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二 (42)
卷二 (42)
1. 厥
孟英治其令弟季傑之簉室,因夜間未寐,侵晨飲酒解寒,適見人爭誶,即覺心跳欲吐。家人疑其醉也,而欲吐不出,氣即逆奔如喘,且肢麻手握,語言難出。又疑為急痧而欲刺之,孟英聞而視之,脈象弦駛,曰:夜坐陽升,飲醇則肝陽益浮,見人爭誶,是驚則氣更上逆,不可刺也。灌以蘇合香丸一顆,下咽即瘥。
(此當是痰閉氣結之故。蘇合丸,辛香通氣,故愈。若是肝浮氣逆,益以香竄之藥,安能愈乎?)
沈新予令岳母,陡患昏厥,速孟英視之。病者樓居,酷熱如蒸,因曰:此陰虛肝陽素盛之體,暑邪吸入包絡,亟宜移榻清涼之地。隨以紫雪丹一錢,新汲水調下可安。而病者自言手足已受縲紲,堅不肯移。家人驚以為祟,聞而束手。孟英督令移之,如法灌藥,果即帖然。
朱湘槎令郎留耕,忽於飽食後大吐而厥,冷汗息微。急延孟英視之,厥甫回而腹痛異常,口極苦渴,二便不行,脈來弦緩,乃痰滯而熱伏厥陰,肝氣無從疏泄也。投雪羹、梔、楝、元胡、蓯蓉、萸、連、橘核、旋覆、竹茹、菔汁之藥,一劑痛減,再服便行而愈。
張伯虎紀綱李貴,患感數日,忽然昏厥,比沿途追求孟英往視,業已薄暮。主人謂自朝至此,一息奄奄,恐不及灌藥矣,實不便屈診。孟英曰:余既來,且視之。見其面色灰黯,戴眼口開,按其脈尚不絕。與菖蒲、膽星、竹茹、旋覆等為劑,和入童溺,調以牛黃至寶丹灌之,覆杯而起。
白話文:
厥
孟英治療其弟弟季傑,季傑因夜裡沒睡好,清晨飲酒禦寒,恰巧看見人們爭吵,就感到心跳欲吐。家人以為他喝醉了,但他卻吐不出來,氣逆上衝像喘不過氣,而且肢體麻木、手握拳,說話困難。又懷疑是急痧想要用針刺他,孟英聽說後去看,診脈發現脈象弦急,說:「夜裡坐著陽氣上升,飲酒則肝陽更盛,看見人們爭吵,受驚嚇則氣更逆上,不能針刺。」於是給他灌下一顆蘇合香丸,吞下去就痊癒了。(這應該是痰氣閉結的緣故。蘇合丸辛香通氣,所以治癒了。如果是肝陽上浮氣逆,再用辛香走竄的藥物,怎麼能治癒呢?)
沈新予的岳母突然昏厥,立刻請孟英診治。病人住在樓上,天氣酷熱像蒸籠一樣,孟英說:「這是陰虛肝陽素盛的體質,暑邪侵入包絡,必須立刻移到涼爽的地方。」於是給她服用紫雪丹一錢,用新汲的水調服,就可以安穩下來。但病人自稱手腳已經麻木,堅決不肯移動。家人驚恐以為是鬼神作祟,束手無策。孟英督促他們將病人移到涼爽的地方,按照方法給她服藥,果然立刻就安靜下來了。
朱湘槎的兒子留耕,在飽食後突然嘔吐昏厥,冒冷汗,呼吸微弱。急忙請孟英診治,昏厥剛過去就腹痛異常,口渴極了,大小便不通,脈象弦而緩,這是痰滯在體內,熱邪伏在厥陰,肝氣無法疏泄。孟英用雪羹、梔子、楝樹子、元胡、肉蓯蓉、吳茱萸、連翹、橘核、旋覆花、竹茹、萊菔子汁等藥物,一劑藥後疼痛減輕,再服一劑,大小便通暢就痊癒了。
張伯虎、紀綱、李貴三人患感冒數日,突然昏厥,沿途追趕孟英來診治,已經傍晚了。主人說從早上到現在,病人呼吸微弱奄奄一息,恐怕來不及灌藥了,而且也不方便屈尊診治。孟英說:「既然來了,我就診治。」看見病人面色灰暗,眼睛張開著,嘴巴也張開著,按其脈搏尚且未絕。於是用菖蒲、膽星、竹茹、旋覆花等藥物,加入童子尿,調和著牛黃至寶丹灌服,覆蓋杯子後才離開。
