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3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9)

1.

一賣酒人姓陸,極窘而又遭顛沛,久而患一異疾,形消善癢,蝨從皮膚而出,搔之蠕蠕,醫治莫效。孟英診曰:悲哀勞苦,陽氣受傷,曲糵浸淫,乃從蟲化。與補氣藥,加杉木、桑枝而愈。(亦濕熱生蟲之治法。)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的是有個賣酒的人,姓陸,生活非常困頓且經歷了很多波折。後來他得了種奇怪的病,身體消瘦且容易發癢,蝨子從他的皮膚裡長出來,抓起來還會動,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好轉。

有位名叫孟英的醫生診斷說:這是因為長期的悲傷和勞累,導致他的身體元氣受損,再加上酒精的侵害,使得他的身體狀況惡化,甚至產生了像蟲類的變化。於是孟英給他開了補氣的藥物,並加入了杉木和桑枝。經過治療後,陸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改善並康復了。(這也是治療由濕熱產生蟲害的一種方法。)

2. 結胸

魏翎谷浼孟英視其鬱甥之病,熱逾半月,自胸次脹及少腹,痛而不可撫摩,便秘溺赤,舌黑口乾,自汗煩躁,六脈弦強無胃,曰:此恙酷似傷寒大結胸證。結胸煩躁,無藥可治。越二日便行而歿。孟英曰:傷寒之邪在表,誤下則邪陷而成結胸。未經誤下,不為結胸。溫熱之邪在裡,逆傳於心包而誤汗,則內閉似外脫,順傳於胃府而誤汗,則盤踞而結胸。

前人但云誤汗劫奪胃汁,而未及於結胸者,因結胸證不多見耳。然亦不可不知也,故謹識之。郁病初起,某醫用葛根一劑,繼則胡某之柴、葛、羌、防十餘劑,釀成是證。(溫病忌誤汗,不忌誤下。以汗則津涸而熱益熾,下則熱勢可藉以少減也。)

白話文:

魏翎谷請孟英去看他外甥鬱的病情,這位病人發燒超過半個月,從胸部到小腹部都感到脹痛,且疼痛到無法觸摸,伴有便祕,尿色深紅,舌頭呈黑色,口乾,自汗,煩躁不安,六脈弦硬,沒有胃氣。孟英說:這種情況非常像傷寒的大結胸症狀。結胸症伴隨煩躁,幾乎無藥可治。過了兩天,病人就去世了。

孟英又說:傷寒的邪氣在表層,如果錯誤地進行下法治療,就會使邪氣陷入,形成結胸。若未有錯誤的下法治療,就不會形成結胸。溫熱的邪氣在體內,如果錯誤地進行汗法治療,會導致內閉類似外脫的症狀,若順著傳到胃腑再誤汗,則邪氣就會固結在胸。

前人只提到錯誤的汗法會劫奪胃液,但並未深入講解結胸的情況,因為結胸的症狀並不常見。然而,我們還是不能忽略這種情況,所以在此記載下來。鬱病初起時,某醫生使用了一劑葛根,之後胡某又連續使用了十多劑的柴胡、葛根、羌活、防風等藥物,最終形成了這樣的結胸症狀。(溫病忌諱錯誤的汗法,但不忌諱錯誤的下法。因為汗法會使體內津液枯竭,使得熱度更熾烈,而下法則可以稍微減緩熱度。)

3. 關格

王雪山於上年誤餌透土丹之時,孟英診治向愈,即囑其常飲柿餅湯,以杜關格於將來。迨今四月間,形體日瘦,張某進以導濕、疏風、補氣之藥。孟英偶見之,力勸其溫補莫投。且以凡物遇火則乾癟,得滋則肥潤為譬。雪山深韙之,奈為張某輩朝夕虛言所眩,仍服補劑。延至秋間,始延孟英視之。

脅痛畏風,周身絡脹,時欲敲撲,食少便難,日哺微有寒熱,脈來弦澀而數,右寸關弦軟以滑。是升降之令久窒,痰邪襲於隧絡,(將斷語與脈證合參,便知審病之法。)關格之勢將成。再四求治,與沙參、茹、貝、薇、蒿、旋、斛、梔、楝、蘭草、枇杷葉、絲瓜絡、冬瓜子、蘆根、茅根等,出入為方。服之寒熱既蠲,脅痛亦減。

