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二 (25)
卷二 (25)
1. 損
張養之令正,飲食如常,而肌膚消瘦,(敘症詳明)信事如期,而紫淡不恆,兩腓發熱,而別處仍和,面色青黃,而隱隱有黑氣。儼似虛寒,多藥不效,始逆孟英診之。脈似虛細而沉分略形弦滑,曰:此陽明有餘,少陰不足,土燥水涸,仲聖有急下存陰之法。然彼外感也,有餘之邪,可以直瀉;此內傷也,無形之熱,宜以甘寒,義雖同而藥則異也。
贈以西洋參、生地、生白芍、生石膏、知、柏、苓、梔、麥冬、花粉、楝實、丹皮、木通、天冬諸品,服至數斤,黑氣退而肌漸充,腓熱去而經亦調矣。(孟英善用甘寒,投之此證尤宜。)
戊戌春,張雨農司馬,必欲孟英再赴環山。孟英因其受病之深,且公事掣肘,心境不能泰然,誠非藥石之可以為力也,固辭不往。司馬泫然哀懇,但冀偕行旋署,則任君去留可耳,並囑趙蘭舟再四代陳曲悃。孟英感其情,同舟渡江,次剡溪。司馬淡及體氣羸憊情形,孟英忽曰:公其久不作嚏乎?司馬曰:誠然有年矣,此曷故也?孟英曰:是陽氣之不宣布也。古惟仲景論及之,然未立治法。
今擬鄙方奉贈,博公一嚏如何?司馬稱善。遂以高麗人參、乾薑、五味、石菖蒲、酒炒薤白、半夏、橘皮、紫菀、桔梗、甘草為劑。舟行抵嵊,登陸取藥,煎而服之。駕輿以行,未及三十里,司馬命從人詣孟英車前報曰:已得嚏矣。其用藥之妙如此。
朱氏婦素畏藥,雖極淡之品,服之即吐。近患晡寒夜熱,寢汗咽乾,咳嗽脅疼。月餘後漸至減餐經少,肌削神疲,始迓孟英診之。左手弦而數,右部澀且弱,曰:既多悒鬱,又善思慮,所謂病發心脾是也。而平昔畏藥,豈可強藥再戕其胃?誠大窘事。再四思維,以甘草、小麥、紅棗、藕四味,令其煮湯頻飲勿輟。
病者嘗藥大喜,徑日夜服之。逾旬復診,脈證大減。其家請更方。孟英曰:毋庸。此本仲聖治藏燥之妙劑。吾以紅棗易大棗,取其色赤補心,氣香悅胃;加藕以舒郁怡情,合之甘、麥,並能益氣養血、潤燥緩急。雖若平淡無奇,而非惡劣損胃之比,不妨人任,胡可以果子藥而忽之哉!恪守兩月,病果霍然。
余某年三十餘,發熱數日,醫投涼解之法,遂嘔吐自汗,肢冷神疲。亟延孟英診之,脈微弱,曰:內傷也。豈可視同伏暑,而一概治之,徑不詳辨其證耶?與黃耆建中去飴,加龍骨、生薑、茯苓、橘皮,投劑即安。續加參、術,逾旬而愈。
陳氏婦素無病,娩後甚健,乳極多而善飯。六月初,形忽遽瘦,猶疑天熱使然,漸至減餐。所親徐麗生囑延孟英視之,脈細數,舌光絳,曰:急勞也,無以藥為。夫乳者,血之所化也。乳之多寡,可徵血之盛衰。茲乳溢過中,與草木將枯,精華盡發於外者何異?即令斷乳,亦不及矣。其家聞之,尚未深信。即日斷乳服藥,及秋而逝。
白話文:
損
張養之身體狀況良好,飲食正常,卻日漸消瘦,症狀明顯。按預期時間做事,但臉色紫紅卻不穩定,兩小腿發熱,其他部位卻正常,面色青黃,隱約透著黑氣。看起來像是虛寒症,但服用很多藥物都沒效,後來才找孟英診治。脈象看似虛細,但沉取略帶弦滑,孟英說這是陽明有餘,少陰不足,體內燥熱缺水,仲景醫聖有急下存陰的治療方法。但那是外感,有餘的邪氣可以直瀉;這是內傷,無形的熱邪,應該用甘寒藥物治療,道理相同但藥物卻不同。
