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二 (40)
卷二 (40)
1. 暈眩
一老廣文,俸滿來省驗看,患眩暈。醫謂上虛,進以參、耆等藥,因而不食不便,煩躁氣逆。孟英診曰:下虛之證,誤補其上,氣分實而不降。先當治藥,然後療病。與梔、豉、芩、桔、枳、橘、菀、貝,一劑粥進便行,嗣用滋陰息風法而愈。
王雪山令媳,患心悸眩暈,廣服補劑,初若甚效,繼乃日劇,時時出汗,肢冷息微,氣逆欲脫。灌以參湯,稍有把握。延逾半載,大費不貲。莊之階舍人,令延孟英診視,脈沉弦且滑,舌絳而有黃膩之苔,口苦溲熱,汛事仍行。病屬痰熱轇輵,誤補則氣機壅塞。與大劑清熱滌痰藥,吞當歸龍薈丸,服之漸以向安。
(痰熱體實者,此丸須有殊功。)仲夏即受孕,次年二月誕一子。惜其娠後停藥,去痰未盡,娩後復患悸暈不眠,氣短不飢。或作產後血虛治不效,仍請孟英視之。脈極滑數,曰:病根未刈也。與蠲痰清氣法果應。
比邱尼心能,體厚蹣跚,偶患眩悸。醫以為虛,久服溫補,漸至發腫不飢。仲夏延孟英視之,脈甚弦滑,舌色光絳。主清痰熱,盡撤補藥,彼不之信,仍服八味等方。至季夏再屈孟英診之,脈數七至,眠食盡廢,不可救藥矣。果及秋而茶毗。
胡秋谷令愛,年甫笄,往歲患眩暈。孟英切其脈滑,作痰治,服一二劑未愈。更醫謂虛,進以補藥頗效,渠信為實。然今冬復病,徑服補藥半月後,眠食皆廢,聞聲驚惕,寒顫自汗,肢冷如冰。以為久虛欲脫,乞援於孟英,脈極細數,(陰已傷矣)目赤便秘,胸下痞塞如柈,力辨其非虛證。蓋痰飲為患,乍補每若相安,具隻眼者,始不為病所欺也。
投以旋、赭、茹、貝、蛤殼、花粉、桑、梔、蔞、薤、連、枳等藥,數服即安,而暈不能止。乃去赭、薤、蔞、枳,加元參、菊花、二至、三甲之類,服匝月始能起榻。(痰火為患,十人常居八九。而醫書所載,皆治寒痰之法,十投而十不效。今得孟英大闡治熱痰之法,真可謂獨標精義矣。
)
曹稼梅令愛,患眩暈脘痛,筋掣吐酸,渴飲不飢,咽中如有炙臠。朱某與溫胃藥,病日劇。孟英診脈弦滑,投茹、貝、萸、連、旋、赭、梔、楝、枳、郁、雪羹之藥,(和肝、開鬱、清痰)十餘劑始愈。
王瘦石令郎遲生,年未冠而體甚弱。夜夢中忽如魘如驚,肢搖目眩,雖多燃燈燭,總然黑暗,醒後納食如常,月一二發,乃父以為憂而商於孟英。脈之弦細而澀,曰:真陰不足,肝膽火炎所致耳。令服神犀一月,病遂不發。繼與西洋參、二地、二冬、三甲、黃連、阿膠、甘草、小麥、紅棗,熬膏服之,竟刈其根。逾年完姻,癸丑已生子矣。
白話文:
[暈眩]
一位來自廣東的老人,任職期滿後回鄉,卻遭受暈眩之苦。醫生認為這是上焦虛弱所致,於是開了人參、黃耆等補藥給他服用,結果不但食慾全無,排便困難,還出現煩躁、氣逆等症狀。孟英醫師診斷後說:這是下焦虛弱的症狀,卻被誤補了上焦,導致氣機壅塞,無法下降。首先應該調整藥物,然後再治療疾病。於是開了梔子、豆豉、黃芩、桔梗、枳實、陳皮、百部、貝母等藥物,病人只服用了一劑,食慾和排便就恢復正常,後續採用滋陰息風的療法,終於康復。
