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醫案》~ 卷二 (22)
卷二 (22)
1. 陰虛
故治病須澄源以潔流。秋間以海螵蛸粉、魚鰾、黃柏、阿膠為丸,服之痊愈。
《薛氏醫案》每以補中益氣湯與地黃丸並用為治。雖盧不遠之賢,亦或效尤。其實非用藥之法也。如果清陽下陷而當升舉者,則地黃丸之陰凝滯膩非所宜也;設屬真陰不足,當用滋填者,則升柴之耗散不可投也。自相矛盾,紀律毫無,然上下分治,原有矩矱。屠敬思素屬陰虧,久患痰嗽,動即氣逆,夜不能眠,頻服滋潛,納食漸減,稍沾厚味,嘔腐吞酸。孟英視脈左弦而微數,右則軟滑兼弦。
水常氾濫,土失堤防,肝木過升,肺金少降。良由久投滋膩,濕濁內蟠。無益於下焦,反礙乎中運。左強右弱,升降不調。以蓯蓉、黃柏、當歸、芍藥、熟地、丹皮、茯苓、楝實、砂仁研為末,藕粉為丸。早服溫腎水以清肝,以黨參、白朮、枳實、菖蒲、半夏、茯苓、橘皮、黃連、蒺藜,生曬研末,竹瀝為丸;午服培中土而消痰;暮吞咸喜丸,肅上源以化濁。三焦分治,各恙皆安。
悉用丸劑者,避湯藥之助痰濕耳。(方俱靈妙,可以為法。)
咸豐紀元冬十月,荊人忽患頭痛,偏左為甚,醫治日劇。延半月,痛及頸項頰車,始艱於步,繼艱於食,馴致舌強語謇,目閉神蒙,呼之弗應,日夜沉睡如木偶焉。醫者察其舌黑,灌犀角、牛黃、紫雪之類,並無小效。扶乩求仙,藥亦類是。乃兄周雨禾云:此證非孟英先生不能救,吾當踵其門而求之。
及先生來視,曰:苔雖黑而邊猶白潤,唇雖焦而齒色尚津,非熱證也。投藥如匙開鎖,數日霍然。緣識數語,並錄方案如下,用表再生之大德,而垂為後學之津梁云。仁和蔣寅謹識。
真陰素虧,兩番半產,兼以勞瘁,內風陡升,病起頭疼,左偏筋掣,旬日不語,二便不行,不食唇焦,苔黑邊白,胸腹柔軟,神氣不昏,脈至弦緩,並不洪數。此非熱邪內陷,乃陰虛痰滯機緘,宜予清宣,勿投寒膩,轉其關鍵,可許漸瘳。(十月二十五日初診。)
石菖蒲、麩炒枳實、仙製半夏、鹽水泡橘紅各(一錢),鮮竹茹(四錢),旋覆花、茯苓、當歸各(三錢),陳膽星(八分),鉤藤(五錢,後下),竹瀝一杯,生薑汁三小匙和服。蘇合香丸塗於心下,以舒氣鬱。
舌稍出齒,未能全伸,苔稍轉黃,小溲較暢,羞明頭痛,顯屬風升;咽膈不舒,痰凝氣阻。本虛標實,脈軟且弦,不可峻攻,法先開泄。(二十六日再診。),前方去膽星、半夏、茯苓,加枸杞三錢,淡蓯蓉一錢,蔞仁五錢。
舌能出齒,小溲漸行,神識稍清,苔猶灰滯,頭疼似減,語未出聲,脈至虛弦,右兼微弱。本虛標實,難授峻攻。開養兼參,庶無他變。(二十七日三診。),前方去枳實、旋覆、鉤藤、竹瀝、薑汁,加參鬚一錢,麥冬三錢,遠志七分,老蟬一對,淡海䖳一兩,鳧茈三個。
白話文:
陰虛
治療疾病必須追根溯源,徹底清除病根。秋季可用海螵蛸粉、魚鰾、黃柏、阿膠製成丸藥服用,即可痊癒。