於是孟英開了西洋參、生地、生白芍、生石膏、知母、柏子仁、茯苓、梔子、麥冬、花粉、苦楝皮、丹皮、木通、天冬等藥,服用了數斤,黑氣消退,身體漸漸豐滿,小腿發熱消失,經期也恢復正常了。(孟英善於運用甘寒藥物,治療這種病症尤其適合。)
戊戌年春天,張雨農司馬一定要孟英再次去環山。孟英因為他病情嚴重,加上公務繁忙,心情不能平靜,認為藥石無力,所以拒絕前往。司馬非常悲傷懇求,只希望孟英能一同前往官署,之後去留隨意,並再三請趙蘭舟代為說明。孟英被他的誠意感動,一同乘船過江,到達剡溪。司馬談及自己身體虛弱的情況,孟英突然問道:您很久沒打噴嚏了吧?司馬說:的確有幾年了,這是為什麼呢?孟英說:這是陽氣不能宣洩的緣故。古代只有張仲景論述過這個,但沒有確立治療方法。
現在我擬定一個方子送給您,試試能不能打個噴嚏?司馬同意了。於是孟英用高麗人參、乾薑、五味子、石菖蒲、酒炒薤白、半夏、橘皮、紫菀、桔梗、甘草組成藥劑。船到嵊縣,上岸抓藥,煎好後服用。坐車出行,不到三十里,司馬派人到孟英的車前報告:已經打噴嚏了。用藥之妙如此。
朱氏婦女素來怕吃藥,即使是很淡的藥也服用後就嘔吐。最近患有傍晚寒冷夜晚發熱,睡覺出汗咽喉乾燥,咳嗽肋痛。一個多月後,逐漸減少食量,月經減少,身體消瘦,精神疲憊,於是請孟英診治。左手脈象弦數,右手脈象澀弱,孟英說:她既多愁善感,又喜歡思考,這是心脾受病的表現。但她平時怕吃藥,怎麼可以再用藥傷她的胃?真是棘手的事情。孟英反覆思考,用甘草、小麥、紅棗、藕四味藥,讓她煮湯經常服用,不要間斷。
病人服藥後非常高興,整天夜裡都喝。十多天後複診,脈象和症狀都減輕了許多。她家人請求換方。孟英說:不用了。這是仲景治療藏燥的妙方。我只是用紅棗代替大棗,取其紅色補心,氣味芳香悅胃;加入藕以舒解鬱悶,使心情舒暢,與甘草、小麥一起,都能益氣養血、潤燥緩急。雖然看起來平淡無奇,但不像其他傷胃的藥,對人體沒有害處,為什麼要用奇特的藥物而忽略它呢!堅持服用兩個月,病就好了。
我(孟英)三十多歲那年,發熱幾天,醫生用涼藥治療,結果嘔吐出汗,四肢冰冷,精神疲憊。急忙請孟英診治,脈象微弱,孟英說:這是內傷,怎麼可以像中暑一樣治療,而不詳細辨別症狀呢?於是用黃耆建中湯去掉飴糖,加入龍骨、生薑、茯苓、橘皮,服藥後就好了。繼續加入人參、白術,十多天就痊癒了。
陳氏婦女以前沒有病,生產後身體很健康,奶水很多,飯量也很好。六月初,身體突然消瘦,還以為是天氣熱的緣故,漸漸減少食量。她的親戚徐麗生請孟英來看病,脈象細數,舌頭光紅,孟英說:這是因勞累引起的,藥物治療不起作用。乳汁是血的變化。乳汁的多少,可以看出血液的盛衰。現在乳汁過多,就像植物將要枯萎,精華都發散在外一樣。即使讓她斷奶,恐怕也來不及了。她家人聽到後,還沒完全相信。當天就斷奶服藥,到秋天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