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6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1)

1. 臨產

數日後寒熱又作,仍投前方,覆杯即愈。繼去蔥、豉,加百合、石斛、知母,服之各恙皆痊。孟英又曰:羸形為五不可孕之一,方書誤作「螺」者非也。蓋驢與馬交則生騾,純牝如牡,其交骨如環無端,不能孕育,體純陰,性極馴,而善走勝於驢馬,然亦馬之屬也,故《易》曰坤為馬,行地無疆,利牝馬之貞,皆取象於此也。人賦此形而不能安其貞,則厄於娩矣。

秋濤聞之,方疑其室之羸形也。迨癸丑冬,產一子竟無恙,始悔前此為穩婆所愚也。

白話文:

幾天後,產婦又出現寒熱症狀,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喝完藥後馬上就好了。接著去除蔥、豉,加入百合、石斛、知母,服用後所有不適都痊癒了。孟英又說:體質瘦弱是導致五種不能懷孕的原因之一,方書中誤寫成「螺」是錯誤的。因為驢和馬交配會生下騾子,母騾像公騾一樣,牠的交配骨骼像環一樣沒有盡頭,所以不能生育,母騾體質純陰,性情非常溫順,而且奔跑速度比驢和馬都快,但它仍然屬於馬的一種,所以《易經》說「坤為馬,行地無疆,利牝馬之貞」,都是從這裡取象的。人如果擁有這種瘦弱的體質卻不能保持安靜穩重,就會在生產時受苦。

秋濤聽了之後,才懷疑他妻子體質瘦弱的問題。等到癸丑年的冬天,妻子順利生下一個孩子,平安無事,他才後悔之前被穩婆騙了。

2. 產後

朱氏婦,產後惡露不行,而宿哮頓發,專是科者不能下手。孟英以丹參、桃仁、貝母、茯苓、滑石、花粉、桂枝、通草、蛤殼、苡仁、紫菀、山楂、絲瓜子、茺蔚子、旋覆、琥珀出入為方,三日而愈。

姚氏婦產後昏譫汗厥,肌膚浮腫,醫投補虛破血,祛祟安神之藥,皆不能治。舉家惶怖,轉延孟英診焉。詢知惡露仍行,曰:此證醫家必以為奇病,其實易愈也。昔金尚陶先生曾治一人,與此相似,載於沈堯封《女科輯要》中,方用石菖蒲、膽星、旋覆、茯苓、橘紅、半夏曲,名蠲飲六神湯。凡產後惡露行而昏譫者,多屬痰飲,不可誤投攻補,此湯最著神效。

如方服之良愈。

夏間,牙行倪懷周室,新產數日,泄瀉自汗,嘔吐不納,專科謂犯三禁,不敢肩任。孟英診脈,虛微欲絕,證極可虞,宜急補之,遲不及矣。用東洋參、耆、朮、龍、牡、酒炒白芍、桑枝、木瓜、扁豆、茯神、橘皮、紫石英、黑大豆投之,四劑漸以向安。予謂新產後,用參耆大補,而又當盛夏之時,非有真知灼見者不能也。

誠以天下之病,千變萬化,原無一定之治。奈耳食之徒,惟知執死方以治活病,豈非造孽無窮,亦何苦人人皆欲為醫,而自取罪戾耶!

庚子春,戴氏婦產後惡露不多,用山楂、益母草酒煎。連服數日,遂發熱自汗,口渴不飢,眩暈欲脫,徹夜不眠。孟英視之曰:此稟屬陰虧,血已隨胎而去,雖惡露甚少,但無脹痛之苦者,不可妄投藥餌。酒煎益母、山楂,不特傷陰,且能散氣,而汗泄口乾,津液有立竭之勢。

即仲聖所謂無陽也。蓋人身天真之氣謂之陽,陽根於津,陰化於液。津液既奪,則陽氣無根而眩暈,陰血不生而無寐。若補氣養陰,則捨本求末,氣血不能生津液也。惟有澄源潔流,使津液充而氣血自復,庶可無憂。以西洋參、生黃耆、龍骨、牡蠣、萎蕤、百合、甘草、麥冬、生薏苡、生扁豆、石斛、木瓜、桑葉、蔗漿投之,一劑即安,數日而愈。後以滋填陰分,服之乃健。

予荊人娩後,惡露不行,或勸服生化湯,適孟英枉顧,診曰:陰虛內熱。天令炎蒸,雖赤沙糖不可服也。以生地、丹參、丹皮、豆卷、茺蔚子、茯苓、桃仁、山楂、梔子、澤蘭、琥珀投之即效,且無別恙而易健。不寒不燥,真陰虛血滯者之良劑。可見體質不齊,藥難概用。況其致病之因不一,病機傳變無窮。

