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勞傷

東垣云:中年以後,已行降令,清陽易陷,升舉為宜。吾師趙菊齋先生,年逾花甲,偶因奔走之勞,肛翻患痔,小溲不行,醫者擬用補中益氣及腎氣丸等法。孟英按其脈軟滑而數,苔色膩滯。此平昔善飲,濕熱內蘊,奔走過勞,邪乃下注。想由強忍其肚墜之勢,以致膀胱氣阻,溲澀不通。

既非真火無權,亦詎清陽下陷。師聞而嘆曰:論證如見肺肝。雖我自言,無此明切也。方以車前、通草、烏藥、延胡、梔子、橘核、金鈴子、澤瀉、海金砂,調膀胱之氣化而滲水,服之溲即漸行。改用防風、地榆、丹皮、銀花、荊芥、槐蕊、石斛、黃連、當歸,(後治痔漏)清血分之熱而導濕,肛痔亦平。設不辨證而服升提、溫補之方,則氣愈窒塞,濁亦上行。

白話文:

東垣說:中年以後,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陽氣容易下陷,因此應該注重提升陽氣。我的老師趙菊齋先生,年過六十,因為奔波勞累,患了痔瘡,小便不通,醫生打算用補中益氣湯和腎氣丸等方法治療。

孟英診脈後發現他的脈象軟滑而數,舌苔膩滯。這是因為他平時喜愛飲酒,體內積聚濕熱,又因奔走勞累,導致邪氣下注。想來是因為他強忍著腹部下墜的症狀,導致膀胱氣機阻滯,小便澀滯不通。

這並非是真火無力,也不是清陽下陷。老師聽到這番分析,感嘆道:你論證得就像親眼看見肺肝一樣。雖然我自稱精通醫術,卻沒有你這樣明察秋毫。

於是,老師開了車前、通草、烏藥、延胡索、梔子、橘核、金鈴子、澤瀉、海金砂,調和膀胱氣化,利水消腫,服下後小便就逐漸通暢。

之後,他又用防風、地榆、丹皮、銀花、荊芥、槐蕊、石斛、黃連、當歸治療痔瘡,清熱解毒,引導濕氣外排,痔瘡也慢慢消退。

如果沒有辨證論治,盲目服用升提溫補的藥物,反而會加重氣機阻滯,導致濁氣上行,病情更加嚴重。

況在高年,告危極易也。

孫氏子患腿痠寢汗,溺赤脘疼,食減口乾,或疑為損。孟英按脈緩大,苔色微黃,乃勞力火升,內兼濕熱也。以沙參、竹茹、甘草梢、小麥、石斛、楝實、絲瓜絡、綠萼梅、建蘭葉、帶露桑葉為方,送服松石豬肚丸,旬日而愈。嗣有任氏女校書患帶,諸藥罔瘳,孟英視曰:脈軟數而長,非虛也,宜豬肚丸清其濕火。服匝月,病良已。

白話文:

況在高年,告危極易也。

年紀大了,很容易就出現危險狀況。

孫氏子患腿痠寢汗,溺赤脘疼,食減口乾,或疑為損。孟英按脈緩大,苔色微黃,乃勞力火升,內兼濕熱也。以沙參、竹茹、甘草梢、小麥、石斛、楝實、絲瓜絡、綠萼梅、建蘭葉、帶露桑葉為方,送服松石豬肚丸,旬日而愈。

孫家的兒子患有腿痠、盜汗、小便赤、胃痛、食慾不振、口乾等症狀,可能傷了身體。孟英醫生把脈後發現脈象緩慢有力,舌苔微黃,判斷是勞累導致內火上升,再加上濕熱之症。於是,他開了以沙參、竹茹、甘草梢、小麥、石斛、楝實、絲瓜絡、綠萼梅、建蘭葉、帶露桑葉為藥方的湯藥,並佐以松石豬肚丸服用,十天左右病就好了。

嗣有任氏女校書患帶,諸藥罔瘳,孟英視曰脈軟數而長,非虛也,宜豬肚丸清其濕火。服匝月,病良已。

後來,任家的女兒,一位女教師,患有帶下病,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孟英醫生查看後說,她的脈象軟弱、細數且長,並非虛症,而是濕熱之症,應該用豬肚丸來清熱除濕。服用一個月後,病症就好轉了。

2.

甲申夏,予於登廁時,忽然體冷汗出,氣怯神疲,孟英視之曰:陽氣欲脫也。卒不及得藥,適有三年女佩姜一塊,約重四五錢,急煎而灌之即安。後用培補藥,率以參、耆、朮、草為主,蓋氣分偏虛也(。乾薑辛溫,故用之以回陽氣。若並此不得,則令壯盛人以氣呵之,亦可救倉卒之變。)

無棣張柳吟封翁,於乙未夏偕令嗣恆齋刺史赴滇南任,道出武林。其家人鄭九者,封翁寵人之弟也。途次抱恙,抵杭日招越醫陳六順診治。服藥後,汗出昏狂,精流欲脫。封翁大駭,躬詣孟英以希挽救。孟英切其脈,既數且亂,沉取極細,乃語封翁曰:此證頗危,生機僅存一線。

白話文:

甲申年夏天,我上廁所時,突然感到身體冰冷,冒出冷汗,氣力衰竭,精神疲憊。孟英醫生看到後說:「陽氣快要散失了!」

我當時來不及找藥,恰巧有一個三歲女童身上佩著一塊生薑,重量約莫四五錢,立刻將薑煎水灌下去,我便感到舒服多了。之後,我用參、耆、朮、草等藥物來調養身體,因為我的氣分虛弱。

(乾薑性辛溫,所以用來回補陽氣。如果一時找不到乾薑,也可以請體壯的人用氣力呵護病患,也能救急。)

