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2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6)

1.

張慈齋室,自春間半產後,發熱有時,迄於季秋。廣服滋陰之藥,竟不能愈。其大父陳靄山延孟英診脈,按之豁然。投當歸補血湯而熱退,繼以小建中愈之。(此眾人用滋陰者,而孟英以陽和之品愈之。可見醫者認證,不在執方也)

胡季權令正,許子雙之女弟也。初於乙巳患乳房結核,(此乳岩之漸也,豈有用補之理。)外科雜投溫補,核漸增而疼脹日甚,馴致形消汛愆,夜熱減餐,骨痿於床。孟英診曰:郁損情懷,徒補奚益?(豈惟無益,愈增其病矣。)初以蠲痰開鬱之劑,吞當歸龍薈丸。痛脹遞減,熱退能餐,月事乃行,(因誤補之後,故用此丸,否則可以不必。

)改投虎潛加減法。服半年餘而起,凡前後計用川貝母七八斤,他藥稱是。今春因哭母悲哀,陡然發厥,與甘麥、大棗,加龍、牡、龜、鱉、磁朱、金箔、龍眼而安。

沈辛甫善軒岐之學。其令正體素弱而勤於操作,年逾四秩,汛事過多,兼以便溏,冷汗氣逆,參耆屢進,病日以危。孟英診曰:心脾之脈尚有根,猶可望也。與龍骨、牡蠣、龜板、鱉甲、海螵蛸、石英、石脂、餘糧、熟地、茯苓為方,一劑轉機,漸以向愈。(亦下虛而誤補其上者。應補之證,補不如法,尚且致害,況不應補而補者乎?)

董哲卿二尹令正,胎前患嗽,娩後不痊。漸至寢汗減餐,頭疼口燥,奄奄而臥,略難起坐。孟英珍脈虛弦軟數,視舌光赤無苔,曰:此頭疼口燥,乃陽升無液使然。豈可從外感治?是沖氣上逆之嗽,初非傷風之證也。與蓯蓉、石英、龜板、茯苓、冬蟲夏草、牡蠣、穭豆衣、甘草、小麥、紅棗、藕,數帖嗽減餐加,頭疼不作。加以熟地,服之遂愈。

錢聞遠,自春間偶患痰嗽,醫投蘇葛而失音。更醫大劑滋補,漸致飲水則嗆,久延愈劇。邀孟英診,曰:左寸動數,尺細關弦,右則澀,乃心陽過擾,而暗耗營陰,肺金受爍,清肅不行,水失化源,根無蔭庇。左升太過,右降無權,氣之經度既乖,血之絡隧亦痹,飲水則嗆,是其據也。

金遇火而伏,其可慮乎?繼而瘀血果吐,納食稍舒。老醫嚴少眉以為可治,竭力圖維,仍殞於伏。

高石泉仲媳,骨小肉脆,質本素虛。冬間偶涉煩勞,不飢不寐,心無把握,夜汗耳鳴。馮某連進滋陰法,病日甚。孟英察其左寸甚動,兩關弦滑,苔色膩黃,乃心肝之火內燔,胃府之氣不降。陰虧固其本病,滋填未可為非,然必升降先調,而後補之有益。(精要語,業醫者宜謹識之。

)授鹽水炒黃連、石菖蒲、元參、丹參、梔子、石斛、小麥、知母、麥冬、竹葉、蓮子心等藥,服之即應。續予女貞、旱蓮、牡蠣、龜板、地黃善後而瘥。

室女多抑鬱,干嗽為火鬱,夫人而知之者。王杞庭之姐,年逾標梅,陡患干嗽,無一息之停,目不交睫。服藥無功,求孟英診焉。兩脈上溢,左兼弦細,口渴無苔,乃真陰久虛,風陽上潛,沖嗽不已,厥脫堪虞,授牡蠣、龜板、鱉甲、石英、蓯蓉、茯苓、熟地、歸身、牛膝、冬蟲夏草、胡桃肉之方。藥甫煎,果欲厥,亟灌之即寐。

白話文:

張慈齋的妻子從春天生產後就開始間歇性發熱,一直持續到秋季。服用許多滋陰的藥物,卻始終不見好轉。她的祖父陳靄山請孟英診治,孟英診脈後發現症狀很明顯。於是開了當歸補血湯,熱症便退了,接著用小建中湯治療,病就好了。(許多人都用滋陰的藥物治療,而孟英卻用溫陽的藥物治癒了疾病,可見醫生判斷疾病,不在於死守方劑。)

