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一 (28)
卷一 (28)
1. 冬溫
沈大愧服,一遵孟英設法。既而吐痰漸少,納穀頗適,兩脅又添辣痛。孟英診脈,左關弦數,曰:必犯忿怒矣。詰之果然。加梔、楝、旱蓮、女貞、生白芍、綠萼梅等,數服各恙皆安。膚蛻成片,而右腿腫痛不能屈伸。或疑風氣,思用艾灸,孟英急止之曰:此陰虧耳,誤灸必成廢疾。
吾以妙藥奉贈,但不許速效也。疏方以西洋參、熟地黃、蓯蓉、桑椹、石斛、木瓜、歸、芍、二冬、杞、菊、楝實、牛膝,加無核白蒲桃干為劑,久服果得向愈。越三載以他疾終。
吳馥齋室,春間娩子不育,汛事亦未一行。偶患嘔吐發熱。眩暈心嘈,大解溏泄,口渴溲痛。或疑其娠,或疑為損,孟英診曰:產及一載,而經不至,腹不脹,脈弦緩,非娠非損,乃血虛痰滯,而感冬溫也。以羚羊、淡豉、竹茹、白薇、梔子、杷葉、知母、蔥白、花粉投之,三劑熱退吐止。去蔥、豉、羚羊,加生地、甘草、橘皮,調之而愈。
張肖江妹,暮冬患感。朱某進溫散藥數服,病日劇。比孟英視之,目瞪不語,面赤氣逆,晝夜需人抱坐,四日不著枕矣。乃冬溫挾痰,誤提而氣不肅降也。以旋、赭、杏、貝、花粉、茅根、冬瓜子、紫菀、薤白、蔞仁、蘇子、石菖蒲、竹瀝為劑,蘆菔湯煎。三帖大便行而能臥矣,自言胸中迷悶,改用小陷胸合三子養親,加沙參、知母、旋、貝、竹茹、枇杷葉。數劑熱退,知飢而愈。
嗣有王炳華子患感,葉某用溫散藥而氣逆礙臥。四明老醫王秉衡,作腎虛不能納氣治,連服大劑溫補,喘嗽益劇,面浮跗腫,抬肩自汗,大渴脅痛,乞治於孟英,已半月不交睫矣。診其脈,右部弦大而強,舌根黑苔如煤者兩條,面黧形瘦。幸而大解溏泄,得能消受許多誤藥。
徑與旋、赭、黃連、枳實、栝蔞、蘇子、杏仁、紫菀、生石膏、蘆菔汁,六大劑始能就枕,而大渴不止,脘腹反形痞脹,按之堅痛。乃去旋、赭,少加白芥子、半夏、薤白。兼令日啖北梨數十枚。服旬日,胸腹皆舒,苔色盡退。唯嗽未已,改用西洋參、杏、貝、蘆根、知母、冬瓜子、花粉、柿霜、杷葉、竹瀝,十許劑嗽止,而跗腫渴瀉亦皆霍然矣。凡啖梨三百餘斤,聞者莫不詫異。
項肖卿家擁厚貲,人極好善,年甫三十五歲,體甚壯偉,微感冬溫。門下醫者進以薑桂之劑,即覺躁擾。更醫迎媚,徑用大劑溫補,兩帖後發狂莫制。又招多醫會診,僅以青麟丸數錢服之。所親梁楚生宜人聞其危,速孟英視之,業已決裂不可救藥。甚矣!服藥之不可不慎也。富貴之家,可為炯戒。
屠敬思體氣素弱,去冬因子殤於痘,醫與舒郁填陰,病日以劇,僉云不治。乃延孟英診之,兩關甚數,寸上洪滑,嗽逆痰多,臥不著枕,溺赤便難,極其畏冷。是冬溫未罷,誤補熱鬱之候。世間之死於勞損者,何嘗盡是虛證,每為補藥僨事。授以廓清肺胃之藥,周身發疥,各恙漸安。蘊伏既清,始投滋養善後。不僅病愈,次年春更得一子。
白話文:
冬溫
沈大愧服藥後,病情依孟英醫師的治療方法有所好轉,痰漸減少,食慾轉佳,但兩脅又開始疼痛。孟英診脈後發現左關脈弦數,判斷是因發怒所致,詢問後果然如此。於是孟英加用梔子、楝實、旱蓮草、女貞子、生白芍、綠萼梅等藥,服藥幾次後,諸恙皆安。之後皮膚脫落成片,右腿腫痛,無法屈伸。有人懷疑是風邪,想用艾灸治療,孟英卻阻止,認為是陰虛所致,如果艾灸反而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孟英於是贈送妙藥,但告誡病人不可求速效。處方用西洋參、熟地黃、肉蓯蓉、桑椹子、石斛、木瓜、當歸、白芍、二冬(冬蟲夏草、天冬)、枸杞子、菊花、楝實、牛膝,並加入無核白蒲桃干,病人服用很久後才逐漸好轉。三年後因其他疾病去世。