2. 諸血
範慶簪,年逾五十,素患痰嗽。乙酉秋,在婺驟然吐血,勢頗可危。孟英診曰:氣虛而血無統攝也。雖向來咳嗽陰虧,陰藥切不可服。然非格陽吐血,附桂更為禁劑。乃以潞參、耆、朮、苓、草、山藥、扁豆、橘皮、木瓜、酒炒芍藥為方,五帖而安。繼去甘草、木瓜,加熟地黃、黑驢皮膠、紫石英、麥冬、五味子、龍骨、牡蠣,熬膏服之,全愈,亦不復發。後範旋里數年,以他疾終。
邵子受令壺,患吐血,肌膚枯澀,口渴脈虛大。孟英曰:氣分之陰虧也,溫補既非,滋填亦謬。以參、耆、二冬、知母、百合、萎蕤、石斛、桑葉、枇杷葉,投之而愈。用補亦要用得其宜,方能奏效。非一味蠻補,即能愈疾也。案中諸法,可以為法。
鄭某吐血盈碗,孟英脈之,右關洪滑,自汗口渴,稍一動搖,血即上溢。人皆慮其脫,意欲補之,孟英曰:如脫惟我是問。與白虎湯,加西洋參、大黃炭,一劑霍然。
顧石甫宰婁縣,患恙,醫治日劇。解任歸,求診於孟英。脈見左寸如鉤,曰:病不能復矣。許子雙適至,聞而疑之,謂此證氣逆血溢,腹脹囊腫,宛似上年康康侯之疾,若以外象觀之,似較輕焉,胡彼可愈而此勿治耶?孟英曰:彼為邪氣之壅塞,脈雖怪而搏指不撓,證實脈亦實也。此為真氣之散漫,脈來瞥瞥如羹上肥,而左寸如鉤,是心之真臟見矣。
壅塞可以疏通,散漫不能收拾。客邪草木能攻,神病刀圭莫濟。證雖相似,病判天淵,縱有神丹,終無裨也。季春果歿。
孫氏女年將及笄,久患齒衄,多醫莫療。孟英診曰:六脈緩滑,天癸將至耳。與丹參、生地、桃仁、牛膝、茯苓、白薇、滑石、茺蔚子,一劑知,數日愈。(亦治倒經之法。)尋即起汛,略無他患。
鎖某,弱冠吐血,楊醫連進歸脾湯,吐益甚。孟英視之,面有紅光,脈形豁大,因問曰:足冷乎?探之果然。遂與六味地黃湯,送飯丸肉桂心一錢,覆杯而愈。(此虛火上炎之證,歸脾、中參、耆,性皆上升,故吐益甚。易以引火歸原之法,斯愈矣。)
孫執中於春前四日,忽患鼻衄如注,諸法莫塞。夤夜請孟英視之,脈弦而數,曰:冬暖氣泄,天令不主閉藏。今晚雷聲大振,人身應之,肝陽乃動,血亦隨而上溢。不可以其體肥頭汗,畏虛脫而進溫補也。投以元參、生地、犀角、牡蠣、知母、生白芍、牛膝、茯苓、側柏葉、童溺諸藥,一劑知,二劑已。既而脅痛流乳,人皆異之,孟英與甘露飲加女貞、旱蓮、龜板、鱉甲、牡蠣而瘳。
一男子患便血,醫投溫補,血雖止而反泄瀉浮腫。延及半年,孟英診之,脈數舌絳,曰:此病原濕熱,溫補翻傷陰液。與芩、連、梔、芍、桑葉、丹皮、銀花、石斛、楝實、冬瓜皮、鱉甲、雞金等藥,旬余而愈。
白話文:
諸血
範慶簪,五十多歲,素來患有痰咳。乙酉年秋天,在婺州突然吐血,情況危急。孟英診斷說:這是氣虛,導致血液失去約束。雖然他長期咳嗽,陰氣虧損,但絕對不能服用滋陰的藥物。然而,這不是因陽氣鬱結而引起的吐血,所以附子、桂枝等溫陽藥更不能服用。於是孟英用黨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橘皮、木瓜、酒炒芍藥配成藥方,五劑藥後病情就穩定了。接著去掉了甘草、木瓜,加入熟地黃、黑驢皮膠、紫石英、麥冬、五味子、龍骨、牡蠣,熬成膏藥服用,最終痊癒,也沒有復發。幾年後,範慶簪因其他疾病去世。
