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王孟英醫案》~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陰虛

有患陰虛火炎者,面赤常如飲酒之態,(非戴陽證)孟英主一味元參湯,其效若神,而屢試皆驗。(元參能滋水以制火,獨用則力厚,取效倍捷。)

黟人葉殿和,庚寅秋患感,旬日後汗出昏瞀,醫皆束手。(熱甚陰竭之象)乃甥余薇垣浼孟英勘之,曰:此真陰素虧,過服升散,與仲聖誤發少陰汗同例,(比例精當)下竭則上厥,豈得引亡陽為比,而以附、桂速其斃耶?以元參、地黃、知母、甘草、白芍、黃連、茯苓、小麥、龜板、鱉甲、牡蠣、驢皮膠,為大劑投之,得愈。

湖墅張春橋,素稟不堅,頭眩腦鳴,頻服溫補藥,甚覺畏冷,人皆謂其體偏於寒也。辛丑春,始請孟英診之,脈甚數,曰:陰虧也,溫補非宜。改服滋水培元之劑,頗為有效。夏間或勸以灸火,云可以除百病。蓋未知灼艾之可以除百病者,謂可除寒濕凝滯、陽氣不能宣通之證,非謂內傷外感一切之病,皆可灸而除之也。故仲景有微數之脈,慎不可灸之訓,正以艾火大能傷陰也。

灸後數日,即寒少熱多,宛如瘧疾。醫者以為脾寒病,投以溫散,日以滋甚。春橋知藥治未符,堅不肯服。乃父與之詢其故,漫曰:要兒服藥,須延王先生診視。與之遂邀孟英治之,切其脈滑數倍加,曰:陰虛之體,內熱自生;灸之以艾,火氣內攻;時當溽暑,天熱外爍,三者相交,陰何以堪?再投溫散,如火益熱,當從癉瘧治。專以甘寒息熱,(孟英長技)則陰津不至枯涸,而寒熱不攻自去,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

竟不用一分表散藥而治愈。(眼前道理,而人多不悟,一經拈出,便成名論。此與以針治虛損者,同一悖謬。)

甌鎮孫總戎令郎楚樓,自鎮江來浙,主於石北涯家。途次即患寒熱如瘧,脅痛痰嗽。北涯見其面黧形瘦,頗以為憂,即延醫與診。醫謂秋瘧,與疏散方。北涯猶疑其藥不勝病,復邀孟英視之,曰:陰虧也,勿從瘧治。以葦莖湯,加北沙參、熟地、桑葉、丹皮、海石、旋覆、貝母、枇杷葉為劑。

北涯見用熟地,大為駭然,孟英曰:君慮彼藥之不勝病,吾恐此病之不勝藥。贈此肅肺潤燥、滋腎清肝之法,病必自安。楚樓聞之嘆曰:妙手也,所論深合病情。前在姑蘇,服疏散藥,甚不相合,居停無疑,我服王公之藥矣。果數日而痊,逾旬即東渡赴甌去。

蕭某素患痰多,常服六君子湯。偶延孟英診之,脈細數而兼弦滑,曰:六君亟當屏絕。病由陰虧火盛,津液受灼而成痰,須服壯水之劑,庶可杜患將來。蕭因向吸鴉片煙,自疑虛寒,滋陰不敢頻服。繼患咽痛,專科治而不效,仍乞診於孟英。因謂曰:早從吾策,奚至是耶?此陰虛於下,陽浮於上,喉科藥不可試也。

大劑育陰潛陽,其痛日瘥,而喉齶皆形白腐,孟英曰:吸菸既久,毒氣薰蒸之故耳。令吹錫類散,始得漸退。愈後復患滯下,孟英曰:今秋痢雖盛行,而此獨異於人,切勿以痢藥治之。蓋火迫津液,結為痰飲,釀以煙毒,熏成喉患。吾以燃犀之照,而投激濁揚清之治。病雖愈矣,內蘊之痰濁尚多,奈向來為溫補藥所禁,錮於腸胃曲折之間,而不得出。

白話文:

陰虛

患有陰虛火旺的人,臉色紅潤,像喝醉酒一樣(非陽氣過盛),孟英用單味元參湯治療,效果神奇,屢試不爽。(元參能滋陰降火,單用效果更好,見效更快。)

