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朱恆山,久患胸痞多痰,諸藥罔瘳。孟英診曰:清陽之氣不司旋運也。與參、耆、苓、術之劑,豁然頓愈,因極欽服。後數年果以汗脫,聞其垂危之際,口不能言,猶以左手橫三指,右手伸一指加於上,作「王」字狀以示家人。有會其意者,急追孟英至,而他醫之中風藥早灌入矣,遂以長逝。

癸卯冬至前一日,管大中丞亦是氣從溺脫,當以參、附挽回者,及孟英至,而痰藥、痧藥、風藥,灌之遍矣,脈僅若蛛絲過指,孟英堅不與方,須臾而卒。

丁酉中秋夜,牙行張鑑錄,年逾花甲,卒僕於地,急延孟英脈之,弦滑而大,曰:痰、氣、食相併而逆於上也。先以烏梅擦開牙關,橫一竹箸於口,灌以淡鹽薑湯,隨入鵝翎探之,吐出痰食,太息一聲而蘇,次與調氣和中而愈。後數年以他疾終。此案雖無奇,而辨證之明,不可不錄。

白話文:

朱恆山

朱恆山長期患有胸悶多痰的病症,服用過各種藥物都無效。孟英診斷後說道:「這是清陽之氣不能正常運作所導致的。」於是給他開了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等藥材組成的方劑,結果朱恆山頓時痊癒,對孟英醫術佩服不已。

幾年後,朱恆山因出汗過多而虛脫,聽聞他命危,口不能言,僅用左手橫著比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一根手指放在上面,做出“王”字的動作,以此向家人示意。有人理解他的意思,急忙去請孟英前來。可惜,其他醫生已經給他灌下了中風藥,最終朱恆山還是去世了。

管大中丞

癸卯年冬至前一天,管大中丞也是因為氣虛昏迷,當時應該用人參、附子之類的藥物來挽回。等孟英趕到時,已經被其他醫生灌下了許多痰藥、痧藥、風藥,脈搏微弱如蛛絲,孟英堅決不開方,不久後管大中丞就去世了。

張鑑錄

丁酉年中秋夜,牙行張鑑錄,年過六十,突然昏倒在地。急忙請來孟英診脈,發現脈象弦滑而有力,孟英說:「這是痰、氣、食積聚在一起,逆流上衝所致。」他先用烏梅擦開張鑑錄的牙關,橫放一根竹筷在口中,灌入淡鹽薑湯,再用鵝翎探入喉嚨,幫助他吐出痰食,張鑑錄嘆了一口氣後就蘇醒了。孟英接著給他開了調氣和中的藥方,之後張鑑錄就痊癒了。幾年後,張鑑錄因為其他疾病去世了。

這個案例雖然不特別稀奇,但孟英的辨證能力非常精明,值得記錄。

朱恆山

朱恆山長期受胸悶多痰困擾,試過各種藥物都無效。孟英診斷後指出是體內陽氣運行不暢導致的。他開了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等藥物,結果朱恆山立刻痊癒,非常佩服孟英的醫術。

幾年後,朱恆山因出汗過多而虛脫,彌留之際,無法言語,只能用手指比劃“王”字向家人示意。有人理解他的意思,趕緊去請孟英。可惜其他醫生已經給他灌下了中風藥,最終朱恆山還是去世了。

管大中丞

癸卯年冬至前一天,管大中丞也因為氣虛昏迷,當時應該用人參、附子等藥物來救治。等孟英趕到時,其他醫生已經給他灌下了許多痰藥、痧藥、風藥,脈搏微弱如蛛絲,孟英堅決不開方,不久後管大中丞就去世了。

張鑑錄

丁酉年中秋夜,牙行張鑑錄,年過六十,突然昏倒在地。急忙請來孟英診脈,發現脈象弦滑有力,孟英診斷出是痰、氣、食積聚在一起,逆流上衝所致。他先用烏梅擦開張鑑錄的牙關,橫放一根竹筷在口中,灌入淡鹽薑湯,再用鵝翎探入喉嚨,幫助他吐出痰食,張鑑錄嘆了一口氣後就蘇醒了。孟英接著給他開了調氣和中的藥方,之後張鑑錄就痊癒了。幾年後,張鑑錄因為其他疾病去世了。

這個案例雖然不特別稀奇,但孟英的辨證能力非常精明,值得記錄。

  • 清陽之氣:指人體陽氣的正常運行狀態
  • 參、耆、苓、術:分別指人參、黃耆、茯苓、白朮,都是中藥材
  • 痰藥、痧藥、風藥:分別指治療痰症、痧症、風症的藥物
  • 烏梅:中藥材,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
  • 鵝翎:鵝的羽毛,可用于探喉嚨
  • 辨證: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根據患者的症狀、脈象等信息來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病因

張養之令侄女,患汛愆而飲食漸減。於某與通經藥,服之尤惡谷。請孟英診之,脈緩滑,曰:此痰氣凝滯,經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勞,法以豁痰流氣,勿投血藥經自流通。於某聞而笑曰:其人從不吐痰,血有病而妄治其氣,脹病可立待也。及服孟英藥,果漸吐痰而病遂愈,養之大為折服。

