丕振,雀頂尚紅,冠飾朱纓,口燔菸草,皆為陽盛之象,是以火證偏多。夫藥者補偏之物,醫為救弊之人,豈可不識此大氣運,而硜硜然泥夫司天在泉以論治,何異癡人說夢耶。安徽人程某,在余姑丈許辛泉典中司會計。仲冬患感,醫者聞其病前一日,曾啖生蘆菔一枚,而大便又溏,苔色又白。

今年又為濕土在泉,遂指為中虛寒濕之病,參朮附桂,多劑率投,馴致舌黑神昏,尚疑為大虛之候。禾中沈柳衣見之,知其藥誤,另招張鏡江診之,曰:冬溫也。連與犀角地黃湯而無起色。二十日外,始乞孟英視焉。舌縮底絳,苔黑如漆,口開莖萎,脈細數而弦,右則按之如無。

陰液盡爍,溫毒深蟠,甘露瓊漿,不能復其已竭之津矣。俄而果敗。

顧子襄體素豐,患頤腫,醫投升散之藥,神昏氣逆,鼻衄大流。伊舅氏朱生甫明經為延孟英視之,面赤音低,不眠脘悶,大渴溺赤,脈滑數而洪,曰:冬溫也。其苔色白而不燥者,內有伏痰耳;便瀉如水者,肺熱下迫大腸耳,豈可以為寒乎?予犀角,元參、旋覆、梔、芩、射干、竹茹、通、銀花、石菖蒲服之,衄止神清,瀉亦不作,去犀、射,加花粉、貝母。服二劑,解堅矢,吐膠痰,知飢熱退而愈。

繼有朱氏子,右頸腫突,外科圍藥甚痛,身熱不飢。孟英診曰:冬溫耳,非患癰也。敷藥亟令洗淨,另以芙蓉葉杵爛塗之。投以清解肺衛藥,數日而痊。

朱介眉,年逾花甲,患感於季冬。初服溫散,苔色遂黑。即投白虎,胸脅大疼,面赤不眠,口乾氣逆,音低神憊,溺赤便溏,醫者僉云不治。孟英切脈虛數而弦,是真陰素虧,痰多氣鬱。今年自夏徂冬,亢旱已極,所伏之邪,無非燥熱。稍一溫散,火即燎原。一見黑苔,即投白虎。

而不知其樞機窒滯,氣道未舒,且陰液耗傷,亦非白虎湯僅能滌熱者之任也。予沙參、葦莖、竹茹、冬瓜子、絲瓜絡,展氣開痰;蓯蓉、當歸、紫石英、冬蟲夏草,潛陽鎮逆。覆杯即減,旬日而瘥。

三舍弟拜楓之室,汛後患感,孟英視曰:冬溫也,而營分素虧,左腹聚氣。肝陽爍液,痰阻樞機。脈數而虛,黃苔滿布,腰疼礙於呼吸,口淡不飢不渴,嗽則欲嘔,溲熱便秘,當變法治之。初授蔥、豉、連、楝、梔、薇、延胡、絲瓜絡、竹茹,少加蘇葉。服二劑,解溏矢,苔稍化而身熱退。

起榻梳髮,復發熱,脈尚數,改用南沙參、枇杷葉、橘、斛、梔、薇、芩、翹、蘆菔。服二帖,脈數漸退,大解復行,心悸汗多,時或發熱,聞有譫語,脅痛不飢,苔色根黃,即參養血。以北沙參、歸身、石英、丹參、茯苓、黃連、萎蕤、甘草、小麥、紅棗核為方。服三帖,虛熱不作,譫語亦休,大解已堅,夜不成寐,不飢胸痞,痰滯未清也。

白話文:

冬溫

那年朝廷國運昌盛,處處呈現陽盛之象:官帽上的裝飾鮮紅奪目,人人嘴裡叼著煙草,因此火症的病人特別多。藥物是治療偏頗之症的,醫生是救治病患的,怎能不了解這時代的大氣運,而一味拘泥於古法,憑藉對天地陰陽的推測來診治呢?這豈不是痴人說夢?