黟縣人葉殿和,庚寅年秋天患病,十幾天後出汗昏迷,醫生都束手無策。(熱盛陰竭的表現)他的外甥余薇垣請孟英診治,孟英說:這是先天陰虛,服用過多升散類藥物,與仲景所說的少陰汗證相似(診斷精準),下焦虛竭則上焦厥逆,怎麼能用附子、桂枝等溫陽藥物,加速死亡呢?於是孟英用元參、生地黃、知母、甘草、白芍、黃連、茯苓、小麥、龜板、鱉甲、牡蠣、驢皮膠等藥材,大量服用,治癒了病情。

湖墅人張春橋,體質虛弱,頭暈耳鳴,經常服用溫補藥物,反而覺得怕冷,大家都認為他體質偏寒。辛丑年春天,他開始請孟英診治,脈象很快,孟英說:這是陰虛,溫補不適合。改用滋陰培元的藥物,效果很好。夏天有人勸他用艾灸,說可以治百病。其實艾灸能治百病是指可以治療寒濕凝滯、陽氣不能宣通的病症,而不是所有內傷外感疾病都能用艾灸治癒。所以仲景說脈象微弱細數的病人,要謹慎使用艾灸,正是因為艾火容易傷陰。

艾灸後幾天,寒少熱多,像瘧疾一樣。醫生認為是脾寒,用溫散藥物治療,病情日益嚴重。張春橋知道藥物治療不對症,堅決不服藥。他父親問他原因,他漫不經心地說:要治病,必須請王先生診治。於是請孟英診治,脈象比以前更快更滑,孟英說:陰虛體質,內熱自生;艾灸後,火氣內攻;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三者交加,陰氣怎麼能承受?再用溫散藥物,就像火上澆油,應該按照治療瘧疾的方法治療。專用甘寒藥物清熱,(這是孟英的長處)這樣陰津就不會枯竭,寒熱自然會消失,這就是治病必須求其根本的方法。

最終沒有使用任何發散藥物就治癒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很多人卻不明白,一旦點明,就成了名論。這與用針灸治療虛損的疾病一樣,都是錯誤的。)

甌鎮孫總戎的兒子楚樓,從鎮江來到浙江,住在石北涯家。途中患上像瘧疾一樣的寒熱,脅肋疼痛,咳嗽痰多。北涯看到他面色黧黑,消瘦,非常擔心,就請醫生診治。醫生認為是秋瘧,開了疏散的藥方。北涯懷疑藥效不夠,又請孟英診治,孟英說:這是陰虛,不要按瘧疾治療。用葦莖湯,加入北沙參、熟地黃、桑葉、丹皮、海石、旋覆花、貝母、枇杷葉等藥材。

北涯看到用熟地黃,非常吃驚,孟英說:你擔心藥力不足,我擔心病情承受不住藥力。這是肅肺潤燥、滋腎清肝的方法,病情一定會好轉。楚樓聽了感慨道:妙手啊!診斷非常符合病情。以前在蘇州,服用疏散藥物,效果很不好,現在服用了王先生的藥,終於沒問題了。果然幾天就好了,十多天后就東渡到甌州去了。

蕭某平素痰多,經常服用六君子湯。偶然請孟英診治,脈象細數,兼見弦滑,孟英說:六君子湯應該停服。你的病是陰虛火旺,津液被灼傷而形成痰,需要服用滋陰的藥物,才能預防將來患病。蕭某因為吸食鴉片,自認為是虛寒,不敢經常服用滋陰藥物。後來患咽喉疼痛,專科治療無效,又請孟英診治。孟英說:早點按照我的方法治療,怎麼會變成這樣呢?這是陰虛在下,陽氣在上浮,喉科藥物不能使用。

大量服用滋陰潛陽的藥物,疼痛逐漸減輕,但喉嚨和口腔出現白色腐爛,孟英說:這是長期吸煙,毒氣熏蒸的結果。讓病人服用吹錫類散劑,才逐漸好轉。痊癒後又患下痢,孟英說:雖然今年秋季痢疾流行,但你的情況與眾不同,不要用治療痢疾的藥物。這是因為火迫津液,結成痰飲,又因為煙毒熏蒸,導致喉嚨疾病。我用明察秋毫的方法,採用激濁揚清的治療方法。雖然病好了,但體內還有很多痰濁,因為以前服用溫補藥物,阻塞在腸胃曲折的地方,排不出來。