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5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5)

1. 調經

吳馥齋令姐,稟質素弱,幼時鳳山診之,許其不秀。癸巳失其怙恃,情懷悒悒,汛事漸愆,寢食皆廢,肌瘦吞酸,勢極可畏。孟英以高麗參、鹽水炒黃連、甘草、小麥、紅棗、百合、茯苓、牡蠣、白芍、旋覆花、新絳等治之,(甘以緩之,苦以降之,酸以斂之,皆古聖之良法也。)各恙漸已。繼參歸、地滋陰,康強竟勝於昔。

赤山埠李氏女,素稟怯弱,春間汛事不行,脅腹聚氣如瘕,減餐肌削,屢服溫通之藥。至孟秋加以微寒壯熱,醫仍作經閉治,勢瀕於危。乃母托伊表兄林豫堂措辦後事,豫堂特請孟英一診以決之。孟英切其脈時,壯熱烙指,汗出如雨,其汗珠落於脈枕上,微有粉紅色,乃曰:虛損是其本也。今暑熱熾盛,先當治其客邪,庶可希冀。

(急則治標之法)疏白虎湯,加西洋參、元參、竹葉、荷杆、桑葉。及何醫至,一籌莫展,聞孟英主白虎湯,乃謂其母曰:危險至此,尚可服石膏乎?且《本草》於石膏條下致戒云:血虛胃弱者禁用,豈彼未之知也?豫堂毅然曰:我主藥,與其束手待斃,盍從孟英死裡求生之路耶?遂服二帖,熱果退,汗漸收。改用甘涼清餘熱,日以向安。

繼與調氣養營陰,宿瘕亦消。培補至仲冬,汛至而痊。次年適孫𢵡伯之弟。

壬寅春,邵小墀室患汛愆,釋醫診以為妊,廣服保胎藥,漸至腹脹跗腫,氣逆礙臥,飲食不進。入夏延孟英視之,曰:血虛氣滯,誤補成脹也。先以黃連、厚朴、山楂、雞內金、橘皮、大腹皮、枳實、茯苓、梔子、楝實、杏仁、紫菀、旋覆等藥,少佐參、術服之。氣機旋運,脹去食安。(先疏其滯,以治其脹,亦一定之法。)漸入滋陰養血之治,數月經行而愈。

趙聽樵室,高若舟之妹也。去冬偶患脘痛,黃某治之,漸增頭疼眩暈,氣逆嘔吐,痰多不寐,(脘痛而過投香燥,亦能致此證,況誤投補乎?)便溏不食,經事不行。始謂其虛,三月後又疑為娠,諸藥遍試,病日以進。若舟延孟英脈之,左弦而數,右滑以駛,曰:病藥耳,旬余可瘳。

趙疑大病小視,不服其方。越半月,病者頸軟頭難舉,醫謂天柱已倒,勢無望矣。若舟聞之,復懇援於孟英,疏方仍是前診之法。趙問此病,諸醫束手,大劑補藥,尚無寸效,而君兩次用藥,皆極清淡,雖分兩頗重,亦焉能有濟乎?孟英曰:子何愚耶!藥惟對證,乃克愈病,病未去而補之,是助桀也,病日加而補益峻,是速死也。原彼初意,非欲以藥殺人。

總緣醫理未明,世故先熟,不須辨證,補可媚人,病家雖死不怨,醫者至老無聞,一唱百和,孰能挽此頹風?令壺體質雖豐,而陰虛有素,是以木少水涵,肝陽偏盛,上侮於胃,則為脘痛。斯時投以酸苦泄肝、甘涼養胃,(葉氏獨得之秘。)數日而愈矣。乃溫補妄施,油添火上,肺津胃液,灼爍無餘,怒木直升,樞機窒塞,水飲入胃,凝結為痰。

白話文:

調經

吳馥齋的姐姐,體質素來虛弱,小時候鳳山醫生診斷她不會很健康。癸巳年喪失父母,心情鬱鬱寡歡,月經漸漸不調,吃飯睡覺都廢寢忘食,身體消瘦,經常胃酸,情況非常危急。孟英醫生用高麗參、鹽水炒黃連、甘草、小麥、紅棗、百合、茯苓、牡蠣、白芍、旋覆花、新絳等藥物治療她。(用甘草緩和病情,用黃連瀉火,用酸藥收斂,這些都是古代聖賢的良方。)各種症狀逐漸好轉。接著又用當歸、生地黃等滋陰藥物調理,身體康復後比以前更健康。