予謂世人頭痛治頭,腳疼療腳,偶中而愈,貪為己功,誤藥而亡,冤將奚白?此《寓意草》之所以首列議病之訓也。孟英深得力於喻氏,故其議病,迥出凡流。要知識見之超,總由讀書而得。雖然,人存政舉,未易言也。

張養之所親李某,戊冬醉飲夜歸,為查段巡員所嚇,神志即以漸昏,治之罔效。至於不避親疏,裸衣笑罵,力大無制,糞穢不知,己夏延孟英視之。用石菖蒲、遠志、龍齒、龜板、犀角、羚羊角、元參、丹參、知、柏、梔子、龍膽草、枳實、黃連、竹黃、竹瀝、石膏、赭石、黑鉛、鐵落出入為方。十餘貼,吐瀉膠痰甚多,繼與磁朱丸,漸以向愈。

白話文:

張養之的侄女,患了月經不調,而且食慾逐漸減退。某位醫生給她開了通經藥,服用後反而更厭惡穀物。張養之於是請孟英診斷,孟英診脈後發現脈象緩滑,便說道:「這是痰氣凝滯,經絡不通暢,病因是長期坐著不動,缺乏勞動。治療方法應該以化痰通氣為主,不要用活血化瘀的藥物,經絡自然會暢通。」那位醫生聽到後,笑著說:「這個病人從不吐痰,你卻說她有氣病,然後亂開活血化瘀的藥,她的病很快就會加重。」後來服用孟英的藥方,果然逐漸吐出痰來,病也逐漸痊癒,張養之對孟英的醫術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認為世人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偶然治好了,就沾沾自喜,以為是自己的功勞,如果誤用藥物導致病人死亡,那冤枉誰呢?這就是《寓意草》開篇就論述醫病道理的原因。孟英深受喻氏醫術的影響,所以他診病的方式,遠遠超過一般醫生。他知道見解要超群,必須靠讀書來獲得。雖然如此,一個人要立身處世,還要做官做事業,就沒那麼容易了。

張養之的親戚李某,戊冬之夜喝醉酒回家,被巡邏的查段巡員嚇到,神志開始逐漸昏迷,醫治無效。後來,李某不分親疏,裸體大笑,還罵人,力氣很大,無法控制,大小便失禁。到了己夏,張養之請孟英診治,孟英開了石菖蒲、遠志、龍齒、龜板、犀角、羚羊角、元參、丹參、知母、柏樹、梔子、龍膽草、枳實、黃連、竹黃、竹瀝、石膏、赭石、黑鉛、鐵落等藥,搭配使用。十幾副藥後,李某吐瀉出大量的膠痰,之後孟英又給他服用磁朱丸,李某的病情逐漸好轉,最後痊癒。

(祛痰清熱,滋陰鎮驚,力量甚大,此必本虛標實者,故其方如此。)

一祝叟,年近古稀,己亥春赴席,忽仆地痰湧,肢強眼斜,舌謇不語。外科王瑞芝薦孟英視之,投六君子加蠍梢、羚羊角、膽星、石菖蒲、竹瀝、薑汁而瘳。(扶脾、抑肝、驅痰,面面圓到)

孫午泉進士患哮,痰多氣逆,不能著枕,服溫散滋納藥皆不效。孟英與北沙參、桂枝、茯苓、貝母、花粉、杏仁、冬瓜仁、絲瓜絡、枇杷葉、旋覆、海石、蛤殼等藥,覆杯即臥,數目而痊。(此是熱痰伏於肺絡,故用藥如此。)

白話文:

一位姓祝的老先生,年近七十歲,在己亥年的春天參加宴席時,突然倒地,口中痰液湧出,四肢僵硬,眼球斜視,舌頭僵硬說不出話。外科醫生王瑞芝推薦孟英醫生前去診治,孟英醫生使用六君子湯加蠍梢、羚羊角、膽星、石菖蒲、竹瀝、薑汁等藥物,很快便治好了老先生的病。(這個方子能扶脾健脾、抑肝平肝、驅除痰濕,針對病症面面俱到。)

第三段

孫午泉進士患哮,痰多氣逆,不能著枕,服溫散滋納藥皆不效。孟英與北沙參、桂枝、茯苓、貝母、花粉、杏仁、冬瓜仁、絲瓜絡、枇杷葉、旋覆、海石、蛤殼等藥,覆杯即臥,數目而痊。(此是熱痰伏於肺絡,故用藥如此。)

孫午泉進士患有哮喘,痰多氣逆,甚至連枕頭都無法枕,服用溫散滋補的藥物都無效。孟英醫生給他開了北沙參、桂枝、茯苓、貝母、花粉、杏仁、冬瓜仁、絲瓜絡、枇杷葉、旋覆花、海石、蛤殼等藥物,服藥後他立刻覆杯而臥,服藥數次後就痊癒了。(這是因為熱痰積聚在肺絡,所以用藥才如此。)

總結

這段文字描述了兩位病人患病的症狀及孟英醫生分別使用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並解釋了其藥理作用和用藥原理。

