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二 (62)
卷二 (62)
1. 產後
但景岳最偏於溫補,而獨於產後一門,力辨丹溪大補氣血為主之非,可謂此老之一隙微明。惜猶泥於產後宜溫之謬說,蓋由未入仲聖之宮牆也。通人之論,無論寒藥熱藥,用不得當,皆是誤人,不可不知。
張鄭封室,娩後即發熱,服生化湯二帖,熱益熾而發赤疹。顧聽泉診之,即與清解,三劑不應,欲進犀角地黃湯,而恐病家之狃於產後以生疑也。乃拉孟英質之,診其脈弦滑而數,面赤熱躁,胸悶善悲,肢腫而疼,兩肘白泡如扁豆大者數十顆,舌上亦有一顆,痛礙食飲,大便不解,已旬日矣。曰:此不但胎前伏暑,且有蘊毒,而誤服生化湯,以助其虐。
幸初手即用清解,尚不致於昏陷。犀角地黃,極是治法,猶恐不能勝任。乃與聽泉商,加西洋參、滑石、知母、銀花、花粉、人中白、蔞仁、竹黃、貝母、桑葉、梔子為劑。其所親曰:高明斷為熱證,何以病者雖渴而喜熱飲耶?孟英曰:此方中所以多用痰藥也。凡胸中有熱痰阻礙氣機者,每如是,不可以其向不吐痰,而疑吾言之妄也。
若因此而指為寒證,則禍不旋踵矣。進四帖,始得大解,頻吐稠痰,而各恙皆減,飲食漸加。孟英曰:病勢雖穩,餘熱尚熾,苟不亟為清滌,而遽投補益,猶有蓐損之虞。其母家果疑藥過寒涼,必欲招專科調治,幸將前方示彼,尚不妄施溫補,然隔靴搔癢,紀律全無。旬日後,餘火復燃,鄭封堅懇孟英設法,仍用甘寒療之。
周身膚蛻如蛇皮,爪甲更新。其病之再生也可知,繼與滋補真陰而起。
翁嘉順室,娩後發熱,竹林寺僧治之不應。溫龔二醫,皆主生化湯加減,病益劇。請孟英診之,脈軟滑微數,曰:素體陰虧,熱自內生,新產血去,是以發熱。惟譫妄昏瞀,最是嚇醫之證。渴喜熱飲,宛似虛寒之據,宜其猜風寒而表散,疑瘀血以攻通。帖帖炮姜,人人桃、桂,陰愈受劫,病乃日加。
幸而痰飲內盛,津液未致涸竭。與蠲飲六神湯去橘、半,加西洋參、生地、花粉、竹茹、知母、生白芍為劑,數日而瘳。逾旬夏發熱,或疑涼藥之弊,或謂產蓐成勞,眾楚咻之,病漸進矣。其小姑適吳氏者,向役於冥曹,俗謂之活無常,偶來探病,忽仆地而僵,口中喃喃。或問汝嫂病何如?答云:須服王先生藥。
人皆異之,次日仍乞診於孟英。曰:脈浮數而弦,是風溫也,與前病異。便瀉無溺,肺熱所迫;大渴無苔,胃汁受爍。亟與天生建中湯頻灌,即蔗汁也。藥主大劑甘涼,果得津回舌潤,漸以痊可。凡痰飲內盛之人,服寒熱藥皆如石投水,人皆以為稟賦之異,不知皆痰飲為患也。
施氏婦,產後四肢串痛,藥治罔效,醫謂其成癱瘓矣。延已逾月,丐孟英視之。膏藥遍貼,呻吟不息,脈數而洪,舌絳大渴,曰:此非風濕為病,膏藥亟為揭去。近日服藥,諒皆溫補祛風之劑。營血耗傷,內風欲動,勢將弄假成真。且吾向見其體豐血旺,何以娩後遽患斯疾?必生化湯、沙糖、酒之類所釀耳。
白話文:
產後
張景岳偏重溫補,但在產後醫治上,卻大力反駁朱丹溪大補氣血的觀點,這是他醫術中的一大亮點。可惜的是,他仍然執著於產後宜溫的錯誤說法,因為他沒有深入理解仲景的醫學精髓。總之,無論寒藥熱藥,用得不對都是誤人子弟,不可不知。
張鄭氏生產後發燒,服用兩劑生化湯後,病情加重,還起了紅疹。顧聽泉診治,改用清熱解毒的藥方,但服用了三劑藥效不顯,想用犀角地黃湯,但擔心病人家屬執著於產後溫補的觀念而產生懷疑。於是請教孟英,診脈發現脈象弦滑而數,病人面紅髮熱煩躁,胸悶易悲傷,肢體腫痛,肘部還有數十個像扁豆一樣大的白色水泡,舌頭上也有一個,疼痛影響飲食,便秘已經十天了。孟英診斷,這是胎前暑熱加上蘊毒,服用生化湯反而加重病情。