語云量體裁衣,而治病者可不辨證而施治耶?孟英嘗曰:凡產後,世俗多尚生化湯,是一定之死方,療萬人之活病。體寒者固為妙法,若血熱之人,或兼感溫熱之氣者,而一概投之,驟則變證蜂起,緩則蓐損漸成。人但知產後之常有,而不知半由生化湯之厲階。此風最勝於越,方本傳於越之錢氏,自景岳採入八陣,遂致流播四海,人之陰受其害者,數百年矣。從無一人能議其非,今特為此長夜之燈,冀後人不致永遠冥行,或可稍補於世。

白話文:

產後

朱姓婦女產後惡露不通,又突然發作宿疾哮喘,專科醫生都束手無策。孟英醫生用丹參、桃仁、貝母、茯苓、滑石、花粉、桂枝、通草、蛤殼、薏苡仁、紫菀、山楂、絲瓜子、茺蔚子、旋覆花、琥珀等藥材組方,三天就治好了。

姚姓婦女產後神志不清、昏迷、出汗、四肢厥冷、皮膚浮腫,醫生用補虛破血、驅邪安神的藥物治療,都無效。全家人都很害怕,轉而求助孟英醫生。孟英醫生了解到惡露仍在排出,說:這個病症醫生一定認為是奇病,其實很容易治癒。以前金尚陶先生曾治過一個類似的病例,記載在沈堯封的《女科輯要》中,方劑用石菖蒲、膽星、旋覆花、茯苓、橘紅、半夏曲,叫做蠲飲六神湯。產後惡露排出卻昏迷的,大多是痰飲所致,不能錯誤地使用攻補之法,這個方子效果最好。 按照這個方子服用,很快就痊癒了。

夏天,牙行倪懷周的妻子生產後幾天,出現腹瀉、自汗、嘔吐、飲食不進,專科醫生認為是犯了產後禁忌,不敢治療。孟英醫生診脈後,發現病人虛弱得快要死了,情況非常危險,必須立刻補救,再遲就來不及了。於是用東洋參、黃耆、白朮、當歸、熟地黃、酒炒白芍藥、桑枝、木瓜、扁豆、茯神、橘皮、紫石英、黑大豆等藥材組方,四劑藥後病人漸漸好轉。孟英醫生說,產後用參、耆大補,又在盛夏時節,如果不是真正懂得醫理的人是做不到的。

其實天下疾病千變萬化,本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可是那些只聽信別人說法的人,只知道死板地用固定的方子治療活生生的病人,豈不是造孽無窮?為什麼大家都想當醫生,卻自己招惹罪過呢?

庚子年春天,戴姓婦女產後惡露不多,服用山楂、益母草酒煎的方劑。連服幾天後,卻發熱、自汗、口渴、不飢、頭暈眼花、快要暈倒,整夜睡不着覺。孟英醫生診治後說:這是陰虛的體質,血隨着胎兒流失了,雖然惡露很少,但沒有脹痛,不能亂用藥。酒煎益母草、山楂,不僅傷陰,還能散氣,導致出汗口乾,津液快要耗盡了。這正如仲景所說的「無陽」。人體先天之氣叫做陽氣,陽氣的根本在津液,陰氣化生於體液。津液被奪,陽氣就沒有根基而導致頭暈,陰血不能生長而導致失眠。如果補益氣血,那是捨本逐末,氣血不能生津液。只有滋養津液,使津液充盈,氣血自然恢復,才能沒有憂慮。於是用西洋參、生黃耆、龍骨、牡蠣、萎蕤、百合、甘草、麥冬、生薏苡仁、生扁豆、石斛、木瓜、桑葉、蔗漿等藥材組方,一劑藥就見效,幾天就好了。之後再用滋補陰分的藥物調理,身體就康健了。

我遇到一個荊州的產婦,產後惡露不通,有人勸她服用生化湯,恰好孟英醫生來訪,診斷說是陰虛內熱。天熱炎熱,即使是加紅糖的生化湯也不可服用。於是用生地黃、丹參、丹皮、黑豆、茺蔚子、茯苓、桃仁、山楂、梔子、澤蘭、琥珀等藥材組方,立刻見效,而且沒有其他不良反應,很快就康復了。這方劑不寒不燥,是治療陰虛血瘀的良方。這可以看出體質不一樣,藥方不能一概而論。況且致病原因不一樣,病機傳變無窮。

俗話說「量體裁衣」,治病者怎麼能不辨證施治呢?孟英醫生曾經說:產後,世俗多用生化湯,這是一個固定的死方子,用來治療萬人的活病。體質寒冷的人固然有效,但血熱的人,或者兼有溫熱病邪的人,一概使用,病情嚴重的話,會立刻出現各種併發症,病情緩慢的話,會導致產後血暈日久難愈。人們只知道產後常見病,卻不知道很多都是由生化湯造成的。這種風氣在浙江最盛行,方劑源於浙江錢氏,從張景岳的《景岳全書》八陣圖中流傳出來,於是就流傳到全國各地,幾百年來受其害的人不計其數。從來沒有一個人敢批評它的錯誤,我特地寫下這篇文字,希望後人不要永遠蒙在鼓裡,也許能稍微彌補一些世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