一嫗,患右腰痛脹欲捶,多藥不效。孟英視其形雖羸瘦,而脈滑痰多,苔黃舌絳,曰:體虛病實,溫補非宜。苟不攻去其疾,徒以疲藥因循,則病益實,體益虛,糜帑勞師,養成寇患,豈治病之道哉。先以雪羹加竹茹、楝實、綠萼梅、杏仁、花粉、橘紅、茯苓、旋覆花,送控涎丹。服後果下膠痰,三進而病若失,嗣與調補獲痊。

沈某患脘痛嘔吐,二便秘澀,諸治不效。請孟英視之,脈弦軟,苔黃膩,曰:此飲證也。豈沉湎於酒乎?沈云:素不飲酒,性嗜茶耳。然恐茶寒致病,向以武彝紅葉,熬濃而飲,諒無害焉。孟英曰:茶雖涼而味清氣降,性不停留。惟蒸遏為紅,味變甘濁,全失肅清之氣,遂為釀疾之媒。

白話文:

案例一

一位老婦人,患有右腰疼痛腫脹,想要捶打,服用很多藥物都沒有效果。孟英醫生觀察她的外形雖然消瘦,但脈象滑而痰多,舌苔黃膩,舌頭紅赤,就說:「她的身體虛弱,但病症卻是實證,溫補藥物不適合她。如果不及時攻去病根,只用一些疲軟的藥物拖延,病症就會更加嚴重,身體也會更加虛弱,這就像浪費財物,勞累士兵,卻反而養成了敵人一樣,怎麼算是治病呢?首先,用雪羹加入竹茹、楝實、綠萼梅、杏仁、花粉、橘紅、茯苓、旋覆花,服下控涎丹。服藥後果然排出膠狀痰液,服用三次後,病症就好像消失了。之後再服用一些調補藥物,就痊癒了。」

案例二

沈某患有脘腹疼痛、嘔吐、大便乾燥,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他請孟英醫生診治,脈象弦而軟,舌苔黃膩,孟英醫生就說:「這是飲證啊,你平常是不是愛喝酒?」沈某說:「我平常不喝酒,但喜歡喝茶。不過我擔心茶性寒涼會導致生病,所以一直喝武夷紅葉,熬得濃濃的,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孟英醫生說:「茶雖然性寒,但味道清淡,氣息下降,不會在體內停留。只有蒸制成紅色,味道變得甘甜混濁,就完全失去了清涼肅清的氣息,反而成了釀病的媒介。」

較彼曲糵,殆一間耳。醫者不察,僅知嘔吐為寒,薑、萸、沉、附,不特與病相反,抑且更煽風陽。飲藉風騰,但升不降,是以上不能納,下不得通,宛似關格,然非陰枯陽結之候。以連、楝、梔、芩、旋覆、竹茹、枇杷葉、橘、半、苓、澤、蛤殼、荷莖、生薑衣為方,送服震靈丹。數劑而平,匝月而起。

此上有停飲,下元虛寒,故用藥如此。

康康侯司馬令郎爾九,在玉環署中,患心忡自汗,氣短面赤,霎時溲溺數十次,澄澈如水。醫金謂虛,補之日劇,乃來省就孟英診焉。左寸關數,右弦滑,心下似阻,因作痰火阻氣、心熱移肺治,用蛤殼、黃連、枳實、楝實、旋覆、花粉、橘紅、杏仁、百合、絲瓜絡、冬瓜子、海䖳、荸薺、竹茹、竹瀝、梨汁等,出入為方,服之良愈。

白話文:

跟其他病症比起來,這病症幾乎是一樣的。醫生沒有仔細觀察,只知道嘔吐是寒症,就用薑、茱萸、沉香、附子等藥物,這些藥不僅與病症相反,反而會更加助長風陽。藥力隨風氣上升,只向上升而不下降,所以上面無法吸收,下面無法通暢,就像是有關節阻塞一樣,但這不是陰虛陽結的徵兆。可以用連翹、苦楝皮、梔子、黃芩、旋覆花、竹茹、枇杷葉、橘皮、半夏、茯苓、澤瀉、蛤殼、荷梗、生薑皮作為藥方,搭配震靈丹服用。幾劑藥就能平復病情,一個月就能恢復健康。

之所以用這些藥物,是因為患者上半身停積飲液,下元虛寒。

康康侯司馬令郎爾九,在玉環署中患心悸自汗,氣喘臉紅,一下子就排尿好幾次,尿液清澈如水。金醫師認為是虛症,補藥用很多,但病情加重,於是前來向孟英醫生求診。左寸脈沉取有力,右寸脈弦滑,心下像是阻塞,孟英醫生診斷為痰火阻氣、心熱移肺,用蛤殼、黃連、枳實、苦楝實、旋覆花、花粉、橘紅、杏仁、百合、絲瓜絡、冬瓜子、海蛤、荸薺、竹茹、竹瀝、梨汁等,組合成藥方,患者服藥後病情好轉痊癒。

而司馬為職守所羈,嘗患恙、函請孟英診視者再四,竟不克往,繼聞司馬於冬仲竟卒於甌,乃知病而得遇良手,原非偶然。前歲遇而今歲不能致,豈非命也耶?