赤山埠李氏的女兒,天生體質虛弱,春天月經停止,腹部兩側脹痛,像是有腫塊一樣,吃飯減少,身體消瘦,服用過多次溫通經絡的藥物。到了孟秋季節,又出現低燒和發熱的症狀,醫生仍然按照月經閉止的病症治療,病情危急。她的母親於是託付表兄林豫堂料理後事,林豫堂特別請孟英醫生診斷。孟英醫生切脈時,病人發熱的溫度燙到了他的手指,汗出如雨,汗珠落在枕頭上,還略帶粉紅色,於是說:虛損是根本病因。現在暑熱盛行,應該先治療外感邪氣,才能有所希望。

(緊急情況下要先治標)孟英醫生用白虎湯,加西洋參、元參、竹葉、荷杆、桑葉治療。等到其他醫生來診治,都束手無策,聽到孟英醫生使用白虎湯,就對她母親說:情況危險到這個地步,還能服用石膏嗎?而且《本草綱目》在石膏的條目下有警告:血虛胃弱者禁用,難道他不知道嗎?林豫堂堅決地說:我決定用這個藥方,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聽從孟英醫生死裡求生的方法吧!於是服用了兩劑,發熱果然退了,汗也漸漸止住。然後改用甘涼的藥物來清除餘熱,病情一天天好轉。

接著又用調理氣血、滋養陰液的藥物,腹部的腫塊也消除了。到仲冬季節,身體得到調養,月經恢復正常痊癒了。第二年嫁給孫𢵡伯的弟弟。

壬寅年春天,邵小墀的妻子月經不調,其他醫生診斷懷孕了,大量服用保胎藥,漸漸導致腹部脹滿、腳踝浮腫、氣逆難臥、吃不下東西。夏天,請孟英醫生診治,孟英醫生說:這是血虛氣滯,誤服補藥導致脹滿。於是先用黃連、厚朴、山楂、雞內金、橘皮、大腹皮、枳實、茯苓、梔子、楝實、杏仁、紫菀、旋覆等藥,少加人參、黃芪一起服用。氣機很快運轉,脹滿消失,飲食恢復正常。(先疏通氣滯,再治療脹滿,也是一種確定的方法。)漸漸轉入滋陰養血的治療,幾個月後月經恢復正常,病癒。

趙聽樵的妻子,是高若舟的妹妹。去年冬天偶然患上胃痛,黃某醫生治療,病情加重,出現頭痛、頭暈、氣逆、嘔吐、痰多、失眠等症狀。(胃痛而過度服用辛燥的藥物,也能導致這種症狀,何況是錯誤地服用補藥呢?)大便溏瀉,吃不下東西,月經也不來。起初認為是虛症,三個月後又懷疑懷孕了,試用了各種藥物,病情卻日益加重。高若舟請孟英醫生診脈,左脈弦數,右脈滑疾,孟英醫生說:這是藥物導致的疾病,十幾天就能痊癒。

趙聽樵懷疑是重病輕視,不服藥方。過了半個月,病人頸部軟弱,頭抬不起來,醫生說天柱骨已經歪了,情況沒有希望了。高若舟聽說後,再次懇求孟英醫生幫忙,藥方仍然是之前的藥方。趙聽樵問這個病,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大量服用補藥,也沒有任何效果,而孟英醫生兩次用藥,都很清淡,雖然藥量較重,但怎麼能有效果呢?孟英醫生說:你太愚蠢了!藥物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治癒疾病,疾病還沒消除就服用補藥,是助長病情;病情加重而服用峻猛的補藥,是加速死亡。我原來的想法,並不是想用藥物殺人。

總之,是因為醫理不明,世故圓滑,不需辨證論治,補藥可以討好病人,病人即使死了也不怨恨,醫生到老也默默無聞,一唱百和,誰能扭轉這種不正之風呢?令壺體質雖然豐滿,但素體陰虛,所以肝木不足,水液不能滋養,肝陽偏盛,向上犯胃,就導致胃痛。此時用酸苦的藥物疏泄肝火,甘涼的藥物養胃。(這是葉氏獨到的秘方。)幾天後就好了。卻妄施溫補,火上澆油,肺津胃液,都受到灼傷,肝陽直上,氣機阻塞,水飲入胃,凝結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