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二 (64)
卷二 (64)
1. 產後
次日復診,脈證較減,仍用前方,而病家群譁。以為產後最忌寒涼,況洞泄數日乎?仍招張某商之,張謂幸我屢投溫補在前,否則昨藥下咽,(盲語)頃刻亡陽。復定耆、術之方,業已煎矣。所親張芷舟孝廉聞之,飛告於醞香處,汾伯昆季,即馳至病家,幸未入口,奪盞傾之。
索孟英方,煎而督灌,且屬群季輪流守視,免致再投別藥。孟英感其情誼,快舒所長。大劑涼解,服至七帖,瀉全止,熱盡退。乃去白頭翁湯,加生地、元參、茹、貝。服半月,始解黑色燥矢,而眠食漸安。第腑臟之邪,雖已清滌,而從前溫補,將熱邪壅滯於膜絡之間者,復發數癰於胸乳之間。
孟英令其恪守前法,復入蒲公英、絲瓜絡、橘葉、菊葉等藥,服至百劑,始告全愈,而天癸亦至。方遵古法並不驚人,特讀立齋、景岳書者見之,未免吃驚耳。不意浙省名手,狃於溫補如此,真不能不歸咎於景岳、立齋諸公矣。孟英曰:世俗泥於產後宜溫之謬說,況兼泄瀉,即使溫補而死,病家不怨,醫者無憾也。
或具隻眼,其誰信之?此證苟非汾伯昆仲篤信於平時,而力排眾論於危難之間,余雖見到不疑,亦惡能有濟耶?余嘗曰:病不易識,尤不易患;醫不易薦,尤不易任;藥不易用,尤不易服,誠宇宙間第一難事也。而世人淺視之,可不悲哉!
魏西林令侄女,娩後惡露延至兩月。繼聞乃翁條珊主政及兩弟卒於京,悲哀不釋,而為干嗽吐血,頭痛偏左,不飢不食,不眠不便,渴飲而溲必間日一行,久治不效。孟英切脈,虛弦豁大,與甘麥大棗,加熟地、首烏、鱉甲、二至、菊花、旋覆、芍藥、貝母、麻仁、青鹽等藥,服後脈漸斂,血亦止。七八劑頭疼始息,旬日後便行安穀。
逾年接柩悲慟,血復溢,誤投溫補而亡。
翁嘉順令正,娩後陰戶墜下一物,(氣虛不固。)形色如肺,多方療之不收。第三日,始求治於孟英。令以澤蘭二兩,煎濃湯熏而溫洗,隨以海螵蛸、五倍子等分,研細粉糝之,果即收上。繼而惡露不行,白帶時下,乳汁全無,兩腿作痛,又求方以通之。(前方只治其標,未治其本,故復發此患。
)孟英曰:此血虛也。乳與惡露雖無,其腹必不脹。前證亦屬大虛,合而論之,毋庸診視。因與黃耆、當歸、甘草、生地、杜仲、大棗、糯米、脂麻、藕,濃煎羊肉湯煮藥。服後乳汁漸充,久服乃健。
陳書伯太史令弟婦,娩後三日,發熱汗多,苔黃眩悸,孟英切脈,弦細虛數。乃營陰素虧,酷熱外爍,風陽浮動,痙厥之萌也。予元參、白薇、青蒿、生地、小麥、穭豆衣、石斛、鱉甲、竹葉。兩劑,熱退,知飢,悸汗不止,去蒿、薇,加龍、牡、蓮心、龜板、石英而安。
白話文:
產後
產婦次日複診,病情好轉,醫生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但家屬卻議論紛紛,認為產後最忌諱寒涼,況且產婦連日腹瀉。醫生於是請教張某,張某說幸虧之前用了溫補的藥方,否則昨天的藥一吞下去,產婦就會立刻亡陽。張某重新擬定一個溫補的藥方,已經煎好了。親戚張芷舟聽說後,立刻告知汾伯兄弟,他們趕到產婦家,幸好藥還沒喝,便將藥搶下倒掉。
於是改用孟英的藥方,煎好後催促產婦服用,並安排兄弟輪流看守,避免再服用其他藥物。孟英體恤他們的關心,盡心施治,開出大量的清熱解毒藥方,服用七帖後,腹瀉停止,發熱退去。然後停用白頭翁湯,改加生地、元參、地黃、貝母等藥。服藥半月後,黑色乾燥的糞便才恢復正常,睡眠和飲食也漸漸好轉。但腑臟的邪氣雖然清除,之前溫補的藥物導致的熱邪卻滯留在膜絡之間,於是胸乳之間長出幾個癰腫。
孟英讓產婦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並加入蒲公英、絲瓜絡、橘葉、菊葉等藥物,服用百劑後才痊癒,月經也來了。這個治療方法遵循古法,並不驚人,但讀過《讀立齋》、《景岳全書》的人看了,難免會感到驚訝。沒想到浙江的名醫竟如此迷信溫補,實在不得不歸咎於景岳、立齋等人。孟英說:世俗迷信產後應該溫補的謬論,況且產婦還腹瀉,即使用溫補的方法治死了,家屬也不會怨恨,醫生也無憾。
但很少有人能看得透徹,又有誰會相信呢?如果不是汾伯兄弟平時就深信孟英的醫術,在危急關頭力排眾議,即使我看到了也不會無能為力啊!我常說:疾病不易診斷,更不易患病;醫生不易推薦,更不易信任;藥物不易使用,更不易服用,這真是世間第一難事!世人卻輕視它,實在令人悲哀!
魏西林的侄女,生產後惡露持續兩個月。接著聽到父親條珊主政以及兩個弟弟都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於是出現咳嗽吐血,頭痛偏左,不飢不食,失眠,大小便不暢,口渴但小便一天只排一次,久治不愈。孟英診脈,脈象虛弱,開具甘麥大棗湯,並加入熟地、何首烏、鱉甲、冬蟲夏草、菊花、旋覆花、芍藥、貝母、麻仁、青鹽等藥物,服用後脈象漸漸好轉,出血也止住了。服用七八劑後頭痛消失,十天後恢復飲食。
一年後,她因迎接父親靈柩悲痛過度,再次出血,誤服溫補藥物而亡故。
翁嘉順的妻子,生產後陰部墜下一物,像是肺,(因氣虛不固),多方治療無效。第三天,才向孟英求醫。孟英讓用澤蘭煎濃湯熏洗,再用海螵蛸、五倍子研成細粉撒在患處,果然有效。之後惡露不來,白帶時常出現,沒有乳汁,兩腿疼痛,又來求方治療。(之前的藥方只治標不治本,所以又復發了。)
孟英說:這是血虛。雖然沒有惡露和乳汁,但腹部一定不脹。之前的症狀也屬於大虛,綜合來看,不用診斷,就給她開了黃耆、當歸、甘草、生地、杜仲、大棗、糯米、黑芝麻、藕,用濃煎羊肉湯煮藥。服用後乳汁漸漸增多,長期服用後身體才康復。
陳書伯的弟媳,生產後三天,發熱多汗,舌苔黃膩,頭暈心悸,孟英診脈,脈象弦細虛數。這是營陰不足,外感酷熱,風陽浮動,將要痙厥的徵兆。孟英給她開了元參、白薇、青蒿、生地、小麥、黃豆衣、石斛、鱉甲、竹葉。服用兩劑後,發熱退去,能吃東西了,但心悸、多汗未止,於是去除青蒿、白薇,加入龍骨、牡蠣、蓮子心、龜板、石英,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