無棣張柳吟封翁,於乙未年夏天與兒子恆齋刺史一同前往滇南赴任,途經杭州。封翁的家人鄭九,是封翁寵愛之人之弟。

在路途中鄭九病倒了,抵達杭州後,他們找來當地醫生陳六順診治。服藥後,鄭九汗流浹背,神志不清,精氣將要散失。封翁非常驚慌,親自前往孟英醫生那裡尋求救治。

孟英醫生診脈後發現脈象又急又亂,沉取極細,便對封翁說:「此症狀十分危險,生機只有一線。」

亦斯人之陰分素虧,不可竟謂附、桂之罪也。封翁聞言大悅曰:長者也。不斥前手之非以自伐,不以見證之險而要譽。相見恨晚,遂定忘年之交,彼此盡吐生平。始知封翁最喜談醫,岐黃之言,無所不覽,惟不肯為人勘病,亦慎重之意耳。於是孟英以元參、知柏、桑枝、龍、牡、生地、白芍、甘草、百合、石斛、梔子、鹽水炒淡豆豉為大劑灌之,下咽即安。次日,去梔、豉、甘草,加龜板、鱉甲、鹽水炒橘紅,十餘帖而康。

白話文:

這人陰虛體質,本就有所虧損,不能完全怪罪於附子、桂枝。封翁聽了這話,非常高興,說道:「您真是長者!不斥責前人的錯誤來抬高自己,也不以見證過危難之事而求名。可惜相識太晚,」於是二人便定了忘年之交,彼此傾心吐露生平。才知道封翁最愛談論醫術,對於岐黃之術,無所不覽,只是不肯替人看病,也是一種謹慎之意。於是孟英以元參、知柏、桑枝、龍骨、牡蛎、生地、白芍、甘草、百合、石斛、梔子,加上鹽水炒淡豆豉,做成大劑量灌給病人,病人下咽後就安穩下來。次日,去掉了梔子、豆豉、甘草,加入龜板、鱉甲、鹽水炒橘紅,十多帖藥後,病人便康復了。

胡秋紉,於酷熱時偶有不適,醫以柴、葛、香薷散之,反惡寒胸痞。更醫用枳、樸、檳榔以瀉之,勢日劇。延孟英視之,自汗不收,肢背極冷,奄奄一息,脈微無神,曰:稟賦素虧,陽氣欲脫,此必誤認表證使然。與救逆湯,加參、耆,服之漸安。繼以補氣生津,調理匝月而痊。

溫敬齋令正,九月間忽然四肢麻木,頭暈汗淋,尋不能言,目垂遺溺,渾身膚冷,急請孟英視之,脈微弱如無。乃虛風內動,陽浮欲脫也。先令煮水以待藥,與東洋參、黃耆、龍、牡、桂枝、甘草、茯苓、木瓜、附子九味,煎數沸,隨陸續灌之。未終劑,人漸蘇,蓋恐稍緩則藥不能追也。

白話文:

胡秋紉在酷暑時感到身體不適,醫生用柴胡、葛根、香薷散治療,反而出現惡寒胸悶的症狀。之後又用枳實、厚朴、檳榔瀉下,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後來找孟英醫生診治,發現胡秋紉自汗不止,四肢冰冷,奄奄一息,脈搏微弱無力。孟英醫生判斷是體質虛弱,陽氣將要耗盡,這是誤將表證當成里證所致。他用救逆湯,加入人參、黃耆,胡秋紉服藥後逐漸好轉。之後繼續用補氣生津的藥物調理,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終於痊癒。

溫敬齋令正,在九月間突然出現四肢麻木、頭暈出汗、說不出話、眼皮下垂、大小便失禁、全身冰冷的症狀,急忙請孟英醫生診治。孟英醫生診脈發現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判斷這是虛風內動,陽氣浮散將要耗盡。他立即吩咐煮水備用,然後用人參、黃耆、龍骨、牡蛎、桂枝、甘草、茯苓、木瓜、附子九味藥煎煮,煮沸後就陸續灌給溫敬齋令正喝。還沒喝完藥,溫敬齋令正就漸漸甦醒過來,因為孟英醫生擔心稍微耽誤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葉茂栽,年三旬余,寒熱時形,身振多汗,醫從瘧治,數日而危。速孟英視之,脈微欲脫,語難出聲,舌光無苔,筋惕肉瞤,亟宜救逆。合建中湯灌之,覆杯即愈。續服多劑培補而安。

白話文:

葉茂栽,年紀三十多歲,經常反覆發燒,身體顫抖、出汗不止。醫生按照瘧疾治療,過了幾天病情危急。孟英大夫急忙前去查看,發現脈象微弱,快要斷氣,病人說話聲音微弱,舌頭光滑無苔,筋骨抽搐,肌肉跳動,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緊急救治。孟英大夫給他服用建中湯灌下去,剛喝完,病人的病情就馬上好轉了。之後又連續服用幾劑建中湯進行滋補,身體才慢慢恢復健康。

3. 陰虛

有患陰虛火炎者,面赤常如飲酒之態,(非戴陽證)孟英主一味元參湯,其效若神,而屢試皆驗。(元參能滋水以制火,獨用則力厚,取效倍捷。)

黟人葉殿和,庚寅秋患感,旬日後汗出昏瞀,醫皆束手。(熱甚陰竭之象)乃甥余薇垣浼孟英勘之,曰:此真陰素虧,過服升散,與仲聖誤發少陰汗同例,(比例精當)下竭則上厥,豈得引亡陽為比,而以附、桂速其斃耶?以元參、地黃、知母、甘草、白芍、黃連、茯苓、小麥、龜板、鱉甲、牡蠣、驢皮膠,為大劑投之,得愈。

白話文:

患有陰虛火炎的人,臉色發紅,常像喝了酒一樣(非戴陽證)。孟英先生以單味元參湯治療,效果神奇,屢試皆驗。(元參能滋養陰液以制衡火氣,單獨使用藥力強大,療效迅速。)