胡季權的妻子許子雙的妹妹,在乙巳年初期患有乳房結核(這是乳癌的早期症狀,怎麼可以用補益的藥物呢?)。外科醫生胡亂使用溫補的藥物,腫塊越來越大,疼痛也越來越厲害,最後導致身體消瘦,晚上發熱,食慾不振,臥床不起。孟英診斷說:這是由於鬱結損傷情志引起的,單純補益有什麼用呢?(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會加重病情。)一開始用的是能夠化痰開鬱的藥方,服用當歸龍薈丸。疼痛和腫脹逐漸減輕,發熱也退了,能夠進食了,月經也來了。(因為之前誤用了補益的藥物,所以才用這個丸藥,否則可以不用。)後來改用虎潛加減法。服用半年多後痊癒,前後一共用了川貝母七八斤,其他藥物也用了很多。今年春天因為哭泣母親而悲傷過度,突然發病昏厥,於是給她服用甘麥、大棗,再加龍骨、牡蛎、龜板、鱉甲、磁朱、金箔、龍眼等藥物,病情才穩定下來。

沈辛甫的妻子,善於學習岐黃之術。她的妻子身體素質本來就弱,又勤於勞作,年過四十,操勞過度,再加上經常腹瀉、出冷汗、氣逆,服用人參、黃耆等藥物很久,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孟英診斷說:心脾的脈象還有一些元氣,還是有希望的。於是開了龍骨、牡蠣、龜板、鱉甲、海螵蛸、石英、石脂、硃砂、熟地、茯苓等藥物組成的方劑,一劑藥後病情就有了轉機,逐漸康復。(這也是下元虛弱,卻誤用補益上元的例子。即使是該補益的證候,補益方法不對,也會造成危害,何況是不該補益而補益的呢?)

董哲卿的妻子,懷孕期間患有咳嗽,生產後也沒有痊癒。病情逐漸加重,晚上出汗,食慾不振,頭疼、口乾舌燥,整天臥床不起,很難起身。孟英診脈發現脈象虛弱,弦細而數,舌頭光紅無苔,說:這頭疼口乾舌燥,是因為陽氣上升而津液不足引起的。怎麼能從外感風寒來治療呢?這是因沖氣上逆而引起的咳嗽,並不是傷風感冒引起的。於是給她服用蓯蓉、石英、龜板、茯苓、冬蟲夏草、牡蠣、扁豆衣、甘草、小麥、紅棗、藕等藥物,服用了幾劑藥後,咳嗽和食慾不振的情況減輕了,頭疼也不再發作。之後又加了熟地黃,服用後便痊癒了。

錢聞遠,從春天開始偶爾患有痰嗽,醫生給他服用蘇子降氣湯,結果卻導致失聲。後來又換了一個醫生,服用大量滋補藥物,病情逐漸加重,喝水都會嗆到,病情久拖不治,越來越嚴重。他邀請孟英診治,孟英診斷說:左寸脈搏跳動頻繁,尺脈和關脈弦細,右脈澀滯,這是心陽亢盛,暗耗陰血,肺金受損,清肅之氣不能宣降,水液代謝失常,根本沒有得到滋養。左邊的陽氣太盛,右邊的陰氣又不足,氣的運行失常,血液的運行也受阻,喝水嗆到就是這個原因。

金遇火則伏藏,這豈能不擔心呢?後來果然吐出瘀血,進食也比較順暢了。老醫生嚴少眉認為可以治癒,竭力搶救,但還是去世了。

高石泉的兒媳婦,骨骼小,肉少,體質本來就虛弱。冬天因為操勞過度,出現不飢不眠、心慌意亂、夜間出汗、耳鳴等症狀。馮某醫生連續給她服用滋陰的藥物,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孟英觀察到她的左寸脈搏跳動很快,兩關脈弦滑,苔色膩黃,這是心肝之火內燃,胃氣不降的表現。陰虛是她的根本病症,滋補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先調整升降,然後補益才能有效。(這是非常精要的論述,學醫的人應該謹記。)於是給她開了鹽水炒黃連、石菖蒲、元參、丹參、梔子、石斛、小麥、知母、麥冬、竹葉、蓮子心等藥物,服藥後立刻見效。接著又給她服用女貞子、旱蓮草、牡蠣、龜板、熟地黃等藥物善後,病就好了。

很多年輕女子由於抑鬱而導致乾咳,這是由於火鬱引起的,做醫生的都應該知道這一點。王杞庭的姐姐,年過四十,突然患上乾咳,一刻不停,夜不能寐。服用很多藥物都沒有效果,於是請孟英診治。孟英診脈發現兩側脈搏都向上衝,左邊脈搏弦細,口渴無苔,這是因為真陰久虛,風陽上擾,導致咳嗽不止,隨時都可能昏厥,於是給她開了牡蠣、龜板、鱉甲、石英、蓯蓉、茯苓、熟地、當歸尾、牛膝、冬蟲夏草、胡桃肉等藥物組成的方劑。藥煎好後,她果然快要昏厥了,立刻灌藥,她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