金葉仙大令病,其媳刲股以進。因無效也,悲哀欲絕,遂發熱。胡某治以傷寒藥,而神迷自汗,驚惕畏冷。改換補藥,乃氣逆不進水穀矣。孟英視之,七情有傷,痰因火迫,堵塞空靈之所也。與沙參、元參、丹參、丹皮、茯苓、麥冬、連翹、竹茹、竹葉、蓮心、小麥,加以川貝母一兩投之,數劑而瘥。

白話文:

司馬因為職務牽絆,曾經生病,多次寫信請孟英診治,卻始終未能前往。後來聽說司馬在冬至那天病逝於甌地,才知道他生病時如果遇到良醫,也不一定會是這個結果。去年有機會遇到,今年卻無法前往,難道不是命運使然嗎?

金葉仙大令生病,她的媳婦割了自己的大腿肉給她吃。因為沒有效果,金葉仙大令悲傷欲絕,於是發燒。胡某用治療傷寒的藥物,她卻神志恍惚、自汗、驚悸畏寒。改用補藥,又出現氣逆、不能進食的情況。孟英診斷後認為,她的病症是七情受傷,痰火上炎,阻塞了心神之處。於是用沙參、元參、丹參、丹皮、茯苓、麥冬、連翹、竹茹、竹葉、蓮心、小麥,再加上川貝母一兩,煎藥給她服用。幾劑藥後,金葉仙大令就痊癒了。

定州楊素園明府宰宜黃,吏治有聲,精於醫藥。其夫人多病,自治不痊。毗陵吳子和囑其函懇醞香,屈孟英診視。而孟英因母老急欲旋里,堅辭不往,即據來信所述病狀,擬方立案云:細閱病原,證延二十餘年。始因啖杏,生冷傷乎胃陽,肝木乘虛,遂患脅疼亦掣。身軀素厚,濕盛為痰,溫藥相投,是其效也。

馴致積溫成熱,反助風陽,消爍胃津,漸形瘦削。而痰飲者,本水穀之悍氣。緣肝升太過,胃降無權,另闢窠囊,據為山險。初則氣滯以停飲,繼則飲蟠而氣阻。氣既阻痹,血亦愆其行度,積以為瘀。前此神術丸、控涎丹之滌飲,丹參飲、桃核承氣之逐血,皆為傑拘,已無遁情。

白話文:

定州楊素園擔任宜黃縣令,政績顯著,精通醫藥。他的夫人常年患病,自己醫治卻沒有好轉。毗陵的吳子和囑咐他寫信懇求孟英大夫前來診治。但孟英因母親年邁急著回家,堅決拒絕前往,便根據信中描述的病情,擬定處方並寫下診斷:仔細閱讀病因,發現病症延續了二十多年。起因是吃杏子,生冷食物傷了胃陽,肝木趁虛而入,導致患上脅痛並牽扯到其他部位。患者體型肥胖,濕氣過盛導致痰多,溫和的藥物可以治療。

久而久之,溫熱積聚,反過來助長風陽,耗損胃液,身體逐漸消瘦。而痰飲是水穀之氣郁積而成。由於肝氣上升過度,胃氣下降無力,另闢蹊徑,形成障礙。起初是氣滯導致痰飲停滯,接著是痰飲積聚導致氣機阻滯。氣機阻滯不通,血液運行也受到阻礙,積聚成瘀血。之前使用的神術丸、控涎丹等清熱化痰藥物,以及丹參飲、桃核承氣湯等活血化瘀藥物,都只能治標,無濟於事。

迨延久元虛,即其氣滯而實者,亦將轉為散漫而無把握矣。是以氣升火浮,顴紅面腫,氣降火息,黃瘦日增。苟情志不怡,病必陡發。以肝為剛臟,在志為怒,血不濡養,性愈侜張。胃土屬陽,宜通宜降,通則不痛。六腑以通為用,更衣得暢,體覺寬舒,是其徵也。體已虛,病似實。

虛則虛於胃之液,實則實於肝之陽。中虛原欲納食,而肝逆蛔擾欲嘔。吐出之水,已見黑色,似屬胃底之濁陰,風鼓波瀾,翻空向上,勢難再攻。承示脈至兩關中,取似形鼓指,重按杳然,詎為細故?際此春令,正鳶飛魚躍之時,仰屋圖維,參徹土綢繆之議,是否有當,仰就斤繩。(予室人患痰飲脅痛二十年矣,初則畏寒喜熱,頗宜健脾利氣之品。

白話文:

等到時間久了,原本虛弱的狀態,即使氣機停滯而表現出實證,也將轉變為散漫無力。因此,氣往上走,就會出現火熱浮動,臉頰紅腫;氣往下走,就會出現火氣消退,身體消瘦。如果心情不舒暢,病情就會突然加重。因為肝臟屬剛強之臟器,在情志上表現為憤怒,如果血液不能滋養肝臟,它的性情就會更加暴躁。胃屬土,屬於陽性,應該暢通向下,通暢則不會疼痛。六腑以通暢為功能,如果排泄順暢,身體就會感覺寬鬆舒展,這就是徵兆。身體虛弱,但表現出的卻是實證。