黟縣人葉殿和,庚寅年秋天患病,十天后出現汗出昏迷的症狀,醫生都束手無策。(這是熱盛陰竭的表現。)他的外甥余薇垣請孟英先生診斷,孟英先生說:「這是先天陰氣不足,過度服用辛溫升散藥物所致,與仲景所說誤發少陰汗症狀相同。(比喻精準)下焦虧損就會導致上焦厥逆,怎麼能用附子、桂枝等溫熱藥物來加速死亡呢?」於是孟英先生用元參、生地黃、知母、甘草、白芍、黃連、茯苓、小麥、龜板、鱉甲、牡蠣、驢皮膠,配成大劑量藥方給他服用,葉殿和最終痊癒了。

湖墅張春橋,素稟不堅,頭眩腦鳴,頻服溫補藥,甚覺畏冷,人皆謂其體偏於寒也。辛丑春,始請孟英診之,脈甚數,曰:陰虧也,溫補非宜。改服滋水培元之劑,頗為有效。夏間或勸以灸火,云可以除百病。蓋未知灼艾之可以除百病者,謂可除寒濕凝滯、陽氣不能宣通之證,非謂內傷外感一切之病,皆可灸而除之也。故仲景有微數之脈,慎不可灸之訓,正以艾火大能傷陰也。

灸後數日,即寒少熱多,宛如瘧疾。醫者以為脾寒病,投以溫散,日以滋甚。春橋知藥治未符,堅不肯服。乃父與之詢其故,漫曰:要兒服藥,須延王先生診視。與之遂邀孟英治之,切其脈滑數倍加,曰:陰虛之體,內熱自生;灸之以艾,火氣內攻;時當溽暑,天熱外爍,三者相交,陰何以堪?再投溫散,如火益熱,當從癉瘧治。專以甘寒息熱,(孟英長技)則陰津不至枯涸,而寒熱不攻自去,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

白話文:

解釋

  • 陰虛: 指身體陰氣不足,陽氣過盛,導致各種症狀。
  • 溫補: 指用溫熱的藥物來補充身體陽氣。
  • 滋陰培元: 指用滋潤陰液、補充元氣的藥物。
  • 艾灸: 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烤穴位,以達到治療目的。
  • 寒濕凝滯: 指寒氣和濕氣在體內停滯不散。
  • 陽氣不能宣通: 指陽氣運行不暢,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
  • 微數之脈: 指脈象細小而數,是陰虛的表現。
  • 癉瘧: 是一種由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寒熱交替。
  • 甘寒息熱: 指用甘寒性質的藥物來清熱。
  • 治病必求其本: 指治療疾病要找到病根,才能根治。

總結:

這段文字講述了張春橋因陰虛體質,被醫生誤用艾灸和溫散藥物,反而加重病情,最終通過孟英醫生的正確診治,才得以康復。故事說明了中醫治病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因,選擇合适的藥物和方法,才能達到治病的效果。

竟不用一分表散藥而治愈。(眼前道理,而人多不悟,一經拈出,便成名論。此與以針治虛損者,同一悖謬。)

甌鎮孫總戎令郎楚樓,自鎮江來浙,主於石北涯家。途次即患寒熱如瘧,脅痛痰嗽。北涯見其面黧形瘦,頗以為憂,即延醫與診。醫謂秋瘧,與疏散方。北涯猶疑其藥不勝病,復邀孟英視之,曰:陰虧也,勿從瘧治。以葦莖湯,加北沙參、熟地、桑葉、丹皮、海石、旋覆、貝母、枇杷葉為劑。

白話文:

竟然不用任何表散藥物就治好了。(這道理擺在眼前,卻很多人不明白,一經點明,便成了名言。這就如同用針灸治療虛損,道理相同,都是看似矛盾。)

甌鎮孫總戎的兒子楚樓,從鎮江來到浙江,住在石北涯家中。途中就染上了寒熱像瘧疾一樣的病,伴隨脅痛、痰嗽。北涯見他面色黑黃,形體消瘦,十分擔心,就請醫生來診斷。醫生說這是秋瘧,開了疏散的藥方。北涯猶豫著覺得藥物可能治不了病,又請孟英來看,孟英說這是陰虛,不能用治瘧疾的方法。於是用葦莖湯,加入北沙參、熟地、桑葉、丹皮、海石、旋覆、貝母、枇杷葉等藥材組成藥方。

北涯見用熟地,大為駭然,孟英曰:君慮彼藥之不勝病,吾恐此病之不勝藥。贈此肅肺潤燥、滋腎清肝之法,病必自安。楚樓聞之嘆曰:妙手也,所論深合病情。前在姑蘇,服疏散藥,甚不相合,居停無疑,我服王公之藥矣。果數日而痊,逾旬即東渡赴甌去。

蕭某素患痰多,常服六君子湯。偶延孟英診之,脈細數而兼弦滑,曰:六君亟當屏絕。病由陰虧火盛,津液受灼而成痰,須服壯水之劑,庶可杜患將來。蕭因向吸鴉片煙,自疑虛寒,滋陰不敢頻服。繼患咽痛,專科治而不效,仍乞診於孟英。因謂曰:早從吾策,奚至是耶?此陰虛於下,陽浮於上,喉科藥不可試也。

白話文:

北涯看到有人用熟地,非常吃惊,孟英说:“你担心药力不够,我担心病症无法承受药力。我赠你肃肺润燥、滋肾清肝的方子,病症一定会好转。”楚楼听到后感叹道:“妙手啊,所论完全符合病情。之前在姑苏,服用疏散的药物,很不合宜,现在无须再犹豫,我服用了王公的药方。果然几天后就痊愈了,十天后就东渡到瓯去了。”

萧某素来患有痰多,常服用六君子汤。偶然请孟英诊治,脉象细数且兼弦滑,孟英说:“六君子汤要立刻停止服用。病症是由于阴虚火盛,津液被灼伤而形成痰,需要服用滋补阴液的药物,才能杜绝未来患病的可能性。”萧某因为吸食鸦片,自以为虚寒,不敢经常服用滋补阴液的药物。后来患了咽喉疼痛,专科治疗没有效果,又来请孟英诊治。孟英便说:“你当初要是听我的建议,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这是阴虚在下,阳浮在上,喉科药物不能使用。”

