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5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9)

1. 胎前

汪氏婦,自孟秋患痢之後,大解溏泄未愈,已而懷娠,恐其墮也,投補不輟。延至仲冬,兩目赤障滿遮,氣逆礙眠,脘疼拒按,痰嗽不食,苦渴無溺。屈孟英診之,脈甚滑數,曰:此溫補所釀之疾也。夫秋間滯下,原屬暑濕熱為病。既失清解,逗留而為溏泄。受孕以來,業經四月,慮其墮而補益峻,將肺胃下行之令,皆挽以逆升,是以胸次堵塞而疼,喘嗽不能臥。

又恐其上喘下泄而脫也,補之愈力,治節盡廢,溲閉不飢,濁氣壅至清竅,兩目之所以蒙障而瞽也。與沙參、蛤殼、枇杷葉、冬瓜子、海石、旋覆、蘇子、杏仁、黃連、枳實、海䖳、黃芩、梔子,重加貝母。服二劑,即知飢下榻,目能睹物矣。論極透快,說盡庸醫之弊。

葉承恩室,懷妊患感,昏譫不眠,善嘔便秘,汗出不解,脈澀口乾。乃營陰素虧,邪熱內熾。以元參、石膏、知、芩、茹、貝、銀花、枇杷、薇、梔、楝、斛,投數帖而愈。

夏氏婦懷娠患感,醫投溫散,漸至氣衝不寐,時欲痙厥,脘悶呻吟,渴難受飲。所親張養之,延孟英診之,脈滑數而溢。與小陷胸,加旋、薤、石膏、知、梔、茹、杏、腹皮、蘇子、竹瀝、海䖳大劑,投旬日而愈。設用輕淺之方,焉克有濟耶?

朱次膺令正,姅後偶有微寒微熱,醫與解散藥一劑,遂神疲自汗,不食不眠,泛泛欲嘔,時時欲暈,肢麻且軟,氣欲上衝,舌赤微苔,溺頻脘痛,便溏不暢,目不欲張,心悸懶言,欲噫不達。孟英察其脈,虛弦軟數,曰:此陰虛素虧,憂愁勞瘁之餘,血從下奪,八脈交虛,正所謂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也。

豈可以有寒熱而即從瘧治哉?授以龜板、鹿角霜、當歸、枸杞、白薇、紫石英、甘草、大棗、小麥、牡蠣,數劑而安。嗣與熟地、棗仁、當歸、杞子、麥冬、楝實、苡仁、黃連,壯水和肝而愈。

蔣敬堂令正,懷妊九月,忽患胎上撞心,面浮痰塞,四肢搐溺,神氣昏瞀。亟延孟英視之,予紫蘇、菖蒲、半夏、枳實、茯苓、橘皮、羚羊、鉤藤、旋覆、赭石為劑。服後即舉一男,母子皆安而愈。同時聞幼科王蔚文令媳妊已臨月,患證亦爾,治不如法,不產而亡。

朱逵士令正,懷妊八月,脘痛便溏,跗腫腰疼,頻吐綠水,溫補不效。孟英診之,脈軟而弦,舌絳無液,口乾少寐,形瘦神疲。木土相乘,陰液大耗。雖宜培養,燥烈禁施。以參、連、歸、斛、杜仲、靈脾、冬蟲夏草、柏、橘、茹、英為劑,果各恙遞安,脘舒瀉止。加以熟地,舌漸生津而愈。

白話文:

胎前

汪氏婦女從孟秋(農曆八月)患痢疾後,腹瀉不止未痊癒,之後懷孕,擔心流產,便持續服用補藥。到了仲冬(農曆十一月),雙眼紅腫充血,氣逆難眠,胃脘疼痛拒按,痰多咳嗽,食慾不振,口渴卻小便少。屈孟英診治後,發現脈象滑數,診斷為溫補藥物造成的疾病。秋季腹瀉本是由暑濕熱邪引起,因未及時清熱解毒,導致病情持續,出現腹瀉。懷孕四個月以來,擔心流產而服用峻猛的補藥,反而導致肺胃氣機下行受阻,氣機逆升,所以胸部堵塞疼痛,喘咳難眠。