虛弱是因為胃液不足,實證是因為肝陽過盛。身體虛弱,原本想吃飯,但肝氣逆亂,蛔蟲擾動,就想吐。吐出來的液體已經呈黑色,這應該是胃底濁陰的表現,就像風吹波浪,翻騰向上,很難再加以控制。您說脈象在兩關處,摸起來像鼓脹的指頭,重按卻杳無音信,難道是輕微的病症嗎?如今是春天,正是鳶飛魚躍的季節,我們應該像仰望屋頂思考樑柱,一樣周密思考,做好準備,您認為這樣做是否恰當呢?我妻子患痰飲脅痛二十年了,剛開始的時候,她怕冷喜熱,比較適合健脾利氣的藥物。

至甲辰冬,服神術丸一料,夙患頓損,漸不畏寒。己酉冬,因氣惱而復病,誤服遊山散錢許,勢遂披猖,得孟英診視,始漸就安痊。但痰飲未能盡除,每日須按摩數百下,噯氣數十口,方覺稍快。否則,胸痞異常,二便恆秘,而便出仍不幹燥,偶有時二便通調,則為之體適者終日。

正《內經》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而衰也。明明痰飲之證,特以陰血久虧,既不任香燥,而氣機素滯,又不利滋填,遂至莫可為計。安得孟英常加診視,而盡刈其根株耶?)

沙參(八錢),鮮竹茹(四錢),川椒紅(二分),烏梅肉炭(六分),茯苓(二錢),旋覆(三錢),金鈴肉(二錢),柿蒂(十個),仙半夏(一錢),淡肉蓯蓉(一錢五分),吳萸湯炒黃連(四分),冬蟲夏草(一錢五分)。另用炙龜板、藕各四兩,漂淡陳海䖳二兩,鳧茈一兩,赭石四錢,先煮清湯代水煎藥。

白話文:

甲辰年冬天,我服用了神術丸一劑,久病的毛病頓時減輕,逐漸不怕冷了。己酉年冬天,因為生氣而再次生病,誤服了遊山散,病情加重,後來孟英醫生診治,才逐漸好轉痊癒。不過痰飲還沒完全消除,每天必須按摩幾百下,打嗝幾十次,才感到稍微舒服些。否則,胸口堵塞難受,大小便一直不通,而且排泄物並不乾燥,偶爾大小便通暢,才會覺得身體舒服一整天。

正如《內經》所說,病好了以後順著氣,就會很快又衰弱。明明是痰飲的症狀,卻因為陰血長期虧損,不耐燥熱,而且氣機本來就停滯,又不利於滋補,於是變得無可奈何。要是有孟英醫生一直診治就好了,就能徹底根除病根。

方子:沙參八錢、鮮竹茹四錢、川椒紅二分、烏梅肉炭六分、茯苓二錢、旋覆花三錢、金鈴子二錢、柿蒂十個、半夏一錢、肉蓯蓉一錢五分、吳萸湯炒黃連四分、冬蟲夏草一錢五分。另外用炙龜板、藕各四兩,漂淡陳海螵蛸二兩,鳧茈一兩,赭石四錢,先煮清湯代替水煎藥。

(正月十四日)右擬方案,來差星夜齎回,於十六日到宜。素園讀案狂喜,以為洞見臟腑,必欲孟英一診,以冀霍然。遂夤夜備輿,專丁持函,求孟英暫緩歸期。醞香篤於寅誼,再四勸駕,並囑四令郎季眉偕行。孟英迫於情不可卻,二十二日抵宜署。初診案云:證逾二十年,右脅聚氣,有升無降,飲阻不宣,嘔逆減餐,亦將半載。

二便非攻不暢,容色改換不常,吐苦吞酸,苔黃舌絳,渴喜冷飲,畏食甘甜。甘能緩中,冷堪沃熱,病機於此逗露。根深難即蠲除,標實本虛,求痊匪易。據述脈亦屢遷,似無定象。夫既流善幻,顯屬於痰。茲按脈左緩滑,右軟遲,兩尺有根,不甚弦澀,是汛愆因乎氣阻,尚非陰血之枯。

白話文:

(正月十四日)

右邊擬定好的方案,特地派人星夜趕回,預計在十六日抵達宜興。素園先生讀完病案,狂喜不已,認為這份病案洞悉患者臟腑之症,一定要請孟英先生親自診斷,期望能立即治癒。於是深夜準備好車馬,專門派人帶著信函,請求孟英先生暫緩歸期。醞香先生深厚地維護著他們的友情,再三勸說孟英先生,並囑咐四位公子中的季眉一同前往。孟英先生迫於情義難以推辭,於二十二日抵達宜興署。

初診病案記載

患者病症已超過二十年,右脅下聚集氣體,有升無降,飲水阻塞無法宣洩,嘔吐逆流,食慾減退,已持續了半年之久。大小便需要用力才能排泄,面色時常變化,口中吐出苦味,吞下酸味,舌苔發黃,舌頭紅絳,口渴喜飲冷水,懼怕甜食。甜味可以緩和中焦,冷飲可以滋潤燥熱,病機由此顯露。病根深厚,難以立即消除,症狀顯著而體質虛弱,想要痊癒並不容易。根據描述,脈象也經常變化,似乎沒有固定的模式。由於病情變化無常,顯然屬於痰證。現在按脈診斷,左側脈象緩滑,右側脈象軟遲,兩尺脈有根,不顯弦澀,這說明病症是由於氣機阻滯導致,尚未達到陰血枯竭的程度。