大劑育陰潛陽,其痛日瘥,而喉齶皆形白腐,孟英曰:吸菸既久,毒氣薰蒸之故耳。令吹錫類散,始得漸退。愈後復患滯下,孟英曰:今秋痢雖盛行,而此獨異於人,切勿以痢藥治之。蓋火迫津液,結為痰飲,釀以煙毒,熏成喉患。吾以燃犀之照,而投激濁揚清之治。病雖愈矣,內蘊之痰濁尚多,奈向來為溫補藥所禁,錮於腸胃曲折之間,而不得出。

今廣投壯水之劑,不啻決江河而滌陳莝,豈可與時行暑熱之痢同年而語耶?治不易法,食不減餐,日數十行,精神反加。逾月之後,大解始正,計服甘涼約二百劑,肌肉復充,痰患若失。

白話文:

這位病人使用了大量滋陰潛陽的藥物,疼痛逐漸減輕,但喉嚨和上顎都出現了白色腐爛的情況。孟英醫生說:「這是長期吸煙,煙毒薰蒸造成的。要吹服『錫類散』,才能慢慢好轉。」病癒後,病人又出現了腹瀉的症狀。孟英醫生說:「今年秋季痢疾流行,但這個病人的情況不同,千萬不能用治療痢疾的藥物。這是因為火氣逼迫津液,凝結成痰飲,又因為煙毒的熏蒸,導致喉嚨病變。我以燃犀之照,採用激濁揚清的治療方法。雖然病症已經痊癒,但體內積聚的痰濁還很多。以前因為一直服用溫補藥,痰濁被禁錮在腸胃曲折處,無法排出。

現在大量使用壯水之劑,就像決開江河,沖刷掉淤積的泥沙一樣。怎麼能跟時下流行的暑熱痢疾相提並論呢?治療方法不改變,病人食量不減,每天大便數十次,精神反而更好。一個多月後,大便才恢復正常。估計服用了大約兩百劑甘涼藥,肌肉也恢復充實,痰病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解釋

  • 這個病人的症狀很可能跟長期吸煙導致的慢性咽炎,以及痰飲積聚有關。
  • 孟英醫生採取了先以滋陰潛陽的藥物止痛,再以錫類散治療喉嚨白腐,最終以壯水之劑清除積聚的痰濁的治療方法。
  • 這段文字強調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以及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 病人最後康復,證明了中醫治療方法的有效性。

吳芸閣,因壯年時患黴瘡,過服寒涼之藥,瘡雖愈,陽氣傷殘。虛寒病起,改投溫補,如金液丹、大造丸之類,始得獲安。奈醫者昧於藥為補偏救弊而設,漫無節制,率以為常,馴致血溢於上,便泄於下,食少痰多,喘逆礙臥,兩足不能屈伸。董某猶云寒濕為患,進以苓薑朮桂湯多劑,勢益劇,且溲漸少而色綠如膽汁。

醫皆不能明其故,延孟英診之,脈弦硬無情,曰:從前寒藥戕陽,今則熱藥竭陰矣。胃中津液,皆灼爍以為痰。五臟咸失所養,而見證如上。水源欲絕,小溲自然漸少。木火內焚,乃露東方之色。與章虛谷所治暑結厥陰,用來復丹攻其邪從溺出,而見深碧之色者,彼實此虛,判分天壤。

白話文:

吳芸閣,由於壯年時患上了黴瘡,過度服用寒涼藥物,雖然瘡瘍痊癒,但陽氣卻因此受損。後來,他因虛寒病發作,改投溫補藥物,例如金液丹、大造丸等,才得以恢復健康。然而,有些醫生不了解藥物是用來補偏救弊的,就漫無節制地濫用溫補藥物,視為常規手段。結果,吳芸閣出現了上吐下瀉、食慾不振、痰多喘逆、臥床不起、雙腿無法伸屈等症狀。

董姓醫生誤以為是寒濕作祟,持續給他服用苓薑朮桂湯,病情更加嚴重,小便也越來越少,顏色像膽汁一樣綠。

其他醫生都無法解釋原因,只好請孟英醫生診治。孟英醫生把脈後發現脈象弦硬無情,斷定說:「之前服用寒藥傷了陽氣,現在又過度服用溫補藥物,導致陰液耗竭。胃中的津液都被灼燒成痰。五臟都得不到滋養,所以出現了上述症狀。水源快要枯竭了,所以小便自然越來越少。內火灼熱,所以小便呈現綠色。」

孟英醫生解釋說,這種情況和章虛谷醫治暑熱結於厥陰,服用來復丹攻邪從溺出,小便呈現深碧色的情況不同。章虛谷治療的是實證,而吳芸閣則是虛證,兩者截然不同。

恐和緩再來,亦難為力矣。尋果歿。

石芷卿驟患腹脹,旬日後臍間出膿,(濕熱積於小腸。)外科視為腸癰,與溫補內托之藥,遂咳嗽不眠,腹中絞痛異常,痰色紅綠,大便不行,乃延孟英商之。脈弦細以數,舌絳而大渴,曰:察脈候是真陰大虛之證。(乃真陰為熱藥所耗,非本如是也。)耆、朮、歸、桂,皆為禁劑。

以甘露飲,加西洋參、花粉、貝母、杏仁、冬瓜子投之,痰咳即安。外科謂此恙最忌泄瀉,潤藥不宜多服,(此何恙也,而以為最忌泄瀉,真囈語也。)孟英曰:陰虛液燥,津不易生,雖求其瀉,不可得也。惡可拘泥一偏,而不知通變哉。仍以前法去杏、貝、花粉,加知母、百合、合歡為方。

白話文:

害怕病情緩慢回來,到時就難以應付了。不久,病人就去世了。

石芷卿突然患上腹脹,十天後肚臍附近流膿,(這是濕熱積聚在小腸造成的。)外科醫生診斷為腸癰,給予溫補內托的藥物,結果病人咳嗽失眠,腹部絞痛難忍,痰液呈紅綠色,大便不通,於是請孟英醫生來診治。脈象弦細而數,舌頭紅絳且口渴,孟英醫生說:觀察脈象,這是真陰大虛的症狀。(這是因為真陰被熱藥消耗了,不是本來就這樣。)人參、蒼朮、當歸、桂枝,這些藥物都是禁忌。