邵子受,患吐血,皮膚乾燥粗糙,口渴,脈象虛弱有力。孟英說:這是氣分陰虛,溫補的方法不對,滋養填補的方法也不合適。於是用人參、黃耆、麥冬、知母、百合、萎蕤、石斛、桑葉、枇杷葉等藥物,治癒了他的病。補益也要用得恰當,才能有效。不是單純地猛烈進補就能治好疾病。這些病例中的方法,都可以作為參考。
鄭某吐血一碗,孟英診脈,右關脈洪大滑利,自汗口渴,稍微動一下,血就往上涌。大家都擔心他會休克,想要用補益的藥物,孟英說:如果要擔心休克,那就來問我。於是給他用白虎湯,加西洋參、大黃炭,一劑藥就好了。
顧石甫在婁縣做縣令時,患病,治療了很久病情依然嚴重。他卸任回家後,向孟英求診。脈象顯示左寸脈像鉤子一樣,孟英說:這病已經沒救了。許子雙恰好也在場,聽了之後表示懷疑,認為這是氣逆血溢,腹部脹大腫脹,很像上一年康康侯的病,但從外表看起來,似乎比較輕,為什麼康康侯能治好,而這個人卻治不好呢?孟英說:康康侯是邪氣壅塞,脈象雖然異常,但按壓時有力不虛,證實脈象也是實證。而這個人則是真氣散漫,脈象細弱無力,像羹湯上的油脂,而左寸脈像鉤子一樣,這是心臟的真氣衰竭。
壅塞可以疏通,散漫卻無法收拾。外邪可以用藥物攻克,但這種內在的損傷,即使是最好的藥物也無濟於事。雖然症狀相似,但病情卻天差地別,即使有神丹妙藥,也無效。不久後,顧石甫去世了。
孫家小姐,將近及笄之年,長期患有牙齦出血,許多醫生都治不好。孟英診斷說:六脈緩而滑利,這是月經將要來潮的表現。於是給她用丹參、生地、桃仁、牛膝、茯苓、白薇、滑石、益母子,一劑藥見效,幾天就痊癒了。(這也是治療月經倒流的方法。)不久之後,她身體就恢復了健康,沒有其他疾病。
鎖某,年輕時吐血,楊醫生連續給他服用歸脾湯,結果吐血更厲害了。孟英診治後,發現他面色紅潤,脈象洪大,於是問他:腳冷嗎?檢查後果然如此。於是給他用六味地黃湯,並用飯丸包裹一錢肉桂心,很快就好了。(這是虛火上炎的症狀,歸脾湯、人參、黃耆等藥性都向上走,所以吐血更厲害。改用引火歸原的方法,就能治癒。)
孫執中在春天前四天,突然鼻出血如同噴涌,各種方法都止不住。深夜他請孟英診治,脈象弦數,孟英說:冬天溫暖,陽氣泄露,違反了自然界的閉藏規律。今晚雷聲大作,人體也受到影響,肝陽就動了,血也就隨之上涌。不能因為他體型肥胖,出汗,就擔心他虛脫而用溫補的藥物。於是用玄參、生地、犀角、牡蠣、知母、生白芍、牛膝、茯苓、側柏葉、童尿等藥物,一劑藥見效,兩劑藥就好了。後來他又出現脅肋疼痛,乳房脹痛,大家都感到奇怪,孟英給他服用甘露飲,加入女貞子、旱蓮草、龜板、鱉甲、牡蠣等藥物,就痊癒了。
一個男子患便血,醫生用溫補的方法治療,雖然血止住了,但反而出現腹瀉、水腫。持續了半年,孟英診治後,發現他的脈象數而有力,舌頭紅絳,說:這個病的根本原因是濕熱,溫補反而損傷了陰液。於是用黃芩、黃連、梔子、芍藥、桑葉、丹皮、金銀花、石斛、苦楝子、冬瓜皮、鱉甲、雞血藤等藥物,十多天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