安徽人程某,在我姑丈許辛泉在典當行做會計。仲冬時節患了感冒,醫生聽說他生病的前一天吃了生蘿蔔,而且大便溏瀉,舌苔發白,又值那年濕土當令,便診斷為體虛寒濕,於是處方參、朮、附子、桂枝等溫補藥物,用了許多劑,結果導致舌頭發黑,神志昏迷,醫生還誤以為是大虛。禾中沈柳衣看見了,知道是藥物用錯了,又請張鏡江診治,張鏡江診斷為冬溫病。於是連續使用犀角地黃湯,卻不見好轉。二十多天后,才請孟英診治。病人舌頭縮短,舌質絳紅,舌苔黑如漆,張口呼吸,呼吸急促,脈象細數而弦,右側脈象按之幾乎摸不到。陰液已經耗盡,溫毒深入,再好的藥物也無法補充已經枯竭的津液了。不久果然去世了。

顧子襄本來身體強壯,患了腮腺腫脹,醫生使用了升麻葛根湯類的發散藥物,結果導致神志昏迷,氣逆,鼻出血不止。他的舅舅朱生甫請孟英診治,病人面色發紅,聲音低微,失眠,脘悶,口渴,小便赤黃,脈象滑數而洪大,孟英診斷為冬溫。病人舌苔白而不乾燥,是因為體內有伏痰;大便如水樣瀉,是肺熱下迫大腸,怎麼能說是寒症呢?孟英用犀角、元參、旋覆花、梔子、黃芩、射干、竹茹、通草、銀花、石菖蒲等藥治療,鼻出血停止,神志清醒,腹瀉也不再發生。然後去掉了犀角、射干,加了花粉、貝母。服用了兩劑藥,大便通暢,吐出膠樣痰,飢餓感恢復,發熱退去,病就好了。

後來朱氏的兒子,右側頸部腫塊突出,外科用藥包紮,疼痛難忍,發熱,不飢餓。孟英診斷為冬溫,並非癰腫。馬上讓洗掉外敷藥物,用芙蓉葉搗爛外敷。再用清解肺衛的藥物治療,幾天就好了。

朱介眉,年過六十,季冬時節患病。起初服用溫散藥物,舌苔就變黑了。於是改用白虎湯,結果胸脅劇痛,面色發紅,失眠,口乾,氣逆,聲音低微,精神萎靡,小便赤黃,大便溏瀉,其他醫生都說不治了。孟英診脈,脈象虛數而弦,這是真陰虧損,痰多氣鬱。那一年從夏天到冬天,乾旱極其嚴重,潛伏的邪氣都是燥熱的。稍微服用溫散藥物,火邪就蔓延開來。一看到黑苔就用白虎湯,卻不知道他的病機是氣機阻滯,氣道不通暢,而且陰液耗傷,白虎湯單純清熱的作用是起不了作用的。孟英用沙參、葦莖、竹茹、冬瓜子、絲瓜絡等藥疏通氣機,化痰開竅;用蓯蓉、當歸、紫石英、冬蟲夏草等藥滋陰潛陽,平息逆氣。服藥後病情很快減輕,十天左右就好了。

我的三弟媳婦,汛期後患病,孟英診斷為冬溫,而且營血和陰液都虧損,左腹部脹滿。肝陽過亢傷陰,痰液阻礙氣機。脈象數而虛,舌苔黃厚,腰痛影響呼吸,口淡不飢不渴,咳嗽時想嘔吐,小便熱,大便秘結,應該改變治療方法。一開始用蔥、豉、連翹、楝實、梔子、薇菜、延胡索、絲瓜絡、竹茹,少加蘇葉。服用了兩劑,大便通暢,舌苔稍微轉化,發熱退去。

能下床梳頭了,又發熱,脈象仍然數,改用南沙參、枇杷葉、橘皮、石斛、梔子、薇菜、黃芩、羌活、蘿蔔子。服用了兩劑,脈象數減慢,大便通暢,但出現心悸汗多,間或發熱,說胡話,脅痛,不飢餓,舌苔根部黃色,於是用補益陰血的藥物。用北沙參、當歸、紫石英、丹參、茯苓、黃連、萎蕤、甘草、小麥、紅棗核組成方劑。服用了三劑,虛熱不再,胡話也不說了,大便也正常了,但是晚上睡不著覺,不飢餓,胸部痞悶,痰滯還沒有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