春令肝木乘權,胃土久受戕克,病已入絡,法貴緩通,通則不痛,腑以通為補。法雖時變,不能捨「通」字以圖功。布鼓雷門,諸希教正。

沙參(八錢),鮮竹茹(四錢),青黛(五分),旋覆(三錢),酒炒黃連(六分),白前(一錢),生白蒺(三錢),紫菀(一錢),海石(五錢),川楝肉(三錢),川貝(一兩),黑梔(三錢)。另以生蛤粉、生冬瓜子、蘆根、蘆菔各一兩,絲瓜絡五錢,漂䖳二兩,柿蒂十個,先煮湯代水煎藥,蔥須二分(後下)。

白話文:

春季時節,肝氣旺盛,容易影響脾胃,造成脾胃受損,病情已經深入經絡,治療應以緩和通暢為原則。通則不痛,脾胃以通暢為補益。雖然醫術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但「通」字的原則不可捨棄,才能達到療效。我將此方呈上,懇請各位老師指教。

沙參(八錢),鮮竹茹(四錢),青黛(五分),旋覆(三錢),酒炒黃連(六分),白前(一錢),生白蒺(三錢),紫菀(一錢),海石(五錢),川楝肉(三錢),川貝(一兩),黑梔(三錢)。另以生蛤粉、生冬瓜子、蘆根、蘆菔各一兩,絲瓜絡五錢,漂䖳二兩,柿蒂十個,先煮湯代水煎藥,蔥須二分(後下)。

藥方

  • 沙參:八錢
  • 鮮竹茹:四錢
  • 青黛:五分
  • 旋覆花:三錢
  • 酒炒黃連:六分
  • 白前:一錢
  • 生白蒺藜:三錢
  • 紫菀:一錢
  • 海石:五錢
  • 川楝肉:三錢
  • 川貝母:一兩
  • 黑梔子:三錢

另用

  • 生蛤粉:一兩
  • 生冬瓜子:一兩
  • 蘆根:一兩
  • 蘆菔根:一兩
  • 絲瓜絡:五錢
  • 漂浮的牡蠣肉:二兩
  • 柿蒂:十個

煎藥方法

先將上述藥材以外的藥材煮湯,用此湯水煎煮其他藥材,最後加入蔥須二分,即可服用。

  • 此方藥材用量以傳統中藥計量單位「錢」和「兩」表示,現代人可參考中藥材包裝上的克數換算。
  • 此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應遵醫囑。

再診:左脈如昨,兼弦,右寸亦轉緩滑,中脘氣漸下降,二便欲解不行。蓋升降愆常,樞機窒澀,由乎風陽浮動,治節橫斜,肺既不主肅清,一身之氣皆滯也。輕可去實,先廓上游。前方去海石,加栝蔞三錢,枳實一錢。

三診:脈來較靜,小溲漸行,雖未更衣,已能安穀。濁得下降,導以清通。前方去貝、楝,加歸尾錢半,桃仁十粒,送服導水丸十粒。

四診:腿涼便滯,氣少下趨,顴面時紅,火炎上僭,兩脅較熱,絡聚痰瘀。疊授清宣,更衣色黑,噫氣漸罷,酸水不嘔,納穀頗增,脈稍和緩。法仍緩導,冀刈根株。前方去枳實、歸尾,減導水丸五粒。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左邊脈搏與昨天一樣,並且帶有弦脈的現象,右邊寸關脈也變得緩慢滑利,中脘部位的氣逐漸下降,大小便想解卻解不出來。這是因為升降功能失調,樞機氣血運行不暢,原因是風陽之氣浮動不安,氣血運行阻塞,導致肺臟不能肅清肺氣,全身之氣都停滯了。現在可以先去實,先疏導上焦。之前的方子去掉海石,加入栝蔞三錢,枳實一錢。

第三次診斷:脈搏比之前平靜一些,小便逐漸通暢,雖然還沒完全恢復,但已經可以進食了。濁氣往下沉,用清涼的藥物引導它通暢。之前的方子去掉貝殼和苦楝子,加入歸尾半錢,桃仁十粒,送服導水丸十粒。

第四次診斷:腿部冰冷,大便仍有滯留,氣息虛弱往下走,臉頰偶爾發紅,火氣往上逆襲,兩側脅肋比較熱,經絡聚集痰濕瘀血。繼續服用清宣的藥物,面色轉黑,噫氣漸漸消失,酸水不再嘔吐,食慾有所增進,脈搏稍微和緩。藥方仍然以緩和導引為主,希望徹底根除病根。之前的方子去掉枳實、歸尾,減少導水丸五粒。

五診:各恙皆減,眠食漸安,火猶易升,頭疼面赤,頰酸結核,脅熱未蠲,脈漸柔和,且參清養。前方去白前、青黛、紫菀、黃連,加銀花、貝母、黃菊、丹參、陳細茶、橄欖。

六診:積痰下降,頸核漸平,舌紫口乾,卯辰熱僭。陰虛木旺,氣道尚未肅清。養血靖風,自可使其向愈。前方去陳茶、蔥須,加石斛。

留贈善後方:(便色轉正用此)