孟英醫生給病人用了甘露飲,加入西洋參、花粉、貝母、杏仁、冬瓜子,痰咳立刻平息。外科醫生認為這種病症最忌瀉下,潤藥不宜多服,(這是什麼病症,竟然認為最忌瀉下,真是胡說八道。)孟英醫生說:陰虛液燥,津液不易生成,即使想要瀉下,也達不到效果。怎麼能固執己見,不懂得靈活變通呢?他仍然沿用之前的方子,去掉杏仁、貝母、花粉,加入知母、百合、合歡花。

並囑其另邀老醫朱嵩年敷治其外。如法施之,果漸向安,久之當臍痂落,如小兒蛻臍帶狀,臍內新肉瑩然而愈。(腸癰無溫補內托之法。清其上源,而下流自清,亦喻氏法也。)

董曉書令正,素患脘痛,甚至暈厥。今秋病腰疼腿木,胸悶氣逆,不能臥,胡某進溫補藥而喘汗欲脫,杳不思谷。孟英切脈,虛細中兼有弦滑,舌絳而渴,乃陰虛挾痰耳。與沙參、蓯蓉、木瓜、石斛、蛤殼、蒺藜、石英、茯苓、紫菀、杏仁、楝實、首烏、牛膝諸藥,(滋陰調肝而不膩,祛飲利痰而不燥,此孟英獨得之秘。)旬日而安,繼加熟地服之全愈。

白話文:

董曉書令正平時就患有胃痛,甚至會昏倒。今年秋天,他腰疼腿麻,胸悶氣短,不能躺下,胡某給他服用溫補藥物,結果卻出現喘汗虛脫,食慾不振。孟英醫生診脈後發現,脈象虛細中帶有弦滑,舌頭紅且口渴,這是陰虛夾痰的表現。於是孟英醫生給他開了沙參、蓯蓉、木瓜、石斛、蛤殼、蒺藜、石英、茯苓、紫菀、杏仁、楝實、首烏、牛膝等藥物。(這些藥物滋陰調肝而不膩,祛除痰飲又不燥,是孟英獨特的醫術。)服用十天後,董曉書令正病情好轉,之後再加服熟地,最終痊癒。

張與之令堂,久患痰嗽礙臥,素不投補藥。孟英偶持其脈,曰:非補不可。與大劑熟地藥,一飲而睡。與之曰:吾母有十七載不能服熟地矣,君何所見而重用頗投?孟英曰:脈細痰咸,陰虛水泛,非此不為功。從前服之增病者,想必雜以參、術之助氣。昔人云勿執一藥以論方,故處方者貴於用藥之恰當病情,而取捨得宜也。

顧云蘿令正,久患腳氣,屢治屢發,馴致周身筋掣,上及於巔,齦痛指麻,腰痠目眩,口乾食少,夜不成眠。孟英察其脈芤而弦數,真陰大虧。腿雖痛,從無赤腫之形,腳氣藥豈徒無益而已。與二地、二冬、二至、知,柏、桑、菊、梔、楝、蒿、薇、龜板、鱉甲、藕等藥,服之各恙漸減。蓋因平素帶下太甚,陰液漏泄,而筋骨失其濡養也。

白話文:

張與之的母親長期患有痰嗽,臥床不起,一直不願意服用補藥。孟英偶然替她把脈,說必須用補藥才能治好。於是開了大劑量的熟地藥方,她服下後就睡着了。張與之問孟英說:「我母親已經十七年沒有服用熟地了,您為何能斷定這次服用熟地就能奏效呢?」孟英回答說:「她的脈象細弱,痰液帶咸味,這是陰虛水泛的症狀,只有用熟地才能見效。以前她服用熟地後病情反而加重,想必是因為藥方中摻雜了人參、黃芪等助氣的藥材。古人說不要只執着於單一藥物來論證藥方,所以開藥方最重要的是根據病情的需要,恰當用藥,取捨得宜。」

顧云蘿的妻子,長期患有腳氣,治療過很多次都反复發作,最終導致全身筋脈抽搐,疼痛上至頭頂,牙齦疼痛、手指麻木、腰酸背痛、頭暈目眩、口乾舌燥、食慾不振,夜晚也無法入睡。孟英診斷她的脈象細小而弦數,是真陰嚴重虧虛的表現。雖然腿部疼痛,但是並沒有出現紅腫的症狀,所以單純的腳氣藥物是沒有效果的。於是孟英開了生地、熟地、麥冬、天冬、地黃、熟地、知母、柏樹皮、桑白皮、菊花、梔子、楝樹皮、艾葉、薇菜、龜板、鱉甲、藕等藥物,她服用後,各種症狀都逐漸減輕。這是因為她平時帶下過多,導致陰液流失,而筋骨失去了滋養。

故治病須澄源以潔流。秋間以海螵蛸粉、魚鰾、黃柏、阿膠為丸,服之痊愈。

《薛氏醫案》每以補中益氣湯與地黃丸並用為治。雖盧不遠之賢,亦或效尤。其實非用藥之法也。如果清陽下陷而當升舉者,則地黃丸之陰凝滯膩非所宜也;設屬真陰不足,當用滋填者,則升柴之耗散不可投也。自相矛盾,紀律毫無,然上下分治,原有矩矱。屠敬思素屬陰虧,久患痰嗽,動即氣逆,夜不能眠,頻服滋潛,納食漸減,稍沾厚味,嘔腐吞酸。孟英視脈左弦而微數,右則軟滑兼弦。

白話文:

因此治療疾病必須從根源入手,才能清除病灶。秋天時可以用海螵蛸粉、魚鰾、黃柏、阿膠製成丸藥服用,可以治癒疾病。

薛氏醫案中常用補中益氣湯和地黃丸並用來治療疾病。雖然有許多人效仿,但其實這不是正確的用藥方法。如果陽氣下陷,應該升舉陽氣,那麼地黃丸的陰寒凝滯就不適合;如果真陰不足,應該滋補陰液,那麼補中益氣湯的耗散之性就不能使用。看似矛盾,卻有其道理,上下分治,自有規律。屠敬思素屬陰虛,長期患有痰嗽,稍微活動就氣喘,晚上睡不著,經常服用滋陰藥,食慾逐漸減退,稍微吃一些油膩的食物就會嘔吐腐敗物和酸水。孟英診脈發現左手脈弦而微數,右手脈則軟滑兼弦。

水常氾濫,土失堤防,肝木過升,肺金少降。良由久投滋膩,濕濁內蟠。無益於下焦,反礙乎中運。左強右弱,升降不調。以蓯蓉、黃柏、當歸、芍藥、熟地、丹皮、茯苓、楝實、砂仁研為末,藕粉為丸。早服溫腎水以清肝,以黨參、白朮、枳實、菖蒲、半夏、茯苓、橘皮、黃連、蒺藜,生曬研末,竹瀝為丸;午服培中土而消痰;暮吞咸喜丸,肅上源以化濁。三焦分治,各恙皆安。

白話文:

水常常泛滥,土地失去堤防,肝木过度上升,肺金难以下降。主要是因为长期服用滋腻的食物,导致湿浊内积,无法滋养下焦,反而阻碍了脾胃的消化运化。导致左边强壮,右边虚弱,升降失调。用蓯蓉、黄柏、当归、芍药、熟地、丹皮、茯苓、楝实、砂仁研磨成粉末,用藕粉做成丸子。早上服用温肾水来清肝,用党参、白术、枳实、菖蒲、半夏、茯苓、橘皮、黄连、蒺藜,生晒研磨成粉末,用竹沥做成丸子;中午服用培中土消痰丸;晚上服用咸喜丸,肃清上源,化解浊气。三焦分别调理,各种病症都能痊愈。

悉用丸劑者,避湯藥之助痰濕耳。(方俱靈妙,可以為法。)

咸豐紀元冬十月,荊人忽患頭痛,偏左為甚,醫治日劇。延半月,痛及頸項頰車,始艱於步,繼艱於食,馴致舌強語謇,目閉神蒙,呼之弗應,日夜沉睡如木偶焉。醫者察其舌黑,灌犀角、牛黃、紫雪之類,並無小效。扶乩求仙,藥亦類是。乃兄周雨禾云:此證非孟英先生不能救,吾當踵其門而求之。

及先生來視,曰:苔雖黑而邊猶白潤,唇雖焦而齒色尚津,非熱證也。投藥如匙開鎖,數日霍然。緣識數語,並錄方案如下,用表再生之大德,而垂為後學之津梁云。仁和蔣寅謹識。

白話文:

凡是用丸藥治療的,都是為了避免湯藥助長痰濕。這種方法靈驗,可以作為常規治療。

咸豐年間的冬天十月,一個荊州人突然頭痛,左側尤甚,醫治多日不見好轉。過了半個月,疼痛蔓延至頸項和臉頰,開始難以行走,繼而難以進食,接著舌頭僵硬,說話不清,眼睛閉合,神志不清,呼喚也沒有反應,整日整夜沉睡如同木偶一般。醫生觀察到他的舌頭發黑,便灌服犀角、牛黃、紫雪等藥物,但毫無效果。求神問卜,得到的藥方也類似。他的哥哥周雨禾說:「只有孟英先生才能救他,我應該去拜訪他。」

孟英先生前來診視,說:「舌苔雖然黑,但邊緣仍然白潤,嘴唇雖然乾燥,但牙齒顏色尚有光澤,這不是熱證。」他用藥如同用鑰匙開鎖,幾天後患者就痊癒了。孟英先生留下了幾句話,並記錄了治療方案,以此表達他再造之恩,並作為後學的借鑒。仁和蔣寅謹記。

真陰素虧,兩番半產,兼以勞瘁,內風陡升,病起頭疼,左偏筋掣,旬日不語,二便不行,不食唇焦,苔黑邊白,胸腹柔軟,神氣不昏,脈至弦緩,並不洪數。此非熱邪內陷,乃陰虛痰滯機緘,宜予清宣,勿投寒膩,轉其關鍵,可許漸瘳。(十月二十五日初診。)

石菖蒲、麩炒枳實、仙製半夏、鹽水泡橘紅各(一錢),鮮竹茹(四錢),旋覆花、茯苓、當歸各(三錢),陳膽星(八分),鉤藤(五錢,後下),竹瀝一杯,生薑汁三小匙和服。蘇合香丸塗於心下,以舒氣鬱。

白話文:

病症描述

這位病人先天精氣不足,又連續生育了兩次,再加上勞累過度,體內內風驟然上升,導致頭痛,左側肢體抽搐,十天不能說話,大小便失禁,不願進食,嘴唇乾燥,舌苔黑而邊緣泛白,胸腹部柔軟,神志清醒,脈象弦而緩,並不洪數。這不是熱邪入侵,而是由於陰虛體質導致痰濁阻滯,氣機閉塞所致。因此,治療應以清宣為主,不可使用寒涼厚膩的藥物,轉化關鍵,預計可逐漸痊癒。(初診時間:十月二十五日)

處方

石菖蒲、麩炒枳實、仙製半夏、鹽水泡橘紅各一錢,鮮竹茹四錢,旋覆花、茯苓、當歸各三錢,陳膽星八分,鉤藤五錢(後下),竹瀝一杯,生薑汁三小匙,混合服用。蘇合香丸塗於心窩處,以舒緩胸悶氣鬱。

藥物解釋

  • 石菖蒲、麩炒枳實、仙製半夏:化痰開竅,醒神定志。
  • 鹽水泡橘紅: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 鮮竹茹:清熱除煩,降逆止嘔。
  • 旋覆花: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 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陳膽星: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 鉤藤:息風止痙,清熱平肝。
  • 竹瀝: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 生薑汁:溫中散寒,止嘔化痰。
  • 蘇合香丸:芳香開竅,行氣止痛。