又擔心上喘下瀉而導致虛脫,於是更加大力補益,治療方法完全錯誤,導致小便閉塞,食慾不振,濁氣壅塞於頭面,所以雙眼蒙障看不清。於是開出沙參、蛤殼、枇杷葉、冬瓜子、海石、旋覆花、蘇子、杏仁、黃連、枳實、海藻、黃芩、梔子,並重加貝母。服藥兩劑後,便恢復食慾,雙眼能看見東西了。此例精闢地說明了庸醫的害處。

葉承恩的妻子懷孕後患感冒,神志不清,不能入睡,嘔吐便秘,汗出不止,脈象澀滯,口乾舌燥。這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邪熱內盛。於是用元參、石膏、知母、黃芩、生地、貝母、金銀花、枇杷葉、白薇、梔子、苦楝皮、天花粉等藥物,幾劑藥後痊癒。

夏氏婦女懷孕期間患感冒,醫生給她服用溫熱散寒的藥物,病情卻逐漸加重,出現氣衝心胸、失眠、時而抽搐、胃脘脹悶、呻吟不止、口渴卻難以飲水。她的親戚張養之請屈孟英診治,脈象滑數而有力。屈孟英開出小陷胸湯,加旋覆花、薤白、石膏、知母、梔子、生地、杏仁、厚樸、蘇子、竹瀝、海藻等藥物,大劑量服用,十天後痊癒。如果使用輕淺的藥方,怎能奏效呢?

朱次膺的妻子產後偶感寒熱,醫生給她服用了疏散的藥物一劑,結果她卻精神疲憊,自汗不止,不思飲食,不能入睡,噁心欲嘔,時而昏暈,肢體麻木無力,氣往上衝,舌紅少苔,小便頻數,胃脘疼痛,大便溏瀉不成形,眼睛不想睜開,心悸懶言,想打嗝卻打不出。屈孟英診脈後,發現脈象虛弱細軟而數,診斷為陰虛體質,加上憂愁勞累,導致血從下焦虧損,八脈皆虛,正所謂陽維脈病則寒熱交作,陰維脈病則心痛。

怎麼可以只見寒熱就當作瘧疾治療呢?於是開出龜板、鹿角霜、當歸、枸杞子、白薇、紫石英、甘草、大棗、小麥、牡蠣等藥物,幾劑藥後病情穩定。接著又開出熟地黃、酸棗仁、當歸、枸杞子、麥冬、苦楝皮、薏苡仁、黃連等藥物,滋陰養肝,最終痊癒。

蔣敬堂的妻子懷孕九個月,突然出現胎兒衝擊心臟,面部浮腫,痰盛,四肢抽搐,小便不利,神志昏迷。緊急請屈孟英診治,他開出紫蘇葉、菖蒲、半夏、枳實、茯苓、橘皮、羚羊角、鉤藤、旋覆花、赭石等藥物。服藥後順利分娩一男嬰,母子平安。同時聽說幼科醫生王蔚文的媳婦懷孕臨產,也出現同樣的症狀,但治療方法不當,結果難產而死。

朱逵士的妻子懷孕八個月,胃脘疼痛,大便溏瀉,腳踝腫脹,腰痛,頻頻嘔吐綠色液體,服用溫補藥物無效。屈孟英診治後,發現脈象軟弱而弦細,舌紅少津,口乾舌燥,少寐,形體消瘦,精神疲憊。這是肝木克脾土,陰液大量虧損。雖然應該滋補,但燥熱之品不能使用。於是開出人參、黃連、當歸、天花粉、杜仲、靈芝、冬蟲夏草、側柏葉、橘皮、生地、紫石英等藥物,果然病情逐漸好轉,胃脘舒暢,腹瀉停止。之後又加上熟地黃,舌苔漸漸滋潤,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