幸好一開始就用了清熱解毒的藥方,不至於病情危急。犀角地黃湯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但可能不夠。於是孟英與顧聽泉商議,加西洋參、滑石、知母、銀花、花粉、人中白、蔞仁、竹黃、貝母、桑葉、梔子等藥材。病人家屬質疑,既然是熱證,為何病人雖然口渴卻喜歡喝熱飲?孟英解釋,這是因為方中用了很多化痰藥,胸中熱痰阻礙氣機的人常有此症狀,不能因為病人不吐痰就懷疑他的診斷。
如果因此判斷為寒證,後果不堪設想。服用四劑藥後,病人開始大便通暢,頻頻吐出濃稠的痰,各種症狀都減輕了,食慾也漸漸恢復。孟英告誡,病情雖然穩定,但餘熱未清,如果急於補益,可能導致產後損傷。病人家屬確實懷疑藥物過於寒涼,想請專家治療,幸好孟英把藥方給他們看,他們才沒有亂用溫補藥物,但這種治療方法治標不治本,沒有系統性。十天後,餘熱再次發作,鄭氏懇求孟英再次治療,孟英還是用甘寒藥物治療。
病人全身皮膚脫落像蛇蛻皮一樣,指甲也重新長出來。由此可見病情的反覆,之後再給予滋補真陰的藥物。
翁嘉順的妻子生產後發燒,竹林寺的僧人治療無效。溫、龔兩位醫生都主張服用加減生化湯,病情反而加重。孟英診治,發現脈象軟滑微數,認為病人素體陰虛,內生虛火,產後失血,所以發燒。病人神志不清,這是最嚇人的症狀。口渴喜歡喝熱飲,看起來像是虛寒的表現,因此有人誤以為是風寒而用表散法治療,或認為是瘀血而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一味地用炮薑、桃仁、桂枝等溫熱藥,結果陰氣受損,病情日益加重。
幸好痰飲內盛,津液還沒有完全枯竭。孟英用六神湯去橘皮、半夏,加西洋參、生地、花粉、竹茹、知母、生白芍等藥材,幾天就痊癒了。過了十幾天,又發燒了,有人懷疑是涼藥的副作用,也有人說是產後勞累,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病情又加重了。她的小姑吳氏,曾做過陰間差役(民間俗稱活無常),來看望她,突然倒地僵硬,口中喃喃自語。有人問她嫂子的病情如何,她回答說必須服用王先生的藥。
大家都感到奇怪,第二天又請孟英診治。孟英診脈發現脈象浮數而弦,這是風溫,與之前的病症不同。大便溏瀉,小便不利,是肺熱所致;口渴無苔,是胃液受損。孟英立即用天生建中湯(即甘蔗汁)頻頻灌服。藥物以大量甘涼為主,果然使病人津液恢復,舌苔潤澤,病情漸漸痊癒。凡是痰飲內盛的人,服用寒熱藥都像石頭扔進水裡一樣沒有效果,大家都認為是體質特殊,其實都是痰飲作祟。
施氏的妻子生產後四肢疼痛,藥物治療無效,醫生說她可能癱瘓了。已經一個多月了,她求孟英診治。全身貼滿膏藥,不停地呻吟,脈象數而洪,舌頭紅絳,口渴,孟英診斷,這不是風濕病,立即把膏藥揭掉。最近服用的藥物,一定是溫補祛風的藥。營血耗傷,內風將動,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孟英以前見她體格強壯,血氣旺盛,為何生產後會得這種病?一定是生化湯、紅糖、酒等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