沙參(八錢),冬蟲夏草(二錢),女貞(三錢),丹參(三錢),鮮竹茹(四錢),川斛(五錢),鹽水泡橘紅(八分),黃菊(三錢),旋覆(三錢),黑梔(三錢),川貝(四錢),金鈴肉錢半。另以炙鱉甲、漂䖳各一兩,葦莖二兩,絲瓜絡五錢,煮湯代水煎藥。

白話文:

五診:

病人症狀逐漸減輕,睡眠飲食逐漸好轉,但仍容易上火,頭疼面紅,臉頰酸痛有結塊,脅肋部位仍有熱感未消,脈搏漸漸變得柔和,需兼顧清養。

藥方中去掉白前、青黛、紫菀、黃連,加入銀花、貝母、黃菊、丹參、陳細茶、橄欖。

六診:

積痰逐漸下降,頸部腫塊逐漸平復,舌頭發紫口乾,卯時辰時仍然感到發熱。

這是陰虛火旺,氣道尚未完全恢復正常。需要養血鎮風,才能使其逐漸康復。

藥方中去掉陳茶、蔥須,加入石斛。

留贈善後方:

(當大便顏色轉為正常時使用此方)

沙參(八錢),冬蟲夏草(二錢),女貞(三錢),丹參(三錢),鮮竹茹(四錢),川斛(五錢),鹽水泡橘紅(八分),黃菊(三錢),旋覆(三錢),黑梔(三錢),川貝(四錢),金鈴肉錢半。

另以炙鱉甲、漂䖳各一兩,葦莖二兩,絲瓜絡五錢,煮湯代水煎藥。

又:諸恙盡瘳,用此滋養。前方去橘紅、菊花、金鈴,梔子、旋覆,加石英、沙蒺、茯苓各三錢,蓯蓉、當歸各錢半,湯引去葦莖,加炙坎、板一兩,藕二兩。

鮑繼仲於季春望日,忽然發冷而喘汗欲厥。速孟英視之,脈沉弦而軟滑帶數。是素患痰飲,必誤服溫補所致也。家人始述去冬服胡某腎氣湯,頗若相安,至今久不吐痰矣。孟英曰:病在肺。肺氣展布,痰始能行,雖屬久病,與少陰水泛迥殊。辨證不明,何可妄治?初服頗若相安者,方中附、桂剛猛,直往無前,痰亦不得不為之辟易。又得地黃等厚濁下趨之品,迴護其跋扈跳梁之性。

白話文:

此外,所有病症都痊癒了,可以用這方滋養身體。之前的方子去掉橘紅、菊花、金鈴、梔子、旋覆,加入石英、沙蒺、茯苓各三錢,蓯蓉、當歸各錢半,用湯引去葦莖,加入炙甘草、板藍根各一兩,藕二兩。

鮑繼仲在季春望日突然感到寒冷,喘不過氣,還冒汗想要昏厥。孟英醫生趕緊去查看,發現他的脈搏沉而弦,又軟滑帶數。這是他平時就患有痰飲,必定是誤服溫補藥物造成的。家人說去冬他服用胡某的腎氣湯,當時好像沒事,直到現在很久沒有吐痰了。孟英醫生說:病在肺。肺氣擴散,痰才能流動,雖然是久病,但與少陰水泛完全不同。辨證不明,怎麼可以亂治?初服時好像沒事,是因為方中附子、桂枝性猛烈,直衝向前,痰也只好讓路。再加上地黃等厚重向下趨的藥物,抑制了它橫行霸道的本性。

然暴戾之氣,久而必露。柔膩之質,反阻樞機。治節不伸,二便澀少,痰無出路,愈伏愈多。一朝卒發,遂壅寒於清陽升降之路,是以危險如斯,須知與少陰虛喘,判分霄壤,切勿畏虛妄補。投以薤、蔞、枳、杏、旋、赭、橘、半、菀、茹、蘆根、蛤粉、雪羹之劑而平,繼與肅清肺氣而滌留痰,匝月始愈。

朱紺云令正,去年娩後,自乳而月事仍行,至仲冬乳少汛愆,咸以為妊也。既而右脅筋絆作疼,漸及肩背。醫投平肝藥,痛益甚。改用補劑,遂嗽痰帶血,人皆以為損矣。廣服溫補,其病日增。延至仲春,臥榻已匝月。群醫束手,始求診於孟英。面赤足冷,時時出汗,食減無眠,脈來右寸溢,關尺滑而微數,左手弦而帶滑,舌赤而潤,微有白苔,氣逆口渴。所吐之血,淡紅而夾痰涎。

白話文:

然而暴躁的氣息,久了就會顯露出來。柔弱膩滑的體質,反而阻礙了身體的運作。調解氣血的功能失調,導致大小便不順暢,痰液無法排出,越積越多。一旦突然發作,就會阻塞陽氣升降的通道,因此危險至極。要明白,這與少陰虛喘截然不同,千萬不要害怕虛弱而盲目進補。應該使用薤白、蔞葉、枳實、杏仁、旋覆花、赭石、橘皮、半夏、菀草、茹根、蘆根、蛤粉、雪羹等藥物來平息病情,然後再服用清肅肺氣、滌除留痰的藥物,大約一個月才能痊癒。