註解

  • 「真陰素虧」指的是先天精氣不足,也就是「陰虛」的狀態。
  • 「兩番半產」指的是連續生育了兩次,對身體造成較大的損耗。
  • 「勞瘁」指的是勞累過度。
  • 「內風陡升」指的是體內內風驟然上升,導致氣機逆亂。
  • 「機緘」指的是氣機閉塞。
  • 「清宣」指的是清熱宣肺,化痰開竅。
  • 「勿投寒膩」指的是避免使用寒涼厚膩的藥物。
  • 「轉其關鍵」指的是轉化疾病的關鍵所在。
  • 「漸瘳」指的是逐漸痊癒。

舌稍出齒,未能全伸,苔稍轉黃,小溲較暢,羞明頭痛,顯屬風升;咽膈不舒,痰凝氣阻。本虛標實,脈軟且弦,不可峻攻,法先開泄。(二十六日再診。),前方去膽星、半夏、茯苓,加枸杞三錢,淡蓯蓉一錢,蔞仁五錢。

舌能出齒,小溲漸行,神識稍清,苔猶灰滯,頭疼似減,語未出聲,脈至虛弦,右兼微弱。本虛標實,難授峻攻。開養兼參,庶無他變。(二十七日三診。),前方去枳實、旋覆、鉤藤、竹瀝、薑汁,加參鬚一錢,麥冬三錢,遠志七分,老蟬一對,淡海䖳一兩,鳧茈三個。

白話文:

第一天診斷(二十六日)

患者舌頭微微探出牙齒,但無法完全伸出,舌苔略微轉黃,小便較為順暢,畏光頭痛,明顯是風邪上升所致。咽喉不適,痰多氣阻。患者體虛但症狀偏實,脈象軟弱而弦緊,不可過於急攻,應先以瀉法開通。

藥方更改:去除膽星、半夏、茯苓,加入枸杞三錢,淡蓯蓉一錢,蔞仁五錢。

第二天診斷(二十七日)

患者舌頭能探出牙齒,小便漸漸恢復正常,神志略微清醒,舌苔仍舊灰暗,頭痛有所減輕,但還無法說話,脈象虛弱而弦緊,右邊脈象略微微弱。患者體虛但症狀偏實,難以使用峻猛的治療方法。應採取滋養和疏通兼顧的方法,以防病情變化。

藥方更改:去除枳實、旋覆、鉤藤、竹瀝、薑汁,加入人參鬚一錢,麥冬三錢,遠志七分,老蟬一對,淡海䖳一兩,鳧茈三個。

稍能出語,尚未有聲,舌色淡紅,苔猶灰膩,毫不作渴,非熱可知,脈軟以遲,不食不便,宜參溫煦,以豁凝痰。(二十八日四診。),前方去雪羹,加酒炒黃連、肉桂心各五分。

苔漸化而舌漸出,語稍吐而尚無音,頭痛未蠲,略思粥食,胃氣漸動,肝火未平,久不更衣,脈仍弦軟。徐為疏瀹,法主溫通。(二十九日五診。)前方去麥冬,加麻仁四錢,野薔薇露二兩和服。

連投溫養,神氣漸清,語亦有聲,頭猶左痛,苔退未淨,大解不行,左脈微遲,法當補血。血充風息,腑氣自行。(十一月初一日六診。)前方去遠志、菖蒲、老蟬,加天麻一錢,白芍二錢,桑椹三錢。

白話文:

孩子開始能說出一些模糊的聲音,舌頭淡紅色,舌苔仍然灰白厚膩,也不覺得口渴,應該不是熱證。脈象軟弱遲緩,不願意吃東西,精神也不好。應該用參藥溫暖身體,幫助化解痰濕。

舌苔逐漸轉化,舌頭也伸出來了,能說出一些聲音,但還不太清楚。頭疼沒有完全消失,有點想吃粥,胃氣漸漸恢復,但肝火還沒有平息。長時間沒有換衣服,脈象仍然弦而軟弱。應該用疏通經絡的方法,溫和地調理。

持續溫補,精神逐漸好轉,能說出聲音了,但頭部仍然左側疼痛,舌苔退去但還沒有完全乾淨,大便不通暢,左側脈象略微遲緩。應該補血,血氣充盈,風邪就會消失,腑氣也會自行恢復正常。

脈已漸起,尚未更衣,濁未下行,語猶錯亂,時或頭痛。寐則夢多。濡導下行,且為先授。(初二日七診。)前方去天麻、桑椹,加牛膝三錢,生首烏四錢,柏子仁二錢。

雖已知飢,未得大解,肝無宣泄,時欲上衝。陰分久虧,豈容妄下。素傷思慮,肝鬱神虛,脈軟而遲,語言錯亂。法當養正,通鎮相參。(初三日八診。)前方去白芍、首烏,加紫石英四錢,砂仁末炒熟地六錢,遠志七分,菖蒲五分。

大解已行,並不黑燥。肝猶未戢,乘胃脘疼,幸已加餐,可從鎮息。(初四日九診。)參鬚、仙半夏(各一錢),砂仁末炒熟地(八錢),牡蠣(六錢),紫石英(四錢),歸身(三錢),枸杞(二錢),淡蓯蓉(一錢五分),川楝肉(一錢),酒炒黃連(三分),桂心(五分,研調三貼)。復得大解,苔退餐加。

白話文:

脈搏已經逐漸恢復,病人還沒換衣服,體內的濁氣還沒下降,說話仍然語無倫次,偶爾會頭痛。睡覺時做很多夢。要幫助濁氣向下運行,並且先給予藥物治療。

雖然病人已經感到飢餓,但還沒有完全排泄,肝臟沒有宣泄出來,時常想要向上衝。陰氣虧損已久,不能隨便使用瀉下藥。病人平時愛胡思亂想,肝氣鬱結,神經虛弱,脈象軟弱而緩慢,說話語無倫次。應該以滋補正氣為主,同時配合通利和鎮靜的藥物治療。