雪山大喜,復請診之,脈頗轉和。第肝陰久為謀慮所傷,最怕情志不怡,必生枝節,小愈奚足為恃,囑其另邀明眼圖之。渠即招沈辛甫、顧聽泉、吳卯君、任心柏諸君商之,方案皆與孟英相合。雪山轉懇孟英設法,且云:讀君之案,洞徹病情,僥倖成全,足感再生之德。即使無效,我亦瞑目而亡。

孟英感其言,殫竭心力,以圖久延。無如嗔怒縈思,諸多棖觸,頻有轉關,屢生枝節。大便必極捶背尻而始解,上則吐痰惡谷,果成關格之候。肩至伊子旋杭,惑於讒言,翻以竹茹、竹瀝為藥性太涼,而以不用溫補為謗,求乩方,徑以麻黃、細辛、鹿角等藥投之,遂至舌色乾紫,津涸而亡。不知者未免以成敗論,所謂道高謗多。

然柿餅湯投於年餘未病之前,其卓見已不可及。而見危受命,勉力圖維,腸熱心孤,更可欽也。特採其案,以為世之有識者鑑焉。此證即葉氏所謂下竭上結之候也。葉氏雖有方案,亦未知果能取效否?不知古名家遇此,當作何治法,方書中迄無及者。孟英此案,已是開人不敢開之口。

至其悉當病情與否,則殊未敢輕論也。

白話文:

[關格]

王雪山在去年不慎誤食了透土丹,由孟英醫生治療後逐漸康復,孟英當時建議他經常飲用柿餅湯,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關格症狀。但到了今年四月,王雪山的體重逐日下降,張醫生給他開了一些去濕、疏風、補氣的藥物。孟英偶然得知此事,強烈建議不要使用溫補類藥物,並以物質遇火則幹枯,得到滋養則肥潤作比喻說明其觀點。王雪山深感孟英的話有道理,然而,他被張醫生等人的日常虛假言詞迷惑,還是繼續服用那些補藥。直到秋天,他纔再度請孟英診斷。

他出現了脅痛、畏風、全身浮腫、食慾不振、排便困難、下午微有寒熱的症狀,脈搏弦澀且數,右手寸關部位的脈象則呈現弦軟滑的特徵。這表明他的身體升降機能長期受到阻礙,痰邪侵入經絡,關格的趨勢正在形成。他多次請求治療,孟英開出了沙參、茹、貝、薇、蒿、旋、斛、梔、楝、蘭草、枇杷葉、絲瓜絡、冬瓜子、蘆根、茅根等藥物,組合成處方。服藥後,他的寒熱症狀消失,脅痛也有所減輕。

王雪山非常高興,再次請孟英診斷,脈象已明顯改善。但孟英指出,他的肝臟陰虛已經長時間受到傷害,最怕情緒不佳,病情可能會因此複雜化,小病初癒並不能掉以輕心,他應另尋名醫。於是,王雪山邀請了沈辛甫、顧聽泉、吳卯君、任心柏等人商討,他們的治療方案都與孟英相吻合。王雪山轉而懇求孟英想辦法,並表示:讀了您的病例,對病情有深入的理解,如果能痊癒,我會感謝您給予我第二次生命。即使無效,我也能瞑目而逝。

孟英被他的話所感動,盡全力幫助他延長壽命。然而,由於憤怒和思慮過度,病情頻繁反覆,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大便必須極力捶背才能解出,上部則吐痰厭食,終於形成了關格的症狀。他的兒子到了杭州,聽信流言蜚語,認為竹茹、竹瀝藥性太涼,批評孟英不用溫補藥物,反而尋求乩方,直接使用麻黃、細辛、鹿角等藥物,導致舌頭顏色乾燥紫黑,津液枯竭而亡。對於不知道真相的人,難免會以結果論英雄,這就是所謂的“道高謗多”。

然而,孟英在一年多前尚未發病時就建議飲用柿餅湯,其遠見卓識已非一般人所能及。在危急時刻接受挑戰,盡力維持,其熱誠和孤獨的心態更值得敬佩。特別選取這個案例,供世人中有見識的人參考。這個症狀就是葉氏所說的下竭上結的情況。雖然葉氏有相關的治療方案,但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古往今來的名醫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治療,醫書中從未提及。孟英的這個案例,已經開創了一種別人不敢開口的新思路。

至於他的診斷是否完全符合病情,這一點我們不敢輕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