朱紺的妻子,去年生產後,一直有乳汁分泌,月經也正常,直到冬天乳汁減少,月經也停止,大家都以為她懷孕了。之後她右邊肋骨附近筋絡牽拉疼痛,逐漸蔓延到肩背。醫生開了平肝藥,疼痛反而加重。改用補藥後,她開始咳嗽,吐出帶血的痰,大家都以為她身體受損了。廣泛服用溫補藥物後,她的病情日益加重。到了春天,她已經卧病在床一個月了。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才找到孟英求診。她的臉色發紅,腳冰冷,時常出汗,食慾減退,睡不好覺,右邊寸脈浮大,關尺脈滑而稍快,左邊寸脈弦而略滑,舌頭發紅且潤濕,略帶白色苔,氣逆口渴。她吐出的血,顏色淡紅,夾雜着痰涎。

大解溏,小溲短且熱。曰:沖為血海,而隸於陽明。自乳而姅不爽期者,血本有餘也。因陽明經氣為痰所阻,而不能流通輸布,致經斷乳少,痰血轇輵而為絡痹竄痛,醫者不為分導下行,病無出路,以致逆而上溢。再投補劑,氣愈窒塞,在山過顙,夫豈水之性哉!予葦莖湯,加茜根、海螵蛸、旋覆、滑石、竹茹、海䖳為劑,和藕汁、童溺服。以肅肺通胃,導氣化痰,而領血下行,覆杯即愈。

旬余汛至,不勞培補,尋即受孕。此證不遇孟英,必至補死,而人亦但知其死於虛勞也。服藥可不慎耶?

白話文:

患者大便稀溏,小便量少且灼热。这是因为冲脉是血海,属于阳明经脉。病人自哺乳期开始,月经就不规律,说明血气充盈。由于阳明经气被痰阻滞,无法正常流通,导致经期缩短,乳汁减少,痰血交织在一起,引起经络痹阻疼痛。医生没有引导痰血向下排出,病无出路,导致痰血逆流向上。再服用补药,气机更加阻塞,就像水被困在山顶,怎么可能是水的本性呢?我用苇茎汤,加入茜根、海螵蛸、旋覆花、滑石、竹茹、海藻,用藕汁和童尿调服。目的是肃清肺气,通畅胃气,引导气机化痰,使血气向下运行,服药后症状立即痊愈。

十天后,患者来例假,没有刻意进补,很快便怀孕了。如果当时没有遇到我,她一定会因为过度进补而死亡,而人们只会认为她死于虚劳。服药不可不谨慎啊!

朱仲和令正,向於娩後陡患痙厥,多醫以圖,廣服補劑,其人雖起,厥疾弗瘳,再產亦然。延已數載,安之若素。孟英聞之,嘗謂仲和曰:將來受孕,宜予藥以痊之。今冬懷妊,病發益頻,遂邀過診,脈甚弦滑。厥前必先作脹,更衣得瀉始舒。巔頂時疼,飲食不減,曰:肝風挾痰為患耳。

仲和云:肝風則良是,痰則從來未吐。曰:惟其不吐,所以為患。沈堯封謂胎前病痰證居半,產時痰涎不下,諸病叢生。醫者未知此理,徒知產後為虛,痰處絡中,如何自吐?亦幸而痰在絡中,補之不為大害,不過錮之愈深耳。豈可以不見痰面,遂云無痰乎?爰授蠲飲六神湯合雪羹,加蔞仁、竹瀝,服三十劑病果漸愈。次年娩後安然,知病根已拔矣。

白話文:

朱仲和的妻子,在生產完後不久就突然患上痙攣症,許多醫生都試圖治療,她服用不少補品,雖然人能恢復,但痙攣症卻沒有痊癒,在第二次生產後也是一樣。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年,她已經習慣了。孟英聽聞此事,曾經對朱仲和說:「下次她懷孕的時候,你應該用藥來治好她。」

今年冬天,朱仲和的妻子懷孕了,病症發作得更加頻繁。朱仲和於是邀請孟英前來診斷。孟英診脈後發現脈象很弦滑。在痙攣發作前,病人會先感到脹痛,必須換衣服並排泄後才能舒緩。此外,她還會感到頭頂劇烈疼痛,食慾卻沒有減退。孟英斷定:「這是肝風挾痰引起的病症。」

朱仲和問:「肝風是肯定的,但是痰從來沒有吐出來過。」孟英回答:「正因為沒有吐出來,所以才會成為病患的根源。沈堯封曾經說過,懷孕前患有痰證的病人佔一半,生產時痰涎沒有排出,就會導致各種疾病。醫生們不知道這個道理,只知道產後虛弱,痰滯留在經絡中,怎麼可能自己吐出來呢?幸好痰停留在經絡中,補藥並不會造成太大傷害,頂多只是把痰錮得更深而已。難道因為沒有看到痰,就可以說病人沒有痰嗎?」

孟英於是開了「蠲飲」[六神湯],加入雪羹、蔞仁和竹瀝,讓朱仲和的妻子服用三十劑後,病情果然逐漸好轉。第二年生產完後,她恢復了健康,證明病根已經被拔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