已經排泄完畢,而且沒有黑色乾燥的糞便。肝氣仍然沒有平息,病人感到胃脘疼痛,幸好已經加餐,可以服用鎮靜安神的藥物。

病人再次排泄完畢,舌苔也退掉了,可以增加食量。

肝血久虧,筋無所養,頭疼脘痛,掣悸不安。柔養滋潛,內風自息。(初七日十診。)前方去半夏、連、楝,加炙草、橘餅各一錢,烏梅肉八分,四貼。

神氣漸振,安穀耳鳴,脈弱口乾,面無華色,積虛未復,平補是投。(十一日十一診。)前方去桂心、橘餅、烏梅,加龜板六錢,麥冬,蒲桃干各三錢。十貼後,汛至體康而愈矣。

胡某素患耳鳴,且吸鴉片,時服補藥,漸至食減痰多,舌上起灰黃厚膩之苔者三年矣,多醫莫愈。孟英脈之弦細軟滑,曰:陰虧真於下,痰熱阻於上耳。以西洋參、菖蒲、遠志、麥冬、竹茹、蓯蓉、歸身、石英、牡蠣、冬蟲夏草,少加黃連服之。不半月,痰少餐加,舌苔盡退,三年之病,遂以霍然。

白話文:

肝臟的血液長期虧損,筋脈得不到滋養,就會出現頭痛、脘腹疼痛、心悸不安的症狀。要以柔潤的方法滋養肝血,讓內風自然消失。

病人精神逐漸恢復,可以進食,但仍然耳鳴,脈象微弱,口乾舌燥,面色沒有光澤,積累的虛弱還沒有完全恢復,需要平補脾胃來調理。

胡某長期患有耳鳴,而且吸食鴉片,經常服用補藥,導致食慾減退,痰液增多,舌苔出現灰黃厚膩,已經三年了,很多醫生都無法治愈。孟英醫生診脈發現脈象弦細軟滑,判斷是陰虛內虧,導致痰熱阻滯於上。於是開了西洋參、菖蒲、遠志、麥冬、竹茹、蓯蓉、歸身、石英、牡蠣、冬蟲夏草,並加少量黃連的藥方。不到半個月,痰液減少,食慾增加,舌苔也退去了,三年來的病症竟然完全消失了。

王炳華之媳屢次墮胎,人漸尪羸,月事亂行,其色甚淡。醫謂虛也,大投補劑。其瘦日甚,食少帶多,遂加桂、附。五心如烙,面浮咳逆,痰壅礙眠,大渴喜嗔。醫皆束手,始請孟英脈之,兩尺虛軟,左寸關弦數,右兼浮滑,乃陰虛火炎也。然下焦之陰雖虛,而痰火實於上焦。

古人治內傷,於虛處求實;治外感,於實處求虛,乃用藥之矩矱也。爰以沙參、竹茹、冬瓜子、蘆筍、枇杷葉、冬蟲夏草、石英、紫菀、蓯蓉、旋覆為方,兩劑即能寐。五六劑嗽止餐加,乃去紫菀、旋覆、沙參,加西洋參、歸身、黃柏。服五劑,熱減帶稀,口和能食,再去蘆筍、冬瓜子、枇杷葉,加熟地、枸杞、烏鰂骨服之而愈。又吳氏婦陡患咳嗽,痰不甚多,不能著枕者旬日也,神極萎頓。

白話文:

王炳華的媳婦多次流產,身體逐漸虛弱,月經不規律,顏色非常淡薄。醫生認為是虛症,便大量使用補藥。她日漸消瘦,食慾不振,腹瀉頻繁,於是醫生又加了桂枝、附子。她五心煩熱,面容浮腫,咳嗽氣喘,痰液阻塞難以入睡,口渴易怒。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最後才請孟英診脈。孟英發現她的兩尺脈虛弱軟弱,左寸關弦脈數,右寸脈兼浮滑,診斷為陰虛火炎。然而,下焦的陰氣雖然虛弱,但痰火卻實於上焦。

古人治療內傷,要從虛處尋找實證;治療外感,要從實處尋找虛證,這是用藥的準則。孟英於是開了沙參、竹茹、冬瓜子、蘆筍、枇杷葉、冬蟲夏草、石英、紫菀、蓯蓉、旋覆等藥材的方子,兩劑藥後就能入睡。服用五到六劑藥,咳嗽停止,食慾增加,便去掉了紫菀、旋覆、沙參,加了西洋參、歸身、黃柏。服用五劑藥後,熱症減輕,腹瀉減少,口氣變好,食慾恢復,又去掉了蘆筍、冬瓜子、枇杷葉,加了熟地、枸杞、烏鰂骨,服用後就痊癒了。

另外,吳氏婦女突然患上咳嗽,痰不多,但十天都不能枕著頭睡覺,精神極度萎靡。

孟英察脈虛數,授枸杞、蓯蓉、歸身、石英、龜板、牡蠣、冬蟲夏草、麥冬、牛膝、胡桃肉之劑,覆杯而病若失。

舜傳之舅嫂,因用力拔針,而患指痛。內外雜治,漸至痛遍一身,臥榻不起,食少形消。余診之,脈細而數,口乾舌絳,乃營陰大虧,無以營養筋骨,豈可因拔針起病,遂以為外傷而妄投燥烈之藥乎?宜其病日以甚也。以集靈膏加減為方而愈。

白話文:

孟英診斷脈象虛弱而數,便給予枸杞、肉苁蓉、當歸、石英、龜板、牡蠣、冬蟲夏草、麥冬、牛膝、胡桃肉等藥物,服用後病情竟如失蹤般消失。

舜傳的舅嫂,因用力拔針,而患手指疼痛。前後各種治療方法雜亂無章,疼痛逐漸蔓延至全身,卧床不起,食慾不振,形體消瘦。我診斷其脈細弱而數,口乾舌紅,這是營氣陰血大虧,無力滋養筋骨,怎麼可能因為拔針而生病呢?怎麼可以誤以為是外傷而盲目使用燥烈藥物呢?病情加重也是理所當然了。我根據集靈膏方加減用藥,最終治癒了她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