薛氏醫案中常用補中益氣湯和地黃丸合用治療。雖然許多名醫也效仿這種方法,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正確的用藥方法。如果屬於清陽下陷、應該升舉的情況,則地黃丸的陰寒凝滯之性就不適合;如果屬於真陰不足,需要滋補的情況,則補中益氣湯中升麻柴胡的耗散之性也不可使用。這樣自相矛盾,毫無章法,但上下分治,卻又各有依據。屠敬思素體陰虛,久患痰嗽,稍動就氣逆,夜不能眠,長期服用滋補藥物,食慾逐漸減退,稍微吃點油膩食物就嘔吐腐敗物,吞酸水。孟英診脈發現左脈弦而微數,右脈則軟滑兼弦。
水液常常氾濫,土的堤防失守,肝木過度上升,肺金不能下降。這都是因為長期服用滋膩藥物,導致濕濁內停,無益於下焦,反而阻礙了中焦運化。左脈強而右脈弱,升降失調。於是用肉蓯蓉、黃柏、當歸、芍藥、熟地、丹皮、茯苓、楝實、砂仁研磨成粉末,用藕粉做成丸藥。早上服用溫腎利水的藥物以清泄肝火,用黨參、白朮、枳實、菖蒲、半夏、茯苓、橘皮、黃連、蒺藜研磨成粉末,用竹瀝做成丸藥;中午服用以健脾益土、化痰的藥物;晚上服用咸喜丸,以肅清上焦,化解濕濁。三焦分治,各種病症都痊癒了。
全部使用丸藥,是為了避免湯藥助長痰濕。(這些藥方都靈驗奇妙,可以作為治療的範例。)
咸豐年間冬季十月,荊州一位病人突然患頭痛,左側尤甚,經多日治療不見好轉。半個月後,疼痛蔓延至頸項、頰車,開始行走困難,繼而進食困難,最終導致舌強語謇,目閉神昏,呼之不應,日夜沉睡如同木偶一般。醫生診斷其舌苔發黑,便灌服犀角、牛黃、紫雪等藥物,但均無效。求神問卜,所服藥物也類似。病人的兄長周雨禾說:只有孟英先生才能救治,我應該去拜訪他。
孟英先生來診視,說:雖然苔黑,但邊緣尚白潤,嘴唇雖然乾燥,但牙齒顏色尚有光澤,並非熱證。用藥如同用鑰匙開鎖,幾天後病就好了。略記數語,並記錄處方如下,以表達再生之大德,並作為後學的借鑑。仁和蔣寅謹識。
病人素體真陰不足,經歷兩次以上分娩,又加上勞累,內風驟升,病起於頭痛,左側筋脈牽掣,十多天不能說話,大小便不通,不進食,嘴唇乾燥,舌苔黑色但邊緣白色,胸腹部柔軟,神志不清,脈象弦緩,並不洪數。這不是熱邪內陷,而是陰虛痰滯,氣機閉阻,應該清宣,不可服用寒涼滋膩藥物,轉變關鍵,就可以逐漸痊癒。(十月二十五日初診)
處方:石菖蒲、麩炒枳實、制半夏、鹽水泡橘紅各一錢,鮮竹茹四錢,旋覆花、茯苓、當歸各三錢,陳膽星八分,鉤藤五錢(後下),竹瀝一杯,生薑汁三小匙,和服。蘇合香丸塗於心下,以舒緩氣鬱。
舌頭略微伸出牙齒外,不能完全伸出,舌苔略轉黃,小便較通暢,怕光頭痛,顯然是風升;咽喉部不舒暢,痰凝氣阻。本虛標實,脈象軟而弦,不可峻攻,應先開泄。(二十六日再診),前藥去膽星、半夏、茯苓,加枸杞三錢,淡肉蓯蓉一錢,蔞仁五錢。
舌頭能伸出牙齒外,小便漸通,神志略清,舌苔仍灰滯,頭痛減輕,仍不能說話,脈象虛弦,右側脈象略弱。本虛標實,難以峻攻。開泄與補養兼顧,庶免他變。(二十七日三診),前藥去枳實、旋覆花、鉤藤、竹瀝、薑汁,加參鬚一錢,麥冬三錢,遠志七分,老蟬一對,淡海螵蛸一兩,萆薢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