王雪山的媳婦患有心悸和暈眩,大量服用補藥,一開始看似效果顯著,但隨後病情逐日加重,時常出汗,四肢冰冷,呼吸微弱,氣逆欲脫。家人以人參湯灌服,病情才稍微穩定。但經過半年的延長治療,耗費巨額費用。莊之階舍人於是請孟英醫師診治,發現脈象沉弦且滑,舌頭呈深紅色,並伴有黃膩苔,口苦,尿熱,月經依然正常。孟英醫師判斷這是痰熱交纏的病症,誤補會導致氣機堵塞。於是開了大劑量的清熱化痰藥物,配合吞服當歸龍薈丸,服用後病情逐漸好轉。
仲夏時分,該女子懷孕,隔年二月順利產下一子。可惜她懷孕後停止服藥,痰熱未能完全清除,產後再度出現心悸、暈眩和失眠,氣短,食慾不佳。有人試圖以產後血虛的治療方式,但效果不佳,於是再次請孟英醫師診治。脈象極度滑數,孟英醫師表示:病根尚未根除。於是開了清熱化痰的藥方,果然見效。
比丘尼心能身體壯碩,步態蹣跚,偶爾會出現暈眩和心悸。醫生認為是虛弱所致,長期服用溫補藥物,導致身體逐漸浮腫,食慾不振。仲夏時節,孟英醫師診治,發現脈象弦滑,舌色深紅。孟英醫師主張清熱化痰,要求病人停止所有補藥,但病人不信,仍然服用八味等地黃丸等方。到了季夏時節,病人再次請求孟英醫師診治,脈象已經達到七至,睡眠和食慾都完全喪失,病情已經無法挽回。果然在秋季時離世。
胡秋谷的女兒,年僅十五歲,去年開始出現暈眩。孟英醫師診脈後認為是痰熱所致,開了藥方,但服用一二劑後仍未痊癒。另一位醫生認為是虛弱所致,開了補藥,效果明顯,病人也因此深信不疑。然而今年冬天病情再次復發,病人逕自服用補藥半個月後,睡眠和食慾都完全喪失,對聲音產生驚懼感,肢體冰冷如冰,大量出汗。家人以為是長期虛弱導致瀕死,於是請求孟英醫師協助,脈象極度細數,(陰已經受損)眼睛紅腫,便祕,胸口下方有如磐石般堅硬,孟英醫師力辯這不是虛弱的症狀。這是由於痰飲引起的疾病,乍補時似乎可以安穩,但只有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能避免被疾病欺騙。
孟英醫師開了旋覆花、赭石、白朮、貝母、蛤殼、花粉、桑葉、梔子、栝樓、薤白、黃連、枳實等藥物,病人服用幾劑後病情即得到緩解,但暈眩仍無法止住。於是去掉赭石、薤白、栝樓、枳實,加入玄參、菊花、二至、三甲等藥物,服用一個月後才能下牀。(痰火引發的疾病,十人中有八九人會遇到。然而醫書記載的都是治療寒痰的方法,十次使用就有十次失敗。如今孟英醫師大膽闡述治療熱痰的方法,真是獨樹一幟,具有深刻的意義。)
曹稼梅的女兒患有暈眩、胃脘疼痛、肌肉抽搐、反酸、口渴但食慾不振,咽喉部位感覺像有炙熱的食物卡住。朱某開了溫胃藥,但病情逐日加重。孟英醫師診脈後發現脈象弦滑,於是開了白朮、貝母、山茱萸、黃連、旋覆花、赭石、梔子、楝實、枳實、香附、雪羹等藥物,(調理肝臟、開鬱、清熱化痰)病人服用十多劑後終於痊癒。
王瘦石的兒子遲生,年紀未滿二十歲,但身體非常虛弱。夜晚睡夢中突然出現像魘一樣的驚嚇,四肢搖晃,眼睛暈眩,即使點燃多盞燈燭,眼前仍然一片黑暗,醒後食慾正常,每月發作一兩次,父親因此非常擔憂,於是向孟英醫師求診。脈象弦細而澀,孟英醫師表示:這是真陰不足,肝膽火炎所致。於是開了神犀丸,病人服用一個月後,病情不再復發。接著開了西洋參、熟地、麥冬、三甲、黃連、阿膠、甘草、小麥、紅棗等藥物,熬成膏狀服用,終於根除了病根。一年後結婚,癸丑年已經生下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