吳馥齋的妻子春天生產完孩子後,身體一直沒有恢復,也未曾來月經。偶然間患上嘔吐、發熱、眩暈、心煩、腹瀉、口渴、小便疼痛等症狀。有人懷疑是懷孕,有人懷疑是產後損傷,孟英診脈後認為,生產已一年,月經未至,肚子也不脹,脈象弦緩,既非懷孕也非產後損傷,而是血虛痰滯,感受了冬溫之邪。於是孟英用羚羊角、淡豆豉、竹茹、白薇、梔子、枇杷葉、知母、蔥白、花粉治療,三劑藥後,發熱、嘔吐停止。之後去除蔥白、豆豉、羚羊角,加入生地黃、甘草、橘皮調理,病症痊癒。
張肖江的妹妹在暮冬時節患上感冒。朱某給她服用溫散藥物,病情卻日益加重。孟英診治後,發現她眼睛直瞪瞪的,說不出話,面色赤紅,氣逆,白天黑夜都需要人抱著坐著,四天都不能睡覺。診斷為冬溫夾痰,誤用溫散藥導致氣機不能肅降。於是孟英用旋覆花、赭石、杏仁、貝母、花粉、茅根、冬瓜子、紫菀、薤白、蔞仁、蘇子、石菖蒲、竹瀝為藥,用蘆菔湯煎服。三帖藥後,大便通暢,可以臥床了。病人自述胸中悶堵,孟英於是改用小陷胸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沙參、知母、旋覆花、貝母、竹茹、枇杷葉。服藥幾劑後,發熱退去,恢復食慾,痊癒。
後來,王炳華的兒子患感冒,葉某用溫散藥治療,結果氣逆臥床不起。四明一位老醫生王秉衡,診斷為腎虛不能納氣,連續服用大劑量的溫補藥物,結果喘嗽加劇,面浮肢腫,抬肩自汗,口渴、脅痛,病情嚴重,已經半個月不能合眼了。孟英診脈後,發現右部脈弦大而有力,舌根有兩條黑色苔,像煤炭一樣,面色黧黑,形體消瘦。幸好病人還有大便溏泄,能消化掉許多誤服的藥物。
孟英於是給他用旋覆花、赭石、黃連、枳實、栝樓、蘇子、杏仁、紫菀、生石膏、蘆菔汁,六劑藥後,病人才能睡覺,但口渴不止,脘腹反而脹滿堅痛。於是孟英去除旋覆花、赭石,少加白芥子、半夏、薤白,並囑咐病人每天吃幾十個北梨。服藥十天後,胸腹舒暢,苔色褪去。唯咳嗽未止,孟英又改用西洋參、杏仁、貝母、蘆根、知母、冬瓜子、花粉、柿霜、枇杷葉、竹瀝,十幾劑藥後,咳嗽停止,肢腫、口渴、腹瀉也完全好了。病人共吃了三百多斤梨,聞者都感到驚訝。
項肖卿家境富裕,為人善良,年僅三十五歲,身體壯實,輕微感冒。家裡的醫生用薑桂之類的溫熱藥物,他反而感到煩躁不安。又換了個醫生,使用了大劑量的溫補藥物,兩劑藥後就發狂,無法控制。又請了很多醫生會診,只服用了幾錢青麟丸。他的親戚梁楚生夫人聽說他病情危急,趕緊請孟英診治,但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這件事說明用藥不可不慎,富貴人家更應以此為戒。
屠敬思體質虛弱,上個冬天兒子死於天花,醫生給他服用舒肝解鬱、滋陰的藥物,病情卻日益加重,大家都認為無法治癒。於是請孟英診治,發現兩關脈很數,寸脈洪滑,咳嗽氣逆,痰多,睡覺不能著枕,小便赤澀,大便困難,非常怕冷。這是冬溫之邪尚未痊癒,又誤服溫補藥物,導致熱邪鬱結。世上有許多人死於勞損,並不是都是虛證,很多都是因為濫用補藥造成的。孟英給他開了疏通肺胃的藥物,他全身起了疥瘡,其他症狀逐漸好轉。鬱結之邪清除後,再服用滋養的藥物,善後調養。不僅病癒,第二年春天還生了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